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395年,统治欧洲达6个世纪的罗马帝国解体,欧洲随即进入漫长的中世纪。这段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大约经历了1000年。在大部分时间里,教会主宰一切,不允许人们关注神之外的一切事物,学校只讲授圣经和神学。思想的桎梏摧残着整个欧洲的文化、科学和经济,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2.
公元395年,统治欧洲达6个世纪的罗马帝国解体,欧洲随即进入漫长的中世纪。这段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大约经历了1000年。在大部分时间里,教会主宰一切,不允许人们关注神之外的一切事物,学校只讲授圣经和神学。思想的桎梏摧残着整个欧洲的文化、科学和经济,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 与此同时,东方的科学技术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传到阿拉伯世界。随着阿拉伯世界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和时断时续的战争,尤其是在公元1096年到1291年间进行的5次十字军东征之战,中国、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科学技术大量…  相似文献   

3.
金石 《科学之友》2007,(3):20-21
与美洲的发现不同,属于"旧大陆"的非洲从古代起就为外界所熟悉,只是在中世纪被人遗忘而已.一直到大航海时代(15-18世纪),欧洲人才从自己的角度重新"发现"了非洲,并进行了从沿海到内陆的探险.  相似文献   

4.
几乎所有灾难的发生都是由于我们没有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屋子里. --帕斯卡 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成就被认为是"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任何一个知道毕达哥拉斯定理的人都能理解这个定理的含义,简而言之,如同费马(P.de Fermat)本人所表述的,"不可能将一个高于二次的幂写成两个同次幂之和."费马如今被誉为"业余数学家之王".  相似文献   

5.
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最伟大的意义在于人类开始摆脱宗教的精神枷锁,关注真实的世界,关注人本身。神学想要继续凌驾于科学之上,已经不可能了。自由的理性思考必然导致科学。 科学对神学的挑战 科学对神学的挑战是从天文学开始的。1512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潜心的天文观测研究;在他的著作《浅说》中阐明;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而不是人们所笃信的公元2世纪一位天文学家托勒密所说的那样:“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太阳在内,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旋转”。教会一直维护托勒密的宇宙观,绝对不允许有其他的宇宙观。哥白尼的著作被斥为欧洲最大的“异端邪说”。经过31年沉默之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1543年正式发表,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结果,指出托勒密的宇宙观是错误的,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人们把哥白尼的理论简称为 “日心说”。这一年,哥白尼在世人惊愕与愤怒的目光中离开了人间。赞同支持“日心说”的学者相继遭到教会的迫害。充满激情传播哥白尼学说的意大利学者布鲁诺, 1592年被教会逮捕,经过8年审讯之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在行刑前,他的舌头被特制的钳子从嘴里拉出来,用木头夹住,使他不能再向公众讲话。 哥白尼去...  相似文献   

6.
在意大利诗人但丁的长诗《神曲》中有一位希腊英雄,名叫尤里西斯.尤里西斯和他的船员船经历一段"险恶的航程"后,来到一个"狭隘的关口"(今直布罗陀海峡,在但丁生活的时代,被认为是可居住的世界的极西边).为了让船员们鼓起勇气继续前行,尤里西斯说:"弟兄们,你们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西方,你们中不要有人不愿意去经历那太阳背后的无人之境."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尤里西斯的精神对人们反抗黑暗的教会统治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16—17世纪在欧洲发生了一场科学革命,这是科学史上第一例革命。它是对古希腊和中世纪科学的一场革命,为尔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学科层面来看,这场革命由天文学、化学、力学和生理学革命汇合而成。其中,"日心学说"的天文学革命率先揭开了革命的帷幕,推翻了此前统治人类思想长达1800多年的"地心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结构的看法.哥白尼、开普勒、  相似文献   

8.
彭坚 《科学》2008,60(3):18-22
中医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未曾间断地积淀下来,形成了一个"伟大的宝库".一个世纪以前,当西方文明冲决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堤坝时,中国古代所创造的一切科学成就,被近代科学淘汰殆尽,幸存的是中医,中医成为中国古代科学的活化石,中国古代科学的全部要素,都保存在中医之中.然而,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式微,中医也命运多蹇,中医至今能够存在之原因,除了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与支持之外,是其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威信,具有西医不可替代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廖云新 《科学之友》2011,(19):60-62
人类的语言中有很多词组是利用动物的名字构成的,用来表达某种感情、某种概念、某种隐喻、某种倾向,显得更加生动. 政治词汇 20世纪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牛棚"为何物的.凡是被指为走资派、反动权威乃至什么份子等等,都被那场政治风暴刮进过"牛棚".刮进"牛棚"的不是牛,而是人.  相似文献   

