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川南实习队及古岩溶调查组,于1985年5月在川南古宋及泸州地区发现了下二叠统阳新灰岩中的东吴期层间古岩溶。这类古岩溶区别于阳新灰岩沉积之后、上二叠统龙潭煤系沉积之前的间断期所形成的古  相似文献   

2.
在川南古宋煤田富安井田上二叠统龙潭煤系勘探过程中,发现其底板阳新灰岩内深部岩溶发育。文章根据电网络模拟及水化学资料,建立了阳新灰岩的岩溶水系及其结构,并通过岩溶水系铀含量及同位素(234U及238U)组成的研究,进一步为分析分支水系补给区、径流区及排泄、混合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岩溶发育程度的差异性对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有重要控制作用。采用示踪试验、泉水位动态观测等方法揭示济南岩溶含水介质特征。试验表明济南泉域岩溶水观测孔中示踪剂运移的浓度历时曲线呈现单峰、双峰、三峰、多峰形态并存,岩溶水径流通道有单一管道和多管道并存;泉水位衰减特征表明含水系统以小型管道、裂隙、溶隙、溶孔、网络状溶隙等共同释水,衰减系数的历时变化反映济南岩溶水系统岩溶发育存在垂直分带性。研究表明,济南泉域岩溶发育不均、有多重性,奥陶纪灰岩比寒武纪灰岩的岩溶更发育。为保持泉水持续喷涌,宜选择奥陶纪灰岩含水层进行人工补源。  相似文献   

4.
刘虹 《科技信息》2009,(14):302-303
灰岩分布区岩溶发育易引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是路、桥、建筑物等工程设施的主要隐患。高密度电法是近些年引入的物探方法,广泛应用于灾害地质勘察中。在灰岩分布区应用高密度电法勘察第四系土洞、灰岩岩溶、断裂发育等,能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响水溪岩溶大泉位于雅安市天全县响水溪村,为研究该地区地下水循环模式与泉水成因,2022年2月在现场进采集水样12组,通过Piper图示、离子比例分析对该地区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基于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补径排规律利用水均衡法、同位素特征分析对响水溪泉成因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响水溪地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普遍为HCO3-Ca·Mg型,其离子组分主要受到白云岩、灰岩的风化溶解。响水溪岩溶大泉最直接的补给含水层为灯影组(Z2C-1d)岩溶含水层。除此之外,受构造作用其补给同时也受到北侧二叠系阳新组(P2y)、泥盆系(D2-3)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影响。  相似文献   

