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阐述了在高压汽水试验回路上进行的600MW超临界直流锅炉汽水分离器模型,在锅炉实际启动过程中介质对筒壁瞬态传热试验研究,试验参数范围为P=3~11MPa,质量流量M=0.2~0.35kg/s,干度x=0.2~0.8.在此参数范围内通过试验研究,由导热反问题方法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动态过程中介质对分离器模型内壁的放热系数关联式,并按模化理论推广到实际设备,为计算动态过程中汽水分离器热应力和优化启动程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平面流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及其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力不够是20世纪90年代初投运的第一代中国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问题。为改善75t/h平面流分离循环床锅炉的性能,在原分离器的位置空间采用入口带有加速段的方型分离器代替平面流分离器,适当调整受热面,保留现有炉型和钢构架。改造后的运行实践证明,锅炉出力可以稳定达到额定值,物料循环系统工作正常,主循环回路温度分布合理,改造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一台75 t/h平面流分离器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出力不足,飞灰含碳量高,运行中床温较高的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平面流分离器分离效果较差,炉内未能组织起大量细颗粒的有效循环。为改善锅炉的性能,根据用户要求和现场的实际条件,结合该锅炉的特点,使用旋风分离器部分代替平面流分离器。改造后的运行实践证明,锅炉出力有了较大提高,物料循环系统工作正常,主循环回路温度分布合理,改造后的锅炉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启动循环泵是超临界直流锅炉启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启动循环泵主要的作用是为了在汽水循环过程中维持足够的流动压头,以保证锅炉水循环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启动循环泵在锅炉启动过程中回收水质合格的炉水,在锅炉启动过程中起到节煤节水作用。本文就笔者所参与的广西省某电厂二期(2×1050M W机组)工程调试过程中,两台机组锅炉蒸汽吹管工作,其中第一台机组吹管采用带启动循环泵吹管,第二台机组无启动循环泵吹管,两次吹管结果对  相似文献   

5.
工业锅炉是工业生产普遍使用的动力设备,是能源转变的重要设备。工业锅炉自动控制主要控制回路有:水位自动控制回路、过热蒸汽自动控制回路、燃烧自动控制回路。给水自动调节的任务是使给水流量适应锅炉的蒸发量,以维持汽泡水位在工艺允许的范围内,维持锅炉汽泡水位在规定的范围内,是保证锅炉安全生产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锅炉正常生产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水位过高,破坏汽水分离装置的正常工作,严重时使汽泡出口的饱和蒸汽带水增多。它会使气轮机产生水冲击,引起轴封破损,叶片断裂等事故。同时会使饱和蒸汽中含盐量增高,降低过热蒸汽品质,增加在过热管壁上的结垢。水位过低,则可造成水的急速蒸发,汽水自然循环破坏,局部水冷管壁被烧坏严重时会造成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压降及出口汽温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结构特点及炉内热负荷分布特点,将水冷壁划分为由流量回路、压力节点和连接管组成的流动网络系统.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压降和出口汽温的数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利港发电厂600 MW超临界螺旋管圈直流锅炉在不同负荷时上升系统总压降及上、下炉膛水冷壁出口汽温...  相似文献   

7.
王洋 《科技信息》2010,(27):I0066-I0066,I0034
结焦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常见事故,而在锅炉点火过程中由于设备未能处于稳定状态下运行,所以更加容易发生结焦事故。以某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冷态启动过程中发生的低温结焦事故为例,详细分析导致设备结焦停炉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次发生类似事故,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循环倍率及其对燃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循环倍率 ,分析循环倍率的诸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对影响循环倍率的若干因素如燃煤性质、分离器分离效率、煤颗粒直径、流化气速等作了探讨 ,并进一步讨论了循环倍率对锅炉燃烧效率的影响 .  相似文献   

