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星变地球?自从“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以来,科学家们就在讨论如何把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一部分科学家说,只要火星上有了稠密、温暧的大气层,火星土壤中的冰就会融化,那么人类就可以  相似文献   

2.
韩毅 《科学观察》2009,4(3):37-42
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态的地质结构。火山爆发是一种很严重的地质灾害,爆发时喷出的熔岩流在顷刻之间会给附近的人们带来灭顶之灾,产生的火山灰和火山气体会对大气圈产生很大影响,引起臭氧层破坏和地表气压升降。火山活动还会影响地球温度、火山活动地区降水量和ENS0循环,给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火山研究不仅是人类寻求防御自然灾害的需求,更是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组成、探讨地壳运动规律与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内容。此外,科学家在火星、金星等天体上也发现了大规模火山活动的遗迹,在木星的卫星上还观测到了正在进行的剧烈的火山活动。目前,火山已开始作为一种宇宙现象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2006,(2)
法国科学家最近指出,现有的太空保护措施恐怕难以保证人类不把细菌带到火星上。火星被地球细菌频繁“感染”将影响人类找到真正的火星生命。据当地媒体报道,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科学家安德烈·德比于1月3日指出,地球细菌会附着在火星探测器上与其一起踏上火星土地。有不少细菌能抵御极端恶劣的环境而生存下来。他认为,火星表面看上去不适合生命存在,但实际可能并非如此。他指出,目前地球上已发现许多可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加上在火星南北两极发现冰冻水,人们有理由推测,某些微生物也能在火星上生存。这样看来,过去许多针对登陆火星所…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12,(8):32
<正>美国科学家对两块源于火星地幔的陨石进行分析发现,火星内部的含水量远远大于过去的估计,其总量与地球的相当。此结果不仅改变了人类对火星地质史的认识,而且阐述了水如何来到火星表面的。新研究还提出火星可能曾有生命存在。新墨西哥大学科学家弗朗西斯.麦克库宾当年在卡内基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工作时,领导了关于火星陨石含水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远涉 《科技潮》2007,(3):44-45
美国的火星协会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改造火星计划,而且计划正如“愚公移山”一般地逐步实施,也许1000年后,我们的子孙将生活在火星上。这颗让古代人类充满幻想的星球,如今又成为人类的希望所在,因为火星是目前科学家探测到的环境最接近地球的星球。如果要寻找另外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火星肯定是第一候选。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1999,(8)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根据"火星全球勘测者"探测飞船发回的数据,绘制出首批火星表面三维地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红色星球的形状有点象一个梨——地势女南高北低,南半球是高耸的火山山脉,而北半球则是平坦的盆地。火星三维地形图科学家绘出的火星三维地形图。这是一个假彩色动画,展现了火星这个球体每隔90度的外观,共4幅。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红色和白色表示较高的海拔,蓝色表示较低的海拔。"火星全球勘测者"上的激光高度计(MOLA)对此进行了标准测量,该设备向火星表面发射激光脉冲,根据其中的时间差计算火星表面各部位的高度,数据由火星轨道激光  相似文献   

7.
《广西科学》2006,13(1):11-11
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科学家安德烈·德比研究指出,地球细菌会附着在火星探测器上与其一起踏上火星土地。有不少细菌能抵御极端恶劣的环境而生存下来。他认为,火星表面看上去不适合生命存在,但实际可能并非如此。目前地球上已发现许多可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加上在火星南北两极发现冰冻水,人们有理由推测,某些微生物也能在火星上生存。这样看来,过去许多针对登陆火星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显然已经过时。人类需要研究新的保护措施,避免地球生物过多“感染”火星。按照国际航天研究委员会规定的标准,火星登陆器必须经过消毒灭菌,它所携带的细…  相似文献   

8.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日前宣布,"凤凰"号火星探测器上的实验设备获得了火星土壤样本中的水。这是人类首次通过科学仪器得到地球以外行星的水。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威廉·伯恩顿今天兴奋地宣布:  相似文献   

9.
人类已经迈入二十一世纪,火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因为太空专家预言,移民太空肯定会在这个世纪实现,火星将是优先选择。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在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而是人类依靠哪些科技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小哥白尼》编辑部里的这些未来科学家们都是怎么想的。要移民火星,首先应解决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0.
自从“凤凰”号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了水,大家都心痒痒啦。想当宇航员,想上火星探险!其实,大科学家霍金早就说过,人类在地球上顶多再呆1000年,将来非得搬家到别的星球不可。  相似文献   

