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古代山水诗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血脉相通的亲密关系,这一亲密关系通过大量的荒野意象加以呈现,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开发荒野这一现实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时空意识。中国古代山水诗由此也就表达出一个"追忆"主题,表现出一种荒野的美学。  相似文献   

2.
王维以画理、乐理入诗,创造出“诗中有画”、“宫商迭奏”的艺术境界,丰富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表现技。本文拟从色彩美和音乐美两个角度来阐述王维山水诗的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西藏古代传统健身法在健身强体中的作用,认为古代藏族人民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与高原环境相适应的动静结合、藏密与藏密瑜伽术等传统健身法,具有养生延年之功效和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舞追求意境美。所谓意境美,就是情景交融,讲究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的完美结合;是形神兼备,追求内在神韵,要求气韵生动传神;是虚实相生,追求意生象外,在动静结合中蕴含丰富韵味。舞蹈通过直观可感、动态的人体进行传情达意、状物抒情。在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虚实相生中,创造出中国古典舞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女性诗人的诗词构成了古典文学王国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女性诗人的创作笔触细腻而温婉,感情内敛而真挚,栖鸟、浮云、晓风等意象常常出现从而为女性诗词塑造了清丽脱俗的优美意境。本文试图从东西方意象的异同方面通过两个实例的具体分析对中国古代女性诗人诗词翻译作初步探讨,以期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传递意象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王维的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典型代表。山水意识是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通过观照山水以获取美感的心理活动,山水诗是山水意识的产物,中国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自然景物为审美对象的诗歌作品。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中国山水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短语动词的语义具有不可分析性,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短语动词中小品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是可以通过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推断出来。OVER在短语动词中的四个基本义通过意象图式理论构建了出来,OVER在短语动词中的引申义运用概念隐喻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周向东  程海霞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113-113,115
舞蹈艺术是体现真、善、美的艺术,它所具有的功能是可与其他艺术相媲美的。舞蹈美,美在"舞外之情、情外之意"。只有用心去舞蹈,用心描绘动态美,用心体验意蕴美,及心塑造神韵美,才能真正创造和展现舞蹈之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闺情诗与山水诗的角度,探讨王维追求高洁的审美理想在其诗中的体现。文章提出,王维的诗,注重塑造高雅清丽之境,他的闺情诗芬芳雅正;山水田因诗多采用淡雅的雨雪意象寄寓孤高雅洁之情怀,以审美化倾向代替了以往诗歌雨雪意象的忧郁色彩,对后世文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作者认为这一独特视角主要来自王维作为画家的审美眼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具有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传统,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建设规模的扩大,也出现了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基于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渊源及对古代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通过挖掘地方史料与历史文献,总结中国传统应对洪灾、开展城市生态修复、营建风景的相关策略,通过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改善百姓生活,增加城市风景塑造的分析,阐明了保护与致用相结合的当代价值及调试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王维作为中国的诗人,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饱含禅意,幽静而清丽,空旷而淡雅。他把禅宗思想与宗教情感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内涵,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王维与禅宗思想的渊源、王维山水诗的创作与禅宗思想的关系、禅宗思想对王维山水诗诗风的影响,使王维山水诗不仅体现了自身个性,而且也是中国山水诗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是赏析和翻译古诗词的关键。为了使原文和译文达到一样或类似的审美效果,译者要对意象做适当的处理。在翻译古诗词的过程中,原文中的意象应尽量保留;当保留原文意象可能引起译文读者的误解或转变意象可以更好的体现原文时,要做适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英美意象派诗人推崇中国古典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古诗的表现技巧,强调意象的直接呈现,主张“纯用意象”,将意象“并置脱节”。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异质性,英美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诗在审美效果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画中有诗”是中国古典绘画特别是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但这一特点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汉魏六朝,诗歌开始影响绘画并推动了山水画的兴起;隋唐时期,诗歌意境在绘画中逐渐显现,王维的绘画已经被认为是“画中有诗”了;五代和两宋,绘画中的诗歌韵味越来越浓郁,“画中有诗”的特点逐渐形成;元明以后,随着文人画家成为画坛的主流和山水题材在绘画中占了主导地位,“画中有诗”的特点已经成熟了,之后又经过一步步完善,最后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中国模式。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文人画最能体现“画中有诗”的特色,但在文人画出现前,诗歌对绘画的影响早已经开始;文人画形成后,一些被认为是“画工”的画家也同样在积极地追求绘画中的诗歌意趣;“画中有诗”体现了中国绘画对诗歌意境的永恒追求,既不是文人画家的专利,也不是仅仅依靠文人画才能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崔玲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1):110-112
花意象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意蕴,百花或悲或喜,或怒放或泣咽,或含苞或凋零,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这与婉约词高度的暗示性、含蓄性相吻合;婉约词词境细腻、精致.花的细蕊、暗香、轻盈、娇嫩以及凋落时的忧伤,无疑使之成为婉约词人创造词境的绝好意象;纤巧柔美是造物主赋予花的美态,深深地迎合了婉约词人在意境创造上的需要;婉约词产生于花间樽下,以爱情为主要题材,而花正是暗示爱情的最佳物象;婉约词的抒情主人公大都是女性,以花暗喻美人,以花暗示女性的命运、情感、幽怨更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冰雪”这一自然现象蕴涵了人类的文化情感,因此“冰雪”具有了一定的原型意义,并成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我国诗词中“冰雪”意象的营构方法主要是赋、比、兴。这一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成为冰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杨万里的诗歌以“活法”著称,这“活法”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既有意象的鲜活,也有转田的巧妙;既有遣词的灵动,也有写生的风趣。本文试从几方面对杨万里诗歌中动词的灵动运用及其审美效应进行探讨。从一个侧面来解读其“活法”的审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心境会给诗人在创作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和过程都敷上一层情绪的底色。不管是对生活的观察、诗料的选择,还是在作品的构思、情感基调的定位,乃至创作方法的使用、审美理想的表达,都与心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心境对诗歌创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诗人应根据自己创作实际及时调节自己的心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美学的诗歌意境理论史上,司空图的地位无人能比。他是诗歌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就他的整个理论来讲,他像前人一样认为意境是诗的本体,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界定了意境的内涵,开创性地划分了诗歌意境的类型。这三方面奠定了他在中国关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从翻译审美移情论角度谈诗歌翻译中意象再现的困难,初步探讨了如何在翻译审美移情论指导下再现诗歌翻译中的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