10.
晶体对称理论三百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晶体学属于近代科学。尽管在遥远的古代具有规则多面体的矿物晶体就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注意,然而在人类的蒙昧时期瑰丽多彩的晶体却被具有魔力的神话和荒诞不经的迷信所统治。晶体学自17世纪中叶诞生,时至今日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晶体形态学、构造学、生长学、晶体化学、晶体物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作为晶体学基础的对称理论的进展更令世人刮目相看。本文拟分三个阶段,对三百年间晶体对称理论作一综述,可从前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地球是圆的”,已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可是很多人却没有想到,人类是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在漫漫黑暗岁月中长期探索才发现这个真理的。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就论证了地球是球形的,一世纪后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就想法测出地球的大小,可是在中世纪教皇黑暗笼罩着的欧洲,只能接受上帝六天创造世界的无知说教,谁要去探讨地球的运动和形状,就会被当作异教徒处以火刑。“地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诞生--"特雷霍之家" 科尔多瓦位于阿根廷共和国中部,是该国的第二大城市.城市里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古老建筑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错林立,繁华的商业区里众多的教堂散布其间,似乎暗示人们历史上教会曾在这个城市里占据着显赫的位置.事实上,在17世纪,如果没有耶稣教会的鼎力相助,阿根廷国立科尔多瓦大学可能根本不会存在.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05,(9):20-25
大约6亿年前,地球可能经历了一个十分寒冷的时期,整个地球都被冰雪包得严严实实.这个时期是如此之冷,以至于今天的科学家在提起它时,都称之为"超级冰期"或"雪球地球".  相似文献   

14.
国外未来学家认为,20世纪被称作"分歧世纪",而2l世纪可称作"创新世纪".在"分歧"时代,科学家和政治家的主要活动是预测和分析事件的可能变化,国家的中心是经济政策,创新政策仅仅被看作经济政策的一部分.而进入21世纪,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革新、发明、创新和新技术已深刻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并且在可见的未来,这种影响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与无知往往使人们产生一种偏见:“中世纪”好象就是“黑暗”的代名词。在那里似乎只有荒诞迷信和愚昧无知,一切科学文化都荡然无存。于是中古世纪与文艺复兴便成了黑暗与光明的两极对立。常识告诉人们:历史不会中断,科学亦有其继承性。黑暗的中古世纪怎么会一下子神奇般地跳到光明的近代世界?对于这种违背常识的偏见,恩格斯早就指出:“中世纪被看做是  相似文献   

16.
西方逻辑史研究,对形式逻辑实现现代化,对加强西方哲学史研究,对开展科学方法论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西方逻辑史一般被划分成古代、中世纪、现代三个历史时期。本文拟对这三个时期中的七个重要逻辑学家和逻辑学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中世纪、莱布尼茨、布尔、弗雷格、罗素等在逻辑学方面所作的贡献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在高楼林立、道路复杂的现代都市里,人们要是不会阅读,连出门都会很难.同样,机器人要完全不需要人们的帮助,自主地按照人们的要求在都市里完成各种任务,阅读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最近,一个联合研究小组的科学家教会了机器人一些简单的阅读能力,让它在都市中可以识别多种路标和招牌,自主地在户外活动,成为一款"自由机器人".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科学史的长河中,有不少闪亮的"明星".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开始进入微观领域,新现象、新思想、新理论不断涌现.在那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一位杰出的"科学明星"是实验物理大师卢瑟福(E.Rutherford),他通过散射实验,无可辩驳地证实了"有核原子"的存在,将20世纪的物质结构研究引上了正确轨道,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与核物理学之父".  相似文献   

19.
科学和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西方大部分的自然科学家都是宗教信仰者,在这些科学家身上,宗教和科学彰显着和谐.这些科学家所信仰的上帝并非我们常人所理解的干涉自然事件、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高神,而是宇宙间的自然规律、世界秩序,这种信仰是一种无神论的信仰,是一种强烈的宇宙宗教情感,这种情感是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最高动力,激励着他们去发现自然界的一些最基本、最深邃的奥秘.因为在他们看来,上帝伫立在科学无限探索的尽头,研究科学的道路,就是通向上帝,逼近上帝之路.  相似文献   

20.
金石 《科学之友》2007,(2):20-21
与美洲的发现不同,属于“旧大陆”的非洲从古代起就为外界所熟悉,只是在中世纪被人遗忘而已。一直到大航海时代(15—18世纪),欧洲人才从自己的角度重新“发现”了非洲,并进行了从沿海到内陆的探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