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草属和软紫草属是紫草科紫草亚科中比较原始而亲缘又极其相近的两属。两属中多种植物的根部都含有紫色物质,可供药用,其中包括我国传统中药——紫草和有其同样药效的代用品种,如软紫草(新藏假紫草)、黄花软紫草(内蒙古紫草)等。紫草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记载始于《本经》,以后的历代本草都有记载。《别录》:“紫草  相似文献   

2.
“楚辞”和“汉赋”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可是楚赋混称的现象在汉代却是很普遍的,人们常把屈原作品称做“屈赋”、“骚赋”,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诗歌叫做“楚赋”。刘熙载在《艺概》中就批评了这种现象,他说:“古者辞与赋通称,《史记·司马相如传》言:‘景帝好辞赋’,《汉书·扬雄传》:‘赋莫深于《离骚》,辞莫丽于相如’,则辞亦为赋,赋亦为辞,明甚。”不仅汉人如此,近人、今人也有将楚赋混为一谈的。比如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辩诗》中,就将屈原作品列入四家赋中之一家,称为“屈原赋”。郭沫若将屈原诗歌译为今文,书名便题为《屈原赋今译》。我个人认为:把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体作品称“赋”和“汉赋”混淆起来,是不恰当的。从汉赋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汉赋虽“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但它跟楚辞却是完全不同的文体,不能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3.
八哥考     
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critatellus(Linnaeus)]是我国南方常见的留鸟之一。自陕西南部及长江以南各省均有记录。八哥亦是扬州六市、五县的优势留鸟之一。笔者从1989年以来,对八哥进行了一些考证。八哥在我国古典作品中记载为鸜鹆、鸲鹆、(口别)(口别)鸟、八八儿、八哥等。在《春秋》、昭、二五年记载:“有鸜鹆来巢”。这是我国对八哥较早的记载。后来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鸜鹆不踰济”,这是对八哥在我国分布区系的较早认识。《周礼、考工记》中所述的济,是指古济水,古济水与江、淮、河称四读。济水与长江、淮河、黄河合称四大水系。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济水故道过黄河南流,东流入山东,跟黄河并行入海,以后下游被黄河所夺。“鸜  相似文献   

4.
<正> “造园”与“园林”两个名词,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含义上有主从之分,不能混为一谈,在学术上必须彻底澄清,以免长此混淆不清,影响科学及事业的发展。特撰此文,以就正造园界同志。 一、“园”及其有关词汇 在我国文字上“园”字及其类似的词汇为数甚多,拟分为单词及复词两项分别加以说明: (一)单词 1.园《说文》:“树果为‘园’。”今称栽果树者为“果园”。栽桃者称“桃园”,栽梅者称“梅园”,栽牡丹者称牡丹园”。亦称私人的庭园为“花园”。 2.圃《说文》;“种菜为‘圃’。”今栽菜者称“菜圃”,育苗者为“苗圃”。世称黄帝之园为“县圃”。 3.囿《说文》:“有禽兽曰‘囿’。”《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相似文献   

5.
浅谈发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菜古代称为石发(见旧《辞源》“发菜”条)。发菜,石发,都离不开一个发字,其外形好象人的头发。我国对发菜的认识和食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尔雅》第十三卷《释草》中称发菜为“潭石衣”。晋代郭璞在《尔雅注》中说,潭石衣“一名石发,江东食之。”到了唐  相似文献   

6.
《史记》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异称,其中《太史公书》为其原名,《太史公记》《太史公传》为其异称,《太史记》《太史公》《史记》为其省称,《史记》自东汉桓帝起成为该书正名。关于《史记》一书的定名原因,历来学者主要有四种观点,即:“单名说”“子书说”“历史地位说”“图书命名原则说”。前两种观点不予采信,后两种观点分别论证了外部特殊历史背景及书名内在命名规律的重要作用,可信从。关于《史记》及其异称涵义,“史记”之名从通称统一为专名,其“古史官之记”的古意逐渐丧失,作为专名的《史记》特指司马迁之《太史公书》,同时凡是描述其作者、篇章结构、内容、主观评价等属性的修饰词共同构成了其书的书名涵义。异称中“太史公”题目所指应为“既尊其父,亦是自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龟一直被作为长寿的象征,民间就有“千年王八万年龟”的传说。在古书中关于龟长寿的记载和描述可谓层出不穷。汉代刘向说:“龟之言久,千岁而灵。以其长久,故能辨吉凶也。”说的是只有寿达千年的神龟,才能预知吉凶。《庄子·逍遥游》中也说:“楚之南有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冥灵即龟,也就是说龟有千年之寿。南朝《述异记》中说:“龟千年生毛,寿五千年,谓之神龟,万年曰灵龟。”三国时期曹操的诗《龟虽寿》,至今广为吟诵。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龟、鹿皆灵而有寿。”司马迁在《史记·龟策列传》中说:“…  相似文献   

