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活中俄欧三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永胜 《世界知识》2008,(13):12-12
在特定历史时期,总有一些三角关系在国际局势演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冷战时期的中美苏三角关系.以及冷战结束以来具有重要影响的美欧俄、中美俄三角关系等,都属于举足轻重的大国关系组合。对比目前的美欧俄和中美俄三角关系.中俄欧三角关系才开始显现雏形。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三角关系。随着冷战格局的解体,美欧日三角关系的重要性呈上升趋势。从经济到经济—政治60年代,美欧日经济关系逐步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失去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西欧、日本迅速崛起。美欧日经济力量对比急速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70年代,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欧共体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经济贸易集团,国民生产总值接近美国。日本跃居西方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与此同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美国丧失了金融霸主地位;欧洲货币体系形成;日元国际化趋势加强。7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个经济中心正式形成。1975年  相似文献   

3.
1996年,国际形势发展中最为突出的是大国关系变化。世界多极化的进程正在加速,大国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逐步形成,在相互分歧、摩擦加剧的同时,改善和弥合关系的努力也在进行中。美国致力于保持超级大国的地位,加强其对国际事务的领导作用。美为增强同盟国的凝聚力,并且随着经济实力有所加强和出于国内大选等的内政的考虑。进一步突出安全的因素,加强对俄、中的防范,加大对两伊和古巴的遏制。美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反对。在西方盟国之间,美欧外交  相似文献   

4.
倪建军  王凯 《世界知识》2012,(10):54-55
3月底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以谨慎的口吻提及"探讨建立一个新的开发银行的可能性",作为"对现有多边和区域金融机构促进全球增长和发展的补充"。这一结果与此前国际媒体的预期存在一定落差。美欧媒体曾颇为兴奋地描绘对峙性场面——新兴大国的"金砖银行"将与美欧的"世界银行"抗衡。冷战结束后,集群性对抗的消退,一度让新闻媒体丧失了"实质性对垒"的题材。力量对比悬殊和压倒性的胜利,多少缺乏可观赏性。价值理念的划分正让位于经济实力的区别,而金砖国家成为美欧试图重新解读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正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大国关系是其中重要方面。疫情期间,中美关系在恶化,中俄合作更紧密,美俄之间也进行了微妙互动。现在看来,美俄是在疫情中受创最重的两个大国,中国则呈现率先复苏的势头,这也意味着疫情之后中美俄三角关系将发生新的调整,而且已引起国际战略学界的讨论兴趣。本期"封面话题",本刊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合  相似文献   

6.
大国关系是世界格局的主要构架,它经历冷战结束的历史性变更已有五六年。现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形势继续缓和,但强权政治和诸多不确定因素仍令人关注。1996年大国关系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又有引人注目的新变化,比如美欧摩擦深化,对一超的挑战尖锐,美日同盟加强,中国崛起的影响加大,中小国家在大国棋盘中的地位增强。围绕大国关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本刊一起组织了专题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发表了丰富多彩的意见,提出了不同见解。会议还就冷战后大国关系是否走向了定型,如何估计西方大国在相同意识形态基础上的摩擦与合作等等问题,展开了有意义的讨论。本刊收录汇集有关发言,作为岁末年初的《回顾与展望》的首批文章。  相似文献   

7.
<正>常言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但盟友的盟友却不见得就是铁杆朋友。在美欧日构成的西方世界三角关系中,美欧与美日各自堪称"死党",欧日关系则素来被视为"短板"。2015年3月9日至1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日本进行了七年来的首次访问,期间展现出的"例行公事"、"教课育人"范儿似乎向世人确认了德日关系的"不咸不淡"。但她远涉重洋真是仅仅意在"现身说法"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历史课"间的四点共识  相似文献   

8.
会议凸显了美、欧、俄不同的安全关切和政策趋向,是当前错综复杂的美、欧、俄三角关系的生动写照。 2月3日~4日,德国克万特基金会在慕尼黑举办第37届安全政策会议,有30个国家共148名代表与会。该会议原是北约成员国内部研讨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和政策的论坛,冷战后扩大至俄罗斯和东中欧、  相似文献   

