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体验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和音乐产生的情感反应。好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人的心灵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渗透,从而达到优美崇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2.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教育,音乐教学过程本身更是情感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只有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等活动,才能达到音乐的审美境界与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情感要素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不仅仅是"比知识技能更重要"、"比其他学科更充分",而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在音乐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对此,本文结合中国音乐教育情况及现状,从美学的角度重视审视了音乐的情感性,并从各方面对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作详细分析,引起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情感性教育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陈嘉文 《科技资讯》2012,(7):195-195
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语言,也是一种交流的艺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够激发人的情感,丰富感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旨在提升音乐教学深度。  相似文献   

4.
在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位。期望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文在多年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过程中收集了一些教学案例,通过创设音乐情景、反复强化聆听、调整教材教法、寓教于情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强化高中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陈利君 《科技资讯》2014,(1):150-153
在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位.期望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文在多年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过程中收集了一些教学案例,通过创设音乐情景、反复强化聆听、调整教材教法、寓教于情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强化高中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价值的课程,音乐环境对儿童品德和人格有很大的影响.当前农村音乐教学现状往往是教学生唱歌,大部分学生觉得很无聊,这不符合音乐学科的"寓教于乐".音乐教学应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营造民主,和谐,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积极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但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当地素材,传承地方文化,合理开发农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提高农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最大的空间去感受,去体验,去想象,去表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7.
张平川 《科技信息》2012,(11):365-365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如何通过音乐课来增加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对未来的期望、对亲情的理解,让学生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与音乐相互交融,产生共鸣,逐步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情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鹤 《科技信息》2012,(3):416-416
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相似文献   

9.
孙军立  李艳静 《科技信息》2012,(21):286-28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听觉、感受、联想、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音乐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也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迫切要求音乐教学的创新。音乐教学的创新是一种演变和渐进的过程,是为了实践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曹红芳 《科技信息》2009,(12):250-250
小学音乐教学中,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愉悦身心,体验快乐是音乐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时,要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创设愉悦情境,让学生舒心地享受音乐;并营造实践空间,让学生尽请地表现音乐;同时融入多元化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地创编音乐。  相似文献   

11.
音乐作为情感艺术培养人的情感体验能力,情感调节能力,情感传递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人的良好的心境、放松的精神和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心理,从本质上说,是使人的整体心理结构处于自觉、自主、自由的发展状态.作为音乐老师我却没有注意带应该尽量创造有利条件和轻松氛围来保护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这种心理状态.本文试图以几个存在问题的教学事例,来浅析音乐教学中的提醒艺术.  相似文献   

12.
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师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理论知识,用歌声透过音乐文化的语言,指导学生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塑造出生动的音乐人物形象,描绘歌曲意境传达并抒发思想情感的一门学科.同时,声乐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与文学、历史、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师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学科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性技能训练学科,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除了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感、记忆能力和识谱能力之外,它主要发展学生的音乐感觉,使其运用到音乐表演实践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这门学科找不到切入点,特别是练耳部分较为突出。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一下这  相似文献   

15.
张平川 《科技信息》2011,(35):I0149-I0149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是师生之间共同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宋彦 《科技信息》2010,(20):267-267
器乐的情感培养是器乐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器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而且还需要让这些音乐语言要素在情感表达,情绪内化等方面得到提高,但是,重技轻艺,在现行器乐教学中表现较为突出.本文旨在探讨器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方式,以便提高学生音乐思维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7.
美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总结和升华。美术作品处处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其价值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作品的美感,这样才能够提高其审美能力。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就成为文章重点讨论的话题。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教师应善于发掘美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情景再现等多种方式使学生领会作品的意境,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莉 《科技资讯》2014,(8):178-178
通过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分析,探讨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和如何使学生在欣赏教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素质教育切实有效地落实到初中音乐的教育中去。  相似文献   

19.
倪秋霞 《科技信息》2008,(21):270-270
爱国主义教育是义务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首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对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光辉历史、伟大成就有一种自豪感,使他们具有爱国之心。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块沃土。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使人们在享受音乐美的愉悦和陶冶过程中,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那么,如何教好这门学科,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音乐教师探讨的课题。现就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宁文燕 《科技信息》2009,(25):I0202-I0202,I0224
音乐教学蕴涵着巨大的情感因素,教学中必须加强其情感因素,本文从挖掘音乐教材的情感因素、以饱满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体验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和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