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采用LANL同步轨道卫星和ClusterC4卫星的数据,研究了2004年9月13日和2001年10月21日两个磁暴事件期间,辐射带同步轨道附近高能电子通量的变化和哨声模合声波的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观测对比发现,在相同的空间位置,两个事件均观测到高能电子通量的上升和明显的合声波对磁场的扰动;而且高能电子通量上升的程度与合...  相似文献   

2.
太阳风是日地空间的联系纽带,也是日地空间磁场形成的重要原因,太阳风的近地速度为200-900KM/S,太阳活动期间高速太阳风经过地球时,会对地球造成干扰,引起磁暴,破坏通讯设施设备和电力设备,对人类造成灾难性事件。对太阳风的仿真研究是空间物理和空间大气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太阳风仿真实践过程中太阳风的速度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但是影响太阳风速度的因素很多,本文立足太阳活动的客观观测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数理模型,客观分析太阳风速度和巴特尔斯数、太阳黑子数、f10.7指数、太阳风等离子温度、K_p指数、AE指数、Dst指数等关联因素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太阳风速度与K_p指数、AE指数和太阳黑子数的关联程度最高,因此在太阳风仿真研究中必须要考虑这3种因素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2年2月—2007年12月海南地区DPS-4型测高仪探测数据,统计分析研究了海南地区磁暴期间电离层扩展F现象与Dst指数下降值的关系。主要结果为:在海南地区磁暴期间,如果Dst指数下降最快值出现在白天,午夜前扩展F现象的发生会被强烈地抑制;如果Dst指数下降最快值出现在晚间,夜晚扩展F现象的发生会被激发。这是对海南站电离层观测数据分析,得到的一个新结果。本文还对磁暴期间电离层扩展F现象的发生与电离层扰动发电机电场、磁层渗透电场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根据1957—2012年的地磁指数Ap、Dst、AE和太阳活动参数(太阳黑子相对数R与太阳射电流量F10.7)数据,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磁活动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Ap、Dst、AE指数和太阳活动参数均存在准11 a和准22 a的周期特征.Ap和AE峰值滞后于太阳参数峰值1~2 a;而Dst指数与太阳参数存在近似负相关的关系,但从第21太阳周起逐渐延迟于太阳参数,表明地磁活动受太阳活动影响的滞后性.此外,地磁指数峰值从第20太阳周开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反映了地磁活动对太阳活动的响应减弱.  相似文献   

5.
<正>[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4/30]11月15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这次发射的"风云三号D"卫星将与2013年9月发射成功的"风云三号C"卫星进行组网观测,进一步提高大气探测精度,增强温室  相似文献   

