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相似性搜索和分子对接技术,从中药数据库中筛选出分子3935,得到3935与乙酰胆碱酯酶的最佳复合物结构.依据生物电子等排体原理和改变同系物系差的方法,设计了21个新分子,得到了最佳设计方案.根据计算结果,分析该中药分子的改造规律,以上信息将有助于设计新的或优化已有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温秀华 《科技信息》2011,(29):I0406-I0406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联合脑复康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方法:将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石杉碱甲和脑复康联合治疗,对照组予脑复康治疗。用药8周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石杉碱甲联合脑复康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石杉科植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杉科是一类多年生小型草本植物 ,土生、附生或生于苔藓层中 ,喜阴凉潮湿环境。我国有该科植物2属 5组近 5 0种。石杉科植物普遍含有石杉碱甲 ,但以蛇足石杉的含量为最高 ;除石杉碱甲外 ,石杉科植物还含有几十种石松生物碱 ,但在众多的石杉碱及其类似物中 ,以石杉碱甲的医疗效果为最好。与光谱法测定相比 ,色谱法测定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周期短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对急性炎症小鼠下丘脑室旁核和脑干神经元c-Fos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erillan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①采用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模型,检测致炎后30min,1h,2h的小鼠足容积并计算肿胀度;②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孤束核、迷走背核及室旁核神经元c-Fos及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结果: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不同浓度的石杉碱甲均可明显抑制蛋清致小鼠足肿胀(P<0.05或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致炎组小鼠孤束核和室旁核内Fos免疫阳性神经元(Fos-immunoreactive neurons,Fos-IR)及GFAP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immunoreactive astrocytes,GFAP-IR)数目均明显增多(P<0.01),而迷走背核增加不显著(P>0.05).与致炎组相比,石杉碱甲给药组孤束核、迷走背核及室旁核内Fos-IR神经元及GFAP-IR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多(P<0.01).结论:石杉碱甲对蛋清致小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石杉碱甲能够显著增强急性炎症小鼠孤束核、迷走背核及室旁核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对急性炎症小鼠下丘脑室旁核和脑干神经元c-Fos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erillan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①采用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模型,检测致炎后30min,1h,2h的小鼠足容积并计算肿胀度;②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孤束核、迷走背核及室旁核神经元c-Fos及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结果: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不同浓度的石杉碱甲均可明显抑制蛋清致小鼠足肿胀(P0.05或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致炎组小鼠孤束核和室旁核内Fos免疫阳性神经元(Fos-immunoreactive neurons,Fos-IR)及GFAP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immunoreactive astrocytes,GFAP-IR)数目均明显增多(P0.01),而迷走背核增加不显著(P0.05).与致炎组相比,石杉碱甲给药组孤束核、迷走背核及室旁核内Fos-IR神经元及GFAP-IR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多(P0.01).结论:石杉碱甲对蛋清致小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石杉碱甲能够显著增强急性炎症小鼠孤束核、迷走背核及室旁核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中药甘蒙锦鸡儿(Caragana opulens)树皮中提取分离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利用各种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然后通过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得到的化合物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法初步筛选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再用改良的Ellman法进一步测定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4-二(苯并恶唑-2-基)萘(1)、9,12,13-三羟基-10反式十八烯酸(2)、对羟基苯乙酮(3)、香草酸(4)、对羟基反式肉桂酸(5)、反式肉桂酸(6)、间羟基苯甲酸(7).其中化合物3能在薄层板上形成明显白斑,进一步测定其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的IC50为1.4mmol/L,结果表明化合物3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蛇足石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屏边产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Trev.)中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得11个化合物,包括6个生物碱、3个三萜和2个甾体。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石杉碱甲(1),石杉碱乙(2),石杉碱庚(3),马尾杉碱乙(4),8β-羟基马尾杉碱乙(5),lycoposerramine D(6),serratenediol(7),21-epi-serratenediol(8),serratenediol-3-acetate(9),β-谷甾醇(10)和胡萝卜甙(11),均为首次从云南产蛇足石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石松生物碱结构多变且具有复杂的多环骨架,该类生物碱奇特的多环结构使其成为化学和生物合成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科学家从民间草药蛇足石杉中分得具有强效、低毒、高选择性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石杉碱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注意。最近的关于石松生物碱的综述是由M a和Gang于2004年报道的,文章对1994到2004年间石松生物碱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其后又有从17种石松类植物中分离到84个新的石松生物碱报道,其中16个是骨架新颖的新生物碱。由此,文章对这些新生物碱的结构分类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在7.0 L自动生物发酵罐中开展纤姿拟青霉(Paecilonmyces tennis)菌株YS-13的放大培养试验,并研究了不同培养阶段的各项发酵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P.tennis YS-13在发酵罐扩大培养条件下石杉碱甲的产量达到20.0μg·mL~(-1),其中待测组分B5-8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半数抑制浓度(ρIC50)为2.38mg·mL~(-1);同时获得了P.tennis YS-13在发酵罐培养过程中p H值、菌体质量浓度、产物浓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为今后的工艺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原小檗碱类多靶点抗老年性痴呆症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小檗碱是一类异喹啉生物碱,具有相同的药效基团。本研究检测了以小檗碱和四氢黄藤素为代表的原小檗碱多靶点抗AD效应及分子作用机制。以人神经母细胞瘤SH SY5Y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细胞全长APP和BACE1蛋白水平的影响;ELISA技术检测细胞外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 (sAPPα) 的分泌;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乙酰胆碱酯酶 (AChE) 的活性。