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河川沙塘鳢的胚胎和胚后发育以及温度与胚胎发育的关系。根据外形和内部主要特征,将胚胎发育分为30个发育期。在胚胎发育期间,许多器官分化形成,至孵化时,胚胎已具有较完善的内部器官,各鳍亦已形成。胚后发育以卵黄囊的消失和鳞被的形成为依据,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胚后发育不经过浮游生活期。在自然水温中,胚胎约经21天发育孵出仔鱼。胚胎发育的最高临界温度为30.0℃,最低临界温度为10.0℃,适宜温度范围为15.0~27.0℃,其中21.0~27.0℃为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代谢和能量利用状况,在20.8~24.6 ℃的水温条件下连续测定了河川沙塘鳢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耗氧率和NH3-N排泄率.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受精卵的耗氧率较低,机体代谢维持较低的水平;随着胚胎的发育耗氧率逐渐升高,至孵化前期,耗氧率急剧增加,由0.315 1 μg·h-1上升至0.705 5 μg·h-1(p<0.05),此后耗氧率随发育呈线性增加;此外,NH3-N排泄率随发育进行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胚胎发育早期没有显著性差异,眼黑色素出现期开始明显增加(p<0.05),至眼晶体形成期达到胚胎发育阶段的最大值,仔鱼刚孵出时稍有下降,之后缓慢增加,从8日龄仔鱼到16日龄稚鱼,NH3-N排泄率呈显著性增加(p<0.05),此后NH3-N排泄率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研究揭示河川沙塘鳢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随发育时间推进,机体代谢强度逐步增加,且在发育过程中以蛋白质作为氧化底物,为胚胎发育提供了主要的能量.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的发生及其超微结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心跳期、眼晶体形成期、血液循环期、眼黑色素出现期、孵化前期、初孵仔鱼期等6个不同时期的孵化腺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细胞腺体,最早可在眼晶体形成期观察到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c ells,HGCs),主要分布于头部腹面、头部与卵黄囊连接处及其卵黄囊前腹面;当胚胎发育至血液循环期时,HGCs不仅在形态上达到最大,数量上急剧增多,而且分布更广泛;胚胎发育进入眼黑色素出现期时,可以观察到处于不同合成时期的酶原颗粒,每个酶原颗粒外面均有膜包围,颗粒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当胚胎发育至孵化前期时,HGCs在数量上达到最多,并且可以观察到呈圆球形、直径约为0.25—1.00μm的孵化酶颗粒自HGCs顶部的开口向外分泌,这些颗粒有的以单体形式存在,有些则粘结成团;初孵仔鱼期,HGCs分泌作用已经完成,它们离开胚胎表面,移至表皮细胞下方并逐渐衰退。以上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孵化酶颗粒有一个成熟过程,成熟的孵化酶颗粒主要通过外倾方式向卵周隙中分泌以帮助胚胎的孵化破膜。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连续切片技术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potamophila(Gunther)胚胎发育过程中孵化腺的发生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同时利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了孵化腺分泌孵化酶的过程。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 cells,HGCs)最早发生自眼晶  相似文献   

5.
河川沙墉鳢仔,稚,幼鱼的发育阶段及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河川沙塘鳢仔、稚、幼鱼发育阶段的划分,并描述了各育阶段的主要特征。测定仔、稚、幼鱼标本232尾,经数理统计分析,确定河川沙塘鳢仔、稚鱼的日龄与全长呈直线关系,日龄为体重呈指数函数关系,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处于性腺发育期为Ⅲ期、IV期和V期的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雌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碱不稳定性蛋白结合磷法测定该鱼肝脏、血清和卵巢中的磷含量,以磷的含量来反应卵黄蛋白原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河川沙塘鳢雌鱼的性成熟过程中,肝脏中的VTG含量先升后降,在IV期达到最高,其含量为(39.91±3.80)mg.g-1,在Ⅲ期和Ⅳ期,VTG合成比较活跃;血清中的VTG含量逐渐增加,从Ⅲ期的(15.45±1.77)mg.mL-1增加到V期的(33.31±5.57)mg.mL-1;卵巢中的VTG含量也逐渐增加,Ⅲ期到Ⅳ期增长速度较快(p<0.05),是VTG沉积的最重要时期,V期达到高峰,为(422.25±29.98)mg.g-1。研究揭示河川沙塘鳢性成熟过程中,VTG的合成活跃,转运高效,为其大量沉积奠定基础,保证了胚胎发育及后续发育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7.