6.
吴伟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9):5436-5440
通过对2004年11月—2006年12月期间的岭澳核电站监测到的地磁感应电流和广州地磁台站观测的地磁数据对比分析,发现缓始磁暴产生的地磁感应电流(GIC)与地磁场分量的变化的相关系数可以大于与其时间一阶导数之间的相关系数。GIC与地磁分量的呈负相关,且相关性均比较大。对8次磁暴产生的GIC的最大幅值与其对应的地磁水平分量的变化率进行最小二乘拟合,推导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式,可为预测核电站变压器GIC提供依据,并为磁暴灾害对核电站影响程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极轨卫星在780km高度上测得的高能粒子辐射事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搭载于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上的“星内高能粒子探测器”首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在卫星780km轨道高度上所纪录到的所有高能粒子通量事件都只出现在3个地理区域,即两半球的高纬极光带和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低能档电子在这3个区域都有出现,而高能档电子和质子在太阳宁静条件下,一般只出现在南大西洋异常区。从统计结果还可看出,南极光带附近的粒子通量大于北半球极光带。而在北极光带,与南大西洋异常区大体相同的经度附近,高能粒子的通量事件有一个明显的空隙区域。另一个观测事实是,0.5—2.0MeV能档的电子通量在极光区远大于2.0MeV以上能档的电子通量,而在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两个通道的电子通量差别不大。与现有理论模型和国外大致相同轨道上的空间高能辐射环境直接观测资料对比还表明,卫星舱内的辐射与舱外的空间辐射环境是完全相关的。积累的有关资料不但是航天设计和环境应用研究所需的重要参量之一。也是空间物理基础研究特别是辐射带研究的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GNSS L1和L2信号及测距码失锁率统计计算方法,并考察了不同卫星高度角对失锁率计算结果的影响.利用全球GNSS观测数据,分析了第23太阳活动周发生的两次巨烈磁暴期间GNSS观测信号的质量.结果表明:巨烈磁暴发生期间GNSS L1和L2信号及P1和P2码失锁率较平静日均显著增加,信号失锁主要发生在磁暴主相及恢复相前期.L2失锁率明显高于L1且失锁持续时间更长,表明L2比L1更易受到磁暴影响.GNSS 信号失锁率与磁暴指数SYM-H的高相关性表明信号失锁率的异常增加由巨烈磁暴所驱动.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信号质量评估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9.
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s,简称GIC)取决于地磁场变化。地磁场变化受电离层、磁层和行星际等各空间的扰动变化所驱动。认识GIC与空间扰动参数的关系可尝试预测、预报GIC及其影响。利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了1999—2005年间芬兰输气管线GIC数据与ACE卫星记录的行星际扰动参数(Bs,Ey,V,Pk,|B|,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参数与GIC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Pk和|B|是与GIC相关性最好的两个参数。在大磁暴GIC事件中V的相关度最高,特大磁暴GIC事件中Ey相关度最好。如果把GIC分成三个级别,即GIC≥10A,GIC≥20A,GIC≥30A,相关性最好的参数分别为Ey,Pk和|B|。统计GIC事件的行星际源发现,所有事件的行星际源中包含鞘层结构(SH)的比例高达82.8%,30A以上GIC的行星际源都包含有磁云结构(MC)。综合分析表明,预测GIC的影响可以考虑这些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搭载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AGRI).云顶高度产品对于监测中小尺度强对流系统、研究云的气候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风云四号云顶高度算法(FCTHA)融合红外分裂窗和CO 2切片算法的优点,反演得到的云顶高度产品与多源卫星观测资料的交叉检验结果较好.与静止轨道葵花八号卫星云顶高度产品比较,...  相似文献   

11.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最大尺度的太阳活动现象,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主要驱动源.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CME)中的等离子体波动性质与ICME的演化密切相关.由于ICME中的平均磁场较大,其中的Alfven低频扰动研究较少.前人的研究只分析了0.3AU和0.68AU处的个别ICME中的Alfven波动.ICME在1AU处的Alfven波观测较少.本文对第23太阳周1995—2006年期间所有引起大磁暴(Dst≤-100nT)的单个ICME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大约30%的ICME中长时间存在Alfven波(超过ICME持续时间的30%);(2)约一半的ICME的鞘层中存在快磁声波;(3)所有ICME中都存在短时间段的慢磁声波.这些观测结果为研究CME在行星际传播过程时其中的Alfven波演化机制及其动力学演化提供了观测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文[1]的继继续与深入,基于所导出的太阳风磁化等离子体中非线性静电离子声波孤立子传播的非线性控制方程,考虑电子捕获效应,使用解析方法得到了扰动位势的精确解,并讨论了等离子体参数变化对孤立子形成的影响。与以前结果比较,区别于以前的等离子体背景情况,发现在适当的等离子体背景下控制方程允许有45度附近方向传播的大振幅离子孤立波.但大振幅孤波主要是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如太阳风方向附近形成,这与Heliosl,2卫星观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徐彤  吴健  吴振森  冯健  吴军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10):1196-1200
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在处理非线性及非平稳随机信号序列时表现出很大的优势和应用潜力.利用EMD方法对地磁指数(Ap,aa及Dst)月均值进行了分解,分别得到一系列模式和一个趋势项.其中可能包含了6个月周期分量,准1a周期分量,准两年震荡(QBO)分量,准5a周期分量,准11a周期分量和22a Hale周分量等.地磁活动指数与太阳黑子数都有着显著的11a周期变化分量,比较发现Ap和aa指数准11a周期分量极值出现要比太阳黑子数R准11a周期分量极值出现平均滞后1—2a,滞后最大值发生在1970年前后; Dst指数没有特别明显的滞后特征.  相似文献   

