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就中条山西南段发现的与太古代变质基性岩有关的新类型层控铜矿,并结合多年来的找矿实践对中条山地区找矿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中奈山西南段发现的与太古代变质基性岩有关的新类型层控铜矿,并结合多年来的找矿实践对中条山地区找矿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首次发现块硫锑铜矿的变种——硒硫锑铜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家军 《科学通报》1993,38(18):1726-1726
近几年来,我们在研究拉尔玛层控金矿床的物质组分时,发现了众多的罕见的硒矿物,如硒锑矿、硒镍矿等,最近我们又发现了硒硫锑铜矿这一含硒矿物,这在国内外文献中尚未报道过的。因此,硒硫锑铜矿为作者首次发现的又一含硒矿物。拉尔玛层控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南亚带寒  相似文献   

4.
孙海田 《科学通报》1994,39(14):1343-1343
中条山地区钾质火山岩系主要在铜矿峪铜矿南和北峪短轴背斜核部出露,地层归属绛县群,时代有早元古宙和晚太古宙两种不同认识.岩石特征和性质表明二者为同一火山地层层位.火山岩系具有十分明显的双峰态特点,由变质基性绿泥片岩、黑云片岩和变钾质流纹岩组成.K_2O含量变化于1—10%  相似文献   

5.
盐源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中黄铜矿子矿物的发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有关斑岩铜矿多相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地质学者的高度关注。80年代初,国外依据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发现美国西部一些斑岩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中含有黄铜矿子矿物。然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至今在国内还没见报道。近年来我们在对四川盐源斑岩铜矿床开展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电子探针发现多相流体包裹体中除NaCl子矿物外还普遍含有黄铜矿子矿物,从而确定成矿流体是一种铜含量很高的高矿质流体。  相似文献   

6.
杨志明  侯增谦  周利敏  周怿惟 《科学通报》2020,65(33):3653-3664
斑岩铜矿床是Re、Se及Te等关键矿产的最主要来源.中国目前有70余个斑岩铜矿床,包括11个超大型及16个大型矿床,但其内的关键矿产禀赋及规律尚不清楚.本文在简要综述斑岩铜矿中主要关键矿产及中国斑岩铜矿床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中国斑岩铜矿床中关键矿产,特别是Re的吨位品位、赋存状态及成矿规律等.中国斑岩铜矿床中Re品位主要介于0.03~0.5 g/t之间,资源量变化于3~313 t之间,主要形成于侏罗纪和第三纪;有10个矿床的资源量超过50 t,其中, Re资源量超过200 t的3个矿床(玉龙、甲玛、驱龙)均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矿床中的Re主要赋存于辉钼矿中,与钾硅酸盐化和/或绢英岩化蚀变有关,辉钼矿中的Re平均含量主要介于30~1000μg/g之间,且与矿床的Mo品位呈明显的负相关.中国斑岩铜矿中Se、Te及PGE品位数据相对有限,已有的数据显示多个矿床的硫化物(如斑铜矿和黄铜矿)中的Se及Te含量在300μg/g之上,特别是冈底斯厅宫-岗讲矿集区蚀变斑岩中的Te含量高达0.1~0.7μg/g;而矿石中的PGE含量变化范围较大, Pd+Pt含量介于0.2~450 ng/g之间.总之,中国...  相似文献   

7.
周作侠 《科学通报》1981,26(9):551-551
本文依据斑岩铜矿中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研究,并与其它铜矿类型对比,初步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根据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划为三种类型:地幔原生岩浆岩源型,如基性和超基性岩铜镍矿床,与蛇绿岩套有关铜矿床等,其硫同位素比值特征与陨石值类似,表明未受到污染;地壳混合岩浆岩源型,如中基性、中酸性岩浆岩有关斑岩铜矿,以及与火山岩有关铜矿,硫同位素受到污  相似文献   

