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22):12-13
11月10日.何梁何利基金2009年度顾奖大会暨何粱何利基金成立15周年庆典在京隆重举行。“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我国石油开采领域科学家王德民院士。陈木法院士等30人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朱美芳教授等15人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相似文献   

2.
2006年6月8日,中国科学院全体院士通过无记名投票推选我校荣誉教授、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学科点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部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全球变化科学项目(我校主持)首席科学家Robert E.Dickinson博士为中国科学院第七批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在国际  相似文献   

3.
《创新科技》2005,(1):5-5
中科院院士沈文庆日前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封官”做法使中国没科学大师。过早给科研人员委以“官职”制约了中国科学大师的诞生。他说,现在科技界“封官”的做法已经形成惯例,青年科学家一出成果就立即被委以各种“管理重任”,很多具有世界科学大师潜质的年轻人过早被埋没了。  相似文献   

4.
读来编往     
5月25日,《科学世界》杂志社邀请到了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院士做客北京理工大学“聆听智慧”讲堂,给同学们做了一场有关中国探月——“嫦娥工程”的讲座。  相似文献   

5.
采访Francois Mathey院士和赵玉芬院士的过程,是我们对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的过程。也是我们感悟创新的过程。说起磷元素的发现,还得感谢17世纪的德国人亨尼格·布朗德,正是他对炼金术的兴趣,才意外地揭开了磷的面纱。随之,磷被人们渐渐认识,1694年科学家从磷的氧化物中水解到磷酸;1779年科学家发现了磷矿物;1812年科学家发明了用黄磷制成的火柴;19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磷酸盐是植物所必需的肥料;1811年科学家从生物体的脂肪中提取到一种含磷的物质;1868年科学家从细胞核中提取出一种含磷有机物,取名为“核素”,后被人称为“核酸”;1941年科学…  相似文献   

6.
1、院士风采(介绍中国科学院 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科学成就 和感人事迹) 2、科学前沿(普及科学前沿及 尖端科技知识,激发少儿献身科学 事业的热情) 3、PC世界(普及计算机基本知 识) 4、科学家的童年(介绍中外著 名科学家的童年生活情况,激发少 儿走成长之路) 5、望星空(介绍基本的天文知 识)  相似文献   

7.
苏南地区历代人才辈出,仅苏州历史上就出了50名状元,常州武进、无锡宜兴、苏州常熟等无不以崇尚读书闻名。在当今两院院士中苏州占80余住,无锡也有近70人,宜兴还享有“教授之9”的美誉。苏南籍的众多科学家以各自的独特建树,活跃在海内外的科学舞台上。为反映这些科学家的学术成就和突出贡献,本刊编辑部从这一期起推出“苏南籍科学家列传”专栏,向读者陆续介绍部分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同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科技》2009,8(9):F0002-F0002
2008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与成都市科协联合举办院士报告会。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航天专家欧阳自远院士出席报告会,并做了“空间探测进展与‘嫦娥工程’”报告。报告会由成都市科协常务副主席陈嘉泰主持。  相似文献   

9.
<正> 1981年10月、11月相继有3位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10月,我校名誉教授、国际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教授来校访问,就他与我国已故著名科学家童弟周教授的合作实验,做了有关发育生物学方面的学术报告。11月国际著名数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Choqoet教授来校访问历时二天,做了“数学在科学中的地位”的综述报告  相似文献   

10.
(以当选时间和姓氏拼音为序 )孙义燧 院士孙义燧 ,男 ,1936年 12月 2 0日生 ,浙江省瑞安市人 ,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973”计划“非线性科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召集人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委员、国际天文联合会天体力学组织委员会委员 ,曾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曾获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次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 (自然科学 )一等奖一次 ,2 0 0 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对具…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采访时,有一位记者曾经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兰荪:“您最欣赏的是什么样的科学家?”郑兰荪回答说:“作为一名科学研究人员,除了具备创新思维和意识,以及对科学锲而不舍的探索、追求之外,还要有一股为科学研究献身的精神、拼劲。有了这些还不够,一位科学家最为重要的,要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勇于承担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喜欢用“当代神医”、“医学之林里的参天大树”等词汇来赞美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树森教授。而这一次我们更深层次地发现,郑树森从医生到专家、从教授到院士科学家、从主编到院长的10多种身份的转型、叠加历程里,长成的是一棵医学科学与生命艺术中矗立的生命树,他的枝桠上开满了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后健康成长的生命之花,挂满了他领衔的科研团队所取得的震惊医学界的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3.
据《科学时报》2 0 0 0年 1月 7日报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出 1 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成功1 999年 1 1月 2 0日 6时 30分 ,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航天发射场升空。2 储氢纳米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领导的先进碳材料研究小组完成。3 我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上空存在“臭氧低谷”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地球中低纬度上空揭示出大气臭氧损耗的事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研究所揭示了形成原因为…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参与科普创作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也是一种示范和挑战。可喜的是,近年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主编或亲自撰写科普读物的消息,不断见诸于传媒报道。不少著名专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成就的同时,一直关注、参与科普事业,成为科普创作、科学传播的领军人物。他们“加盟”科普创作,赢得了公众的信任,而且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徽科技》2001,(8):7-10
孙家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7月13日,在省科技厅召开的“全省制造业信息化”专项工作会议上,孙家广院士作了题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专题报告。现刊载其报告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10月15日晚,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中心座无虚席.“图灵奖”首位华人得主姚期智院士主讲的第二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成功举办.姚期智院士做了题为“现代密码学浅谈”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密码学的最新发展方向.姚期智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及科学  相似文献   

17.
2004年8月10日~12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与索尼公司在北京友谊宾馆联合举办了“十年奉献,成就未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索尼杯)十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两院院士罗沛霖、王越,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863”工程  相似文献   

18.
8月 9日 ,教育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清华大学承担的“NS- 1卫星研制”成果鉴定会。由航天界著名科学家杨嘉墀院士、闵桂荣院士、张履谦院士、梁思礼院士、曾庆来研究员以及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总参的专家组成的鉴定专家委员会 ,听取项目负责人、 NS- 1卫星总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特聘教授尤政所作的“NS- 1卫星研制技术与工作总结报告”,并审查“NS- 1卫星鉴定测试报告”、“NS- 1卫星鉴定查新报告”、“NS- 1卫星用户使用报告”等。经过认真讨论 ,鉴定专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5月19日上午,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沪参加了2005国际科学与艺术展的开幕式。他透露,2007年,“嫦娥一号”将总共携带九种仪器升空,这九大“武器”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将对我国将来的航天事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欧阳院士介绍,目前为止,全部九种仪器都完成了初样研制并正在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20.
吴文俊院士获得500万元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年逾八旬的他还坚持奋斗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上.同时,他还从获得的奖金中拨出巨款设立科研基金,支持多个科研项目.他为祖国的科学发展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他说这是“还债”,是科学上的“债”,是对党和国家的“债”.他的这些举动体现了一位老科学家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科学的无私奉献.昊院士认为,中国古代数学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曾经处于世界的巅峰,他呼吁:中国数学不仅要振兴,更要复兴!吴院士还对年轻的学者们提出了希望,希望他们在艰苦的科研工作中,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开放的思想,有坚强的毅力.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