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色列自1967年占领东耶路撒冷以后,历届政府毫无例外地奉行将耶城犹太化的政策,对耶路撒冷实行不同于其他占领区的政策。在管理上,实行以色列法律,由市政委员会管理,维持治安的是警察而不是军队。在外观上,改变耶城原貌,恢复了旧城的犹太区。更主要的是以色列当局不断没收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安置犹太移民,改变耶城的人口结构。以色列没收巴勒斯坦土地的具体做法分为以下几种。(1)没收国有土地,即那些登记在约旦名下的巴勒斯坦土地。(2)那些离开耶路撒冷、加沙、约旦河西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     
以色列是位于地中海东岸的犹太国家,与阿联、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为邻。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它的领土面积应为一万四千平方公里,但由于以色列侵占了阿拉伯人的很大一部分巴勒斯坦地区,因而实际控制面积为二万零七百平方公里。目前犹太人在以色列的二百一十多万人口中占88%左右,其余为阿拉伯人、德鲁茲人等。以色列的成立纪元前,犹太人即和阿拉伯人聚居在巴勒斯坦。十六世纪时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十九世纪末期,在奥、俄、德等国的犹太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勾结,发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想利用犹太人民迫切希望重建祖国的要求,打算在巴勒斯坦建立由它们控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被英国占领。英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引起了激烈的反对。于是在美国同意下,英国于1917年11月发表了“贝尔福宣言”,声称要在巴勒斯坦帮助犹太人建立“犹太民族之家”。实际上这是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它要利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两个犹太国家——以色列国和犹太国,分别于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被亚述和巴比伦灭亡。公元前二世纪时犹太人建立了马卡比王朝,公元前一世纪时被罗马帝国征服。此后绝大多数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散居世界各地。十九世纪末叶,在奥地利、德国、俄国的犹太资产阶级中流行着一种犹太复国思想,鼓吹世界各国的犹太人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具有一致的“民族利益”,号召各地的犹太人迁居巴勒斯坦,去重建“大以色列国”,企图使犹太工人和劳动人民服从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以色列国是在大量犹太移民回归巴勒斯坦的基础上建立的。可以说,吸收犹太移民是以色列的立国之本。从1882年俄国的一部分犹太知识青年发起重返巴勒斯坦的运动起,一直到1948年5月以色列国正式建立,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前后掀起过七次“阿利亚”(Aliya,希伯莱语,意为:上升、攀登,也可译为:流亡者的聚集,大迁徙)行动,总共约有55万人回到巴勒斯坦,而以色列建国时也才不过有65万人。  相似文献   

5.
正巴以冲突的战火让我想起20年前在洛杉矶国际电影节上观看的首映纪录片《许诺》(Promises,又译《美丽天堂》)。该片对住在耶路撒冷地区的七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儿童进行跟踪拍摄,发人深省。七名小主人公分别为出生在以色列的双胞胎兄弟雅各布和丹尼尔,他们的祖辈从波兰逃到西耶路撒冷;笃信伊斯兰教的巴勒斯坦小男孩马穆,他住在巴勒斯坦区的东耶路撒冷;生活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男孩斯洛莫;居住在耶路撒冷城外犹太老城难民区的巴勒斯坦男孩法拉和女孩姗娜宝;住在紧邻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居住区的以占屯垦区的以色列男孩莫许。  相似文献   

6.
美帝国主义伙同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制造的巴勒斯坦阿拉伯难民问题,已整整十六年了。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成千上万的阿拉伯难民仍然流离失所,他们重返家园的权利仍未恢复。巴勒斯坦阿拉伯难民问题,是帝国主义、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对阿拉伯人的一个严重的侵略罪行。历史一瞥巴勒斯坦位于亚洲的西部,西濒地中海,北、东、南三面分别与黎巴嫩、约旦、叙利亚、阿联的西奈半岛相接。远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犹太人的一个部落从爱琴海附近迁居到约旦河附近,并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犹太王国和以色列王国。公元后一、二世纪,罗马人曾一度征服了这块地方,犹太人遂散  相似文献   

7.
1964年5月,四百多名巴勒斯坦人的代表、阿拉伯各国国王和国家首脑的代表以及阿拉伯著名人士,在耶路撒冷(約旦区)举行了巴勒斯坦人国民大会。在这次会議上通过了巴勒斯坦人国民宪章和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决定。同年6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正式建立。它标志着巴勒斯坦人民反对美帝国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个犹太人国家,但除犹太人外,以色列还有为数众多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翌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紧接着爆发了第一次阿以战争。其间,大约有30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迫逃离家园。在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只剩15万人。这15万人阿拉伯人及其后代就成了以色列籍阿拉伯人。由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人口出生率很高(达42‰),因此目前以籍阿拉伯人已增至75万,占以色列全国总人口的18%。  相似文献   

9.
沙龙是铁定了心要将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定居点撤离所占领土,这对于大部分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并非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这么想,也并非所有巴勒斯坦人都这么想。  相似文献   

