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和表征了二种新的铜(Ⅱ)-铁(Ⅲ)-铜(Ⅱ)异三核配合物:[Cu2Fe(C2O4)3(Mephen)2](ClO4)(1)和[Cu2Fe(C2O4)3(Me2phen)2](ClO4)(2)(其中Mephen代表5-甲基-1,10-邻菲咯啉;Me2phen代表2,9-二甲基-1,10-邻菲咯啉)。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手段推定了配合物具有草酸根桥联结构;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Cu2Fe(C2O4)3(Mephen)2](ClO4)(1)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铜(Ⅱ)-甲酚红-甲基紫-聚乙烯醇三元配合物系体光度法测定Cu(Ⅱ)的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用于测定化学试剂的痕量Cu(Ⅱ)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提出了Cu(Ⅱ)-茜素红-甲基紫-聚乙烯醇三元配合物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Cu(Ⅱ)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高(ε=1.12×10^4L·mol^-1·cm^-1)选择性强,准确度好,用于测定铝合金中痕量Cu(Ⅱ)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铜(Ⅱ)、铅(Ⅱ)和镉(Ⅱ)与碘(Ⅰ)都可生成稳定络合物,并且能在滴汞电极表面被吸附,产生灵敏的络合吸附波,示波极谱的峰电位(VSSCE)依次为-0.53V.-0.66V和-0.82V。本法测定上述三种物质的灵敏度均可达到10-8mol/L数量级,具峰电流值与铜(Ⅱ).铅(Ⅱ)和镉的浓度的线性范围依次为6.4x10-9-3.3x10-8mol/L.0-4.1x10-8mol/L和0-5x10-8mol/L。采用此底液不但灵敏度高,吸附波形好,能同时测定多种物质,而且12小时内峰电流不发生明显的改变,此法便于在水质监测中应用。本文还对铜(Ⅱ)、铅(Ⅱ)和镉(Ⅱ)与碘(Ⅰ)络合吸附波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氨基苯磺酰胍的Fe(Ⅱ)、Cu(Ⅱ),Cd(Ⅱ),V(Ⅳ),Pb(Ⅱ),Se(Ⅳ),Sn(Ⅳ)和Mo(Ⅵ)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仪、紫外、红外光谱仪研究确定其特性。Fe(Ⅱ)和Cu(Ⅱ)与对氨基苯磺酰胍的配合比为1:2,其它离子与对氨基苯磺酰胍比例为1:1,配合物在水中的稳定常数也已测定出。  相似文献   

