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夏天,在中东地区发现的类似SARS的病毒可能不仅仅感染人类。研究人员今天报道说:这种病原体跟2002年至2003年爆发的SARS病毒是近亲,可能也会感染猪细胞和多种蝙蝠的细胞。研究人员称,这些发现有助于公共卫生部门的官员跟踪病毒的爆发源,并确定野生动物和家畜在传播这种病毒中的作用。最初,科学家们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市的一个60岁的男人身上发现了这种病毒,这个男人在今年春季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医生们无法识别致病菌,他们将采样  相似文献   

2.
《广西科学》2007,14(3):269-269
科学家修改了H5N1病毒的一个蛋白,从而使其用于发现哪些突变可能让这种病毒进行人际传播,并创造出能用来制作预先防范性疫苗的毒株。H5N1病毒引发了禽流感,它也能偶然传给人类。目前还没有报道H5N1禽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播的病例。科学家相信,如果这种病毒要在人际传播,它表面的一种名为血凝素的刺状蛋白必须发生变异。血凝素蛋白的一个称之为受体结合区(RBD)的部分与宿主细胞的特定部分结合在一起之后,这种病毒才能再进入宿主细胞。科学家让H5N1禽流感病毒受体结合区发生特定变化,然后测试结构发生变化的受体结合区识别禽类和人体细胞…  相似文献   

3.
从新疆感病毒番茄分离到一株属于类草花叶病毒组的病毒,感病番茄显示生长阻滞,叶片皱缩花叶畸形以及坏死等系统侵染症状;该病毒可经汁液传播侵染属于10科的18种草本植物,但不能经桃蚜传播,感病组织粗汁液和提纯病毒制备物在SDS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与烟草花叶病毒UI株系抗血肖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该病毒的病毒粒子为长290nm,宽20nm的直杆状病毒粒子,其体外存活期在粗汁液中2个月,在干组  相似文献   