10.
在耶路撒冷,往往是巴勒斯坦人今天在自己土地上盖起了房屋,第二天就被以色列推土机推倒。而在巴勒斯坦人生活的东区,一座座用政府的钱为犹太人建造的定居点接二连三地拔地而起。据耶路撒冷市政委员会一位前以色列女委员沙拉统计,在1980—94年期间,东耶路撒冷有300幢巴勒斯坦人建造的房屋被以色列推土机夷为平地。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报道》指出,自1993年9月巴解同以色列签署巴—杰自治协议以来,以色列当局以要建立军事隔离区为由,共没收了约1.115万  相似文献   

11.
中东和平进程发生了自马德里和会以来最严重的挫折,问题出在以色列。以色列新政府拒绝工党政府的“土地换和平”主张,推行内塔尼亚胡提出的“安全的和平”和以“以色列的安全为基础”的和平。几个月的事实表明,所谓的“安全的和平”,实际上是“三不”政策的和平,即:不许巴勒斯坦人建国,只许巴勒斯坦人自治,巴勒斯坦人没有控制土地与民族自决的权利;不许巴勒斯坦收复东耶路撒冷;不向叙利亚归还戈兰高地。显然,“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被抛弃了。此外,新政府还大力推行在所占阿拉伯领土上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政策,主张控制约旦河西岸与戈兰高地的水资源,并且要以军在巴自治区有“自由行动”的权利。总之,  相似文献   

12.
希伯来语是犹太人的母语,讲希伯来语,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是神圣的事。犹太人说,他们的祖先曾长期生活在“以色列地”(犹太人对今巴勒斯坦的称呼),3000多年前,他们就在那里使用希伯来语了。犹太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都是用希伯来语记录下来的,特别是古代的先知们是通过希伯来语接受上帝的启示并把它传达给犹太人和全人类。犹太人的圣经——《塔纳赫》(基督教经典《旧约全书》的蓝本)是用希伯来语写成的。犹太人奉《塔纳赫》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年四月十四日美国《时代》周刊登载了《达到更广泛和平的关键——巴勒斯坦人的自决要求正在被接受》一文,详细介绍了巴勒斯坦问题和巴勒斯坦人。该文虽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对巴勒斯坦人颇多贬词,而对以色列有所偏袒,但文中提供的具体材料仍有助于我们了解巴勒斯坦问题和巴勒斯坦人的现状。现将此文摘要译出,分两期发表。文中小标题是译者另加的。  相似文献   

14.
身为以色列人,原本与巴勒斯坦人生活在一起,他们期盼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早日诞生,巴勒斯坦国可以成为他们的祖国和依靠;另一方面,时过境迁,他们对阿拉伯人的感情已十分复杂。与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相比,他们生活殷实,许多人已不愿脱离以色列去与穷兄弟“共患难”。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巴西与以色列之间的外交危机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月18日,巴西总统卢拉受邀参加非盟峰会期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抨击了以色列政府在加沙地带的暴力军事行动,将其定性为针对巴勒斯坦人的“种族灭绝”,并称“加沙地区和巴勒斯坦人民正遭受的一切是史无前例的,仅在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时才有过”。  相似文献   

16.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以色列前总理梅厄在一次著名的声明中说:“没有什么巴勒斯坦人这样的人民……从来没有这样的事:好象原来有个巴勒斯坦人民,后来我们来了,把他们赶走了,从他们手中夺走了他们的家园。他们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她的政治继承者现已对这次讲话表示遗憾。事实上,从远古时代以来,巴勒斯坦人就居住在地中海东岸与目前大体上相同的地区。他们的祖先可追溯到迦南人,但日后巴勒斯坦之名却导源于腓力斯丁人。在阿拉伯文中,这个国家叫做腓拉斯丁。这一地区似乎无休止地遭受外来征服者轮流的统治,其中包括奥斯曼土耳其人,他们从十六世纪一直统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后三十年,在国际联盟委任统治地的名义下,英国人统治着巴勒斯坦,包括现今以色列和约旦的领土以及西岸和加沙。  相似文献   

17.
<正>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以色列政府一再宣布将在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修建新的定居点。2月6日,以色列议会又以微弱优势(60票赞成、56票反对)通过了一项关于被占领土定居点问题的新法案。根据这一法案,以色列政府将单方面把约旦河西岸被占领土"国有化",并自行决定对巴勒斯坦人进行补偿。一旦这些土地成为以色列的"国有土地",那么建于其上的大量犹太定居点也就自然而然合法了。  相似文献   

18.
在以色列极右势力组阁、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遭到残酷杀戳的时候,美国在国会和亲以犹太集团的鼓噪下又做出了损伤巴勒斯坦人的事。中东和平进程受到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9.
潘光 《世界知识》2018,(3):67-69
从古代犹太国家灭亡到1948年以色列建立,两千年的犹太民族史就是一部离散和避难的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纳粹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之时,中国向犹太难民敞开了大门。与犹太人在其他地方的避难经历相比,犹太人来华避难有一些独特之处,也可称为"中国模式"。1月2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一年一度缅怀大屠杀遇难者的国际纪念日。本期刊登中以两位学者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去冬今春,苏联犹太人大批涌入以色列,引起阿拉伯世界的愤怒和一致谴责。这一移民浪潮可能在中东和阿以问题上造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后果令人堪忧。一笔巨大财富以色列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在现有的360万犹太人中,226万是1919年到1986年的67年间从世界近百个国家移进的。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习俗等原因,以色列国犹太人口的增长率大大低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