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子宫内膜炎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对已确诊的子宫内膜炎90例病例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抗炎+人工周期治疗,在用药前首先明确病原体,做分泌物的培养+药敏试验,对症抗炎治疗,同步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治疗2—3个周期;另一组采用传统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方法(单纯用抗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治愈率93%,5%好转,2%无效;采用传统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方法治愈率48%,34%好转,18%无效。结论对子宫内膜炎采用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效果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方法,因此采用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是治疗子宫内膜炎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23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A组)与同期23例经典式子宫切除术(B组)对比,测定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结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经典式子宫切除术。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而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无差异。结论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均在镜下完成,手术时间(110.20±28.35min),术中出血(100.38±25.13ml).无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安全、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均在镜下完成,手术时间(110.20±28.35min),术中出血(100.38±25.13ml).无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安全、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 23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A组)与同期23例经典式子宫切除术(B组)对比,测定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结果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经典式子宫切除术.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而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无差异.结论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125例子宫内残留组织B超诊断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B超室雷琼子宫内残留组织是流产或产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B超检查能迅速直观诊断子宫内是否有残留组织,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将我们二年来利用B超诊断子宫残留组织125例的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  相似文献   

7.
子宫肥大细胞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对孕7.8.16.17d正常小鼠子宫和发生自然流产的小鼠子宫中的肥大细胞进行了研究,发现自然流产时子宫内肥大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正常子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子宫肥大细胞对于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子宫内膜的表达。方法 :利用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子宫内膜ER和PRmRNAs的表达情况。结果 :内异症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ER、PRmRNAs的表达低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 ,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模型组在位内膜ER、PRmRNA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内异症模型组异位内膜ER/PRmRNA大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ER/PRmRNA(P <0 0 1)。结论 :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ERmRNA表达的相对增高在内异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筋腹外、筋膜内、半腹膜外筋膜内三种子宫除术进行对比。方法:将210例子宫全切除患按不同术式分为3组,就其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损伤、术后病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筋膜外、筋膜内较半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全切除快半h,半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中出血稍多,但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种。结论:三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医生应根据病人实际及自己的操作水平,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10.
用蛋白酶K消化-饱和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别对61例内异症(EMs组)、59例子宫腺肌病(Ad组)和65例非内异症及腺肌病女性(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以探讨COM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关系.结果显示:1)内异症组、腺肌病组和对照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G/G+G/A基因型患内异症和腺肌病的风险分别为G/G基因型的0.629倍和0.876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COMT基因NlaⅢ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无相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病机理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对死胎(木乃伊变性、浸渍等)、子宫内膜炎、子宫蓄脓、子宫粘液症、产褥期子宫分泌物滞留(恶露停滞)以及对伴有持久黄体的子宫疾患,通过刺激子宫收缩排出内容物,促进黄体退化,企图到达诱发发情的目的,进行了肌注 PGF2α的试验。试验结果,对25头胎儿死亡中的23头,10头子宫蓄脓中的2头,子宫粘液症的3头,33头恶露停滞及5头子宫内膜炎处理后伴有持久黄体的病例,确认了疗效,认为肌注量以12mg为有效量。将黄体酮测定的结果,作为黄体退化作用效果的依据。多数子宫疾病伴有卵巢疾患,通过对子宫疾患的治疗,卵巢疾病也得到治疗或者通过卵巢疾患的治疗子宫疾患也得以减轻以至治癒,可以认为子宫和卵巢二者的机能是密切相关的。在两个疾病的合并症时,治疗其中任何一方,而另一方也有达不到治癒的情况。本试验,对伴有持久黄体的子宫疾患,为了希望应用 PGF2α溶解黄体及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通过肌注的方法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2.
尖头斜齿鲨子宫的形态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尖头斜齿鲨具有高等的生殖方式,为有胎盘胎生种类,有功能完整的子宫,其子宫分室,直至分娩时,子宫小室才不完整。一个小室内只有一个胚胎。尖头斜齿鲨的子宫壁由外至内可分为浆膜层、肌肉层、粘膜下层、粘膜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子宫形态及子宫壁的结构不断变化。至分娩期时,子宫壁近表明,里面的胚胎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腹式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常有阴道流血、残端肉芽、性生活满意度降低等并发症,宫颈周围粘连者更增加了手术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自1998年7月至今施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60例,与同期传统的腹式子宫切除术60例相比,结果提示:采用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方法简便、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产后奶牛子宫机能恢复的有效治疗方案,本试验随机选择生殖正常的荷斯坦奶牛,在产后特定时间内注射缩宫素、氯前列烯醇、苯甲酸雌二醇、促黄体释放激素A3,并结合中药制剂和土霉素,直肠检查产后子宫形态,观察产后子宫恶露排放情况以及发情时间,统计受胎率,分析产后奶牛子宫机能的恢复状况。结果显示:试验组(A组)产后奶牛在30和45 d内发情率分别为75%、85%,60 d内的受胎率为5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A组中恶露排尽的时间,子宫孕角以及子宫颈恢复的时间要比B组提前,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得出:以缩宫素、氯前列腺素、苯甲酸雌二醇、促黄体释放激素A3结合中药制剂和土霉素的治疗方案,可有效的加快奶牛产后恶露的排放和子宫机能的恢复,而且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等产后疾病,起到了提高受胎率,缩短产犊间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约 5% ~ 10%的育龄期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且达 50% 的内 异症患者合并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阐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尤为重要。 已有很多 报道利用动物模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 本篇综述主要介绍啮齿类动物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模 型建立方法、应用及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小鼠分娩前后子宫IL17A及24p3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雌性BALB/c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分别在未孕期、怀孕中期、分娩当天、分娩后一天和分娩五天5个不同时期剖取子宫和肝脏.RT-PCR检测不同时期IL-17A及24p3 mRNA在小鼠子宫及肝脏内的表达,HE组织染色检查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结果发现小鼠分娩前后IL-17A和24p3 mRNA在子宫内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参与了分娩前后子宫局部免疫炎症反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牛膝水煎液的抗着床作用及其对子宫肥大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探讨了中药怀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对小鼠的抗着床作用及其对子宫肥大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怀牛膝水煎液可明显降低小鼠胚泡着床率(P<0.05or<0.01),并使子宫内肥大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P<0.01).结果提示子宫壁内肥大细胞可能在怀牛膝抗着床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以及护理方法。在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后子宫内膜炎患者中选取50例,起止时间是2017年1月~2019年6月,将其作为试验组,同期正常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观察2组的支原体阳性检出率和妊娠结局。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评定护理效果。试验组Uu阳性14例(28.0%),高于对照组的4例(8.0%),且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u阳性和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0%,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具有相关性,要求医护人员做好围产期护理工作,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及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未建立模型组)、对照组及米非司酮药物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异位内膜中芳香化酶(P450 arom)的表达。结果健康大鼠子宫内膜中无P450 arom的表达,内异症模型鼠在位、异位内膜中均出现P450 arom的异常表达;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组异位内膜中P450 arom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异位内膜(P<0.01)。结论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存在P450 arom的异常表达,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异位内膜中P450 arom的表达,减少异位内膜局部雌激素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翻,即子宫腔内膜面向外翻出.此病罕见且容易误诊,若处理不当,死亡律甚高.本文作者就产时部分子宫内翻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