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细胞24 h后,二者均能显著地抑制BACE1蛋白的表达,并可使sAPPα的分泌显著增加,但未见细胞APP蛋白含量明显变化,同时对该细胞的AchE的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证明:原小檗碱生物碱药理活性涉及预防和减少Aβ沉积和增强乙酰胆碱对脑胆碱受体的作用,并通过细胞自身的代谢增加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sAPPα的分泌。提示此类化合物具有多靶点抗老年痴呆的潜能,通过结构优化改造,将有望获得副作用小的新一代抗AD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不同种群个体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差异及其与抗药性的关系,我们选用室内饲养的烟粉虱SUD-S敏感品系和6个田间抗性种群,采用酶标板酶动力学法测定了各品系(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抑制剂的敏感性反应以及抑制剂存在时各抗性种群个体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频率分布。结果表明:在抑制剂浓度为300μmol/L时,敏感品系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基本上被完全抑制,可以明显地区分敏感品系与田间抗性种群。在抑制剂浓度为2000μmol/L时,各抗性种群个体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频率分布差异明显,其中ZZ-R种群和FZ-R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频率分布相似,大部分个体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分布在1.00~1.80mOD/min之间;SM-R种群和ND-R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频率分布也相似,大部分个体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分布在0.40~1.00mOD/min之间;LY-R和NP-R种群大部分个体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分别分布在1.00~1.60mOD/min和0.80~1.20mOD/min之间。各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高残余活性(大于1.00mOD/min)个体频率与对敌敌畏的抗性水平之间具有...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巍山扁枝石松中石杉碱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测定云南大理巍山扁枝石松中石杉碱甲含量方法.条件为: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乙腈: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5∶ 85(V/V),流速:1 Ml/min; 检测波长:308nm;柱温:室温25℃.石杉碱甲质量浓度在0.112mg/Ml~0.224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相对偏差(RSD)为0.91%(n=5),平均回收率为98.8%.此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对于石杉碱甲资源的寻找提供了较好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石蒜碱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蒜碱是传统药用植物石蒜中含量较高的生物碱成分.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石蒜碱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疟疾、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保护心血管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综述了石蒜碱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并就开发石蒜碱及其衍生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采自浙江天目山的40 种蕨类植物丙酮提取物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模型.结果 在供试质量浓度在1 mg/mL时,40 种植物的丙酮提取物均具有明显的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假长尾复叶耳蕨、假蹄盖蕨和延羽卵果蕨等11种蕨类植物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均大于90%,其余大部分植物的抑制率均大于60%.而在供试质量浓度在0.025 mg/mL时,只有少数植物表现出较高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虎尾铁角蕨的抑制率为(65.36 ± 1.65%),蜈松草的抑制率为(53.30 ± 3.32%),其余大部分植物的抑制活性均小于50%,甚至有些植物提取物不仅对乙酰胆碱酯酶没有抑制活性,反而表现出一定的增强作用.结论 假长尾复叶耳蕨等蕨类植物丙酮提取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蚯蚓乙酰胆碱酯酶的分离与固定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蚯蚓中提取乙酰胆碱脂酶,通过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获得了较纯的胆碱酯酶,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测定.分别采用鸡蛋膜固定化法,活化载体-共价结合法和戊二醛交联法进行酶的固定.结果表明:蚯蚓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含量较低,且纯化过程中损失较大,结果欠佳;活化载体-共价结合法固定得到的乙酰胆碱酯酶酶膜活性高,酶不易损失,重现性好.为建立快速的痕量有机磷类的酶法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有机磷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磷生物传感器对于环境分析十分必要.利用乙酰胆碱酯酶与有机磷农药之间的特殊的亲和力,以乙酰胆碱酯酶为固定相,采用石英晶体用来做载体的材料,研制有机磷传感器.初步得到酶固定的最佳pH值及其浓度环境为pH=7,乙酰胆碱酯酶浓度为C=0.0133mol.l-1.并对敌百虫溶液进行测定,证明了pH值和浓度条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在前文中,我们初步提出了一个涉及农药分子整体结构的新型定量构效关系的抽象表达式。为了具体运用该式,我们首先优化了乙酰胆碱分子的几何构型,并对一些生物活性很好的与乙酰胆碱分子结构特征相似的有机磷酸酯分子进行了构象分析和部分电荷分布计算,从而定性说明了个别分子的抗胆碱酯酶活性。本文运用前文构象分析所得到的分子几何构型,进行全面的最大重叠布居原理的计算,求出各分子中每个原子的净电荷(其中求  相似文献   

18.
有机磷对胆碱酯酶作用影响的生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有机磷抑制人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以及猪和牛丁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发现人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对有机磷较为敏感,结果表明,该方法既灵敏又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研究芦荟是否通过影响胃壁胆碱能神经预防应激性溃疡.方法:1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芦荟实验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芦荟灌胃一周后,浸水8小时后处死取胃,测胃液量及PH值,取胃壁组织制作冰冻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观察胃黏膜.结果:芦荟组胃液分泌量与PH值显著提高(p<0.05),芦荟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胃黏膜光滑,无明显溃疡、出血,胃壁各层结构相对完整,腺体细胞排列整齐,坏死脱落细胞较少,无明显血管扩张;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结果显示芦荟治疗组胃壁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p<0.05),且与胃底腺长轴平行,排列有序.结论:芦荟对应激性溃疡的保护可能通过抑制迷走神经分泌乙酰胆碱,进而抑制胃酸分泌达到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乙酰胆碱可能参与芦荟对应激性溃疡的保护机制中.  相似文献   

20.
桃蚜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桃蚜的生物生态学、抗药性的酶学机理和分子生物学机理三个方面对桃蚜的最近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不同体色的桃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桃蚜的抗药性主要是由羧酸酯酶 E4扩增引起的。但是乙酰胆碱酯酶的不敏感性也增加了桃蚜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抗性。在分子水平上 ,桃蚜的抗性机制主要是酯酶基因的扩增。同时对这些扩增的酯酶基因的遗传方式也有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