利用实验室培育的河川沙塘鳢稚鱼,对其早期鳞被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鳞片首先出现于孵化后22天的稚鱼,全长8.86-10.49mm;孵化后44天,全长14.60-14.96mm时,鳞被发育完全。鳞被形成的起始中心位于第二背鳍后部与臂鳍后部之间的体侧之线处,鳞域由此中心向全身扩展。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殖条件下沙塘鳢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沙塘鳢 (Odontobutid obscura)的生长及其繁殖特性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沙塘鳢自然产卵和人工催产后受精卵的胚胎发育 ,尤其是对卵膜、卵黄囊及胚胎的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 .水温 2 0 .5~ 2 4.5℃下 ,胚胎发育约需 3 86h,其中卵裂期 1 2 h,囊胚期 1 1 h,原肠期 1 5 h,而细胞分化与器官形成期需 3 84h.温室内鱼苗培育的成功 ,缩短了孵化期 ,提高了孵化率和成活率 ,为大规模人工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作用;方法:通过光盘检索相关资料,进行综合评述:结果:在胚胎器官系统的发生过程中,有凋亡细胞的出现及异常凋亡能引起器官发育异常;结论:细胞凋亡在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月鳢、乌鳢和斑鳢血液指标、血细胞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月鳢、乌鳢和斑鳢3种鱼的血液指标(血细胞数、血红蛋白值、血细胞比容)、血红细胞大小(红细胞和细胞核的长、短径值)及其外周血红细胞周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血细胞数量依次为斑鳢>乌鳢>月鳢;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依次为月鳢>乌鳢>斑鳢;红细胞大小依次为月鳢>乌鳢>斑鳢。并且这3种鱼外周血细胞都有处于DNA合成期(S)、DNA合成后期(G2)和分裂期(M)的细胞,表明这3种鱼类的外周血红细胞没有失去分裂能力的特化细胞群,表现出了较强的细胞周期现象;在红细胞分裂能力上,其分裂能力依次为乌鳢>斑鳢>月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了乌鳢和月鳢的骨骼特征。通过对两种标本的X射线摄影研究,乌鳢具有发育完好的腰带与腹鳍,而月鳢既无腰带也无腹鳍的痕迹,在脊柱和肋骨的形态及数目上也明显不同。对头骨和肩带的整体以及分离骨片所作的解剖观察表明,无论在外形上,犬牙分布上以及许多分离骨片的形态上,都有重要的差异。鳢类各个种通常都是根据鳞片、鳍条以及斑纹等特征来分类的,属的划分主要是根据腹鳍的有无。究竟为两属或为一属,学者意见尚不一致。通过对骨骼系统的研究,乌鳢和月鳢具有许多重要的差异,把它们作为一个属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斑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闽南地区 4月底 ,试验雌斑鳢体重为 (375 .8± 118.6 0 )g ,性腺发育已进入Ⅳ期 ,其卵巢重为 (2 0 .4± 9.4 9)g、成熟系数为 (5 .2 3± 1.17) %、绝对怀卵量为 (116 4 3.33± 6 2 36 .98)粒、相对怀卵量为 (2 9.0 7± 7.37)粒 ,成熟卵粒卵径 1.4~ 1.5mm .在水温2 4℃~ 2 7℃条件下 ,采用LRH -A3+HCG二次注射催熟催产 ,效应时间 2 2~ 6 8h ,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 ,获卵量 2 90 0 0粒 ,受精率 32 %~ 98% ,静水或充气孵化 ,孵化时间 38~ 4 2h ,孵化率 0 .4 %~ 13.18% ,孵出仔鱼 2 4 5 8尾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乌塘鳢育苗与养殖试用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多年的育苗及养殖研究,试拟“中乌塘鳢人工育苗及养殖试用规范”,其内容有:人工育苗;池塘养殖;鱼病防治和中华乌塘鳢的收获。  相似文献   

14.
