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辽西中侏罗统海房沟组埃达克质岩的确认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房沟组火山岩是辽西中生代火山岩的重要成员,其岩石共生组合为粗安岩—安山岩—英安岩—粗面英安岩,属于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火山岩系。火山岩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海房沟组火山岩属埃达克质岩;这些火山岩的源岩较深,可能为古老的下地壳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产物。海房沟组埃达克质岩的确认对探讨辽西地区火山岩浆起源、壳幔相互作用、中生代构造应力场的重大转换及大规模断陷盆地群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勉县群为陕南勉县至紫阳一带早中侏罗世陆相含煤沉积;自下而上分为三个组,即洪水沟组、沔水组、堰河组.该群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该植物群是典型的南方型Ptilophyllum—Coniopteris植物群。根据沉积特征及植物化石分布规律分析,勉县群三个组的形成时代依次为:早侏罗世、早中侏罗世、中侏罗世。有趣的是,在沔水组中下部发现了有花植物中华木兰(Magnoliamiocenila),为研究被子植物早期起源历史提供了一份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华北燕辽地区侏罗纪鼠李科植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潘广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9(4):61-72
报道了发现于华北燕辽地区东段(北纬40°58’,东经120°21’)中侏罗世地层海房沟组化石植物群中的马甲子属[Paliurus]与枣属(Zizyphus)的果实化石。二者的进化水平可与其第三纪及现代属种相比较。它们的出现说明鼠李科存在于中国侏罗纪,早期演化在中国,并可能起源于中国。起源时间当在中生代之前。 相似文献
5.
藏北羌塘盆地中上侏罗统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分析化验、储层测试等多种资料,对羌塘盆地中上侏罗统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将中上侏罗统地层划分为晚成岩期A亚期、B亚期和C亚期3个岩阶段,识别出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次生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沥青充填作用和破裂作用等7种成岩作用,以及机械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强压实压溶丰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解溶蚀成岩相和沥青充填成岩相等5种成岩相类型。探讨了各种成岩相的岩性、物性等微观特征及其与沉积相类型之间的关系,总结出3种成岩演化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成岩作用类型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不同,次生溶蚀作用、破裂作用使物性变好;压实用作、压溶作用和沥青充填作用使性变差;胶结作用具有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分析化验、储层测试等多种资料 ,对羌塘盆地中上侏罗统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将中上侏罗统地层划分为晚成岩期A亚期、B亚期和C亚期 3个成岩阶段 ,识别出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次生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沥青充填作用和破裂作用等 7种成岩作用 ,以及机械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强压实压溶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解溶蚀成岩相和沥青充填成岩相等 5种成岩相类型。探讨了各种成岩相的岩性、物性等微观特征及其与沉积相类型之间的关系 ,总结出 3种成岩演化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成岩作用类型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不同 ,次生溶蚀作用、破裂作用使物性变好 ;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沥青充填作用使物性变差 ;胶结作用具有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洪天求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
西班牙伊比利亚山脉西北部的奥尔韦加一号剖面由晚侏罗世早期(LowerKimmeridgianAge)沉积的碳酸盐岩组成,根据动植物群的特征、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划分出六种微相类型.它们在剖面上的组合代表一个由海进和海退岩系构成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晚侏罗世蜥脚类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记述了在四川盆地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采到的一批巨型蜥脚类恐龙化石新材料,建立了一新种——井研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jingyanensissp.nov.)。新种的发现进一步证明马门溪龙属(MamenchisaurusYoung,1954)及马门溪龙科(MamenchisauridaeYoungetChao,1972)的分类位置应归勺齿蜥龙超科(Bothrosauro-podoideaYoung,1958)。 相似文献
9.
广西六寨中泥盆世生物礁基底层内的Pseudomicroplasma—Cystiphylloides群落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记述的Pseudomicroplasma—Cystiphylloides群落,保存于广西六寨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生物礁基底层内;至少由十一大门类的49个居群组成;生物生活方式有六种;动物进食类型有四种;由三个营养级构成群落的营养结构;生物生活取食位置在垂向空间上具有四个层次;Pseudomicropasma、Cystiphylloides是优势生物和特征生物;底栖固着、悬食、中位生活取食层次、初级消费者营养级等为群落的主要生态特征。该化石群落所代表的原生群落,生存于中泥盆世吉维特期的早期,发育于水流畅通地势较为平坦的浅海陆棚环境(风暴浪基面以上的潮下带)。该化石群落的特征反映的是其原生群落中底栖动物群的生态特征。原生群落的消亡与群落演替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产自四川简阳三星镇蟠龙村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的恐龙化石材料。经研究后,鉴定为马门溪龙(未定种)Mamenchisaurus sp.,这是四川盆地首次在上侏罗统蓬莱镇组顶部找到马门溪龙化石。它的发现扩大了马门溪龙属的地理分布和地史分布范围,为今后在四川和邻区上侏罗统顶部寻找蜥脚类恐龙化石指出了新的方向。同时,根据马门溪龙化石近年不断被发现和地史分布的逐步扩展,认为对马门溪龙的地质时代应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这个孢粉组合是从安徽宿县朱仙庄钻孔岩心中获得的。组合特征:是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蕨类孢子含量很低。主要属种如下;小克拉梭粉,环圈克拉梭粉拟克拉梭克拉梭粉,网纹克拉梭粉,典型拟苏铁粉,整洁拟苏铁粉,亚颗粒拟苏铁粉,厚坦拟罗汉松粉,昆士兰拟罗汉松粉,松粉属,微细云杉粉,扁平云衫粉,有边四字粉,长方四字粉,不显四字粉,校形麻黄粉,圆形麻黄粉,无口器粉,小桫椤孢海金砂孢等。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的地层时代属于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2.
