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虫的卵母细胞在完成卵黄沉积之后,接着由滤泡细胞分泌和沉积一层卵黄膜,随后滤泡开始行使分泌卵壳蛋白的功能。在滤泡细胞连续分泌的时相中,程序性地合成和分泌卵壳蛋白,依次沉积于卵母细胞外面,凝聚硬化而成卵壳。当卵壳沉积完成时,卵母细胞就被完整的卵壳包被起来,卵壳的表面则由滤泡细胞的顶膜压印成特定的依种类而各异的花纹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夏邦颖 《科学通报》1982,27(9):561-561
昆虫卵巢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在卵黄沉积完了之后,即由滤泡上皮细胞分泌沉积一厚层卵黄膜,就在此时,卵母细胞吸水,而显著膨胀起来,卵母细胞随即开始进入卵壳的形成阶段,在大约两天的时间里,由滤泡细胞程序性地分泌出卵壳蛋白,依次沉积于卵母细胞外面,凝聚固化而成卵壳,卵壳上有受精孔,是精子进入卵内的孔道;在卵壳上还分布有气孔,是卵及  相似文献   

3.
夏邦颖 《科学通报》1985,30(2):145-145
昆虫的卵壳,是滤泡细胞所分泌的卵壳蛋白,依次沉积于卵母细胞外面,凝聚固化而成的。当卵壳沉积完成时,卵母细胞就被完整的卵壳包被起来,卵壳的表面则由滤泡细胞的内表面压印成特定的依种类而各异的花纹结构特征,在卵面上形成受精孔区和在卵面其他部分形成气孔分布特征。近年来对一些昆虫种类的卵壳表面结构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但  相似文献   

4.
朱润 《科学通报》1962,7(11):47-47
在出生后一周时,白鼠卵巢内含有未出现滤泡上皮的原始卵母细胞、单层扁平和立方上皮的初级滤泡,以及二层和3—4层上皮细胞的生长滤泡。在这时候以400r 的 x 射线作全身放射,在发射后不久卵巢内除有大量原始卵母细胞退化消失外,在某些生长滤泡内出现一些失去原有排列位置而脱离  相似文献   

5.
双黄蛋是如何形成的? 在说双黄蛋的形成之前,我们先来简单说一下鸡蛋的形成. 母鸡成年之后,卵巢会产生卵黄.卵黄进入输卵管中一段存在许多腺体的地方,会刺激它们分泌蛋白.这些蛋白把卵黄包裹起来.大约3小时后卵黄表面裹上一层厚厚的蛋白形成蛋壳膜.这个蛋的“雏形”进入子宫,随着子宫液的渗入,蛋白重量增加,蛋壳膜膨胀,碳酸钙等物质沉积在蛋壳膜上形成蛋壳,从而形成完整的鸡蛋,由子宫收缩而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6.
昆虫卵壳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卵壳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一文,介绍了当前对虫卵外壳精微结构的研究情况,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夏邦颖同志本人的实验资料,小小卵壳竟具有如此复杂的结构,确实反映了当前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爬行动物     
《科学之友》2005,(10):56-56
必要条件:羊膜———如果没有羊膜卵这种特点,爬行动物根本无法在陆地上产卵。在受精后,爬行动物的卵将产生羊膜,并在孵出之前一直保护着胚胎。卵壳:保护胚胎。空气可以通过卵壳进入,但里面的重要液体无法流出。卵膜外:壳下面的一层较坚硬的膜,分布在其他所有膜之外。尿囊存:放  相似文献   

8.
方永强 《科学通报》1998,43(6):626-629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发现文昌鱼卵巢有无髓鞘神经纤维分布,它位于卵巢被膜下方,紧靠被膜神经纤维终末内有两种类型的突触小泡,一种是致密核心小泡,另一种为清亮小泡,另外,还可见神经终末与滤泡细胞相接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证明,这种无髓鞘神经纤维很有可能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并定位在卵巢被膜和滤泡细胞上。  相似文献   