4.
将鸭瘟病毒分离株SD-01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收集病变细胞及培养液,采用两种方法提取病毒基因组核酸.第一种方法,首先用差速离心的方法纯化病毒粒子,然后用酚/氯仿抽提的方法提取病毒基因组.第二种方法,先用高渗缓冲液将感染DPV的细胞完全裂解,然后加入微球菌核酸酶消化细胞DNA,最后用酚/氯仿抽提.限制性内切酶EcoR I消化,结果表明,第一种方法提取的样品中含有细胞DNA,酶切后为弥散模糊的拖带,而方法二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细胞DNA污染,得到纯净的病毒基因组DNA,酶切后为清晰的梯状条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 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感染的神经元细胞中干扰FOS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和KSHV病毒的影响。方法采用强力霉素和丁酸钠诱导islk.219细胞的病毒r KSHV.219进入裂解态并提取病毒,采用病毒提取液感染SH-SY5Y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确定感染成功,采用real time-PCR检测KSHV感染与未感染SH-SY5Y细胞FOS基因的表达;构建FOS基因的干扰质粒;并与KSHV感染的SH-SY5Y细胞中干扰FOS的表达,采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确定干扰效率,采用real time-PCR检测干扰与未干扰细胞中KSHV病毒因子LANA、RTA以及K8. 1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重组病毒r KSHV. 219能够成功感染SH-SY5Y细胞,FOS基因在KSHV感染的SH-SY5Y细胞中表达上调(P0.05);干扰FOS基因后,FOS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KSHV病毒因子LANA、RTA以及K8. 1的mRNA表达水平均有降低(P0.05); MTT结果提示,干扰FOS表达抑制了KSHV感染的SH-SY5Y细胞增殖(P0.05);干扰48 h后感染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P0.05)。结论 KSHV能够感染神经元细胞SH-SY5Y,干扰FOS表达能抑制感染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G0/G1期的进程,靶向干扰FOS在KSHV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致死、高度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并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雏鸭一旦感染,可在鸭群中迅速传播,且病死率高,使养殖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简要概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综合诊断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病原检测和治疗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 1、引言 A、宿主特异性(只限小鼠) 乳酸脱氢酶增高病毒(LDV)具有不寻常的极端的宿主特异性。就目前所知,LDV只感染小鼠。这种病毒可在迄今为止所试验的所有品系的小鼠体内快速复制,并产生一种持久的感染。即使血液中一直表现出很高的感染滴度,但通常观察不到感染LDV的小鼠有临床疾病的表现。这种感染的特点是一定的血清酶水平的增高。这个特点实际上导致此病毒的最初发现,且现在仍用来检查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致死、高度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并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雏鸭一旦感染,可在鸭群中迅速传播,且病死率高,使养殖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简要概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综合诊断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病原检测和治疗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发生的芜菁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新疆感染病毒的萝卜(Raphanus sativus)分离到一株线状病毒,该病毒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经汁液传播侵染属于9科的25种草本植物;该病毒可经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染病组织粗汁液和提纯病毒制备物在SDS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中与芜菁花叶病毒抗血清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该病毒的病毒粒子为长约750 nm的线形病毒粒子;以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了该病毒,纯化病毒的A260/A280为1.26;用提纯病毒制备了ELISA试验所用效价为1∶106的抗血清,证明该病毒株应属于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10.
一例引起青石斑鱼严重死亡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罗源一例寄生虫,细胞,病毒综合感染引起的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严重死亡的病例中,发现一种寄生于病鱼脾脏的病毒可能是引起死亡的主要致病因子,经电镜观察,这种病毒粒子为多面球状体,其平面观为六角形,大小约200nm,类似于真鲷虹彩病毒(Iridovirus)和鳜病毒(Siniperca chuastsi virus),青石斑鱼感染该病毒而引起严重死亡的病例的目前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鼠痘又名传染性脱脚病,是小鼠的一种烈性病毒性传染病,能引起急性全身性感染,造成大批小鼠死亡,但根据机体抵抗力情况,有时也发生隐性感染,这种小鼠没有临床症状,体内长期携带病毒,在恶劣条件下,或在实验室条件刺激下,可诱发疾病,使试验结果混乱,因此,为防止鼠痘传播,为及时进行病毒鉴测,实践中摸索建立了几种病毒诊断方法,现将试验情况和体会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VHA-273感染几种动物培养细胞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昆虫病毒作为杀虫剂的安全性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从细胞水平探究它的安全性,本试验用多粒包埋型(MEV)的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VHA—273感染了两栖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及人的细胞培养物,以观察病毒对这些细胞的致病性。同时还用这种病毒感染了该病毒的宿主细胞——棉铃虫卵巢细胞,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除棉铃虫卵巢细胞中出现了病变并复制出了多角体外,所感染的其它各种细胞均未发现细胞瘸变和病毒增殖。  相似文献   

13.
主要针对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HTLV-1)及其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的关系,尤其是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的感染、复制及致病机制进行了综述.HTLV-1属于逆转录病毒,它的感染可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HTLV-1病毒主要通过细胞与细胞间接触进行传播,并通过促进其感染细胞的增殖增加病毒拷贝数.病毒基因的调控及宿主免疫系统共同决定了体内HTLV-1病毒的载量.病毒编码的HBZ和Tax蛋白在ATL发生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调节病毒的复制,诱导感染细胞增殖及病毒传播.对于HTLV-1病毒与ATL关系的深入研究,将对认识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及相关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摘要:构建人mir-218-2, pre-m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为研究miR-218在人体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打下基础。以人hsa-mir-218-2前体序列,设计部分互补的正反向引物,进行引物退火,形成引物二聚体,PCR扩增引物二聚体,酶切后插入到线性化pGCSIL-GFP慢病毒表达载体中,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并进行慢病毒的包装与滴度检测。用构建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胃癌细胞MKN-28,qPCR检测细胞内miR-218表达。结果显示,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分析及转化菌液测序,插入序列正确,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胃癌细胞后qPCR检测显示能显著增高miR-218的表达。说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hsa-mir-218-2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胃癌细胞后能有效提高miR-218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iR-218在人体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建立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由荷兰和中国香港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自然》上警告说 ,可携带 SARS病毒的动物名单增加了 ,这些动物包括果子狸、浣熊、猫和雪貂。  研究人员将取自于一位已故香港 SARS患者的 SARS病毒注射到 6只雪貉和 6只家养的猫体内 ,发现有 3只雪貉患病 ,其中 1只死亡 ,而猫看起来却是健康的。但 2天后的咽拭子检测表明 ,这些动物全部感染上了 SARS病毒 ,而且它们还会传播病毒。将未感染的猫或雪貉与感染了 SARS的猫关在一起 ,它们也被感染了 SARS病毒。  猫和雪貉是两种相距甚远的食肉动物。研究人员指出 ,SARS病毒的这种严重混…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研究人员11月29日发表最新报告说,寨卡病毒倾向于感染细胞膜表面带有一种特定蛋白的脑细胞,并发现阿奇霉素这种常用抗生素能抑制实验室培养的脑细胞感染寨卡病毒。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报告说,发育4到6个月的胎儿大脑中,寨卡病毒会优先感染含大量AXL蛋白的脑细胞。AXL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是寨卡病毒入侵细胞的突破口。研究发  相似文献   

