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iAl 金属间化合物快速凝固冷却速率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热流分析为基础,估算了Ni原子分数分别为53%和72%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快速凝固过程中的冷却速率,研究了合金比热、熔化潜热及结晶温度间隔等对冷却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NiAl金属间化合物快速凝固过程中的冷却速率在2.56×104~8.02×105K/s之间.快速凝固开始后的冷却速率将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和熔化潜热及结晶温度间隔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2.
NiAl金属间化合物快速凝固薄带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研究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薄带形成机理.结果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NiAl金属间化合物快速凝固薄带,其微观组织为倾斜的柱状晶或倾斜柱状晶与等轴晶的组合,其薄带形成主要受动量边界层控制.在动量边界层作用下,柱状晶呈现迎流生长;等轴晶则是成分过冷的产物.本文首次论证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薄带的形成机理,澄清了以往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快速凝固薄带的成型过程和影响薄带质量的工艺参数。提出了熔体在喷嘴处进行层流流动的经验关系式,给出了金属间化合物快速凝固薄带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化学成分偏离化学计量成分所造成的缺陷强化,并与其他B2型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iAl化合物的缺陷强化不能单纯用传统的稀薄合金固溶强化理论来解释.对B2型结构稳定的二元系合金来说,化学成分偏离量越少,产生的缺陷强度越大.说明NiAl化合物中由于化学成分偏离化学计量成分所造成的缺陷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在一定的原子尺寸范围内形成了短程或长程有序的规则排列.这可能是比溶质原子均匀排列时产生附加强化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用余瑞璜的“经验电子理论”的方法有结合能公式,计算了金属间化合物Ni3Al和NiAl的晶体中原子的杂化态电子结构及其结合能,并对 两种材料的脆性问题从电子 层次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研究微量稀土对Ni原子分数分别为66%和69%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2-0.8)%1的稀土使Al-66%Ni中Ni3Al针状相析出量增多,尺寸加大,孪晶马氏体减少;使Al-69%Ni晶界凝固出化学成分接近理想配比的蠕虫状Ni3Al,且随稀土含量增多,Ni3Al量也增多,分析了第二相的析出规律。 相似文献
7.
8.
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NiAl超胞合金化的几何与力学性质结构,应用几个力学参数表征和评判了合金化元素对NiAl金属间化合物延/脆性及其硬度的影响.结果发现:Cr,Mn,Fe,Co和Cu合金化均可提高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硬度,其增加次序为:Mn>Co>Fe>Cr>Cu,但合金化元素含量过高(6.25at%),却使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延展性降低,其降低次序与硬度增加的次序相反. 相似文献
9.
10.
金属间化合物NiAl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建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6):1013-1027
介绍在NiAl金属间化合物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成果有:NiAl合金超塑性及其机理研究;NiAl合金韧脆转变及其机理;纳米晶NiAl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内生颗粒增强NiAl基复合材料及强韧化机制;合金元素的作用以及JJ-3合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急冷凝固及加铬合金化的方法,改善了金属间化合物Fe_3Al的室温塑性。实验结果表明:急冷凝固降低了合金有序度,细化了晶粒,而合金元素铬的添加,使铁铝合金的室温延伸率由2%提高到5.6%。 相似文献
12.
NiAl(Co)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块体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获得NiAl(Co)纳米晶粉末,经过热压,成功地制备出NiAl(Co)块体纳米晶材料·其晶粒尺寸约在300~480nm,致密度可达到91%以上,室温压缩屈服强度达到1250~1400MPa,是铸态NiAl合金的31~35倍,室温塑性良好,有大约13%的压缩塑性·其中Ni50Al40Co10纳米晶块体材料压缩率可达30%,而无裂纹产生;Ni50Al45Co5,在980℃高温压缩至195%无裂纹产生,变形均匀·还发现含γ′相的NiAl(Co)的双相纳米晶块体材料压缩性能优于单相NiAl(Co)纳米晶块体材料 相似文献
13.
