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务院制定《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之区。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厦门,如何增创新优势,如何在海西建设中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也是全市科技工作者关心的话题。诸项工作中,加大台湾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中央立足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最近召开的中共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厦门大学在实现自身长足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学科等优势,主动融入福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人才库、技术创新的“引擎”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囊团”,把“服务”这篇文章扎实地写在海峡西岸、经济特区这片热土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厦门地处东南沿海,又是经济特区,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厦门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做足“特、港、创、建、带”五篇文章。其中,“特”就是特殊的优势、条件、区位、政策,“港”就是以港立市,以港兴市,“创”就是创新、拓展、与时俱进,“建”就是加强软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就是带动,就是龙头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与珠三角、北与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在福建新一轮的发展战略思路中厦门坚定不移地推进海峡西岸发展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发挥了先行先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群作为增长极,以厦门、漳州、泉州为中心的闽三角拥有这样的潜力.实现区域整合有利于对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繁荣经济带;闽三角区域整合有利于本区域内资源互补,提升海峡西岸在新经济形势下竞争力;闽三角增长极的实现必然促使福建在"大三通"的历史机遇中发挥更大的对台优势.  相似文献   

7.
台资是祖国大陆各地招商引资争夺的焦点,如何再造厦门吸引台商投资的新优势,对当前和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厦门对台招商引资乃至厦门增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领先优势等工作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塑造政策优势;打通关节,发挥地缘优势;构筑人和,打造服务优势,使三者相结合,以产业优势为内涵,变区位优势为竞争优势,再创厦门吸引台资新优势。  相似文献   

8.
2004年,在我国加入WTO,经济更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厦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正确分析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以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增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领先优势,加快构筑经济特区中心城市为契机、针对经济生活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区域污染防控.加快整治重点流域,推进生态环境跨流域、跨行政区域的协同保护。国务院《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成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海峡西岸”发展战略已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厦漳泉则是海西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开展厦漳泉环保同城化研究,对推进科学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俊贤 《科技信息》2011,(5):407-408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来自中央的政策支持。本文拟从涉台立法的现状这一角度入手,深入探讨完善海峡西岸经济区涉台法律体系的相关对策,为推动海西社会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项茜 《厦门科技》2007,(1):39-40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机制活、环境好.人才就能健康成长、大量涌现;今后一个时期是厦门经济特区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厦门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域重要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如何大力营造吸引人才的软环境,提高吸引人才的竞争力。不失时机地“聚天下英才.融世界智力”,成为目前厦门市人才工作的重心之一。  相似文献   

12.
发挥特区优势开创厦门人才引进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是厦门迅速做强做大经济特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厦门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域重要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然而厦门市的人才瓶颈制约非常明显。据中国社科院倪鹏飞博士牵头研究形成的《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以及(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表明,相较其它城市,厦门市人才竞争力优势不明显,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十一五”期间.厦门市必须努力突破人才引进的瓶颈.充分利用独特的环境条件和其它优势进一步吸引人才为已所用。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末以来, 闽南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相对缓慢, 呈现被“边缘化”的倾向。但闽南地区仍具有发展的各种优势, 如完善的基础设施、闽台交流、港口经济和制造业发达等。为此, 应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 把本地区建设成为城市的新区和重要功能区、外资民资的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必须以发展产业集群、进行城市分工与协作、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以及产业升级外向推动为战略举措, 加快闽南的崛起, 使之成为全省乃至我国重要的增长极之一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4.
吴丽红 《科技信息》2010,(5):387-388
1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中国又一大经济区域和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它是一个以福建省为主体,涵盖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上饶、赣州;广东潮州、汕头、梅州、揭阳以及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共计20市的一个优势独特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相似文献   

15.
厦门构建对台旅游集散中心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厦门,在对台交流方面特别是对台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两岸关系目趋活跃,两岸经贸交流持续增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已实施.两岸大三通也于2008年底正式实现的重要机遇期.构建大陆对台旅游集散中心.已成为厦门进一步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虚拟企业是信息时代一种创新的企业运营模式。该文通过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虚拟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提出从政府和企业等不同层面对促进虚拟企业发展的对策,强调知识管理在虚拟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优势资源,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全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情报文献工作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为情报文献资源建设带来的机遇,指出了利用情报文献资源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8.
近段时间,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这为拓展闽台中药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该文在阐述闽台中药贸易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福建对台中药贸易的三大优势:闽台贸易合作日益密切、闽台具备“医缘相通”特性、福建天然药物规范种植。  相似文献   

19.
周清 《厦门科技》2006,(5):22-24
在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中,厦门定位为重要中心城市.为厦门经济发展迎来了重要契机。为实现这一定位,如何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本文就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思考、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高校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新体系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难以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新体系建设的需求。为此,选取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为样本,对比调查了这两所高校专利状况,揭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校专利申请现状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助于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校专利申请数量与质量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