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鄱阳湖洲滩是典型的湖沼型钉螺孳生地,钉螺分布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并与孳生地环境要素密切相关,为探究鄱阳湖洲滩钉螺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2015年10月螺情数据,结合同期(2015年10月11日)Landsat8遥感影像反演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湿度(TCW)、地表温度(LST)与鄱阳湖湖底地形(DEM),应用相关性分析和曲线回归分析法研究鄱阳湖湖区螺情与4个遥感环境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活螺平均密度与NDV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65(P=0.001,P0.01)与DEM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2(P=0.004,P0.01);有螺框出现率与NDVI相关系数为0.742(P=0,P0.01)与DEM相关系数为-0.632(P=0.003,P0.01);螺情指标与LST和TCW呈弱相关,且无统计学意义;NDVI指数与螺情指标拟合的二次多项式曲线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R2=0.622,P=0,(P0.001)),能够对湖区洲滩钉螺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王小红  涂祖新  王松 《江西科学》2016,(4):397-399,408
报导了2012年春季在鄱阳湖星子县梅溪湖草洲湿地发现成片的微型螺,一龄螺壳高在5 mm以下的占总螺数的41.5%,壳高在6 mm以下的占总螺数的75.5%。试验证明,在产卵旺季,壳高5 mm下者均无产卵力,壳高在5 mm以上者,产卵力亦显著下降。调查结果分析认为成片微型螺的成因与鄱阳湖2011年水位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湖水退水过早、气候长期干旱及特殊的、局部的地理环境有关,鄱阳湖水情变化是钉螺消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长江防浪林中草丛和藻类与钉螺分布密度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一年对长江提外江滩枫杨林、意杨林和芦苇林钉螺分布密度调查分析,发现以芦苇、融草、苔草等草丛和以硅藻、绿藻、蓝藻单细胞类为主的水浸干湿交替微环境是钉螺喜生密集区.防浪林中钉螺的分布状况,并非为江水携螺而至呈均匀散布,实际为条块分隔状分布.  相似文献   

4.
江汉平原是我国血吸虫病最严重的疫区之一.经过60多年的防治,该区域血吸虫病疫情处于低度流行状态.但是血吸虫寄生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环境仍然存在,钉螺面积总体下降不显著,血吸虫病疫情随时都有反弹的风险.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血防成果,助力精准血防,该文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至2017年的村级螺情及控螺措施数据,以螺情状况及动态、钉螺孳生环境和控螺状况等三个要素构建钉螺防控分区指标体系,利用二阶聚类的方法开展钉螺防控的地理区划及其防控等级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江汉平原钉螺增减动态变化类型以“无变化”为主,其次是“减少或不变”和“增加或不变”;螺情、孳生环境和钉螺防控措施等要素指标具有空间异质性.江汉平原被分为3个一级分区和7个二级分区,分析了各分区螺情主要特征及其防控的态势,提出了降低螺情风险、整治有螺环境、加强防控力度等方面的防控建议,为制定精准防螺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钉螺孳生聚集与其微环境细菌群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鄱阳湖区草洲查螺和控螺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聚螺点和无螺点微环境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结果:钉螺孳生聚集与其微环境细菌群落的总丰度、多样性、结构和COG功能基因方面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钉螺孳生聚集点比无螺点的细菌群落总丰度少76.33%、群落丰富度低29.5%、群落分布均匀性差7.8%、多样性少6%、预测到的COG功能基因丰度高88.2倍、钉螺伴生细菌群落丰度高出7倍以上,钉螺伴减细菌群落丰度低于7倍以下。  相似文献   

6.
封洲禁牧对鄱阳湖疫区血吸虫病水体感染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金保  王小红 《江西科学》2004,22(3):176-180
简介了鄱阳湖血吸虫病的流行概况,巧妙地设计出不灭钉螺、采取封洲禁牧等综合措施,从而做到有螺无害、净化草洲,有效地降低鄱阳湖疫区血吸虫病水体的感染性指数。  相似文献   