9.
《世界知识》2011,(10):6-7
何中国担忧印度Shashank Joshi中国崛起的光芒掩盖了另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印度。中国"忙于同美国协调关系"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印度崛起的挑战。随着中美在亚太竞争加剧,中印军力对比已失衡。虽中国军力发展并非针对印度,但印度已加大军事投入,并主要针对中国。印美军事合作特别是核合作已引发中国深层战略担心。印度希望在中美竞争状态下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识》2022,(9):12-13
<正>俄乌冲突是全球化深入发展阶段发生的一场大规模地缘政治冲突。冲突爆发以来,美欧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经济制裁,这是国际上第一次对一个经济、政治和军事大国实施的全面经济制裁。随着冲突的持续,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制裁和反制裁不断升级。俄乌冲突与美欧经济制裁,恶化了全球通胀形势,加剧了全球供应链危机,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正不断加深——全球的金融安全、粮食安全以及能源安全都将遭遇严重挑战。——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1.
外刊要论     
新战略三角:美欧对中国崛起的反应David Sham baugh(中文名沈大伟,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华盛顿季刊》2005年夏季刊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出版在未来若干年中,美国、中国和欧盟三者之间的互动是决定国际关系体系的关键性因素。美国的军事霸权和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2.
白雪霜 《科技信息》2007,(22):317-318
日本政治大国的具体目标是领导东亚,充当亚洲的代言人,以增加与美、欧三分天下的份量。日本自身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使其丧失了担当领导者的资格;再加上东亚是今天大国利益汇合点,汇聚了美、中、俄等大国的政治、经济利益,日本领导东亚战略必将与其他大国相冲突,受到它们的抵制。由此,日本不能领导东亚。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威胁多变,观点各异,传统的同盟关系能否维系还不确定。一方面,大西洋关系虽有改善,但美欧分歧仍在。且更具实质性和持久性。欧、日在美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降低,前者因为对全球事务参与减少,后者因为缺乏国内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14.
以乔治·莫德尔斯基和罗伯特.吉尔平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学派认定在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作用下,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战争不可避免。新时期这种论点的盛行旨在为“中国威胁论”张目。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全球化、非传统安全和国际机制将增加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扩大其利益面,从而消解这种“规律”,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关系走出历史的循环。  相似文献   

15.
从袖手旁观到直接插手,搞出了一个联邦;格局大变,美俄欧形成了影响局势的『新三角』。  相似文献   

16.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适应自身快速崛起和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需求的国家大战略。随着中国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兴大国与霸权大国的结构性矛盾难以避免。中美关系呈现竞争、摩擦、冲突加协调、磋商、合作的复合态势。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强中弱是目前的基本态势,也是中国决策的出发点。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中国不是美国的盟国,但美国不能不视中国为其重要的合作对象国家。  相似文献   

17.
最近半个多月来,波黑战场战火迭起,特别是在比哈奇地区,波黑穆斯林和塞族军队殊死争夺,战斗不断升级。与此同时,美国与俄、法、英、德等大国在如何对待波黑战事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美欧大国的分歧不仅影响了波黑危机的解决,而且还导致大国关系的紧张,从而增加了波黑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各出各的“绝招”最近以来,美、俄、西欧三家在波黑问题上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时事点评     
涉过险滩,对华 PNTR 议案在美参院过关,中国加入 WTO 前景更加光明,中美两国关系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在西方的虎视眈眈中,南联盟举行科索沃战争以来首次大选,现总统米洛舍维奇与反对派候选人科什图尼察第一轮选票均未过半,第二轮选举能否进行、南局势如何发展成为悬念。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美,美印两国年内实现首脑互访,双方关系达到60年代以来新水平。印度与各大国间关系提升状况值得关注。朝韩双方举行首次军事会谈,双方和解势头不减。秘鲁总统藤森宣布举行新的大选,秘鲁政局突变。美、日、欧出人意料联手干预欧元汇率,争取三赢。9月国际金融市场购并热度不减,大案不断。  相似文献   

19.
<正>俄罗斯方向李勇慧:对中国的周边外交而言,俄罗斯既是全球伙伴,也是重要友邻。在乌克兰危机升级为地区冲突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美欧与俄关系全面破裂的背景下,预计俄罗斯将会不断加大对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关注和投入,中国需要更多地从周边安全与稳定的视角处理对俄关系,进一步思考欧亚地区秩序构建和战略目标的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尼克松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出现了明显转化.其通过缓和,逐步建立起制约苏联的“联系型”网络,并误导了后者的扩张主义倾向;通过恢复对华关系,有效填补了美国全球战略的空白,完成了对美苏中三角战略均势的构建;通过改造美欧关系,实现了美国在欧权力形态的合理转型,并显著增强了活力.因而,尼克松政府在形式上收敛的外交政策背后,隐藏着美国凌厉的战略攻势,而这一战略攻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冷战历史的最终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