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顺应论视角看,福建高校日韩留学生在问候、称呼、赞扬与应答、请求、拒绝、道别等语境中的语用顺应特点相似,称赞和拒绝语境中顺应的正确率高,其他语境顺应的正确率较低,并都出现了语用迁移。不了解、不熟悉汉语交际者的心理世界和汉语交际的社交、物理世界,套用自己母语的心理、社交和物理等交际语境是影响日韩留学生跨文化语用顺应的主要因素。文化原则对培养日韩留学生的语用顺应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理解汉语文化背景及其交际模式,将极大提高日韩学生的跨文化语用顺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各种语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交际得以进行,交际过程中语言选择要与语境相适应;交际双方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构成的交际语境。只有当交际的语言选择顺应语言语境和社交语境时,交际才能顺利,否则就会出现问题,而"入乡随俗"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境顺应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公文汉译英为研究对象,以顺应论为依据,结合公文的翻译和顺应论研究,从词汇层级、句法层次、语境层次考察公文的特点;以V erschueren的顺应论和认知一致原则为基础,从交际语境和语言结构差异的角度对影响公文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语境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差异比较,说明译者为促成认知一致,在公文翻译过程中应如何顺应这些语境因素(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顺应受众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以及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现实。  相似文献   

4.
人与世界话剧中的人物语言必须顺应语境发展、符合角色身份和性格,剧作家籍此突显主题。本文依据Verschueren交际际语境三要素——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对话剧《雷雨》中人物鲁侍萍和周朴园的言语进行分析,诠释人物语言的语境顺应。  相似文献   

5.
张蕾  肖文科 《科技信息》2011,(19):I0200-I0201
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关照,广告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对语言做出选择的过程。为达到广告的交际目的,宣传鼓动劝服广告受众,广告语言会在语码、语言形式、语体风格、语类和话语策略等方面做出选择,这些选择要顺应广告交际的各种语境因素,包括物理世界、受众的心理世界以及社交世界。本文主要从广告语言的语境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这两方面对广告语言进行例举及分析,希望作为语言顺应理论解释力的补充的同时能指导广告更好地创作。  相似文献   

6.
陈雅婷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06-109
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是语用失误的两种类型。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可以阐释这两种类型的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即都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的任何一方忽视了语言与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者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交际语境诸因素的动态顺应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援用顺应理论阐释日语会话中"创造相似性隐喻"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受阻的原因,发现此类隐喻语用失误的产生是由于说话人忽视语言使用与交际对象、物理世界和听话人语境动态顺应所造成的。因此,说话人在选择隐喻这一语用策略时必须考虑到双方认知语境的相互关联性,以避免此类隐喻语用失误现象的出现,使得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吕盼 《科技信息》2009,(4):68-69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关语言交际的认知语用理论,提出了交际中的明示—推理模式,认知语境则为语用推理提供了相应手段。而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也包括语境关系的顺应。Verschueren指出语境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是顺应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汉语标示语的英译问题,从结构客体顺应、语境关系顺应、动态顺应等方面探讨了常用的警示性标示语和宣传性标示语的英译,认为常用的警示性标示语的英译要尽可能套用英语的表达方式,而宣传性标示语的英译就要顺应英语的文化语境和交际语境,注重交际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语用模糊是说话者在特定的语境中,为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而使用的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同时表达数种言外之意的一种交际策略.这种语用模糊策略在外交语言中较常使用.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从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三个方面分析了语用模糊策略在外交语言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由Verschueren提出并发展的语言"顺应理论"从顺应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本文将翻译纳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结合翻译实例,从语境关系顺应角度探讨汉英公示语的翻译。在语境因素的作用下,译文的选择应该是做出顺应的动态过程,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语境而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前基于多方对话文本的自动问答任务侧重于探索对话结构信息或说话者角色信息,忽视问题文本和对话文本的交互。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个融合多信息的全新模型。该模型使用图卷积神经网络,对多方对话文本中的话语结构、说话者角色以及问题–上下文信息进行分层次建模,并设计合理的基于注意力机制的交互层,通过选择更有帮助的信息,加强对多方对话文本的理解。此外,该模型首次对问题和上下文间的显式交互给予关注。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性能优于多个基线模型,实现对多方对话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相似文献   

13.
Michael H Herzog  Manfred Fahle 《Nature》2002,415(6870):433-436
Perception of a visual target and the responses of cortical neurons can b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a context surrounding the target. This observation relates to the fundamental issue of how cortical neurons code objects of the external world. In high-contrast regimes, embedding a target in an iso-oriented context reduces neural responses and deteriorates performance in psychophysical experiments. Performance from orthogonal surrounds is better than that from iso-oriented ones. This contextual interference is often postulated to be caused by long- or short-range interactions between neurons tuned to orientation. Here we show, using a new illusion called 'shine-through' as a sensitive psychophysical probe, that the orient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arget and context does not determine performance. Instead, contextual modulation depends on the overall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context. We propose that contextual suppression vanishes if the contextual elements are grouped to an independent and coherent object.  相似文献   

14.
以交际中英语中的人称指示语为对象,以语境顺应性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选择与语境变化的顺应性关系,并通过例证分析表明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选择体现说话人所处的语境特征及其情感倾向、认识倾向及人际关系的亲疏,它可凸显语境顺应性在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的选择过程中的人际关系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段志高 《科技信息》2009,(31):I0195-I0196
语境研究在不断的发展中。语境研究可以分为静态研究阶段和动态研究阶段。静态语境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范畴,对话语交际解释力弱。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们提出了针对话语交际的动态语境理论。动态语境论认为,在话语交际中,话语交际者对语境做出选择,上轮话语可以作为下轮话语的语境,因此语境总在变动中。  相似文献   

16.
不礼貌是近年来语用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有关跨文化交际中的不礼貌研究却比较少见.传统观点认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不礼貌是由于语用缺失造成的,忽视了认知语境这一重要的交际情境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主体在认知语境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草案、心理图式、社会心理表征三个方面.电影《土婆婆PK洋媳妇》互动会话中的不礼貌言语反映出交际主体在认知语境上存在趋异性,由此引发了交际中的不礼貌.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的语音合成基元的语境特征权重训练算法.对语音数据库中的每个带调音节,利用语境相关的问题集和候选基元的频谱距离建立决策树.对每个要合成的音节,根据其语境特征,获得语音合成系统选择的基元的语境特征F*和该语境特征下决策树叶子结点中基元的语境特征F′.统计F′中每一个语境特征相对于F*的变化,根据语境特征变化的概率对权重进行调整.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训练出合理的语境特征权重,使得合成语音的自然度有一定提高.同时,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对语音合成系统进行实时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将语境理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来总结我们两年来一直探索研究的两个问题:即开展课堂语境教学的可行性和语境教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及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