9.
鲨鱼的困境     
毛斐 《大自然探索》2003,(10):46-47
鲨鱼的繁殖鲨鱼有三种繁殖方式:第一种为卵生,跟其他鱼类一样,受精卵外包卵壳产出,每次排卵数目极其有限。卵呈布袋状或螺旋状,通常产出后被固定于珊瑚礁、海底植物或石缝中。第二种为卵胎生(非胎盘型胎生),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胎仔以卵黄囊或卵巢所排入子宫的卵为营养,最后以胎仔形  相似文献   

10.
大约四十年前,证实昆虫体内有激素存在以来,到目前已知昆虫从卵到成虫,所经历的蜕皮、变态、羽化及生殖过程,都是受昆虫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各种激素调节控制的。昆虫间脑神经分泌细胞群分泌的脑激素,有激动前胸腺产生和释放蜕皮激素(蜕皮酮)的作用,进而控制昆虫的发育和蜕皮过程;脑激素还刺激咽侧体,使之产生和释放保幼激素,来控制卵母细胞的进一步成熟。昆虫的蜕皮和变态是在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两者相互协调控制下进行的,保幼激素在成虫期调控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化学结构分别如图1及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1.
郭岩宝  王德国  张嗣伟 《科学通报》2009,54(21):3390-3394
利用分子沉积技术在石英和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含有Cu2+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聚丙烯酸(PAA)分子沉积膜, 然后将不同层数的分子沉积膜浸入到刚刚配制的硫化钠水溶液中. CuS纳米颗粒在分子沉积膜中原位生成, 从而制备原位纳米颗粒掺杂分子沉积膜.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XPS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原位纳米颗粒掺杂分子沉积膜进行表征, 并利用AFM研究了膜的纳米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原位纳米颗粒掺杂分子沉积膜具有较小的摩擦力和较高的耐磨寿命.  相似文献   

12.
关于鸡卵壳中乳锥(mammillary cone)的结构,泰勒(Taylor)和雷恩(Rahn)等已作过阐述。他们认为,乳锥是在鸡卵形成后期由母鸡血液中的钙沉积在壳膜外壁所形成的,它是蛋壳中碳酸钙的结晶中  相似文献   

13.
《科学24小时》2011,(1):52-52
最近,考古学家在印度西北部超过5000万年前的沉积物种中提取了大量琥珀,并从中获取了超过700多种的古代昆虫。这些昆虫由于被包裹在琥珀中的缘故,很多得以完整保存,为研究远古昆虫生命形态打开了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14.
关于鸡卵壳的结构,早在1935年斯特瓦特(Stew-art)就作过较详细的研究,以后又有不少学者作过与卵壳有关的工作,学者们一般认为卵壳不仅起保护卵内含物的作用,也是胚胎发育所需钙的来源,雷恩(Rahn)等1979年对卵壳与呼吸功能的关系进  相似文献   

15.
王明利  龚辉  范正修 《科学通报》1997,42(13):1381-1383
早在1938年,美国就研制成功了多层减反膜,稍后在欧洲也取得了成功。减反膜在光学薄膜生产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照像物镜、眼镜片、望远镜、显微镜、测距仪等,几乎所有的光学仪器都采用了减反膜。目前减反膜的制备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尤其是借助电子计算机,多层减反膜的膜系也变得十分完美。减反膜在制备方法上先后采用了电阻加热蒸发和电子枪蒸发法等。然而随着大批量减反膜的需求,提出了在室温下,大面积沉积减反膜的要求。由于磁控溅射能得到性能很稳定的光学薄膜,而且在室温下能进行大面积沉积,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介绍采用磁控溅射沉积多层宽带减反膜,研究了溅射系统、厚度监控、沉积  相似文献   

