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热致性羟丙基纤维素液晶的超分子结构,用多种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为胆甾型液晶,在一定的温区内形成有序微区结构。在切应力作用下,微区进而发生形变和取向,甚至破坏和重组而生成原纤和微纤结构。原纤和微纤的尺寸分别为几个μm 和几百 nm.微纤是由高度取向的棒状分子链所组成,在晶区它们与剪切方向成28°夹角。这一结构模型能很好地解释条状织态结构及激光小角光散射的 H_V 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2.
用电镜对不同种动物细胞间期核染色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染色质在间期核内有不同结构层次。其中主要是直径为20-30nm纤维,也有较多10nm纤维,不同咱动物间期核染色质的存在形式和排布有一定差异。赤链蛇肝细胞间期核没有聚集的异染色质区,整个核内均匀分布着直径为20nm的纤维。  相似文献   

3.
硅气凝胶超细粉的室温制备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法经室温超临界干燥(SCD)制备出具有nm结构的硅气凝胶超细粉,研究了硅气凝胶超细粉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硅气凝胶超细粉的平均粒径约为4μm,而这些微粒则是由直径为10~100nm的SiO2原粒子和孔径为10~90nm的气孔构成的.在硅气凝胶中含有一定量的羟基,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比表面积高达546m2·g-1.  相似文献   

4.
W/O微乳液中Au/Fe2O3超细微粒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述了微乳液中超细粒子的形成机理,在Triton x-100/正己醇/10%正己烷/水体系的W/O微乳液中制备了Au/Fe2O3超细粒子,其粒径随水含量增加,由4nm变化到6nm,燕与均相沉淀法制备的超细粒子的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天然棉纤维为异质性生物大分子,其超分子结构复杂. 通过对棉纤维细胞壁横切面的微观分析,发现其结构单元主要是微纤丝,异质性棉纤维超分子结构主要是微纤丝聚集排列方式的变化造成的.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棉纤维表面立体结构的直接观察分析也进一步确证微纤丝聚集排列方式的多样性. AFM获得的结构图像是三维立体的,其起伏变化的指标——表面粗糙度,能够定量地表征棉纤维表面超微结构(微纤丝交叉区与平行区)及其降解过程中的变化程度. 对比X光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跟踪棉纤维结构的变化结果,AFM对表面超微结构的分析能够在更深层次上反映具体结构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解决异质性的纤维素超分子结构与酶解效率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羊毛微细结构,仿生制备了微-亚微尺度的原纤增强角蛋白膜,并以此为试样表征了该同质复合膜和增强体原纤的力学性能.试验发现,羊毛原纤的增强效果明显,复合膜的模量和强度相对未增强角蛋白膜有大幅提高.在同样的混合比下,光滑尖端原纤仅使膜的断裂伸长率略有降低;而采用分叉头端原纤作为增强体,增强、增韧效果同时改善.另采用修正混合法则,对微尺度羊毛光滑尖端原纤和分叉头端原纤的强度、模量和剪切强度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7.
在苯蒸气气氛中以脉冲激光束溅射海绵钛靶,得到了0.4g的黑色微粒,这些微粒经HRTEM,比表面,XPS,Raman光谱及XRD等的表征,确认它们为直径在10nm左右的多层碳笼,其中有5%的多层碳笼内嵌直径为2-3nm的钛单晶,它们分属六方和体心立方两种晶体结构。研究还揭示了这些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交叉极化结合魔角旋转技术~(13)C 核磁共振(CP/MAS ~(13)C NMR)和X射线衍射(XRD)等研究了碱预处理对纤维细胞壁微区结构性质的影响,探讨半纤维素去除对纤维素微纤丝解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处理时间的增加,半纤维素含量逐渐减少,从31.81%下降到了10.12%,使得微纤丝解离更容易,同等条件下制备所得微纤化纤维素(MFC)悬浮液表观黏度上升.同时,XRD分析表明碱处理抽出半纤维素对纤维素的晶型没有影响,特征衍射峰依然呈典型的纤维素I型衍射曲线,纤维素结晶度上升.CP/MAS ~(13)C NMR进一步定量得出了纤维素各种晶型的相对含量等信息,表明半纤维素含量减少会增加干态纤维中原微细纤维的聚集.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角形排列三螺杆挤出机(TTSE)低温原位拉伸直接挤出制备了聚丙烯/聚己二酰己二胺(PP/PA66)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用响应曲面分析法(RSM)研究了工艺参数如PA66含量、加工温度、剪切速率和喂料量对原位微纤复合材料微纤直径和长径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工工艺条件对PP/PA66微纤复合材料中的纤维直径和长径比影响很大,其中影响纤维长径比最显著的工艺参数是加工温度,其次是PA66含量;当加工温度为245℃,PA66质量分数为27%时,实验得到的PA66微纤直径在2~5μm之间,最大长径比接近210,且最优工艺下微纤长径比的实际值与理论值偏差为3.84%,说明该分析方法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0.
木材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直径在纳米尺度、具有高长径比、高比表面积和丰富表面基团的纤维素分子聚集体。基于"自下而上"的思想,利用层层分离法从木粉中分离出纳米尺度的基元纤丝。首先,通过化学和超声预处理并结合高压匀质处理的方法从木材中分离制备出纳米纤维素(CNF);然后,通过冷冻干燥的方法将CNF进一步组装加工成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研究发现,超声结合匀质的方法,可得到均匀纤丝化的CNF,具有低直径尺寸分布(纤丝直径为1~3 nm)和高长径比特征,但氢键作用的影响使得单根纤丝又易重构为簇、带状的聚集体形式。随着CNF溶液浓度的增大,所形成的气凝胶密度增大,孔隙度降低,结构由以纤维为主,转变为纤丝交织的片层结构。本研究所得的气凝胶可广泛应用于包装、生物医药、吸附材料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木棉纤维横截面超薄切片的透射电镜观察,获得了木棉纤维的胞壁层次结构、原纤尺度及排列。木棉纤维胞壁具有清晰可见的多层状结构,基本上可以分为外表皮层S、胞壁1层W1、胞壁2层W2、胞壁3层W3和内皮层IS共5个基本的层次,各层具有不同的厚度和原纤堆砌密度与排列方向。可见木棉纤维横截面最小结构单元宽度为3.2~5.0nm,与棉纤维基原纤尺寸相当。实验证明,碱液对木棉纤维的可及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对于同一纤维胞壁各层的溶胀也存在差异。其中W2是最易被溶胀的;内皮层的原纤容易被分离出来。而未经溶胀处理的木棉纤维电镜照片反差弱,层次结构不够细致。  相似文献   

