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西南缘奥陶系碳酸盐重力沉积的主要类型,探讨其成因机制以及古地理背景,对大量野外剖面和钻井岩心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表明,奥陶系碳酸盐重力沉积丰富多样,主要发育岩崩、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沉积。根据碎屑来源可将碳酸盐碎屑流划分为内源、外源、陆源及混源等类型,反映不同的成因机制和构造背景。研究后认为,鄂尔多斯地块早中奥陶世为广阔的克拉通陆表海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仅在西南缘有少量碳酸盐重力流发育。中奥陶世末克里摩里沉积期,鄂尔多斯西南缘演变为克拉通边缘拗陷-裂陷型陆缘海沉积格局,南缘大量发育碳酸盐滑塌-碎屑流-浊流沉积,西缘大量发育碳酸盐垮塌-碎屑流沉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晚石炭世地层中各类岩石组合特征,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和海平面等诸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山西中,晚石炭世陆表海为结北巨型克拉通陆表海的缩影,当时陆表海发育了一套清水与混水交互、填积与进积共存的碳酸盐台地体系和泻湖-潮坪体系及三角洲体系的含煤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的早奥陶世沉积可划分为西缘末端变陡的碳酸盐岩缓坡、东缘蒸发-局限台地和南缘镶边碳酸盐岩台地3个沉积区。岩相古地理的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冶理—亮甲山期为稳定的发展阶段,早、晚马家沟期为岩相分异阶段,峰峰期为中奥陶世陆源浊积盆地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的前奏。其演化具有东升西降的特点,东部沉积区的沉积相演化为一个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而西部为一个向上变深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平果地区二叠纪、早三叠世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做了详细研究,将二叠纪古台地沉积相分为台地中心相、台地边缘相、斜坡-槽盆相。早三叠世分为碳酸盐台地相、碎屑岩槽盆相。它论述了各相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平果古台地二叠纪、早三叠世各相带的展布,并对构造控制、沉积作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文中以系统论的观点总结了台地相与槽盆相的差别及各相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叠纪至早三叠世平果台地沉积体系之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的黔东南石阡地区,下古生界地层连续发育,地质现象丰富,是研究扬子台地演化最有利的地区之一。根据野外勘查、实测剖面以及镜下薄片观察资料,识别出陆棚相、台地边缘相、台地相、潮坪相4种沉积相类型,并对扬子碳酸盐岩台地的演化过程进行精细刻画,建立其台地演化模式,研究台地由出现至成熟至衰亡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黔东南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地演化经历过建设期、发展期、逆演化期3个明显阶段。第二世早期(清虚洞组沉积期)黔南地区开始出现碳酸盐岩沉积,晚期完整的台、坡、盆格局形成;特马豆克期,碳酸盐岩沉积累计厚度达千余米,为发展期的顶峰;早奥陶世大坪期,受郁南运动影响,黔东地区由局限台地向开阔台地转变,受郁南运动的持续影响,台地逐渐向缓坡相过渡,沉积了大套的碎屑岩以及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积的缓坡相岩石组合,拉开了碳酸盐岩台地逆向的序幕。晚奥陶世末,黔中隆起、雪峰隆起相继形成,毕节—遵义—石阡—铜仁一线以南抬升遭受剥蚀,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缺失,中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的演化迎来终结。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对川东地区长兴组沉积相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室内岩石薄片的鉴定以及岩石学、古生物学等沉积相标志,分析研究区长兴组沉积相特征。结合城口—鄂西海槽西侧重点勘探区域最新的钻井资料,以及地震解释资料,依据地层等时切片技术,绘制出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展布图;并分析其演化规律特征。研究表明:长兴组沉积早期发育碳酸盐缓坡沉积模式,长兴中-晚期发育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其中,碳酸盐缓坡沉积常以薄-中层泥质灰岩与龙潭组顶部的灰岩-硅质条带灰岩互层相接触。研究区长兴组中-晚期碳酸盐台地沉积主要发育了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台地前缘斜坡相以及盆地相沉积。结合地质资料和地震解释成果分析,进行研究区长兴组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并依据条件划分为3个有利相带等级,其中礁滩发育部位为最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7.
对地层剖面特征的地质及马尔柯夫链分析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早奥陶世,贵州玉屏彰寨位于台地边缘,其桐梓期、红花园期、湄潭期,先后处于碳酸盐台地边缘滩、台地边缘礁、台地边缘隆起沉积环境;该地区相应的沉积作用,在滩、礁相继形成后以潮汐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8.