苟宗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2):147-154
西藏聂拉木县聂聂雄拉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较发育,地层中化石属 种繁多。地层划分为下侏罗统“普普嘎组”,中侏罗统聂聂雄拉组和拉弄拉组。作者研究了该区旱、中侏罗世的双壳类动物群40多属80多种。描述双壳类化石8新种:Tancredia(T.)nyalamensis,Hiatellasubtrigona,Pronoella(P.)minima,Opis(O.)curvus,Costigeruillia tetracostata,Weyla costalliformisa,Entolium obliquus,E.subfilosus,刊出部分化石图版,简述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它的研究对该地区旱、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生物地理分区和动物群特征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地层进行了研究 ,选择了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 ,辅助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等参数 ,对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命名。在研究区 6个地震层序中共识别出平行席状地震相、亚平行席状地震相、前积地震相、亚平行波状乱岗状地震相、透镜状地震相、充填地震相及楔状地震相等多种地震相类型。这些地震相在平面分布上具有差异性 ,而在垂向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侏罗系厚度巨大 ,其生油岩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黑色碳质泥岩 ,并发育有煤层 ,侏罗系并非沉积于典型的沼泽成煤环境中 ,而是与滨浅湖相的泥质岩沉积有关。烃源岩中有机碳含量较高 ,但可溶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 ,并以低值为主。生烃潜力变化较大 ,可溶有机质转化率和烃转化率都比较低。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Ⅲ型 ,部分为Ⅱ型。有机显微组分主要是镜质组 ,其次是惰性组 ,而壳质组的含量则较低 ,因此 ,干酪根质量受到限制。综合考虑Tmax值、Ro 值以及OEP ,CPI和甾烷成熟度等参数 ,侏罗系的有机质成熟度因埋深不同而有差异。尽管有些有机质尚处于低成熟阶段 ,但大多正进入生油窗的最佳时期 ,而未到达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地震相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地层进行了研究,选择了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辅助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等参数,对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命名。在研究区6个地震层序中共识别出平行席状地震相、亚平行席状地震相、前积地震相、亚平行-波状-乱岗状地震相、透镜状地震相、充填地震相及楔状地震相等多种地震相类型。这些地震相在平面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而在垂向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 相似文献
16.
沙田柚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属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属2-细胞型。沙田柚每个子房有10~12个心室,每室具多个胚珠,胚珠发育属厚珠心型,具两层珠被。成熟胚囊由卵器(2个助细胞和1个卵细胞)、中央细胞和3个反足细胞组成。沙田柚雌雄配子体发育进程有明显差异,小孢子与雄配子体发生较早,持续时间较长;大孢子和雌配子体发生较迟,但发育较快。二者在开花前均完成发育。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伊犁盆地北缘和南缘下 -中侏罗统沉积微相和岩石类型研究的基础上 ,对伊犁盆地北缘和南缘侏罗纪地层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盆地南缘下 -中侏罗统同样可以划分为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 ,并分别对应于水西沟群 ~ 旋回。这一研究对于伊犁盆地基础地质研究和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龙门山区中泥盆世金宝石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5):474-484
首次系统地记述了四川西北龙门山区中泥盆世金宝石组植物化石,共计10属19种,其中包括3新种和1新比较种,它们分属于Psilophytopsida,Primofilices,Protolepido—dendrales,Lepidodendrales和Progymnospermopsida。根据植物化石的总体面貌以及紧邻其上覆和下伏地层中所产腕足类和牙形石类化石论证了金宝石植物群的时代,将其确定为中泥盆世吉维持早期(Early Givetian)。并讨论了金宝石植物群的发现在研究古地理、古植物地理分区、植物界的演化发展以及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确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