12.
肿瘤转移是引起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对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nm23基因是目前研究得较多和认为最有前途的肿瘤抑制基因,它已从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K-1735中克隆得到。有证据表明,来源于人的nm23-H1和nm23-H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人红细胞NDPK的两个亚基A、B等同,且与果绳awd基因高度同源。本实验利用pET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了重组nm23-1(鼠源),SDS-PAGE扫描结果显示,表达量高达43.2%。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活力测定,证实nm23-1蛋白确实具有NDPK的功能,从而为进一步探讨nm23基因家族在抑制癌细胞转移方面的功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聚-4-乙烯吡啶纳米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微乳液聚合物制备聚-4-乙烯吡啶纳米粒子,用光子相关光谱仪和粘度法分别测定了-4-乙烯吡啶粒子的粒径,粒径分布和分子量。结果表明,聚-4-乙烯吡啶粒子的粒径和分了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单体浓度的增加使聚合物的粒子直径变大。在给定条件下,可以得到粒径小于100nm,分子量大于10^5的聚-4-乙烯吡啶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用离子团束-飞行时间质谱(ICB-ToFMS)系统制备了金(Au)超微粒子-聚乙烯(PE)薄膜和C_(60)-聚乙烯薄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所制备的样品。它们的结构是Au超徽粒子镶嵌在多晶的PE薄膜中,其中Au原子团呈球形,直径分布在2.0-5.0nm窄范围内,当沉积基底温度为90℃时,Au原子团相互靠近,几乎连接起来,但仍保持原来大小。基底温度为140℃蒸积的C_(60)-pE薄膜具有晶态结构,其晶格常数为1.454nm。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功能基元"+"序构"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在纤芯引入等差分层微结构的太赫兹超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光纤包层由三角晶格排列的圆形空气孔组成;纤芯由三角晶格排列,尺寸满足等差分层条件的椭圆空气孔组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入射光频率为0.5-1.5 THz时,光纤能够实现超高模式双折射;在0.9 THz,模式双折射达到最大值4.07×10-2,此时基模x,y偏振模式的有效材料损耗(EML)分别为0.075 cm-1和0.062cm-1.与6种不同尺寸的均匀微结构纤芯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式双折射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提出的分层微结构纤芯光子晶体光纤,能够在很宽的工作频段,实现更稳定的超高模式双折射,且具有较低的材料吸收损耗.对于通信、传感、测量等领域的有限长度光纤器件应用,能够起到优化设计,显著提高器件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木材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直径在纳米尺度、具有高长径比、高比表面积和丰富表面基团的纤维素分子聚集体。基于“自下而上”的思想,利用层层分离法从木粉中分离出纳米尺度的基元纤丝。首先,通过化学和超声预处理并结合高压匀质处理的方法从木材中分离制备出纳米纤维素(CNF);然后,通过冷冻干燥的方法将CNF 进一步组装加工成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研究发现,超声结合匀质的方法,可得到均匀纤丝化的CNF,具有低直径尺寸分布(纤丝直径为1~3 nm)和高长径比特征,但氢键作用的影响使得单根纤丝又易重构为簇、带状的聚集体形式。随着CNF 溶液浓度的增大,所形成的气凝胶密度增大,孔隙度降低,结构由以纤维为主,转变为纤丝交织的片层结构。本研究所得的气凝胶可广泛应用于包装、生物医药、吸附材料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用乙二胺、乙醇胺、ZnCl_2和NaOH水溶液、水-丙酮-NaOH系统、液氨分别预处理棉绒浆粕以及这些化学试剂对纤维素纤维微细结构和反应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纤维素纤维原纤间和原纤内润胀的机理,证明经由化学活化处理,纤维的微细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可及度和反应性能得到相当大的提高,这一机理可进一步应用于纤维素纤维的酯醚化反应和其他改性。  相似文献   