7.
喜旱莲子草灭钉螺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解喜旱莲子草水浸液杀螺效果,采用喜旱莲子草的茎、叶经干燥磨粉后的水浸液处理钉螺,同时用五氯酚钠水溶液和去氯水作比较和对照,结果显示0.5%以上的喜旱莲子草水浸液即对钉螺具有速杀抑螺效果,处理达48h钉螺死亡率达100%,浓度越高,抑灭螺作用越强.喜旱莲子草是一个常见易得的较好的灭螺植物.  相似文献   

8.
尤鑫  戴年华  张杰  姚忠 《江西科学》2012,30(5):702-706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开展对鄱阳湖湖滩草洲生态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对策研究。通过对鄱阳湖湖草的生物物候、种类、分布、保护和利用问题的调查,结合现状进行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湖滩草洲生态系统保护与湖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策,为鄱阳湖的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江湖洲滩血吸虫病控制对策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介了我国江湖洲滩血吸虫病的流行概况、钉螺及血吸虫的生物学特性、动物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巧妙地设计出消灭病原、洪水涨落前后进行封洲禁牧等措施,使人畜下洲后不与水体中的钉螺接触,切断病原进入螺体和人(畜)体内,从而转变灭病必先灭螺的观念,做到有螺无害、净化草洲,达到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即距未次查到钉螺并加以消灭后的第15年,在福建省同安县原钉螺孳生地发现一处4650m~2山坑螺区。钉螺分布的范围、密度已恢复到原始状态。发育成熟的钉螺个体明显变小,经测量:螺层数为4.65(3—5);螺壳长与宽分别为4.76(3.7—5.8)mm和2.27(2.1—2.6)mm,明显小于60—70年代螺和1993年同期捕捉于福建省福清市的同种钉螺。调查结果说明,残存钉螺回升在福建省山丘地区仅需15年左右。钉螺个体明显变小的主要原因可能系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营养不足、近亲交配、幼龄生育等;次要原因系山地开发、水土冲刷、孳生地贫瘠。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是一个过水型湖泊,洪水季节,茫茫一片.枯水季节洲滩显露后,湿生草本植物相继萌生,是天然的季节性牧场.本文就鄱阳湖水位变化与洲滩显露淹没规律,植物的生物量,营养成分和自然载畜量,草洲利用现状,提出合理利用鄱阳湖湖滩草洲发展畜牧业的意见,并建议对现有畜禽品种进行改良和建立一个以水禽为主休的草洲畜牧业体系.同时,还应正确处理牧业与其他各业的关系,以及充分发挥草洲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于2008年7月15日至21日对洱海周边水域钉螺分布情况的调查发现,洱海东岸的3个镇(海东、挖色和双廊)所属水域均有钉螺分布;洱海南岸水域未发现钉螺分布;洱海西海岸水域除了仁里邑、作邑、州体育馆和才村码头外,其它地方均有钉螺分布;洱海北岸的上关镇水域钉螺分布范围最广,平均密度最大。对照相关资料,钉螺在大理地区分布范围已成扩大趋势。建议应对上关镇和洱海东岸水域着重治理,迅速予以消灭,同时对其它有钉螺分布的地方亦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植物新鲜叶中强心总甙的灭螺活性,并在微观领域探究其化感作用导致钉螺的形态病理以及糖代谢、蛋白质代谢等生理变化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杀伤钉螺的机理,由此获得强他感作用植物夹竹桃灭螺的化学生态学证据,为研制新的具中国特色的植物成份灭螺剂打下了基础,并为合成仿生灭螺剂以及最终构建生态工程强中强他感作用植物群落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湿地洲滩土壤碳、氮、磷是重要的营养元素,其分布特征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2014-2017年对鄱阳湖湿地洲滩前缘浅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全氮、全磷观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洲滩前缘浅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年际变化特征不同,有机碳变化不显著,全氮、全磷变化显著; 浅层土壤有机碳、全磷、全氮的高程梯度变化极显著; 浅层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年际变化极显著,氮磷比不显著; 浅层土壤碳氮比高程梯度变化不显著,碳磷比、氮磷比的高程梯度变化极显著.浅层土壤氮磷含量较其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南昌县泾口乡544 .5 hm2 草洲实施封洲禁牧2 年(1996 ~1997) 后的结果,草洲的阳性钉螺由0 .002 19 只/0 .11 m2 下降到零;耕牛血吸虫病由4 .01 % 下降至0 .46 % ;居民血吸虫病由7 .44 % 下降至1 .81 % ,达到有螺无害控制草洲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秋季洲滩植物种类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鄱阳湖洲滩植物面积在鄱阳湖占很大比例,在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调查选择鄱阳湖有代表性的蚌湖作为研究对象,对秋季洲滩植物群丛结构、分布范围、生物量等进行了调查,通过与历史调查数据的对比,发现鄱阳湖洲滩植物在过去的45年中,特别是近15年生物量下降趋势明显;曾为鄱阳湖洲滩优势种的芦苇、南荻在洲滩的分布范围严重萎缩,且生物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用有机溶剂浸提出绞股蓝有效成分,即总皂甙和总黄酮类物质,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结构鉴定,将它们分别配制成单一的和等质量比混合的5种不同浓度溶液(0.062 5、0.125、0.250、0.500、1.000g/L),按WHO"杀螺剂实验室终筛方法"进行浸杀钉螺实验.在0.500g/L绞股蓝混合液处理钉螺24h后,用SEM观察钉螺肝部、头和足部3个部位的表面情况,同时测定混合液处理钉螺48h后,不同浓度对3个部位的胆碱酯酶(CHE)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成分和混合液浸杀钉螺,随溶液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钉螺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混合液灭螺效果比单一成分灭螺效果好,混合液浓度为0.250g/L,72h就能接近达到100%杀螺效果.SEM观察表明:肝部损伤明显,沟回部分消失,肝脏部分溶蚀;头部肿大,其上网孔变粗大;足跖肌表面褶皱出现缺失,沟回肿大.高浓度的混合液对钉螺肝部CHE影响比头、足要大,中毒相对于全身其他部位也较深,而LDH酶活性表现出钉螺全身和肝部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酶活下降厉害.  相似文献   

