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航天运输技术是体现国家航天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实现进出空间的重要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次性运载火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面临着高可靠、高安全、低成本、快速发射、提升运载能力等挑战.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是指能够实现往返于宇宙空间和地球之间,或在外层空间轨道之间飞行,执行任务后可返回地面,并可以多次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如图1所示.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技术的发展一直是航天运输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过采用重复使用设计理念和简易发射方式,能够有效缩短发射周期、提高发射灵活性,同时基于多次重复使用、费用均摊的原则,可以大幅降低发射费用,最终实现低成本自由进出空间、高效利用空间、和平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将要发射"天宫一号"前夕,美国第二次发射了X-37B,X-37B究竟用来做什么?说实话,连NASA都没有几个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或许,它可以摧毁敌国卫星的空间战机、可以从空间投放核武器、可以充当一个巨大的空间间谍摄影机……  相似文献   

3.
潘厚任 《自然杂志》1996,18(1):37-39
一九八六年的一月1986年1月11日,作者作为中国空间专家代表团之一员应邀访问美国,与美国航空航天局会谈中美两国空间科技合作问题.会谈之余,美方热诚安排,参观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海军研究实验室,肯尼迪空间中心和约翰逊载人航天中心等单位.访问肯尼迪中心,主要是为现,场参观原定于1月22日进行的“挑战者号’(Challenger)航天飞机的发射.由于发射时间后推到1月26日,临时调整日程,先访问约翰逊中心,然后去了肯尼迪中心.但遗憾的是;发射时间又延至1月28日,而我们早已订好  相似文献   

4.
50年前,人类发射第一个空间探测器前往其他行星。今天,科学家把新的调查对象指向了太阳系中的五个"不起眼"的目标。2012年9月,人们纪念空间探测器探索太阳系50周年。1962年8月27日,美国宇航局发射了第一个前往其他行星的空间探测器——"水手2号"。这艘小小的飞船在其行星际旅行中发现了太阳  相似文献   

5.
自1957年人类开始航天事业以来,世界各国共发射了4000多个形形色色的航天器。它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开拓太空作出了重要贡献。航天器可分为无人和载人两大类。无人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空间平台等。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人造卫星和空间探测器人造卫星是最早也是目前发射数量最多、用  相似文献   

6.
太空扬帆     
2008年8月,美国宇航局在太平洋一座小岛上进行了一项发射试验.按照计划,该试验将用火箭将一颗小型太阳帆卫星发射升空,然后在空间进行太阳帆展开试验.  相似文献   

7.
谢懿 《世界科学》2003,(4):23-24
天文学家正在为发射期盼已久的“空间红外望远镜”进行最后的准备 ,它是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四大空间天文台中的最后一个——  相似文献   

8.
Covau.  C 林志信 《世界科学》1996,(9):33-34,10
欧洲发射红外线天文台CraigCovauir著林志信译欧洲空间局新的红外线空间天文台──“欧洲哈勃望远镜”──专门用来揭示“隐藏的宇宙”。欧洲空间局红外线空间天文台(ISO)定于11月中旬发射,期望它揭示组成“隐藏的宇宙”的成千上万种天体──这个宇宙...  相似文献   

9.
利用一套新型的声发射测量系统,研究了三轴压缩下两种花岗岩变形过程微破裂活动的时空分布,Inada花岗岩的声发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丛集现象不明显,因而根据微破裂难以准确推测主破裂的时间和位置,而Mayet花岗岩的声发射在时间上丛集出现,在空间上沿主破裂丛集分布,因此根据微破裂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主破裂的时间和位置,这种差异归因子岩石构造不同引起的变形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伽利略”计划首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欧盟与美国的空间竞赛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1.
赵亮 《科学之友》2006,(3):38-39
随着"伽利略"计划首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欧盟与美国的空间竞赛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2.
正"……3,2,1,点火!"2019年6月5日12时6分,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从海上发射平台腾空而起,将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在甲板上观看发射的人群,传出了阵阵欢呼声。作为受邀观礼嘉宾,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下简称中科院空间中心)原主  相似文献   

13.
我们登上月球,我们送宇航员进入空间实验室,以及我们发射宇宙飞船探索星体的奥秘,这些标志着空间纪元的第一代。当今贝是空间纪元的第二代,这一时代是以周围的竞争和以扩大市场为目的的商业性冒险激增为特点。1980年初本文作者完全投身于制定里根政府发展第三代的空间政策。然而,那时为时尚早,只有到了今天,时机才日趋成熟。空间纪元的第三代期望空间飞船,能既舒适而又廉价得多地进入太空。这个空间纪元第三代进入太空的特点:一是以更多的新的商业上的、军事上的和科研上的应用为目的;二是用火箭发射大小接近于卫星、价格相对便宜而又“别致”的小卫星。后一特点和过去十年中计算机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情况相类似,一个装满微电子器件的、仅几百磅重、价格也便宜的小卫星,在空间研究上所承担的任务雷同于微型机在整个计算机行业中起的作用,小卫星能够很快地用早准备好的金属附件材料装配起来,一旦接到通知,稍作准备就可发射。价值百万美元的数吨的大型卫星,在功能上相等于大型计算机,制造它大约要花费十年时间,由于造价如此昂贵,以至于很少有人能买得起,并且发射时间也必须提前几年预定。  相似文献   

14.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揭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新篇章,可是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还未走出太阳系,进入恒星际空间。虽然NASA(美宇航局)远在1970年先后发射了"先驱者"1、2和"旅行者"  相似文献   

15.
谢懿 《世界科学》2011,(2):51-53
美国宇航局(NASA)下一代空间天文台"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有望打开宇宙的新窗口,但其高昂的成本可能成为阻碍其他更多通往宇宙的途径的障碍——美国宇航局(NASA)计划于2014年发射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正在制定宏伟的宇宙开发计划,包括2020年建成自己的宇宙空间站和2025年实现载人宇宙飞船登月。据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飞天第一人"、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介绍说,我国将于2011年上半年发射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同年下半年将发射"神州八号"宇宙飞船,并和"天宫一号"进行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次哈雷彗星的回归(1986年),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并不显得十分壮观.但用另一种方法,即当五只不同的宇宙飞船飞向彗星进行就近的考察时,就显得很有意义了.这五只飞船中,日本空间和宇宙航行科学研究所发射了两枚探测器,即舒塞和萨基加克;苏联空间研究所也发射了两只飞船,即维加1号和维加2号;欧洲空间局发射  相似文献   

18.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全世界天文飞行出现的趋势是,以先进的技术提高每次飞行效益,降低发射频数.《空间天文学观测的现状及未来》一文介绍了空间天文观测的现状及对未来天文飞行的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来实施,其中,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20.
《世界科学》2003,(5):5-5
新一代的天文仪器为宇宙学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宇宙学家可以借此检验自己的理论。·Planck宇宙微波背景卫星这颗卫星与威尔金森探测器相比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温度灵敏度 ,预计 2 0 0 7年发射。·JamesWebb空间望远镜 (JamesWebbSpaceTele scope)即原来的下一代空间望远镜 ,NGST。它是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后继者 ,会使天文学家观察到比当前所能观测到的更早的星系 ,预计 2 0 1 1年发射。·超新星 /宇宙加速度探测器 (Supernova Accelera tionProbe)旨在测量遥远超新星的距离从而检测暗能量的强度是否随时间而变化。·大口径综合巡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