6.
淮南矿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富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淮南矿区奥陶系发育、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奥灰岩富水性规律与奥灰岩性、岩溶发育和分布及充填情况、裂隙发育情况及构造(主要为断层)之间的相关关系,初步揭示了奥灰岩的富水规律,为系统研究淮南矿区奥陶系岩溶发育规律和矿井奥灰水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渭北煤田下古生界灰岩的地下溶洞按其沉积物的时代划分为两个古岩溶期。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结合渭河地堑的形成过程,指出第二期古岩溶带的形成;进而指出在近期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已形成的第二期古岩溶带位置的重新分布及对不同构造部位灰岩含水介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灰岩通常风化程度低、强度高,但白鹤滩水电站旱谷地料场灰岩却出现工程性状弱化现象。为揭示白鹤滩水电站旱谷地料场灰岩工程性状弱化特征及成因,通过对料场及周边地质环境调查,结合钻探、声波测试、室内试验等手段可得:旱谷地料场灰岩弱化后强度仅为新鲜岩体强度的1/2~1/4;料场区弱化岩体可分为强风化带、弱风化带上段、裂隙构造带、溶蚀带;分别分布在泥质含量较高的灰岩透镜体和灰白色灰岩夹泥质微晶灰岩条带、地表P_1q+m-①层、裂隙构造密集带、岩溶溶蚀带;料场灰岩弱化是受灰岩物质成分、构造挤压、岩溶溶蚀作用和风化耦合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9.
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双向演化过程及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湖岩溶盆地的岩溶特征及地貌演化过程,通过详细的地质测绘、收集到的各类岩溶钻探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地下水样品的水质分析,对区内的岩溶地貌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地下水水质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岩溶塌陷的调查结果,对研究区岩溶发育的强弱程度进行了分区,并初步提出岩溶塌陷防治方向。研究表明,现今大湖盆地是在海拔340~360 m的高程基础上,经历上覆地层风化剥蚀、下部灰岩溶蚀塌陷的双向地貌演化过程,逐步形成了溶蚀残丘—溶蚀洼地、岩溶管道—暗河式的岩溶发育形态,二者叠置作用共同塑造了区内的地形地貌,并向岩溶准平原方向发展;区域地壳抬升与水文动力条件是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形成演化的两大主控因素;灰岩裸露区和覆盖区为岩溶强烈区,特别是洼地处及断裂带100 m范围内,极易发生岩溶塌陷灾害,埋藏型灰岩区岩溶发育为中等—弱发育区,其对区内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弱。在研究区内开展城市建设、工程活动时,应将岩溶洼地、断裂构造发育处等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列为岩溶塌陷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碳酸盐岩地层分布面积较小,主要为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下统、二叠系上统长兴组,以覆盖型为主。但碳酸盐岩岩溶发育较强,塌陷时有发生,威胁城市建设安全。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岩石化学分析,研究岩溶塌陷发育特征,进行塌陷危险性评价。景德镇市城区岩溶地面塌陷主要由于过量抽取岩溶地下水引起,塌陷均位于覆盖型灰岩条带中,北东侧比南西侧岩溶地面塌陷更发育。虽然在景德镇市采取的限采岩溶地下水和回填塌陷措施后,塌陷已趋缓或停止发展,但覆盖型灰岩条带存在发生地面塌陷的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条件,发生地面塌陷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栖霞县香夼组石灰岩岩溶裂隙水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夼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分布不均,有强富水带,富水带和弱含水带、通过综合物探与水文地质相结合的勘探技术方法,成功地打成40眼机井,出水量在80m~3/h以上,基本上解决了该区长期缺水的问题,收到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广西弄拉峰丛石山生态重建经验及生态农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忠诚 《广西科学》2001,8(4):308-312
广西弄拉是一个典型的峰丛石山区,但岩溶地质背景比较特殊。碳酸盐岩地层中含有泥硅质成分,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为发展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自从60年代初,当地居民开始封山育林;80年代开始发展名特优药材和果树。长年的努力,当地居民不但营造了人工次生林,涵养了表层岩溶泉水,而且已经脱贫致富,使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初步形成了立体生态农业结构。然而,其立体生态农业结构比较简单和脆弱,需要优化。不同地貌部位和岩溶地质背景下生态的合理布局,药材和果树的有效管理和集约化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是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关键区域,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热点地区。鉴于当前该地区植物区系复杂,植物调查薄弱,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特选该区域开展研究。【方法】基于相关文献资料,整合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标本信息,完成该地区的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并据此开展综合分析。【结果】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 118种(含种下单位),隶属于187科、1 050属,科属以寡种占优势,但优势科属也较明显。该区野生种子植物184科,可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性质的共97科,温带性质的共39科,种子植物热带性科和温带性科的比值约为2.5/1,在属级水平上,该区野生的1 028属可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和24个变型,热带性属共736个,温带性属共219个,热带性属和温带性属的比值约为3.4/1。可见不管在科级还是属级水平都表明该地区地理成分复杂,表现出强烈的热带性质。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种子植物特有现象突出,该地区拥有294种广西特有植物;还有351种为石灰岩特有植物,占该地区总种数的11.51%,另外还有423种为石灰岩适宜植物,综合二者,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典型的喜钙植物种类高达774种,占该地区总种数的25.38%,而且这些特有植物集中于少数的几个科属内,科属优势明显。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众多,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包括11种Ⅰ级和18种Ⅱ级保护植物;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92种,兰科植物就多达261种,其余的31种;另外还有12种被列为全国极小种群保护野生植物。【结论】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地理成分复杂,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特有现象突出,珍稀濒危植物众多,该地区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对广西乃至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处于岩溶发育地区嵌岩桩基础施工时针对不同的溶洞分布情况,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溶洞发育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溶洞处理技术进行溶洞处理,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利用探地雷达技术探测煤层露头区灰岩岩溶裂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探地雷达技术查明地表煤层露头区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带及分布范围 ,指导灰岩浅截帷幕注浆堵漏工程中注浆布孔 ,雷达探测结果得到钻探证实 ,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选择黔中岩溶地区的4条石灰3:-44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精细采样分析,讨论了石灰土形成过程中Th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行为.结果表明:1)岩一土界面是Th发生显著富集的重要地球化学作用场所,主要表现为岩一土界面反应中伴随碳酸盐快速溶蚀导致体积巨大缩小变化后的残余富集.在此过程中,Th表现出明显的惰性.2)在石灰土剖面形成和演化过程中,Th的地球化学行为可能因剖面间存在的微环境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发育浅薄的剖面,Th受铁氧/氢氧化物和粘土矿物的吸附而表现出惰性;对于发育相对深厚的剖面,Th表现出明显的活性,其行为不受铁氧/氢氧化物和粘土矿物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钢铁工业中,石灰石主要作为溶剂用在烧结、炼铁、炼钢等生产中,水钢石灰石矿区自然地貌上以喀斯特峰丛洼地为主,在人工爆破、运搬、堆积中形成爆破隙崩塌及例石堆、平(?)、溜井、砾石堆、尾矿冲积扇、采掘夷平面等人工地貌形态。1970~1990年间的石灰石净开采速度为15.16×10~4t/a,其中芝山矿段在1980-1990年间的人工剥蚀速度为0.59m/a,堆积速度为0.13m/a。这个小范围内,人为营力作用下的剥蚀、堆积速度远高于自然外力作用。矿区开采中环境保护及度矿区、尾矿的合理利用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黔西南晴隆—贞丰地区岩溶发育强烈,该地区岩溶以形成时期分为近代岩溶与古岩溶,近代岩溶出露地表而古岩溶大部分深埋地下.通过对该地区地表岩溶与钻孔揭露古岩溶发育特征统计,进而结合该地区地质构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岩溶发育特征主要是地质构造作用控制:近代岩溶受构造作用影响发育强烈;古岩溶受构造作用影响深埋地下,岩溶发育作用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