利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通过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大量的岩心和薄片的观察鉴定以及对地震剖面资料的精细解释,进而探讨珠江组碳酸盐台地的沉积特征与地震响应特征.珠江口盆地(东部)碳酸盐岩由于古地貌及海侵时间的差异性,珠江组沉积序列,特别是碳酸盐台地的沉积厚度及发育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碳酸盐台地沉积相带发育齐全,包括: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及其台地前缘斜坡3类沉积相.碳酸盐台地的地震相特征突出,易于识别.  相似文献   

9.
安徽巢北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石学特征及形成环境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巢湖北部地区的石炭系,为一套主要以海相碳酸盐沉积为主的地层。本文以相剖面分析方法,对其岩石类型特征、形成环境及演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早石炭世早期的金陵组和高骊山组属一完正的海退序列。金陵组为一套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其生物组合为正常盐度广海型,属开阔海台地环境;高骊山组为一套陆源碎屑组分的页岩和细粒石英砂岩。其石英砂岩属潮汐作用的滨外砂坝环境。 早石炭世晚期的和州组,下部岩石组合为钙质页岩——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其生物组合为正常盐度的广海型。其沉积环境为开阔海台地,但海平面时有升降;上部岩石组合为含陆源碎屑或生物碎屑的泥晶灰岩,由于沉积时海平面频繁升降而使沉积物数次露出水面,因遭受淡水淋滤而出现岩溶。相当于A·G·费希尔所称的“洛费尔”旋回。 晚石炭世的黄龙组和船山组则属开阔海台地向上变浅为高能浅滩环境,以至滨海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10.
措勤盆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分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和中-晚志留世两个陆表海演化时期;晚古生代分为泥盆纪-早石炭世缓坡-台地、晚石炭-早二叠世北部冰海裂谷南部残留海孤台、晚二叠世萎缩台地三个演化阶段;中生代呈现三叠纪-侏罗纪南陆北海、晚侏罗世- 白垩纪末活动边缘下的两个沉积盆地夹持一个(隆升)暴露岩浆弧格局.早-晚石炭世之交是本区古地理分异的重要时期:之前属于陆表海,中部深,东部浅,盆地中心和沉积中心各仅有一处,海水侵漫方向由西向东;之后,沉积体系复杂,盆地中心和沉积中心多个,古海水侵漫主要源自北部的班公-怒江缝合带.  相似文献   

11.
川南下志留统石牛栏组沉积体系与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石牛栏组为在缓坡陆棚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碳酸盐台地的沉积,可划分出4个岩性段和2个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在空间展布特征上表现为由南向北的从碎屑滨岸→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生物礁/滩→台地边缘斜坡→浅水陆棚浅滩→泥质浅水陆棚→深水陆棚变化,在垂向上则由泥/灰质深水→浅水陆棚→碳酸盐台地的变化;海平面变化是控制沉积体系发育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沉积环境主要与北部广旺海槽形成与关闭、米仓山与大巴山隆起及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有关.通过野外露头、三维地震数据、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为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地蒸发岩、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和台地边缘斜坡5个相带.长兴期沿台地边缘发育了台地边缘礁滩;飞一段早期相对平静,沉积末期广旺海槽全部关闭;飞二段至飞三段早期主要为开阔台地沉积;飞三段晚期-飞四段演变为局限台地-台地蒸发岩相.飞二段浅滩与长兴期礁滩大致处于相同位置,未发生侧向迁移;飞三段台内浅滩的发育有明显的侧向迁移和垂向叠置的特征;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飞仙关组早期台地沉积区向陆棚沉积区迁移.  相似文献   

13.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Osq7、Osq8和Osq9层序,以体系域作为成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进行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实践,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层序岩相古地理的特征及演化。研究表明:下奥陶统地层主要由巨厚的海相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组成,可划分为19个三级层序,其中的马家沟组包含了8个三级层序,而且大多数属于Ⅱ型层序,主要由陆架边缘-陆架内低位、海侵、高位体系域构成。陆架边缘-陆架内低位域以中央古隆起出露海面成为规模较大的古陆为特色;海侵域以发育碳酸盐台地相以及出现碳酸盐陆棚、斜坡、海槽相为特征;高位域以云坪扩大、碳酸盐台地增生以及台内浅滩出现为典型特征。在盆地西部中央古隆起、贺兰拗拉槽等组成的古构造格局以及海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下,该区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层序岩相古地理总体上呈现出自西向东依次为海槽、斜坡、陆棚、台地/古陆、陆架内盆地边缘等错落有序的相带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胡昌松 《广东科技》2014,(12):133-134