9.
王忠宝 《科技信息》2010,(33):I0106-I0108
本文针对沧东电厂4号超临界直流锅炉投产后一直面临的过热器管壁温度偏高致使主再汽温度无法达到设计值的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燃烧调整试验,找到了主要原因以及解决措施,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对于同类型锅炉的燃烧调整及运行方式优化工作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300MW锅炉汽包水位在机组进行冷态启动时,会发生剧烈变化,水位很难被准确控制,若水位过高会导致蒸汽因带水而品质下降,甚至发生满水造成事故;水位过低可能导致干锅。此外,当水位高三值时机组会采取保护动作,即汽机跳闸,由于存在虚假水位现象,在启动中可能发生多次水位保护动作,这不仅会拖延启动时间,还会给汽机的工作带来安全隐患。调整、优化锅炉汽包水位并控制水位,有其必要性,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燃煤发电机组启动非常复杂,对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需进行深入研究、总结规律。该文结合一起锅炉极热态启动过程形成的恶性运行工况,对主蒸汽压力和主再热蒸汽温度不匹配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减小锅炉蒸发量和提高汽温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为锅炉事故处理提供调整原则。以期能够对同类型锅炉出现问题的解决也有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汽缸是工业锅炉的主要配套设备,其作用是把锅炉运行时所产生的蒸汽分配到各路管道中去,并起到储蓄、分配用汽,缓冲、调整汽压,节省能源,向用汽点供汽,还起到汽水分离及多台锅炉蒸汽并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循环流化床锅炉煤耗量、风耗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烟量、灰量、渣量等都大,故高浓度的烟尘随着高速的烟风对炉内设备及炉墙磨损也比较大。此外,炉内正压运转,炉预及烟道为负压运转,故对妒膛,一、二级分离器,烟道等系统的密封性能和布面耐磨性能的要求特别的高。系统的密封、耐磨程度好坏是保证锅炉安全满负荷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注汽干度对增强汽驱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注汽干度,开展了高压汽水分离计量装置,介绍了汽水分离器的设计原理,同时结合现场运行数据进行效果及经济分析,并对不同装置的注汽锅炉进行余热利用设计及效果分析.介绍了井口计量装置原理及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投入高压汽水分离器后,使干度上升15%~20%,停运低压供热锅炉24台.为稠油后期开发提供有力的配套装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直流锅炉启动过程模拟计算程序OTBSP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及求解直流锅炉启动过程中工质侧、烟气侧及金属蓄热所遵循的数学模型,开发了能够模拟计算配有不同型式锅炉启动系统的直流锅炉由点火至负荷达35%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这一过程的计算机程序OTBSP.该程序能够优化锅炉启动系统设计及为运行人员提供最佳启动曲线.以石洞口第二电厂2号机组1993年7月6日的冷态启动为算例,全面比较了锅炉主要参数的程序OTBSP计算值与电厂测量值,结果表明二者相当一致,该程序是正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韩子玉 《科技信息》2011,(9):320-321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普遍存在点火难、易结焦、磨损严重的问题,如何成功的进行点火启动方式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进一步运行下去的前提保障。本文结合章村矿电厂4#锅炉的启动运行过程,并对启动过程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通过历次启动过程浅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问题,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神华煤制油电厂44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磨损问题进行分析.磨损给锅炉造成的直接危害是使受热面管子壁厚减薄直至爆管停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防磨措施设置不当和运行调整不合理,而造成锅炉的频繁磨损爆管,直接影响了锅炉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因此为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安稳长满优运行,就必须降低水冷壁的磨损.  相似文献   

18.
75t/h 水冷方型分离器循环流化床锅炉物料平衡热态测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自行设计的测试方法对第一台采用入口带有加速段的水冷方型分离器专利技术的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物料平衡系统进行热态测试,包括分离器的分级分离效率、烟气对固体物料的携带率、固体物料循环量等。测试结果表明:该锅炉水冷方型分离器的分级分离效率与相同当量直径的常规圆形旋风筒的分级分离效率相近,但阻力下降约一半;该炉的固体物料循环量达到设计值并有一定调节裕度,完全满足燃烧和传热的要求。测试结果为该炉型的进一步放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火电厂汽包锅炉出口的过热蒸汽温度是整个汽水行程中工质的最高温度,对于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大影响.由于汽温调节过程是典型的大时延热工过程,受控对象为多容量、大惯性系统,扰动因素众多,给汽温调节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火电厂汽包锅炉过热汽温控制方法的多样化,本文介绍了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方法及其发展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20.
针对锅炉水冷壁金属管壁温度的波动与水冷壁管横向裂纹失效,以 S G1000 和 H G2008 锅炉水冷壁壁温测量试验的结果为对象,根据不同的管壁温度波动特点,结合炉内、锅内传热分析,提出了不同的壁温波动原因:炉内不稳定结渣的脱落造成了 H G2008 控制循环锅炉水冷壁壁温的波动;蒸干传热恶化导致 S H1000直流锅炉水冷壁壁温的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