斑马鱼是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经典材料,其形态发生过程及分子调控机制是发育生物学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作以系统的概述.  相似文献   

15.
黑脊倒刺鲃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黑脊倒刺Ba的受精卵,详细观察了黑脊倒刺Ba的胚胎发育过程。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及胚胎行为,将黑脊倒刺Ba的胚胎发育划分为6个阶段,22个胚期。在25-28℃水温条件下,从受精到孵化出膜,胚胎发育历时45h15min。和其他鲤科鱼类的胚胎发育相比,黑脊倒刺Ba的胚胎发育时间较长。黑脊倒刺Ba的胚盘下包卵黄3/4时就进入神经胚期,而一般淡水鱼类往往在胚盘下包卵黄4/5时才进入神经胚期。仔鱼孵出时,器官发育程度与其他鲤科鱼类相似。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乌塘鲤鱼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育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中结乌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的研究现状,对中华乌塘鳢人工育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的探讨,为中华乌塘鳢的大规模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河蛙早期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河蛙 (Rana(Aquarana)heckscheriWright) )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用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在水温 2 1~ 2 6.5℃下 ,从受精卵开始至鳃盖完全闭合为止的整个胚胎发育历时 2 2 6小时 37分。河蛙的早期胚胎发育可划分为 2 6期。胚胎发育特点与牛蛙、虎纹蛙相似 ,但纤毛动作期前的发育阶段比牛蛙发育速度快 ,以后各发育阶段较慢 ,在 14~ 18℃的低温下 ,河蛙胚胎发育良好 ,虎纹蛙在同一温度下胚胎停止发育 ,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了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不同性腺发育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在雌鱼性腺发育过程中,Ⅱ期卵巢个体血清E2的含量最低,Ⅲ期卵巢个体E2的含量开始上升,Ⅳ期卵巢个体E2的含量达到高峰,Ⅴ期卵巢个体E2的含量极显著(p<0.01)下降.在雄鱼性腺发育过程中,Ⅱ期和Ⅲ期精巢个体血清E2的含量都比较低,Ⅳ期精巢个体E2的含量最高,Ⅴ期精巢个体E2的含量下降.雌鱼和雄鱼血清P和T的含量随性腺发育而上升,Ⅴ期卵巢和Ⅴ期精巢个体P和T的含量均达到峰值.雌鱼和雄鱼血清E2、P和T的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高低均依次为6月>10月>3月>1月.  相似文献   

19.
泥鳅器官发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泥鳅在早期发育中器官原基的发化及消化,呼吸,循环,神经,泄殖等器官系统发生的观察结果,并作了描述,同时就此和其它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和器官发生进行了比较讨论,提出泥鳅和其它脊椎动物在个体早期发育中的共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被子植物的胚胎发育有许多自身特点,它可分为形态发生,种子后熟两个阶段,前不仅产生了特定的组织器官或其原基,而且形成了根分生组织与茎端分生组织这两个主体模式元件,更重要的是决定了植物个体发育的程序与整体结构模式,体胚发生与合子胚发育经历相似的过程,体胚发生技术被广泛地用作检查合子胚发充早期子生物学事件的一种实验系统,但由于体胚发生与合子胚发育的基因表达也存在差异,对采用体胚发生技术研究合子胚发育机理的恰当性众说不一。除此之外,较有希望的研究方法还有遗传解剖法,人们已分离了大量与植物胚胎发育胶 有关的单基因突变体,对其研究的目的在于克隆与发育相关的那些基因,并进一步对之进行分析与鉴定以理解胚胎发育的分子机理,由于难以得珐足够量的材料用于分析,已分离到的大多数基因是胚发育较晚期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如种子储藏蛋白和LEA蛋白的基因,对它们的研究揭示了胚发育中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些机理,如今已克隆到一些胚发育早期的基因,如与顶基轴向或辐射径向模式形成有关的基因,与细胞伸长,分裂,分化相关的基因等,本对被子植物中的胚胎发育及其研究进行了综合性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