16.
黄芬 《科学通报》1985,30(14):1107-1107
生物膜上类脂分子具有适应多种相的能力,膜类脂除主要形成脂双层结构外,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形成非双层类脂结构,其中包括六角形(H_(11))结构,这种现象称为膜类脂的多形性。这种六角形结构(H_(11))与生物膜的某些生理功能有关,如细胞融合、跨膜运送等等。影响生物膜上类脂分子从脂双层转变为六角形(H_(11))结构的因素很多,如温度、类脂组成、pH、二价阳离子以及药物等。本文用~(31)P-NMR(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中药有效成份山莨菪碱对卵黄磷脂酰乙醇胺形成六角形(H_(11))的影响,山莨菪碱可促进卵黄磷脂酰乙醇胺脂质体从脂双层向六角形(H_(11))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张宇军  董光能  毛军红  谢友柏 《科学通报》2007,52(23):2813-2817
含氢类金刚石膜(diamond-like carbon, DLC)的超低摩擦特性与其沉积制备过程密切相关.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 计算了以CH3基团为沉积物, 在多种不同入射能下制备含氢DLC膜的动力学过程. 通过沉积原子数统计分析、薄膜密度和sp杂化分析考察了含氢DLC膜的结构特性. 通过比较模拟结果, 发现随着入射轰击能量的增加, 含氢类金刚石膜中碳的含量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 在含氢DLC膜中所沉积的氢原子数存在峰值, 峰值前后变化趋势相反, 大于80 eV以后趋于饱和与稳定, 薄膜相对密度也随之增加, 达到50 eV时趋于稳定值; 膜中碳原子比氢原子具有更强的成键能力, 易与基底发生化学吸附; 沉积源基团的氢含量决定生长成膜以后的薄膜氢含量, 沉积源基团中的氢含量高, 则所生长薄膜的氢含量高.  相似文献   

18.
多氯联苯对鸡胚性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多氯联苯(PCB)对鸡胚胎期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分化的影响。在入孵前将PCB(Aroclor 1254,剂量为0-100μg/枚)注入海兰种蛋卵黄内,取出雏鸡的性腺并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雄性雏鸡的睾丸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其横截面积、精细管直径和精细管的相对面积均显著减少。在100μg/x枚组,大部分精细管解体甚至消失,精细胞的分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几乎所有生殖细胞都发生了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相反,处理PCB后雌性雏鸡的左侧卵巢横截面积、皮质厚度和皮质内的卵母细胞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只有个别的卵母细胞发生了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研究表明PCB干扰鸡胚性腺的发育,并揭示了PCB对性腺发育和配子分化影响的性别差异,即PCB抑制精原细胞的分化却促进卵原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新发展的小入射角沉积(SIA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自组装制备了图案化金属铜膜.利用金相显微镜(M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能量弥散X射线光谱仪(EDX)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技术对所制备的图案化金属铜膜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对比SIAD和垂直入射沉积(NID)铜沉积物的形貌和结构差异,揭示了图案化金属铜膜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0.
金刚石膜与天然金刚石类似,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可广泛用于机械、光学和电子等领域.目前已用各种CVD技术制备出了可供实际应用的金刚石膜.这些技术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怎样提高成核密度和质量.特别是在异质衬底材料(如Si)上如何控制核化密度和貌相,从而达到异质外延生长金刚石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人们采取了各种方法和措施,如在沉积膜前对Si衬底进行划痕或在金刚石粉末溶液中进行超声波处理;用化学腐蚀或沉积非晶碳过渡层等.最近研究发现,对衬底加负偏压可大大提高成核密度.在微波等离子体CVD法中对衬底加负偏压后,在不经任何处理的抛光Si片上金刚石成核密度达10~(10)cm~(-2).并且利用此方法已成功地在Si衬底上实现了异质外延或织构生长金刚石膜.然而至今对热灯丝CVD法沉积金刚石膜中加负偏压增强成核密度研究的还不多.本文对热灯丝CVD负偏压法增强成核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讨论.热灯丝CVD法沉积金刚石膜装置同文献[3]中的一样,衬底材料是Si(100),首先对硅衬底分别在丙酮和乙醇中分别进行超声处理,然后在50%HF溶液中腐蚀2min,去除天然氧化硅,接着用去离子水冲洗数次,最后用甲醇超声处理烘干后放入反应室中抽真空以备实验.沉积条件为衬底温度850℃,灯丝温度2000~2400℃,甲烷浓度(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