18.
王溪云  吴国昌 《江西科学》1999,17(3):163-167
介绍了南昌县泾口乡544.5hm^2草洲实施封洲禁牧2年(1996~1997)后的结果,草洲的阳性钉螺由0.00219只/0.11m^2下降至零;耕牛血吸虫病由4.01%下降至0.46%;居民血吸虫病由7.44%下降至1.81%,达到有螺无害控制草洲血虫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利用方式对鄱阳湖湖滩草洲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课题是《鄱阳湖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这个江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的一个子课题.承担该项研究的我院生物资源研究所湖滩草洲土壤生态课题组,经三年多的实地考察、定点观测和室内化验分析,现已完成研究任务,于1986年6月5日在南昌通过省级鉴定.该项研究对鄱阳湖的湖滩草洲及圩区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不同利用方式对湖滩草洲及圩区的土壤性质的影响、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状况,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并对  相似文献   

20.
枫杨颗粒剂灭钉螺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一种以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叶为主要成份,与淀粉、明胶等原料混合而制成的植物颗粒灭螺剂代替化学灭螺药品用于灭螺实验.与其它植物灭螺方式相比,这种颗粒灭螺剂对钉螺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在室内用颗粒灭螺剂饲喂钉螺5天,杀灭钉螺最高可达到75%;并且具有应用广泛、成本低廉、药效持久、污染减少等特点.结果表明利用枫杨颗粒灭螺剂是植物灭螺的一种新型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