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阿两国为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交战了两个半月.停火后,阿根廷宣称它决不放弃马岛主权,英国则断然拒绝重开谈判.在马岛战争期间,美国始而穿梭调停,继而支英反阿,力图插手马岛.所有这一切,固然同主权归属、战略考虑乃至国际声誉等等有关,但除此以外,据说也与马岛的丰富石油资源有关.阿根廷早在1907年就已在陆地开采石油.几十年来,在英、美石油公司的参与下,阿根廷钻探了22,000个井,其中生产井17,000个,居拉美首位和世界前列.1981年  相似文献   

2.
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称福克兰群岛)与阿根廷之间的广阔海域中,有两种鱼类:福克兰鲱和阿根廷鳕,它们的潜在可捕量引人瞩目。据估计,福克兰鲱在大量捕捞时年产量可达100万吨,阿根廷鳕在适度捕捞时将超过120万吨(1979  相似文献   

3.
阿根廷与英国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争议由来已久.1982年阿根廷发动马岛战争遭遇失败,加尔铁里政府下台,阿根廷恢复民主制度,开始谋求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马岛主权争议.马岛主权争议具有双方争夺资源能源等深层次原因,马岛问题及马岛战争对阿根廷内外政策乃至拉美局势等产生深远影响,阿根廷政府推动解决马岛问题的主要做法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中国与阿根廷建交45周年,5月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将访问中国。几乎在同一时段,1959年签署的《南极条约》的协商会议将首次在中国召开。阿根廷是世界上最靠近南极的国家,也是《南极条约》创始成员国之一。阿根廷还是《南极条约》秘书处所在地,在南极政治和南极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堪称"南极大国"。鉴于南极对于阿根廷的重要性,同时南极问题又与马尔维纳斯群岛(以下简称马岛)的主权问题  相似文献   

5.
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疆土辽阔,资源丰富,被称为“沉睡的巨人”。在地理上,它是全世界中纬度大陆东岸仅有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在历史上,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发现了这个地区和南美洲南端的海峡(后来称为麦哲伦海峡);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在1832年开始考察南美大陆和附近岛屿期间,也考察了巴塔哥尼亚高原和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自阿根廷同英国在马岛交战以来,  相似文献   

6.
正时空隧道是从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到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地点的通道,是一种当前欧美科学界热衷探索的超自然现象多维世界还是时空扭曲1968年6月1日深夜,两辆高级轿车在南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郊疾驰着。六月天,在南美是冬季渐渐降临的季节。然而,阿根廷的滨海地区都儿乎没有经历过严冬。那里离赤道的距离与东京相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1998,(7)
现在世界上共有26艘航空母舰。阿根廷的"5月25日号"航母,无论是吨位、速度还是进攻、防御能力,都没有资格令人刮目相看,但它却由于在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之战中仅露一面就退避三舍、任凭敌舰恣意妄为,从而成为世界海战历史上一桩久谈不衰的奇案。二易其主无征战一朝卖入阿根廷说起"5月25日号"航空母舰的身世,有它难以启齿的尴尬。该舰属轻型航空母舰,原是英国巨人级航空母舰的第8艘,1942年12月开工  相似文献   

8.
人民的财富石油是拉丁美洲人民最重要的自然財富之一。从北部的墨西哥直到南端的阿根廷、智利,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拥有石油資源。它們的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也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从下表(单位:千公吨)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9.
马岛今昔     
英国和阿根廷在1982年为了一块面积12000平方公里的小岛而在南大西洋展开了一场大战,这就是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这场震撼世界的战争已过去了9年,尽管岛上依然弥漫着浓厚的军事气氛,但人们还是明显地发现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岛正以跨世纪的步伐向前发展。战前马岛几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岛上除养羊和出口羊毛外,没有任何经济活动。人们生活在没有柏油马路,没有机场,没有电影、电视和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与现代军事技术相结合,战场上的黑夜变成了“白夜”。 1982年初夏的一天,南大西洋上空战云密布,英国海军特混舰队突然驶入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域。满腔怒火的阿根廷迅即派出空军,一批歼击机、攻击机和轰炸机呼啸着向英舰疾驶而去。英海军不甘示弱,派出10架装备着“响尾蛇”AIM—9L空空导弹的“海鹞”战斗机予以迎击。一场空中激战打响了。  相似文献   