8.
墨铜矿的晶体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善  曹正民  陈衍景 《科学通报》1996,41(24):2261-2263
墨铜矿是由硫化物层(S层)和氢氧化物层(H层)沿c方向交替排列而成,其特殊的层状结构可代表一系列类似矿物的结构特点.墨铜矿的超晶胞结构模型最初由Evans和All-mann于1968年建立,其后,为数不多的文献在承认该结构模型基础上,从组成、选矿、人工合成及类似物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近来将其作为一种新类型的间层矿物来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对采自河北寿王坟、涞源和甘肃金川3个铜矿床的墨铜矿样品进行了电子探针、X射线和M(?)ssbuer谱测量,对寿王坟样品还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1 实验结果与讨论1.1 电子探针分析25个测点的探针分析结果表明:(1)主量元素为Fe,Cu,S和Mg,含微量Al;(2)不同产地、不同样品及不同测点的探针成分均变化较大;(3)计算的晶体化学式中n值(表示S和H层的失配程度)偏离理想值较大.化学组成的不稳定性是墨铜矿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表明结构基元层局部堆垛较不均匀,或在层平面上S层和H层的失配度较高.1.2 穆斯堡尔谱分析根据M(?)ssbuer谱的测量和分析,我们认为高自旋的Fe~(2+)占据S层四面体位置,且配位化学环境不完全等同,谱参数为IS=0.42~0.48mm/s,QS=0.81~1.28mm/s,H_i约为24T;低自旋的Fe~(3+)占据H层八面体位置,IS=0.32~0.36mm/s,QS=0.44~0.59mm/s;可能弛豫作用造成磁  相似文献   

9.
郑明华 《科学通报》1993,38(7):642-642
作者在阿坝地块东缘层控金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过程中,在马脑壳层控金矿床的金矿体内,首次发现了白钨矿的富集体。1991年,对大量的金矿石样品进行系统的化学分析,证实该层控金矿床中钨元素的富集确切无疑,从而表明马脑壳层控金矿床乃是一个金-钨-锑-砷(自然金-白钨矿-辉锑矿-雄黄)建造矿床。此类矿床在我国西南地区属首次发现,就世界范围也  相似文献   

10.
西藏冈底斯朱诺斑岩铜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约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冈底斯成矿带西部最近发现的朱诺大型斑岩铜矿床, 锆石SHRIMP U-Pb年龄明显可分为新、老两组, 记录了4次以上的主要构造岩浆事件: 残留锆石中(62.5 ± 2.5) Ma可能与印-亚大陆碰撞不久形成的林子宗群火山岩有关; (50.1 ± 3.6) Ma可能代表了冈底斯地区地幔镁铁质岩浆底侵事件; 岩浆锆石中(15.6 ± 0.6) Ma代表了朱诺含矿斑岩的成岩年龄; 而矿石中获得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13.72 ± 0.62) Ma与锆石中(13.3 ± 0.2) Ma的年龄相当, 代表了朱诺的成矿年龄. 冈底斯带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具有从东往西逐渐变新的趋势. 朱诺斑岩铜矿床与冈底斯东、中部其他斑岩铜矿床属同一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 此为该斑岩铜矿带向西继续部署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云南金满热液脉状铜矿床Cu同位素组成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产于兰坪-思茅盆地中侏罗系沉积砂岩、泥岩中的金满低温热液脉状铜矿床中含Cu硫化物的Cu同位素组成,发现其δ^65Cu值较低,变化范围为-3.70‰~0.30‰,明显不同于高温岩浆热液铜矿床(δ^65Cu值为-0.62‰~0.40‰)和大洋底块状硫化物矿床(δ^65Cu值为-0.48‰~1.15‰),根据研究结果认为:较低的成矿温度、不同的成矿物质来源、不同的成矿阶段和有机质参入成矿等因素,可能是造成金满型低温热液脉状铜矿床Cu同位素分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佩兰 《科学通报》1987,32(11):850-850
众所周知,各类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及其矿体空间展布规律,均与构造有密切关系,前人在论及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时,讨论最多的是构造为成矿提供了矿液的通道和矿质沉淀的场所。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构造所起的作用远非这两方面,如西腋亲雄于1982年曾讨论了压应力场有利于斑岩型铜矿床富集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笔者认为在斑岩铜矿床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周作侠 《科学通报》1979,24(20):931-931
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是矿床预测的基础。由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在地质学上的应用,以及新的构造和岩浆成因理论的发展,已经成为地质学研究引入注目的课题。本文初步总结了作者几年来在铁铜矿床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陈骏 《科学通报》1987,32(9):699-699
Lehmann和Schneider曾经报道过在厄尔士山脉和法国中央地块寒武纪碎屑岩中存在有古砂锡石的资料。在我国的地质文献中,至今却还未见到有关古砂锡的报道。笔者于1984年在赣北尖锋坡层控锡矿外围进行区域地球化学研究时,在震旦系南沱组下段上部砂砾岩层中发现了古砂锡石。继而,在受该相同层位控制的尖锋坡层状锡矿体中找到了具相同特征的锡石。这对于揭示尖锋坡锡矿床成因、确定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单斜蓝硒铜矿——一种新的亚硒酸盐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雒克定 《科学通报》1980,25(2):85-85
单斜蓝硒铜矿是由X射线粉晶分析发现的。通过对单斜蓝硒铜矿的一系列的研究,现已确定单斜蓝硒铜矿是一种新的含铜含水的亚硒酸盐矿物。单斜蓝硒铜矿的化学成分与蓝硒铜矿相同,但该矿物的粉晶数据、所属晶系、空间群、光学性质都不同于蓝硒铜矿。单斜蓝硒铜矿与蓝硒铜矿应是同质多象关系,所以我们将该矿物命名为单斜蓝硒铜矿。  相似文献   

