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配合“三进”“三出”相结合的实施“05”方案斯体系的教学改革研究,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中进行了实验改革.实践证明,在“三进”“三出”相结合的教学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纲要》课教学实效性得到了切实提高,达到了“三通”的教学改革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关于钱梦龙语文教学“三主”论的争论,正如刘孝学在《钱梦龙语文教学思想讨论述评》(载《上饶师专学报》1991年第6期)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分歧集中在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什么地位”。我认为,纠缠于“主体”或“主导”的概念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揭示它们的涵义,才能理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的所谓“主体”,是否可以认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处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地位的参与者。教学过程有别于学习过程,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师生互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双边建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始终处在指导地位的参与者,驾驭整个教学过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其中“亦哀之矣”的“哀”,诸家选本或者不注,或者注为“哀怜”、“哀痛”、“悲哀”等。例如: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末注;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末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古代散文选》,末注;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也末注。有的选本考虑到这是阅读或教学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于是便作了译或注。如:  相似文献   

4.
从《乐记》音乐教学思想的总体构成看,《乐记》教学思想与方法就是“审”与“知”。从教学角度讲,“审”是先决条件,有了“审”的能力,才可能达到“知”的结果。“审声、审音、审乐”的能力培养既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也是音乐教育的成果。“知”是在“审”的能力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的行为的结果。“审”是“知”的前提,“知”是“审”的证明。在实践中,两者互为关系,难以绝对分开。  相似文献   

5.
在《庐山的云雾》(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六册第3课)一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运用了“画”庐山、“诗”庐山这两个环节,收获了不曾想象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统计热力学基础》的教学提出了“框架结构”式的新教学方式,利于教学中分散难点,讲清重点。  相似文献   

7.
纵观《代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代”与“变”是代数的本质,代中有变,变是代的特征的体现。为此,无论是代数的研究,还是代数的教学,都应从代数的本质出发,揭示其内涵、探究其规律,提高教学能力,作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周彤 《科技信息》2010,(5):110-110,126
结《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活动实践和课程特点,阐述了采用“实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依据,探讨了“实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为其它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年初 ,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高等学校的“两课”教学如何以《谈话》精神为指导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发挥其育人的重要职能 ,是摆在广大高校“两课”教师面前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从思想认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两课”中的指导地位入手 ,结合当前“两课”教学面临的新情况 ,从师德建设、学科建设、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就如何在“两课”教学和改革中贯彻《谈话》精神 ,改进“两课”教学 ,更好地履行“两课”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职能和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从技工学校的教学特点出发,结合个人和同事们多年的教学体会,通过《电工学》和《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的范例,总结归纳课堂教学中“新课引入”和“内容过渡”的意义和方法。多角度地探索它们的形式和特点,充分体现“教贵善诱”的宗旨,意在更在更好地导演好课堂教学这一艺术剧目。  相似文献   

11.
“给”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的义位较多,其“给予”义是“给”字最基本的意义,也是最早产生的义位。通过对清代有代表性文本《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的搜索,对表示“给予”和“使役”义的句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使役”义的“给”是由表“给予”义的“给”转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商《说文》:“商,从外知内也。”《广雅·释诂(一)》:“商,度也。”《广韵》、《集韵》亦曾将“商”释为“度”。这说明“商”字可以训揣测、臆度。“商”字这一义蕴由来已久,例如:《尚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尔。”伪孔传曰:“众人其有得佚马牛、逃臣妾,敬逐复之,我则商度汝功,赐与汝。”《汉书·赵充国传》:“勤劳而至,虏必  相似文献   

13.
《Photoshop与效果图制作》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操性,该文阐述了与“案例教学法”相关的内容以及“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与效果图制作》这门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年初,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高等学校的“两课”教学如何以《谈话》精神为指导,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其育人的重要职能,是摆在广大高校“两课”教师面前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从思想认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两课”中的指导地位入手,结合当前“两课”教学面临的新情况,从师德建设、学科建设、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就如何在“两课”教学和改革中贯彻《谈话》精神,改进“两课”教学,更好地履行“两课”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职能和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论述“双语教学”的意义、现状,并结合我院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进行探讨,阐述开展双语教学的各种实施方法及实际效果,论述了开展双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医用物理学》在本校08级临床专业中的教学实践,列举了《医用物理学》“案例式”教学法取得的成效,并分析了《医用物理学》“案例式”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旨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地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相似文献   

18.
新《纲要》的三个核心理念就是生活、游戏和综合,即教育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手段综合化。几年来,我园在学《纲要》,用《纲要》的教育实践中,把一日生活看作是一个教育整体,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将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里。我们通过生活的教育,使幼儿教育更加“生”(生动)“活”(活泼)。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诵读是古诗词的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雨霖铃》的教学为例,阐述了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三读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活动,对学生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寓学于乐”是我多年教学中的深刻体会。教师妻使短短的40分钟课堂达到最优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