11.
曹劼 《世界博览》2013,(7):16-18
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也就是英国所称的“福克兰群岛”,一连两天的主权归属公投在3月11日结束,99.8%的选民投票都支持马岛继续成为英属海外领地。这片方圆1.2万平方公里的海上孤岛,至今只有不到3000人居住,却在1982年挑起了阿根廷和英国——两个相距遥远的国家之间的战火。  相似文献   

12.
英国高调纪念此战之胜利,阿根廷收复马岛主权的努力依然长路漫漫。30年前往事再起涟漪今年是那场硝烟远去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战争30周年。自去年底以来,英国方面高调纪念此战之胜利,并做出一连串挑衅性的动作,使这一尘封的历史事件时过30年后又激起层层涟漪。2011年11月,  相似文献   

13.
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事件,英国与阿根廷之间剑拔弩张,南大西洋上空出现战云。虽然目前双方都在进行紧张的外交活动,表示愿谋求和平解决,但结果如何尚难预测。阿英两国对马岛主权之争长达150年之久。二次大战后,在各国人民要求消除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的高潮中,英国曾同意根据联合国宪章使该岛非殖民化,但主张根据该岛居民意见解  相似文献   

14.
被指控泄露政府机密的英国国防部官员克莱夫·庞廷于今年2月11日由伦敦中央刑事法院宣判无罪。这一判决受到英国舆论界的欢迎,但也有一些英国人认为这一判决并不能消除人们的担心。他们认为:只要英国《1911年官方保密法》第二款的规定不废止,英国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庞廷。庞廷事件已成为英国舆论界关注的一场风波。事情起因于1982年5月2日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英国潜水艇击沉阿根廷“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当年5月4日英国防大臣诺特宣布,英国军舰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附近发现阿根廷“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逼近英  相似文献   

15.
十二年前两国兵戎相见,今日又生龃龉;「嘴仗」不断,动手尚不现实。今年8月22日,阿根廷通过新宪法,重申对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拥有主权;英国随即宣布扩大马岛渔业保护区,坚持对马岛拥有主权的立场。两国在马岛主权问题上互不相让,致使争端再起,并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英国与阿根廷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称之为福克兰群岛)的主权问题,斗争逐步升级,双方不惜调兵遣将,并已进行了几番炮火的较量。另一方面,双方都在进行紧张频繁的外交活动。在宣传上,各执一词。全世界几乎都在电视银屏上看到这些激烈斗争的场面,而马岛居民因为岛上还没有建立电视网,连一张日报都没有,反  相似文献   

17.
阿根廷是拉丁美洲最早利用和发展核能的国家。它在1974年建成第一座核电站以后,正向核能自给自足的目标迈进。本世纪末将修建六个核电站阿根廷拥有丰富的铀矿。全国已探明的铀矿蕴藏面积达22万9千平方公里,折合成浓缩铀为2万3千700多吨,能够满足八个发电能力为450万千瓦的核电站的需要。尽管阿根廷拥有更丰富的水力、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阿根廷政府和科学家们还是主张大力发展核能。这不仅是由于核能的成本比水力和石油发电要经济得多,如一公斤燃料铀的能量相当于两千吨石油或两千五百吨煤燃烧时发出的能量,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运输的依赖最小;更重要的是掌握有关核能的科学技术,可以创建一整套最现代化的工业系统。为此,早在1950年,阿根廷就成立了全国原子能委员会,并  相似文献   

18.
马尔维纳斯群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位于南美大陆东南、距阿根廷海岸450公里处的南大西洋水域,面积1万1千多平方公里,由东、西两个大岛和一百多个星散的礁石岛组成。位于该群岛以东一千多公里远的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是它的附属岛屿。岛上现有近2,000名居民,几乎全为英国移民后裔。首府马尔维纳斯港约有居民1,100人,是岛上唯一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2月14日,阿根廷前总统卡洛斯·梅内姆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家医院因病去肚,享年90岁。梅内姆曾经干1989年至1999年担任阿根廷总统。在十年的总统任期内,梅内姆颇受争议,受到不少批评,但不可否认他对阿根廷有过突出贡献,并为阿根廷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  相似文献   

20.
《科技智囊》2013,(2):93-94
1.12月19日,阿根廷第一大石油企业YPF石油公司宣布.已正式和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就共同开发阿根廷内乌肯省巴卡穆埃尔塔油田非常规油气资源达成合作协议,项目投资总额接近1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