8.
陆游将毕生精力贯注在诗歌创作方面,“六十年间万首诗”(《小饮梅花下作》),流传至今的诗篇尚有九千三百多首。他对词这种文学样式却有点鄙夷,没有并力而为,故其词作数量远不如诗篇繁富。今传汲古阁刻本《放翁诗》(一称《渭南词》)一卷,凡一百三十首,另从《剑南诗稿》卷十九补五首,南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补二首,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二补五首,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一补一首,明汪砢玉《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七补《大圣乐》一首,共得一百四十四首,仅及其所传诗篇的百分之一点五。质量上也不能跟他自己的诗作和同时代的“词坛泰斗”辛弃疾的词篇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规和矩是我国古代的两件器具,一般都认为分别是画圆和画方(画直角从而画矩形——当然包括正方形)的画图工具。其实,在古代,规和矩不仅是画图工具,而且还是校验圆形·和方形的器具。古籍《周礼·考工记》等均载有“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的说法,在《诗经小雅·沔水序》里郑玄注称:“规者,正圆之器也。”我国古代“正物之器不独规也,规以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识别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据文献记载,我国古代民族识别产生很早,夏商时期就已有民族区分的观念和称谓,如《竹书纪年》、《尚书》和《诗经》中就有“夷”、“西戎”、“蛮”、“狄”的记载。殷虚出土的甲骨文和商周时期的金文,也有同样的字眼,而且已具有族称的意义。周朝除夏族外,四方还有夷、狄、戎、蛮等民族集团,这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是很多的。周平王东迁以后,王室衰微,结果列国内乱,诸侯  相似文献   

11.
迭鞘石斛抗肿瘤作用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石斛是常用名贵中药材,为兰科(Orchidaeae)石斛属(Dendrobium)多种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的统称.石斛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其“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藏虚劳赢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被列为上品.传统中医常将其用于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止咳润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具有多种医药功效,可预防和治疗白内障,扩张血管,增强免疫功能,治疗肿瘤,在临床中应用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12.
完善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也是政策性银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制度转轨过程中产生的,在实际运营中还面临行为目标、经营机制、资金来源等  相似文献   

13.
刘晖吉家乐是明末清初剧坛颇具特色和影响的家乐之一。清张岱《陶庵梦忆》卷五“刘晖吉女戏”称: 女戏以妖冶恕,以啴缓恕,以态度恕,故女戏者,全乎其为恕也。若刘晖吉则异是。刘晖吉奇情幻想,欲补从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对“娭毑”一词的解释是:“娭毑,(方),①祖母。②尊称年老的妇女。”在客家话中,普遍称祖母为“哀姐”,外祖母为“外哀姐”。李永明的《衡阳方言》,娭毑则是指称母亲。古华的《芙蓉镇》有这样一段话:“就是有几位心地善良的老娭毑,也只在胡玉音从部队医院回到老胡记客栈后,才偷偷地来看了看投生在苦难里的崽娃,留下点熟鸡子什么的。”这里的“老娭毑应是湘语中对年老妇女的尊称。  相似文献   

15.
我们结合《中国植物志》紫草科的编写,在北京植物研究所王文采先生已往工作的基础上,对我国滇紫草属植物进行了整理。今年5-7月份在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看了大量标本,发现了一些新分类群,并澄清了过去外国植物学家的一些错误所造成的混乱,特在本文予以报导。新种的拉丁文特征集要待植物分类学报正式发表。本属植物的根入药,性寒,味甘、咸,用于清热凉血、解毒透疹。外用治烧烫伤、冻伤、下肢溃疡,痈肿及湿疹;内服可防治麻疹、豆毒,急、慢性肝炎,绒毛膜上皮癌,便秘等症。根由于富含色素,通常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外皮系多层栓皮组成,故易剥落。根据文献  相似文献   

16.
霍山石斛(Dendrobiumhuoshaneuse)是我国石斛属植物中一个特有物种,也是我国传统、名贵石斛类中药材中享有国际声誉的一种药材,为稀世之品,并有“软黄金”之称。它最早被记载于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及其弟赵学楷所著《百草镜》中。据赵学楷记述道:“石斛近时有一种形  相似文献   

17.
西红花又名番红花、藏红花,系我国传统名贵药材,以其雌蕊的柱头入药,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除药用外,它还是重要的着色剂和调味剂,是食品工业中理想的天然色素原料。近年来,西红花的用途已由传统直接入药向开发多种产品方向发展。如东南亚的“正红花油”,国内“红花系列化妆品”等产品已日益  相似文献   

18.
国内研究哈代,注意力多集中在“性格和环境小说”方面,尤其聚焦于《德伯家的苔丝》(下称《苔丝》)与《无名的裘德》(下称《裘德》)两部小说上。这很自然,因为哈代以小说名世,虽然作为诗人和戏剧家,哈代也是出色的;而“性格和环境小说”,在哈代的全部小说创作中,无论是认识价值,还是审美价值,成就都是最高的;《苔丝》与《裘德》在“性格和环境小说中”中,又处于“金字塔塔尖”的地位。有人曾严格地称,哈代的所有小说,只有《苔丝》与《裘德》堪称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19.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是晚明时期进步思想家。明末慈溪人冯仲元称他是“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天益山堂遗集》卷七《吊卓吾先生墓志诗》)。他这种战斗精神,不但表现在他的《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重要著作中,同时,也表现在他的一系列评点文字中。他在《与焦弱侯书》中说:“《水浒传》批点得甚快活人,《西厢》、《琵琶》涂抹窜改得更妙。”象小说之类的  相似文献   

20.
古代立交桥     
提到立交桥,世人多以为是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源之于“舶来”。其实,在我国古籍中,早已出现立交桥的雏形、当时称之为阁道、复道,后衍化天桥。据《史记·留侯世家》称:“上在洛阳南宫,以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如谆就此注曰:“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辞源》进一步释意说:“楼阁间上下两重通过而架空者。”《史记·天宫书》中也说:“紫宫后春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古人把宫际天桥称为阁道,含有将人间帝王居处比天上神仙的宫阙之意。这种设施在秦、汉时即已出现。《三辅黄图》还说阿房阁道直通骊山。尽管它只是木结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