利用铜铝有一定互溶性并可生成金属间化合物的特点,采用等离子束表面冶金技术,以纯铝为基材,纯铜粉末为冶金原料,在铝表面制得了冶金结合良好的复合金属间化合物冶金层。借助OM、SEM、EDAX及XRD对试样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并测试了其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等离子束表面冶金快速凝固过程中,形成了Al2Cu金属间化合物及α(Al)固溶体。铜铝金属间化合物冶金层的组织具有快速凝固组织特征,冶金层底部为逆热流方向长大的粗大枝晶,上部为细小枝晶和大胞晶均匀分布。冶金层与基体间具有良好的冶金结合。冶金层的最高硬度为260HV,较铝基材的硬度(74.5HV)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已有的热力学数据基础上,建立了估算二元金属间化合物比热容的双参数模型.用此模型可以估算由简单金属形成的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的比热容,涉及Fe、Si、Nb、Ti、Cu、Co和Mg等多个体系.估算了132个已知金属间化合物AlCa、AlCo、CrNi、FeTi、FeSi、FeNb和MoSi等的比热容,平均误差为2.74J.mol-1.K-1,标准差为3.84J.mol-1.K-1.用双参数模型估算的比热容精度高,其估算误差小于离子束缚模型. 相似文献
15.
金属间化合物的标准熵估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已有的热力学数据基础上,建立了估算二元金属间化合物标准熵的双参数模型.用此模型可估算由简单金属形成的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的标准熵,涉及Fe、Si、Nb、Ti、Cu、Co和Mg等多个体系.估算了132个已知金属间化合物AlCa、AlCo、CrNi、FeTi、FeSi、FeNb和MoSi等的标准熵,平均误差为4.86 J.mol-1.K-1,标准差为6.24 J.mol-1.K-1.用双参数模型估算的标准熵精度高,其估算误差小于离子束缚模型. 相似文献
16.
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综述了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介绍TiAl合金室温脆性的解决办法,对其制备和加工的新工艺进行分类评述,并从基础理论研究、制备与加工新技术、类单晶TiAl及TiAl基复合材料的研制等方面指出其今后的研究与开发动向. 相似文献
17.
固液反应球磨制备TiAl,NiAl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一种固液反应球磨专利技术制备了TiAl,NiAl和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所谓固液反应球磨技术是在一定温度区间,球磨介质对金属液体进行球磨时,磨球和金属液体反应生成固态的金属间化合物粉末;为了加速反应进行,也可以在金属液体中加入与磨球成分相同的金属粉末。本研究对固液反应球磨与类似条件下的高能行星球磨(机械合金化)制备金属间化合物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固液反应球磨和普通的高能球磨机械合金化相比,具有更高的的效率,可以加快合金化的速率,能够生成机械合金化不能合成的金属间化合物。最后对固波反应球磨的机理和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在分析已有的热力学数据基础上,建立估算二元金属间化合物标准生成焓的双参数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34种金属的双参数模型的参数值。用此模型可估算由简单金属形成的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包括Fe,si,Nb,Ti,Cu,Co和Mg等多个体系,估算109个已知金属间化合物AlCa,AlCo,CrNi,FeTi,FeSi,FeNb和MoSi等的标准生成焓。研究结果表明:双参数模型计算的平均误差为12.47 kJ/mol,标准差为17.40 kJ/mol;用双参数模型估算金属间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精度高,其估算结果的正态分布比较集中,并且误差小于离子束缚模型和米德玛模型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Ni-42Al单相金属间化合物的超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原始晶粒尺寸为200μm的富Ni单相Ni-42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该合金在1 000~1 100℃、应变速率(0.125~2)×10-3s-1内呈现超塑性变形,在1 075℃、应变速率为10-3s-1时,最大延伸率可达306%.研究发现,该合金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与应变温度及应变速率相关.实验条件下,m值在0.2~0.3变化.显微结构分析表明,原始大晶粒组织经超塑性变形后显著细化,大晶粒超塑性变形是通过位错的交滑移与攀移等交互作用发生的连续动态回复和再结晶导致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