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总结1249例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及效果.方法:对GCS3-8分病人施内外减压手术,并常规治疗加用亚低温冬眠治疗.结果:治愈及好转为67.01%,重残8.4%,死亡24.4%.结论:124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施内外减压术及亚低温冬眠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疗法,并与常规综合治疗进行对照。结果:亚低温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综合治疗,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亚低温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疗法,并与常规综合治疗进行对照.结果:亚低温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综合治疗,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亚低温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特重型及重型颅脑损伤104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049例GCS 3~8分特重型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1995—11~2003—10收治的GCS 3~8分特重型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049例GCS 3~8分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中治愈及好转714例(68.1%),重残95例(5.6%),死亡276例(26.3%).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430例病人加用尼莫地平和130例加用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治愈及好转444例(79.3%),重残10例(1.8%),死亡106例(18.9%).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并发症发生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 3~8分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降温和复温的护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结果:30例病人中,治愈22例,好转6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亚低温治疗中若时间过长或温度过低(直肠温度≤30℃)时会对机体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故在护理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对常见并发症采取积极的防护,可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降温和复温的护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结果:30例病人中,治愈22例,好转6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亚低温治疗中若时间过长或温度过低(直肠温度≤30℃)时会对机体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故在护理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对常见并发症采取积极的防护,可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将70例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用医用水降温毯辅以冬眠药物实施脑复苏的护理。结果:应用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中治愈56例,好转8例,死亡6例。结论:加强对亚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可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将70例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用医用水降温毯辅以冬眠药物实施脑复苏的护理.结果:应用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中治愈56例,好转8例,死亡6例.结论:加强对亚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可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报告59例特重型和重型颅脑损伤用复方丹参治疗,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丹参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分析了复方丹参的作用机制,说明丹参是治疗颅脑损伤的有效药物之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广泛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者,伤情重,病情变化快,死亡率、致残率高。我科自2003年5月至2006年10月收治重型颅脑外伤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43例,常规气管切开及亚低温治疗,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证实神经节苷脂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的疗效.方法解放军第425医院从2008年1月—2011年1月治疗的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病例2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重度脑水肿、呼吸异常、心律失常等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0 d患者的GCS分值、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随访2个月的GOS评分等数据的比较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脑水肿、颅内压和脑供血,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枫杨对钉螺头足部及肝部损伤的电镜扫描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枫杨叶水浸液对钉螺头足部及肝部表面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经枫杨叶水浸液处理之钉螺,头肿胀,其上颗粒放大后为瓜络样突起,呈浸润状,表面网孔增大破损。口唇溃烂变形,足肌肿胀,表面有许多孔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PPH手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度痔患者24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PPH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改良PPH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0.83%,对照组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9.17%,观察组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痔复发脱出发生率0.00%,对照组术后痔复发脱出发生率8.33%,观察组术后痔复发脱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PH术扩展了基础术式的适应证,并且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痔复发脱出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ISS)-血浆置换(PE)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内科综合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PE疗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NH3)等指标来判断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好转率68.42%,对照组36.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显著,早、中期治疗效果更好,较为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改进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治疗及其预后措施,笔者将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75例,分为综合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尼莫通、纳络酮、亚低温、高压氧进行综合治疗.根据GOS预后标准发现,对照组死亡率60%,恢复良好15%.综合治疗组死亡率42.9%,恢复良好25.7%.积极的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能显著降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老年人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氧疗、抗感染、平喘等治疗的同时,加低分子量肝素,每日2次,皮下注射.对照组:常规治疗.全部患者疗程均为10 d,治疗前后分别检查pH,PaO2,PaCO2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经吸氧、抗感染、平喘等治疗,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但pH,PaO2升高,PaCO2下降,以治疗组作用为佳.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能改善老年人的肺循环,降低肺动脉高压 ,且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初诊重症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8例初诊重症T2DM病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CGMS与CSII联合应用,当皮下探头信号衰减时改为每日7次指尖血糖监测指导CSII直至血糖达标;对照组始终用每日7次指尖血糖监测指导CSII血糖达标.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和各时间点血糖来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和各时间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试验组治疗初诊重症T2DM有效性及安全性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静脉输注硫酸镁治疗成人重症破伤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00年5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重症破伤风患者共52例,其中使用硫酸镁组27例,未使用硫酸镁组25例。结果:死亡2例,其余50例全部治愈,使用硫酸镁组,镇静剂用量减少、机械通气使用率降低、并发症减少、平均总体费用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可有效控制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减少其他镇静剂用量,减少机械通气使用,简化护理程序,并发症少,总体费用低且给药方便。  相似文献   

19.
林明雄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4):3263-3265
为观察CE与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对5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CE组(卡铂+足叶乙甙)和EP组(顺铂+足叶乙甙),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方面,CE组CR6例,PR14例,总有效20例(76.9%);EP组CR5例,PR13例,总有效18例(69.2%),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CE与EP两组发生Ⅱ度以上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无差别,患者均能耐受。说明CE与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均有效,且近期疗效无差别,毒副反应均能耐受,均可作为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