14.
资讯.前沿     
《杭州科技》2012,(1):3-3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30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一研究小组利用最近发现的轨道卫星数据,解释了地球外辐射带内大量高能电子消失之谜:消失的电子在太阳增强周期活动中,被一股强大的太阳风粒子扫出了行星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5.
震前电离层扰动研究进展及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研究进展,大量新的观测证据显示,地震活动前的电离层扰动确实存在,而且在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发生前几天到几个小时内的孕震区上空会发生显著电离层扰动。针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里氏8.0级汶川大地震事件,通过利用漠河、北京、武汉和三亚的地基GPS测量获得的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数据,北京地面测高仪测量的F_2层临界频率和Es临界频率等参量,考察中国上空电离层在地震前的变化情况,发现地震前1~6 d中,5月6-7,10-11日,白天电子浓度比5月1-5日的值偏低。但f_0E_s增强。5月9日日落后中低纬电子浓度出现异常增强,而这段时间地磁活动平静。探求这些异常变化的机制则需收集更多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96年4月1日清晨,在美国东海岸的一个火箭发射基地上、一枚“雷神—艾布尔”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把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成功地送上了轨道,从而揭开了观测全球大气的序幕,把先进的空间技术,引入了气象科学领域。三十六年过去了,世界各国已先后发射了170颗气象卫星,并相应建立了22O多个地面卫星资料接收站,每天从世界气象组织卫星观测网接收卫星云图和各类卫星观测资料。 1988年9月7日和199O年9月3日,我国分别成功地发射了两颗“风云1号”极轨气象卫星,1994年又发射了“风云2号”静止气象卫星。除利用卫星云图和卫垦资料监视和预报灾害性天气外,还逐步扩展到旱涝、病虫害、林火、海水滥测和  相似文献   

17.
场向电流与地磁和亚暴活动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验了场向电流与地磁和亚暴活动的相关性。按极光电集流指数AL的大小,地磁活动被分为4个水平,即|AL|<=50,50<|AL|<=150,150<|AL|<=300和|AL|>300分别相应于非常平静、平静、扰动和强烈扰动。统计结果表明,场向电流的发生率、强度和密度都随地磁活动的增加而增大。在最低活动水平,发生率只有8.9%,而73.2%的事件发生在扰动水平以上。对于夜间的场向电流,65.5%的事件伴随着磁层亚暴。  相似文献   

18.
电场在低纬电离层的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2003年10~11月的两次强磁暴事件为例, 分析105°E附近由赤道区域扰动电场引起的等离子体输运对低纬指定区域内电离层的影响, 并用电离层模型SAMI2进行数值模拟. 研究表明, 电场能引起电离层foF2的复杂变化. 在2003年11月19~24日孤立磁暴事件中, 扰动电场在电离层暴初期起主导作用, 向上和向极漂移的等离子体造成赤道异常峰南侧海口站电离层负暴和北侧重庆及兰州站正暴. 在2003年10月28日~11月2日连续磁暴事件中, 电离层暴初期以电场影响为主, 随后电场和中性扰动成分共同作用于电离层, 表现出复杂的暴时变化. 电场扰动能迅速引起电离层的响应, 只是后者能维持较长时间. 上述结果对区域电离层短期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风云二号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云二号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由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X射线探测器两台单机组成, 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高度, 能够提供实时的太阳耀斑监测和质子事件监测. 风云二号空间环境监测器是国内第一套天基太阳质子事件监测警报系统, 在23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基本监测到所有的质子事件, 并通过分析实时监测的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 多次成功地开展了太阳质子事件警报服务. 风云二号空间环境监测器也是国内第一次进行地球同步高度的空间环境探测, 发现地球同步高度粒子变化的一些基本特征, 包括粒子通量的昼夜周期变化; 在太阳和地磁宁静时, 能量大于1.4 MeV电子通量在10~2×102/cm2×s×sr之间变化, 能量大于1 MeV的质子通量在6×102~8×103/cm2×s×sr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20.
电离层延迟误差是影响GNSS高精度定位的重要误差来源之一,分析和掌握各因素对电离层变化规律的影响,有助于建立高精度电离层模型。为此,本文采用IGS中心提供的1999年~2015年电离层GIM数据计算南北半球不同经度圈的峰值不对称指数,分析其与太阳活动情况和地磁活动情况的相关性,并对单日电离层峰值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表明:(1)峰值不对称指数具有明显的年周期性和季节周期性;(2)西半球峰值不对称指数与太阳黑子数的相关性大于东半球,但东半球和西半球峰值不对称指数与地磁指数相关性几乎相同;(3)除08:00 LT ~ 10:00 LT(Local Time) 赤道两侧不存在明显峰值外,剩余时段均有明显的峰值,且通常在12:00 LT ~ 16:00 LT 取得极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