18.
SBS改性阳离子乳经沥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5-6%的SBS改性沥青为原料,以JY-2型及YJ-2型阳离子为乳化剂:以羟甲基纤维素或羟乙基纤维素、氯化钙等为助剂,进行乳化沥青原研制,经实验验证以1.0%JY-2型及1.25%JY-3型阳离子乳化剂、0.3%羟甲基纤维素或羟乙基纤维素、0.2-0.25%的氯化钙可制得相以稳定的SBS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以便为生产、应用SBS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提供新技术、新配方、新材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动态粘弹仪详细研究了湿度对再生纤维素纤粘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65℃工范围内,随着湿度的增加,再生纤维素的Er下降,tanδ上升。这表明水分子的渗入对纤维素起到了增塑作用,对纤维素分子链间及分子 内的氢键起到了屏蔽作用,使得一些运动单元得以运动。  相似文献   

20.
3-甲基-4-硝基吡啶-1-氧(POM)与3,5-二硝基苯甲酸(3,5-DNBA)的复合型晶体从乙醇与丙酮的混合溶液中培养获得,其组成为1:1,己被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实验所证实;其熔点由DSC热分析测得,为122.6℃。该晶体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单胞参数为:a=0.9553(2)nm,b=0.5775(4)nm,c=2.7962(4)nm,β=99.03(1)°,v=1.524(1)nm3,z=4,Dc=1.60g/cm3,λ(Mokα)=0.071073nm,μ=1.29cm-1,F(000)=752,最终R=0.051,Rw=0.165[w=1/σ2(F)],其中1802个可观察衍射点参与结构计算,复合型分子中存在一个氢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