17.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一种复制能力较强且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的禽类病毒.肝癌细胞被NDV感染后,会特异性激活肝癌细胞中的凋亡信号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 USP13(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13)是去泛素化酶家族的一员,能够去泛素化和稳定PTEN分子.在Huh7和HLCZ01这两种肝癌细胞中感染NDV时,USP13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在NDV感染的Huh7和HLCZ01细胞中过表达USP13,细胞凋亡均明显受到抑制.反之,敲低细胞中USP13的水平,细胞凋亡明显得到增强.进一步揭示了USP13抑制NDV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在两种肝癌细胞中过表达USP13虽然不影响细胞中NDV的复制,但发现USP13能够上调凋亡信号通路中的一个重要分子Bcl-2,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 USP13在NDV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肝癌的溶瘤病毒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种蛙病毒的纯化和酶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病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蝌蚪中分离得到一种蛙病毒,感染鱼的FHM、CO、EPC细胞,获得大量的病毒原料,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病毒粒子,电镜下可见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具囊膜,直径平均为125nm。抽提病毒核酸,对其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分析,病毒基因组为双链DNA分子,表现脊椎动物虹彩病毒基因组的特点即其胞嘧啶5′端高度甲基化。以限制性内切酶XbaⅠ、BanHⅠ、HindⅢ、KpnⅠ和PstⅠ酶切病毒基因组DNA,经电泳分离后,分别得到13、25、6、14、22条清晰的酶切片段,并根据酶切片段算得基因组的大小超过100kb。用PCR方法,得到这个病毒的主衣壳蛋白(MCP)基因保守序列,与FV3相比,同源性达98%。  相似文献   

19.
危害新疆西瓜的一种线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从新疆染病的西瓜分离到一种线状病毒,该病毒可经汁液传播侵染属于6个科的17种草本植物;染病的西瓜、哈密瓜和西葫芦引起植株生长阻滞、叶片皱缩、褪绿、泡斑、黄花叶以至坏死等系统侵染症状;该病毒可经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该病毒的病毒粒子为长约750mm的线形病毒粒子,在染病组织中形成风轮状内含体,证明该病毒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染病组织粗汁液提纯病毒制备物在SDS双向免疫扩散试验中与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抗  相似文献   

20.
王志刚 《天津科技》2003,30(4):52-52
本市扶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出的“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药物、其组合物及用途(扶素康)”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该技术填补了我国利用生物技术抗艾滋病的空白。经权威专家论证,该专利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该项目是2003年天津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目前该公司正在申报国家一类新药。 艾滋病的传播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累计已有6800万人感染了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中国的HIV感染者已达到100万人。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抗艾滋病药,而美国的药物过于昂贵,疗效也有限。 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是阻断膜融合技术,阻断膜融合抑制剂阻断了艾滋病病毒与健康人体细胞的融合,与目前国际流行的鸡尾酒疗法相比,阻断膜融合抑制剂对艾滋病人的副作用小,药效高,且产生抗药性低。天津扶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用这种国际最前沿的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