16.
翟明国 《科学通报》1985,30(5):371-371
辽北红透山大型铜锌矿是在1958年发现的。由于长期以来没有认识矿床类型及成因,一直未能在我国寻找到同类矿床。据近几年的研究,确定红透山铜矿应属太古代绿岩带型硫化物铜锌矿床(芦文江,阎鹗等,周继微)。在本文研究的7个矿区中,含矿岩系的酸性火山岩(红透山组)的稀土元素(下简称REE)和不含矿的石棚子组酸性火山岩完全不同,与国外同类矿床对比也具普遍意义。这就为寻找红透山式铜锌矿床提供了一种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硒锑矿——不再仅是人工合成矿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家军 《科学通报》1992,37(15):1438-1438
迄今人们所了解的硒锑矿,仅仅是人工合成的矿物。然而,近几年我们在研究拉尔玛层控型Au-Cu-U-Se-PGE建造矿床的物质组分时,发现了自然界中的硒锑矿——新矿物。  相似文献   

18.
雒克定 《科学通报》1983,28(1):47-47
单斜蓝硒铜矿(Clinochalcomenite)是1979年在我国甘肃省一铀矿化点氧化带中发现的一种新矿物。本文提供的该矿物的晶体结构数据进一步证实它是蓝硒铜矿(Chalcomenite)  相似文献   

19.
李锡林 《科学通报》1989,34(6):440-440
一、产状 汞自然银产于贵州省纳雍县水东一带氧化带型铜银矿床中。矿床产震旦纪灯影白云岩上部。属小型矿床,矿体分散,形态复杂,均氧化成了氧化矿石。矿石矿物包括孔雀石、锌孔雀石硅孔雀石、兰铜矿、异极矿等。残存的原生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锌黝铜矿、锌砷黝铜矿等。汞自然银分布在异极矿、石英、孔雀石等矿物中。因粒度极细,仅在光片中见到。其产状有二:一为分散或浸染状,粒度0.005×0.01mm;二为微细脉状,常具分枝现象,一般0.001×0.25mm,大者0.01×2.32mm。两种产状常出现在同一视域中。  相似文献   

20.
王金龙 《科学之友》2005,(12):36-38
主要介绍了解州-陌南公路中条山特长隧道工程建设方案的概况、工程沿线的地质情况,以及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