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助词“他个”的来源,有学者认为它来源于双宾语结构“V+他(间接宾语)+(一)个+N(P)(直接宾语)”中“他(一)个”的虚化,笔者认为这一结论还可以商榷。从语言的历时演变来看,助词“他个”的来源其实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即它实际来源于领属性结构、复指性结构和双宾语结构中的“他+一/这/那个”的凝固与虚化。换言之,语气助词“他个”的最终形成实际是这三种结构历时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他是个极其普通的男孩,学习成绩很差,又没什么才艺;相貌平平甚至有点丑,他拥有最多的好像就是被忽视,被老师忽视,被同学忽视。他自卑、怯懦,但内心却渴望不凡。一天,男孩遇到了上帝。“我的孩子,你为什么总是闷闷不乐呢?”上帝慈爱地问。男孩倾诉了他的苦恼。“我可以帮你实现一个愿望。”上帝说。“我想变得不凡!”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那么你具体想要什么?”男孩想了一下,说:“让我成为一个美少年吧。”当男孩走到镜子前时,他惊喜地看到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美得让他自己都不忍转身离开镜子,男孩觉得自己真的不凡了。上帝再次遇见了男…  相似文献   

3.
形式与辩证的“矛盾观”──兼评黄展骥的“可此可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矛盾问题可说是逻辑学者与辩证法学者所关心的“永恒的主题”,但两者的着眼点却截然不同.形式逻辑学者视“(不)矛盾律”为命根子,不遗余力地排除自相矛盾;相反,辩证法学者却从对辩证矛盾的分析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因为把握住“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就等于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这两种观点真是势不两立的吗?一、一个共识:并行不博说从5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国大陆的学者(尤以辩证逻辑学者为代表,因为他们同时关心辩证在与逻辑,更甚于其他学者)通过长时期的操讨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即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以及相应的辩证逻辑)都是正…  相似文献   

4.
正公元前305年,有两个人平躺在亚历山大港外沙滩上。一个是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年),另一个是他的朋友,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5~前195)。突然,阿基米德一骨碌翻身爬起,手里捏着一把沙子道:“埃拉托色尼,你说这一把沙子有多少粒?”“大概有几千、一万粒吧。”“这一片海滩的沙子有多少粒?”“这可说不清!”阿基米德跳起来,双手捧起一捧沙子向天空扬去:“假如我把沙子撒开去,让它塞满宇宙,把地球、月  相似文献   

5.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委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实施方案(试行),这标志着该基金的实施工作正式启动.据悉,该基金旨在延揽外国优秀青年学者到我国开展基础研究,为中外青年学者在日益开放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环境中搭建学术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6.
对体现“真空中光沿各个方向传播的速率都等同于一个常量c”的洛伦兹变换公式,通过球面参数方程并与阿基米德螺线旋转面方程比对,分析了洛伦兹变换公式所表达的实质物理模型与物理意义,得出如下结论:(1)当参数方程角度参数与角速度和时间无关时,洛伦兹变换物理模型表现为从原点出发沿x,y,z轴的射线,xz平面内或过y轴并与x轴成一夹角的圆的横向均匀扩散,圆锥面扩散,球面扩散几种型式;当参数方程角度参数与角速度和时间相关时,洛伦兹变换物理模型表现为圆锥螺线,阿基米德螺线面和阿基米德螺线旋转面形式;(2)洛伦兹变换方程本身隐含“时空弯曲”,由洛伦兹变换参数方程物理模型得出光是线、面、体扩散传播和平面、立体螺线传播;(3)理论上能找到超光速运动的粒子。  相似文献   

7.
论郑樵     
郑樵(1104-1162).号渔促,福建兴化军莆田县人。生于宋徽宗崇宁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是南北宋之交的学者。他是宋代反传统学者中最大胆的一位,他研究《诗经》时,认为《诗序)是"村野妄人"所作.彻底把(诗序)的说法加以推拥,对汉代的(毛传}、(郑实),则作彻底的剧创。郑标的说法,在南来时代起了革命性的影响。首先朱子接受他的观点,把以前进从传序)而作的(诗集传》全部废弃.另作反《诗序)的(诗集传}和《诗序辨说),形成来人的反《诗序)运动。郑檐的说法为朱子派学者所吸收,但他的地位并没有相对地提高。他的…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美国男孩在体育课上练习跳绳,努力跳了半天还是跳不好,下课了,尽管他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比自己跳得好,但他一点儿也不沮丧。他说:“没关系,我知道即使我跳不好我爸爸也照样喜欢我。另外我做别的事情比跳绳要好。”美国学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9.
柴兵虎 《奇闻怪事》2007,(11):12-13
刘洋(化名),是一个写字习惯和卫生习惯很不好的男孩,握笔姿势不正确,书写零乱。他写字时,时常把自己的手指和手掌弄得黑黑的,学生起外号“黑手党”,有时连脸上和衣服上都沾上墨水,变成了“花脸猫”。为了让他写好字,我可费了不少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产业集群概念及其类型 国际上,对产业集群的兴趣最早来自“第三意大利”(包括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的7个省)的经验.意大利学者别卡提尼(G.Becattini)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产业区概念.抓住了这些区域小企业集聚成功的特征。美国波特教授(M.E.Porter)在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书中正式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学者”皇帝,他懂得天文、音乐、历法、地理、法律和数学。能有如此渊博的学识,是同勤奋好学分不开的。说到计算机,还应该给康熙记一功呢!康熙身边有一个法国传教士叫白晋,目睹这位中国皇帝每每夜读至三鼓、与学者李光地研究《周易》至子夜;这件事引起了白晋的极大兴趣,他于1698年(康熙三十六年)写信给德国的哲学家,数理逻辑的创治人案在尼茨,将《周易》中的八褂向其做了介绍。莱氏被中国远古的学术思维震憾了。他把八褂中的阴(--)与“O”将阻(-)与“1”对应起来看,八褂就可以表示为“111、000、0…  相似文献   

