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小麦根端分生组织进行常规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小麦染色体和间期集缩染色质中均存在孔洞,里面有由颗粒和纤维构成的、类似于骨架的结构,对有关染色体骨架和染色质骨架之间以及它们与核基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磷酸铅沉淀的细胞化学方法,对小麦根端分生组织细胞内染色体上的ATPase活性进行了超微结构定位,结果显示:染色体上有大量ATPase的分布;同时还看到间期细胞核中染色质和核仁上ATPase的活性也很高.综合染色体/质的结构特点和ATPase在生命活动中的功能,作为染色体/质骨架的组成成分,ATPase除了与染色体/染色质在细胞周期中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外,可能还执行着一定的其它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磷酸铅沉淀的细胞化学方法,对小麦根端分生组织细胞内染色体上的ATPase活性进行了超微结构定位,结果显示:染色体上有大量ATPase的分布;同时还看到间期细胞核中染色质和核仁上ATPase的活性也很高.综合染色体/质的结构特点和ATPase在生命活动中的功能,作为染色体/质骨架的组成成分,ATPase除了与染色体/染色质在细胞周期中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外,可能还执行着一定的其它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常规电镜及NAMA-Ur DNA特异染色技术对Wistar大鼠肝细胞核仁的超微结构和rRNA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常规电镜技术表明大鼠肝细胞核仁纤维中心(FC)是电子透明区,数量较多,形状不规则。密集纤维组分(DFC)是围绕FC的环状结构部分,电子密度很高。FC中的染色质存在着一个介于集缩和解集缩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NAMA-Ur DNA特异染色技术表明核仁内rDNA呈分散性分布,主要分布于DFC中(包括FC)的边缘),同时观察到与核仁相随染色质相连的核仁内rDNA呈念珠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应用~3H-TdR光镜和电镜放射自显影观察表明,MGc80-3 细胞标记指数达31.51%,标记银粒集中于分裂间期的S期细胞核中,细胞核呈重标记状态,绝大多数标记银粒分布于细胞核常染色质区域,少数见于核孔附近的常染色质或核孔附近的细胞质中,核仁未见标记,显示细胞内 DNA合成十分活跃。但经 dBcAMP诱导后,标记指数则降至 4.35%,细胞核呈弱标记状态,电镜放射自显影则未在细胞核内见到标记银粒,表明其DNA合成受到明显抑制。这种变化是由于dBcAMP诱导胃癌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而实现的,认为DNA合成抑制是导致MGc80-3细胞走向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癌变细胞恶性表型逆转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TEM技术、电镜细胞化学、胶体金标记和银染技术结合研究了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现有架。超薄切片结合RNP优先染色法在染色体原位显示RNP,同时又结合银染电镜扭亏为盈主RNase-胶体金定位显示RNA,结果显示金颗粒与银颗粒在染色体中分布的位置与RNP所在部位恰好一致。说明RNP中的蛋白质含有角染的酸性蛋白,即所观察到的染色体骨架非组蛋白、RNP中的蛋白部分,银染蛋白三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去除核酸和组蛋白的小麦染色体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除核酸和组蛋白的小麦染色体在电镜下仍呈现出其基本形态.中期染色体结构致密,前期和晚中期染色体能区分出其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不过二者之间仍有很多物质相互交联,着丝粒连接着染色单体.由此我们认为:染色体中确实也存在着一种由非组蛋白蛋白质构成的、嗜银性很强的骨架结构,呈网络分布,它在维持染色体的形态以及在染色体的集缩包装中起重要作用.着丝粒是骨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只经戊醛未经锇酸固定的洋忽和百合小孢子母细胞核的超薄切片中,看到一种由颗粒和纤维组成的网络结构。减数第一次发裂前期的早期,这种结构分布于整个细胞核内的非染色质区和核仁腔隙,并与染色质和核仁相连,随着细胞的发育,分布在非染色质区的颗粒和纤维的密度逐渐变小。当细胞进入中期以后,这些颗粒和纤维结构消失而染色体之间的网络结构却依然清晰可见。该结构经胃蛋白酶的消化处理后消失。经ETDA倒退染色后不能被漂白  相似文献   

9.
用电镜对不同种动物细胞间期核染色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染色质在间期核内有不同结构层次。其中主要是直径为20-30nm纤维,也有较多10nm纤维,不同咱动物间期核染色质的存在形式和排布有一定差异。赤链蛇肝细胞间期核没有聚集的异染色质区,整个核内均匀分布着直径为20nm的纤维。  相似文献   