6.
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M(Ⅱ)配合物固相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固相反应,合成了4种新配合物。经元素分析,XRD、DTA测定,配合物的组成为M(PmαFP)2·2H2O,其中M为Mn(Ⅱ)、Co(Ⅱ)、Ni(Ⅱ)、Pb(Ⅱ);HPMαFP为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和摩尔电导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险峰 《松辽学刊》2005,26(3):30-32
研究了盐酸介质中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酸性铬蓝K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Cu(Ⅱ)的新方法.Cu(Ⅱ)的质量浓度在0.4-0.8μg/ml范围内与△A值呈良好的线形关系,检出限为0.0519μg/ml,摩尔吸光系数ε=1.10 ×104L·mol-1·cm-1,相关系数r=0.9974.该法已用于饮用水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宋兴民 《聊城师院学报》2002,15(1):17-19,23
合成了2-乙酰吡啶缩氨基硫脲与铜Cu(Ⅱ)配合物[CuLX](X=Br,I,NCS),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磁矩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活性明显高于配体本身,且[CuLI]对三种细菌完全抑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Cu(Ⅱ)-KBr-结晶紫三元配合物体系光度法测定血清铜的新方法,此方法方便、迅速、准确,用于血清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纳米零价铁易团聚和表面形成钝化层的问题,在零价铁与凹凸棒土质量比为2∶1、硫与零价铁的摩尔比为0.25∶1的条件下,制备了凹凸棒土负载硫化纳米铁复合材料。用该复合材料以0.2 g·L~(-1)投加量去除30 mg·L~(-1)的Cu(Ⅱ)溶液,1 h内Cu(Ⅱ)的去除率即可达到86.2%。通过SEM和TEM观察到,经负载硫化改性后的零价铁较均匀地分布在凹凸棒土上。比表面积测定结果表明,与纳米零价铁相比,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了2.3倍。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pH=2~11的范围内,复合材料对铜的去除率稳定在85.2%以上;有氧气存在时复合材料去除Cu(Ⅱ)会发生脱附,且Cu(Ⅱ)溶液浓度越高,脱附现象越明显,溶解氧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复合材料对Cu(Ⅱ)的去除。复合材料对Cu(Ⅱ)的最大吸附量可达9.25 mmol·g~(-1)(587.8 mg·g~(-1))。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α-氨基酸与水杨醛和醋酸铜定量生成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的最佳条件,提出了用氯仿将过量水杨醛还原的铜与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离心分离,然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在324.8um处测定水相中的铜,从而间接求出α-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水体中Cu(Ⅱ)对大型溞的急性毒理作用及其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在三种条件下(自然光,强光照,振荡),将大型溞暴露于Cu(Ⅱ)的9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48h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到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再将成熟的大型溞暴露于4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48h的暴露试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将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后,结果显示: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Cu(Ⅱ)的毒性增强(24 h-LC50为248.9μg·L-1,48 h-LC50为134.6μg·L-1);强光照组和振荡组的48 h-LC50低于自然光组;SOD酶活性在Cu(Ⅱ)低浓度时高于对照组,高浓度时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除160μg·L-1外);POD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在Cu(Ⅱ)浓度为240μg·L-1时达到峰值,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各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呈递减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Cu(Ⅱ)浓度为80μg·L-1时,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高于对照组,其他处理组均低于对照,统计分析结果同SOD.实验结果表明振荡和强光照会影响Cu(Ⅱ)对大型溞的毒性,SOD、PO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可溶性总糖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该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在微乳液体系中(叶温/n-正丁醇/n-正已烷/水)通过对Zn(Ⅱ)-H2Dz的光度分析,得到最佳增敏条件。结果表明,与水体系比较,该微乳液体系有较好的增敏作用,测定条件更为宽容,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以meso-四(4-三甲铵基苯基)-卟啉(H2TAPP)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分离和测定Cu(Ⅱ)和Zn(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3分钟内,以甲醇/水=40/60(V/V)为洗脱液,在Shim—packWCX—1(5μm,50×4.0mmi.d.)柱上成功地分离并测定Cu(Ⅱ)和Zn(Ⅱ),检测极限可达5.0×10-10mol/L。以含40%甲醇的乙二胺缓冲液为洗脱剂,H2TAPP及其金属配合物在SperisorbSCX柱(10μm,250×4.0mmi.d.)和Shim—PackWCX-1柱上的离子交换色谱行为也被考察。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特点,可用于样品中痕量钢、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偶氮胂Ⅲ作萃取剂,探讨了在聚乙二醇-硫酸铵-偶氮胂Ⅲ体系中Cu(Ⅱ),Zn(Ⅱ),Ni(Ⅱ),Fe(Ⅲ),Al(Ⅲ)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分离 行为。在一定条件下,Fe(Ⅲ),Al(Ⅲ)几乎可被PEG相完全萃取、而Cu(Ⅱ),Zn(Ⅱ),Ni(Ⅱ)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Fe(Ⅱ)-Cu(Ⅱ),Fe(Ⅲ)-Ni(Ⅱ),Fe(Ⅲ)-Zn(Ⅱ),Al(Ⅲ)-zN(Ⅱ)及Fe(Ⅲ)-Cu(Ⅱ),Zn(Ⅱ)_  相似文献   

16.
以水溶液中Cu(Ⅱ)为吸附对象,考察了合成的β-环糊精微球(β-CDPs)对Cu(Ⅱ)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 H值、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及共存离子和离子强度等条件对β-CDPs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β-CDPs的再生性能.最后,进行了β-CDPs对实际水样中Cu(Ⅱ)的吸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β-CDPs在最佳条件下对Cu(Ⅱ)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β-CDPs对Cu(Ⅱ)吸附率最大可达87.45%,且可再生使用.将该微球用于实际水样中Cu(Ⅱ)的吸附研究,对电镀废水的最大吸附率为68.10%,对游泳馆废水的最大吸附率可达77.50%.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在酸性介质中,过量的Fe(Ⅱ)可定量还原氯酸根,剩余的Fe(Ⅱ)可与邻菲Luo啉络合形成桔红色螯合物这一现象,建立了间接光度法测定微量氯酸根的新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18.0μg/25ml ClO3^-,方法简便,快速,并已用于氯化钾试剂和氯酸盐半成品中氯酸根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主次双波长光度法,通过Fe(Ⅱ)-phen显色体系,依据显色体系吸光度A与照射波长λ及物质浓度x间的关系,提出了测定铁的主次波长新光度法,精密度提高,检测限降低。  相似文献   

19.
该文研究了Cu(Ⅱ)、Co(Ⅱ)、Ni(Ⅱ)、Zn(Ⅱ)的乙酸盐与甘氨酸在微波辐射及室温条件下的固——固相配位化学反应,通过固相反应一步合成了Cu(Ⅱ)、Co(Ⅱ)、Ni(Ⅱ)、Zn(Ⅱ)与甘氨酸的配合物,经电导率、IR、UV及元素分析表征了产物,并用微波产物进行了植物助长试验。  相似文献   

20.
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气凝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以盐酸和氨水为催化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SiO2气凝胶,大大加快了溶胶-凝胶的反应速率,使得凝胶时间减少至几分钟甚至于更短,TEM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气凝胶具有纳米多孔结构(骨架颗粒为80nm)实验对溶胶-凝胶过程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凝胶过程作了初步探讨,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