12.
但凡成功者,无不在此之前“给自己一个目标”。有一个“世界最好的礼物”的故事。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一个男孩非常喜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于是就踢塑料瓶,踢椰子壳。他在巷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块空地里踢。一位足球教练发现了他,就送给他一个足球。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劲了。他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目标是:把足球准确地踢进远处随意横放的一只水桶里。圣诞节到了。男孩的妈妈说:“我们没有钱买圣诞  相似文献   

13.
医生退学     
男孩子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位体面的医生。可是男孩读到高中便被计算机迷住了,整天鼓捣着一台现在十分落后的苹果机,他把计算机的主板拆下来再装上。男孩的父母很伤心,告诉他,你应该用功念书,否则根本无法立足社会。可是,男孩说:“有朝一日我会开一家公司。”父母根本不相信,还是千方百计按自己的意愿培养男孩,希望他能成为一位医生。不久,男孩终于按照父母的意愿考入了一所大学的医科,可是,他只对电脑感兴趣。在第一学期,他从当时零售商处买来降价处理的IBM个人电脑,在宿舍里改装升级后卖给同学。他组装的电脑性能优良,而且价格…  相似文献   

14.
“月夜蝉声”旁证一则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因为写了蝉声而遭到读者的非议,为此他后来在“又有两国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之后,写了《关于“月夜蝉声”》(《朱自清文集》(三)开明书店1935年3月版)一文加以澄清.在此,我还想提供一则旁证.早在192...  相似文献   

15.
程树德 《海峡科学》2007,(8):F0002-F0002,F0003
在同一个生态系统内,体型大且强而有力的掠食者,要吃动植物为活,但这些倒霉的动植物不想被噬,就得演化出各种方法来对付掠食者。英国演化学者道金斯(R.Dawkins)及生态学者克瑞布斯(J.R.Krebs)就曾提出一个“生命与晚餐原则”,来解释双方所受演化压力的不同。对掠食者而言,捉不到猎物只代表“晚餐”不见了;但对被猎物而言,被捉到则万事皆休,所以演化压力对被猎生物格外强烈。  相似文献   

16.
据美国广播公司的新闻报道,加拿大一绰号为“黑手党男孩”(Mafiaboy)的15岁男孩近日被警方逮捕,警方怀疑他与2月份的黑客攻击事件有关。在那次攻击事件中,包括雅虎、亚马逊和eBay在内的众多著名网站曾瘫痪达数小时。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说,加拿大皇家骑警在蒙特利尔将这名少年逮捕,并对他正式提出起诉,但由于年龄原因,他的这一犯罪记录将不对外公布。据称,这名绰号为“黑手党男孩”的少年至少被指控参加了一次攻击行为。 另据美国广播公司透露,加拿大皇家骑警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这一逮捕消息。此前一直对此事进行调查的美  相似文献   

17.
将阿基米德copula应用于谱风险度量(SMR),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度量方法(copula-SMR方法)。选取G-H分布对边缘分布进行建模,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对给定的阿基米德copula进行参数估计,选择能更好拟合实际数据的copula函数,运用二次规划方法,计算相应的谱风险值,确定了在不同期望收益率下最优投资组合。  相似文献   

18.
湖南师范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综合实力强、具有竞争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在这种大环境下,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动物重要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脱颖而出.获得2004年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立项资助。  相似文献   

19.
自从利可里德(Licklidem J.C.R)于1965年出版他的《未来的图书馆》一书后,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步发展,一些人对图书馆的未来表示悲观,“图书馆消亡论”开始常见于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的各种图书馆学及情报学杂志,并被人为安排了图书馆的“消亡时间表”。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乃属美国情报专家兰卡斯特(F.W.Lancaster)。他认为:“我们正在迅速地不可避免地走向无纸社会。”  相似文献   

20.
《少儿科技》2009,(4):1-1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铁钉.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别人吵架以后.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钉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