11.
我要为人类讨回公道,从老鼠手中夺回这个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足以名垂青史的工作机会。据说,在2010年以前,来自三所大学的科学家们就将启动生物卫星模拟火星引力计划,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研究火星引力对哺乳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把一群老鼠封闭在一个“人工模拟引力太空舱”中,然后用火箭把装载着这些小动物的太空舱发射到地球上空300公里的轨道上。五个星  相似文献   

12.
科学触角     
<正>火星之旅已被人类提上日程,可是在火星,我们也能和在地球上一样用泥土烧砖搭建房屋吗?根据2017年4月27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项由NASA资助的研究显示,答案是肯定的。科学家们似乎已经掌握了利用火星土壤制造砖块的秘诀。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团队在实验中意外发现,将根据已知成分模拟出来的火星土壤进行高压压缩时,仅需近乎微量的粘合剂,就能得到坚如磐石的牢固结走,去火星搬砖!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探索火星的30年中,拍摄了大量的令人称奇的照片,它们展示出火星与地球相似的风景:山谷和火山,冰川与沙漠,云雾与沙尘暴。现在是再回到那里的时候了,人类在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为自己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4.
1997年,美国“旅居者”火星车降临火星,燃起了人类登上这个红色星球的愿望。2003年6月2日和10日,欧洲宇航局的“小猎犬号”火星探测器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勇气号”火星车相继升空,并预计于今年年底和明年初登陆火星。有关火星的话题不断升温,其中,载人登陆火星探险的话题也被科学家提上了议程。为了给载人火星飞行做初步考察准备,美国NASA、欧洲宇航局和法国太空局的科学家们即将在南极洲进行多种“人类适应太空”实验,以测试人类在“失重、孤独和幽闭”极限状态下可能会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一旦实验证明人类完全可以适应未来…  相似文献   

15.
"人体极限"证明,人类到了火星上转眼变"超人",只能是一种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科学幻想而已。好莱坞科幻大片《异星战场》,讲述了美国内战时期的前军官约翰·卡特无意中从地球穿越到了火星的"科幻传奇",由于引力不同,卡特在火星上顿时变成了力大无穷、弹跳如飞的"超人",也因此卷入了火星人族群的战争冲突中。那么,人类的身体真的能因重力不同或其他因素而突破人体极限变成"超人"吗?我们的身体到底能够承受多少"人体极限"?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数据揭开了人类无法超越的各种"人体极限",这些"人体极限"证明,人类  相似文献   

16.
新的发现新的突破 1996年适逢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100周年。这一年,科学家们继续向自然界深度和广度进军。航天领域:美国航空航天局在30天之内连续两次向火星成功发射了“火星环球勘测者”和“火星探路者”探测器,揭开了人类向火星进军的新篇章。进军地下:大有收获。美国科学家发现地球固体内核比地球旋转速度快,这可能有助于理解地球磁场形成的机理(爱因斯坦认为解释地球磁场是物理学领域难题之一);科学家们还从遗传学角度证实生活在太平洋底近沸点水中的微生物杨氏产甲烷球菌是地球上第三种生命形式。这一发现可能会填补生命诞生和进化过程中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7.
1996年,科学家们继续向自然界深度和广度进军,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1、在航天领域,美国航天局在30天之内连续两次向火星成功发射了“火星环球勘测者”号和“探路者”号探测器,揭开了人类向火星进军的新篇章。2、美国科学家发现地球固体内核比地球旋转速度快,这可能有助于理解地球磁杨形成的机理。科学家们还认遗传学上证实了生活在太平洋底近沸点水中的微生物扬氏产甲烷球菌是地球上第三种生命形式。这一发现可能会填补生命诞生和进化过程中的研究空白。3、在医学研究方面,英国科学家终于确认食用患有疯牛病的牛肉是感染克一雅氏病的…  相似文献   

18.
<正>火星,人类很早就注意到这颗类地星球。我国古人看火星荧荧如火,又发现它行迹捉摸不定,所以为它取名荧惑。在晴朗的夜空中找到火星并不难,它之所以看起来有赤火之色,是因为表面覆盖着一层氧化铁。科学家不断研究,揭开了许多火星的秘密。现在,我们知道,火星直径约是地球直径  相似文献   

19.
国外科技     
人类有望在下世纪前15年登上火星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航天工程师罗伯特·朱布林最近预测2007年地球人可能登上火星,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则认为人类的这一梦想将在2018年实现。 在美国马萨诸塞工艺研究所日前举行的研讨会上,一些科学家则提出人类在未来10至15年内将到达火星。他  相似文献   

20.
火星生命的争论再掀高潮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埋头研究从火星上拍摄的火星照片和搜集的其他丰富资料。8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举行了一次“火星研究报告会”,一批著名的火星专家向新闻界公开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