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祯 《科技资讯》2015,13(1):255-256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段,它对于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中国近代,大量外来翻译小说的涌入,大大的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为其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论文在分析翻译小说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贡献时,主要从思想转变、小说体裁地位的提升以及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上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解到翻译小说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文学史一向是以时间作为划分的标尺的,比如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而当前曝光率极高的“网络文学”却一改以前的惯例,——在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载体作为修饰语来划分文学。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9月 ,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乌鲁木齐举办“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走向”研讨会 ,本文以实录原则整理研讨内容 ,分诗文研究、小说研究、民族文学研究三方面摘要分述 ,基本理清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新世纪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1,(5):F0002-F0002
彭红卫,男,1966年9月生,汉族,湖北红安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和200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别获得文学硕士(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博士学位(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屈原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宜昌市三峡诗词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为《福建客家古代文学作品辑注》写的序言中,提出了几个问题:何谓客家文学,及客家文学作为一个文学系统是否可以成立;客家文学形成的起始时期和分期如何确定;客家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有客家民系的特点,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反思上述的几个问题,有利于“客家文学发展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研究的涉及面较广,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经典研究热中仍颇显冷清,需加强和深化。从研究范围看,有必要扩大研究面,揭示古代文学经典及经典化的系统性和独特性;从研究层面看,有必要结合经典的创作者与接受者,经典的内质与经典遭遇的文化气候,论证古代文学经典及其经典化过程;从研究方法看,对比研究、实证研究,需进一步完善;就经典本身而言,则需以当代意识作出新的诠释与判断。从经典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有利于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人文意蕴,探索文学的创作活动和传播接受之间的联系,发掘文学内在的审美属性和外在的历史文化属性之间的关联,揭示古代文学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4届年会暨2006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1~23日在浙江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遗产》编辑部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承办,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杭州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协办。  相似文献   

8.
文学鉴赏文学研究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鉴赏与文学研究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对于文学问题的两种精神活动,二者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目标中各有自己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合理安排各自的比重,不能顾此而失彼。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21~24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西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文学遗产》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古代文学专家及国内古代文学博士点的学者代表60余人汇聚西南大学,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国际交流、加强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进行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16~19日,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的40余位知名学者参加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接受论文50余篇,就中国文学与文论的前沿性问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知识精英文学“是文学领域中的“借鉴革新派“,而“市民通俗文学“则是“继承改良派“.他们各有自己的服务对象,也侧重地发挥文学多种功能中的“之一“功能.改革开放以后,通俗文学逐渐为文学大家庭所承认与接纳,也进入了文学评论与文学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在东北现代文学发生的过程中,满族作家穆儒丐的名字在20世纪20年代的沈阳可谓家喻户晓。他不但写小说,而且从事文学翻译和评论,他的文学创作对东北现代文学产生过很大影响。不过,由于他为日本人办报纸及其特殊的身世历程及改良派的政见倾向,致使文学史上对其评价不一,甚至长期忽视了这一作家。从国内外对其研究的现状来看,这一东北现代文学作家的文学创作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新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停地面临着命名的紧张与焦虑。长时段的有新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取代与交错,短时段的有“五四”文学、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的更迭与延展,这些歧义丛生的命名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生长过程,呈现着“现代”的丰富内涵。不过,命名焦虑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容易引发恶性循环,导致取代式命名不断。文学在发展,文学史写作在继续,文学史命名一如既往地在文学史家的笔下诞生,总结归纳已有的文学成就,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积累,深化对文学史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学史旧有范式的局限导致了范式变革的必然,20世纪90年代年代学发展和学批评的多元格局决定了范式变革的多元重构趋向,新范式的建构应体现具体的向度。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学术界提倡中国文学研究应打通古今的呼声颇高,其宗旨主要在于突破学科区隔的壁垒,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贯通性的研究。因而在越来越多的同仁把它作为一种视角和方法运用于个案研究的同时,有必要结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就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学理思考,包括古今内涵的界定、与传统文论中通变说的联系、文学史的分期、开展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批评"、"权力"、"方法"这几个层面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范式之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骨架:批评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权力从外部影响和制约了文学史的书写;方法是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的具体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课堂教学应当将文学经典与当下大学生的人生、理念连结,把人文性、应用性统合起来,将尚未写进教材的新观念、新成果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文学史课堂面向生存、以人为本,让书本中的作家、作品从历史中走出来,从神坛上走下来,让文学经典的现代化意义在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研究应当是全部“文学”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文学史的根本责任也正是要勾画出文学演进过程中所隐含的人的精神轨迹,“人的自觉的现代意识的确立”应当是作为独立学科的当代文学的核心支撑点,《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一书在这方面为我们现有的研究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构架。  相似文献   

19.
端木蕻良的创作参与了凝练民族风格的文学现代化进程。从科尔沁草原的文化养成、个性人物与地方特色以及对待草原的复杂情感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端木蕻良的文学创作使草原这一承载着独特地域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对象正式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视野,以一种乡土文学的缩影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率先发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论已严重脱离了当下文艺生活。它不但面临着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在国际文论界的失语,而且还面临着对中国古代文学自身的失语,必须主动、及时地进行现代转换。西方文论是中国现当代文论的母体,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也需要积极有效地借鉴和利用西方文论。如何看待西方文论在中国文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事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