渝东南地区铅锌矿床赋存于早寒武世晚期至早奥陶世早期碳酸盐地层中。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且具多层性,局部可切层,少数呈脉状。其产出受岩石的原生孔隙和容矿层内构造如虚脱-滑动空间、破碎带及裂隙系统等多因素控制。深大断裂带可能为主要导矿构造。容矿层不是矿源层,铅锌矿不存在同生沉积特征或痕迹。矿质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建造以下的一大套碎屑岩建造,部分来自深部和造山带。矿床无围岩蚀变则无铅锌矿化,矿化富集强度与多类型围岩蚀变强度及层内构造空间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比湘西北铅锌矿床成矿模式,对重庆渝东南地区铅锌矿地质资料进行了总结,对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甘肃北山奥陶纪白云山组的沉积层序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智  田毅  龚全胜 《甘肃科技》2005,21(9):82-83
北山地区白云山组的沉积组合按大地构造相(或构造沉积体系域)的异同可大致划分为三类沉积区,即前陆盆地区、岛弧区和陆内裂谷区。其中前陆盆地区沉积组合为一套陆源碎屑复理石建造,其沉积区层序为典型的海退序列,系前陆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代表了北山地区晚奥陶世发生一次造山运动,结果是导致洋盆萎缩和局部的洋一陆软碰撞。在时限上可大致与祁连造山带的古浪运动相当,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野外露头剖面和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显微薄片鉴定,对黔南—桂中地区的二叠系进行了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和古地理演化研究.将二叠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或称为二级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识别出了海岸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和台盆沉积体系,黔南地区以台地相为主,桂中地区则以“台-盆”相间为特征.通过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古地理演化研究表明:早二叠世,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抬升作用的影响,黔南地区为暴露剥蚀区,桂中地区为“盆-隆”相间的沉积格局;中二叠世,受海侵作用的影响,黔南地区以台地环境为主,桂中地区演变为“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晚二叠世早期的东吴运动造成研究区大面积隆升剥蚀;晚二叠世中晚期,海侵作用使黔南地区再次成为碳酸盐台地环境,并且在桂中地区则再次形成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上述盆地结构演化控制了礁滩相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试图以板块构造观点和包括以海平面变化沉积层序分析方法在内的现代沉积学理论,对华北地台南缘(河南部分)震旦纪—早古生代盆地建造作概略的分析,此外,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1华北地台寒武—奥陶纪二级海平面变化由两个二级旋迴组成:早寒武世沧浪铺中期—早奥陶世冶里期构成旋迴A,早奥陶世亮甲山晚期—中奥陶世峰峰期构成旋迴B.2中寒武世末期至早奥陶世冶里期由南向北的缓慢抬升,导致了华北地台古地势由南低北高转变为南高北低.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台地斜坡为位于碳酸盐台地和深海盆地之间一个坡折地带,这一环境中,重力作用控制了沉积物的沉积和变形,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古地理和经济意义。峡城地区中三叠统发现大量碳酸盐碎屑流沉积及同沉积断层和削切构造,而晒经滩中三叠统古浪堤组复理石中同样有大量碳酸盐碎屑流沉积出现。为探索该区中三叠世的古地理环境特征,结合室内碳酸盐岩微相分析,从露头角度对它们进行了识别。对这些沉积物和沉积构造的分析研究表明,沿西秦岭峡城、晒经滩一线存在一个近SEE—NWW向展布的大陆斜坡,该斜坡在峡城地区主要以深水碳酸盐沉积为主,向NWW方向逐渐过渡为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该斜坡向NNE为碳酸盐台地沉积,向SW方向则过渡为深海沉积。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和构造格局研究的基础上,从点—线—面的沉积相分析入手,将早石炭世分为杜内期、维宪期—谢尔普霍夫期两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早石炭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早石炭世东北地区主要发育台地沉积体系(其中,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主要在杜内期发育)、浅海陆棚沉积体系、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及河流沉积体系。研究区存在佳木斯、漠河和松辽三个主要的古陆区。杜内期,研究区可分为两个海区,北部称加格达奇—海拉尔海区,南部为东西向的锡林浩特—吉林海区;维宪期,研究区南部的兴安海槽呈一东西向狭窄的海域,海侵方向自东向西,一直可达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一带,仍保持杜内期海域的特征;谢尔普霍夫期,研究区内大兴安岭强烈隆升,北部全部隆起,海域消失。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野外实测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和对比、构造格局研究以及早中泥盆世研究基础上,从点—线—面的沉积相分析入手,将晚泥盆世的弗拉斯期和法门期作为一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晚泥盆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晚泥盆世东北地区主要发育浅海陆棚沉积体系(浅海陆棚相)、无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滨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相)、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台缘斜坡相)和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潟湖、潮坪相);存在额尔古纳和松辽两个主要古陆区,其余地区以滨、浅海相沉积为主。黑龙江小河里河、内蒙古卧都河地区发育三角洲相沉积;苏尼特左旗西南部受到海侵影响,海侵方向由西向东,发育滨海相沉积;沿贺根山-扎兰屯一线仍为陆间洋盆俯冲形成的蛇绿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