10.
多头绒泡菌G2期细胞核仁中DNA的分布及转录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步化生长的多头绒泡菌为实验材料,利用常规电子显微镜、NAMA-UrDNA特异染色法、免疫胶体金标记等技术对其G2期核仁的超微结构、核仁内DNA的分布以及rRNA的转录位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头绒泡菌G2期核仁的超微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植物细胞核仁,纤维中心(FC)分散在核仁中,密集纤维组分(DFC)围绕在FC四周,形态学指标说明核仁处于活跃转录状态.核仁内DNA分散性存在,在FC和DFC中都有分布.核仁内DNA的集缩程度比染色质区域DNA的集缩程度低.免疫胶体金标记证实rRNA的合成发生在FC的边缘和DFC中,因此FC中的DNA可能只是一种储备或准备转录状态,解集缩伸入DFC中才具有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透射电镜术和生化抽提扫描电镜术显示,华美游仆虫大核核膜表面形成孔状结构,并有相当数量的附着物;小核核膜表面也有孔状结构,但附着物较少.此外,非分裂期大核染色质凝缩排列形成染色质团,染色质团由染色质颗粒构成,各个染色质颗粒含有许多均质的染色质小体;大核DNA合成期间,大核复制带区的染色质团分解成染色质小体.据所得结果认为,染色质小体是构成游仆虫大核的基本结构单元;大、小核形态上的差异与其在无性生殖期间核、质间的功能活动及物质联系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棒花鱼、铜鱼、江西的银染核型。棒花鱼2n=50,间期核最高银染点数为4,中期分裂相中最高为3,以2个的频率最高,位于Sm组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铜鱼的银染点数为4,位于Sm组第2.8号染色短臂末端,江西的银染点数目为2,位于Sm组第3号染色体短臂上,比较三种鱼的银染核型及其进化关系,我们认为,在Ju亚科的进化过程中银染点的数目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3.
鮈亚科三种鱼银染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棒花鱼、铜鱼、江西的银染核型.棒花鱼2n=50,间期核最高银染点数为4,中期分裂相中最高为3,以2个的频率最高,位于Sm组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铜鱼的银染点数为4,位于Sm组第2.8号染色短臂末端.江西的银染点数目为2,位于Sm组第3号染色体短臂上.比较三种鱼的银染核型及其进化关系,我们认为,在亚科的进化过程中银染点的数目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4.
DMSO诱导烟草BY-2悬浮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BY-2悬浮细胞经不同浓度的DMSO处理后发现,2%DMSO处理可导致细胞核染色质凝集或核结构解体,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基因组DNA降解成明显的梯状条带,从而表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对微丝骨架的进一步观察发现,2%DMSO处理引起细胞内微丝骨架分布异常,造成微丝骨架不同程度地断裂.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微丝骨架在植物细胞凋亡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关于蚕豆(Vicia faba)染色质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微离心方法和超薄切片方法研究了蚕豆根端细胞的染色质结构,发现直径12~15nm 的染色质细纤维螺旋盘绕成直径30~50nm 的纤维,直径30~50nm 的纤维螺旋盘绕成直径200nm 左右的纤维,200nm 纤维通过螺旋化方式进一步集缩。根据观察结果,本文讨论了有关的染色质和染色体结构模型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的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小菜蛾幼虫感染颗粒体病毒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感染颗粒体病毒后16小时,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核开始膨大,细胞亦随之增大。26小时后,气管基质细胞和肌膜细胞的核开始膨大,而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染色质扩散,有的充满了整个细胞。56小时后,在染色质中出现蒴状体。104小时后,所有敏感组织的细胞内都充满了蒴状体,部分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开始溶解,向血腔释放出蒴状体。在整个病变过程尚未观察到中肠、马氏管、血细胞和神经索发生病变。幼虫感染颗粒体病毒后第六天,电镜观察表明,在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核和质中都存在大量蒴状体和少量病毒发生基质与病毒粒子。而中肠细胞完整,绒毛清晰可见,在核内有杆形病毒粒子,但未观察到蒴状体。在中肠细胞质内尚未见到病毒粒子和蒴状体。  相似文献   

17.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罗氏沼虾精子发生的全过程.观察表明:精原细胞较大,近卵圆形,核大而圆,染色质分散.初级精母细胞比精原细胞略小,染色质凝聚成块状,散布于核质中.次级精母细胞呈多边形,染色质致密,核膜双层,细胞质和核质问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精细胞近圆形或多边形,染色质较密集地均匀分布,胞质较丰富,有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和内质网分布.精子分化早期,染色质向胞核的一侧移动,随着分化的进行,精细胞核逐渐拉长,变得弯曲.分化晚期,细胞质中出现许多膜片层结构,分泌一些碎细丝状物质,沿核的边缘向核凸起的一端推进,不断聚集、突起,最终形成具横纹精子的棘突.成熟的精子呈漏斗状,包括一个杯形的核和由其发出的一个横纹状棘突.  相似文献   

18.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泥蚶精母细胞与精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精母细胞时期,胞质中线粒体呈极性分布,高尔基体结构典型,染色质多数团块状、少数颗粒状分布于核质中;精细胞时期,胞质中线粒体数目较少,基质电子密度高,并逐渐迁移至细胞核的后端,参于精于中段的形成,核内染色质从粗团块状→颗粒状均匀分布→高电子密度的均质体;初级精母细胞发育至后期精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及核的体积各期依次变小。  相似文献   

19.
人工诱导小麦结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人工诱导小麦结瘤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以2,4-D诱导,豇豆根瘤菌侵染,小麦根部能形成大量的瘤状结构,这种结构类似于豆科根瘤,不仅有大量的分生细胞,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根瘤菌.这些细菌主要位于胞间隙中.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瘤状结构的形成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麦抗病性研究的AFLP分析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麦抗白粉病材料,通过对AFLP反应体系中几个主要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适合于小麦抗病性研究的AFLP反应最佳体系.实验结果表明,40μL酶切连接反应体系中,用于酶切的基因组DNA为500ng,20μL预扩增反应体系中Mg抖终浓度为1.5mmol/L,引物量为30ng时,其预扩增结果最好,这为下步选扩实验提供了实验条件;同时对扩增产物的银染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获得了最佳的银染方案,所获图谱条带清晰,无背景干扰,便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