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外科技桥梁正当我应美国科学院院士阿亚拉(F.J.Ayala)教授之邀赴美工作之际,收到《自然杂志》编辑部为创刊10周年纪念专辑而发的约稿函。很多外国朋友都知道有一种“中国的Nature杂志”,并且交口称赞,足见《自然杂志》影响之广。十年来,《自然杂志》在中外科技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而且重要的作用。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通过《自然杂志》两次预言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奖  相似文献   

2.
改革·生存·发展──在《世界科学》创刊15周年科学家座谈会上的汇报毕东海1989年,《世界科学》主编夏禹龙教授在创刊10周年时.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十年磨一剑,利钝任评说》。他推心置腹地与广大读者作了恳谈,包括我们编辑人员的苦楚。自那以后,在主编的...  相似文献   

3.
<正>《自然杂志》创刊于1978年5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主编为贺崇寅。办刊时的宗旨为:传播科学,认识自然。1995年,钱伟长将《自然杂志》引入到上海大学,由上海大学主办。钱伟长希望"把刊物办成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桥梁"。1998年,《自然杂志》创刊20周年,钱伟长接见编辑部成员并为杂志题词:"发扬创新精神,繁荣科学事业。"2005年,《自然杂志》聘请董远达教授为主编。《自然杂志》把办刊理念总结为:奉献原创科普精品,解读科学前沿动态,沟通文理两种文化,弘扬科学人文精神。《自然杂志》也明确了高级科普文章的写作要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4.
十年     
1978年5月《自然杂志》创刊问世。在广大科学工作者,各界读者和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自然杂志》走过了十年不平静的历程。自然杂志社的全体同仁们谨向在这十年中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本刊的海内外学者、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谢意。《自然杂志》诞生的1978年,正值我国科学大会召开之际,也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前夕,郭沫若同志称之为“科学的春天”,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关头。现在十年过去了。这  相似文献   

5.
<正>在纪念《自然》杂志创刊150周年之际,回顾人类走过的历程,过去的一个半世纪如何塑造和形成了今天的科学体系?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撰文指出,科学要走向未来,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要开拓新的视界,达到新的境界……科学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永恒的分子     
胡鸣 《世界科学》2003,(4):20-21
作为全世界庆祝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5 0周年庆典的序曲 ,《自然》杂志出版了一期综述集 ,这些文章概括了这一有着启示性意义的分子结构的历史的、科学的、文化的影响。没有其他的分子像DNA这样使人着迷 ,使科学家们废寝忘食 ,它赋予艺术家们灵感并且深刻地改变了这个社会。在某种程度上 ,它就是当今社会的标志。在 1 95 3年 4月 2 5日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在当天的《自然》杂志上描述了DNA的两条互补的脱氧核糖核酸链螺旋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结构。他们的这一发现为理解遗传物质的损伤、修复、复制以及物种的进化和多样性提供…  相似文献   

7.
1988年7月2日下午,100余位专家、学者,冒着36℃的酷暑高温,来到上海文艺会堂,参加《自然杂志》创刊十周年的纪念会。其中有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卢鹤绂、微生物学家王鸣歧、科技史专家胡道静、气象学家束家鑫、病理学家、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副校长朱世能、青年数学家上海科技大学校长郭本瑜、社会学科技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校长袁运开,有活跃在各个领域中卓有成就的中青年科学家,如生命信息科学开创者之一的顾涵森、基本粒子迷、粒子物理学专家陆继东、人工种子的发明者之一倪德祥等等。他们来到会场后,感触很深地说,五年前曾在此欢聚纪念《自然杂志》创刊五  相似文献   

8.
科苑书香     
该书是由几位知名专家编著的,他们是《岩石与宝石》杂志总编罗伯特·琼斯,美国地质调查局退休者、采矿、冶金和探测学资深会员唐纳德·布朗特、麦克吉尔大学雷德帕斯矿物地质博物馆馆长乔·凯勒,洛杉矶和国家自然博物馆馆长兼矿物部主任安东尼·坎普夫。  相似文献   

9.
自 1 978年5月 创刊以来, 《自然杂志》 已走过40年的历程。 念及《论语》 中 “ 四 十而不惑” 的话语, 用以回首和展望亦是贴切的,尽管杂志的生命力可能比个人生命历程漫长和 持久得多 。 所谓 “ 不惑” , 是指在办刊过程中, 对《自然杂志》 的办刊理念、 定位与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在此, 我们回顾往昔, 展望未来并重申“高级科普期刊” 的办刊定位。  相似文献   

10.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自然杂志》迎来创刊三十五周年,为此,我刊将对杂志及网站进行改版。作为传播自然科学的前沿阵地,为更好地奉上精神盛宴,《自然杂志》改为全部彩色印刷,使得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新进展不再冰冷,增强了科学宣传的效果。为使网站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1973,18(6):290-290
扭目作者期页认真学习十大文件深人开展批林整风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提高社会主义积极性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纪念哥白尼弧生五百周年天休演化研究的进展············……程茂兰戴文赛1斗5月,9衡11牛肉j尺产 月,Q︸透.六Ul、户n甘 2,.占,且2高能物理学研究……中能实验核物理概况宇宙射线与天体物理超重元素···,·····……课洪元.哪林生·李惕暗·张志尧微生物代谢的自动调节、人为控制和发酵生产关子细菌转导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突变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创刊于1880年7月3日,经过几代人一百年的持续努力,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据《科学引文索引》杂志的报导,1978年《科学》上的论文被引用59057次,在全世界3500种主要科学杂志的引文数中,名列第7位;在综合性科学杂志中,仅次于英国的《自然》(Nature)。平均每篇论文每两年被引用5.9次。《科学》是世界上70种最有影响的科学期刊之一。 1980年7月4日,《科学》在纪念创刊一百周年时出版了专辑.以主要篇幅概述了当代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家伊恩·斯图尔特在《自然》杂志的最新科学报道上发表了关于雪花、棘鱼及一类新的科学见解并论述了———  相似文献   

14.
《世界科学》2005,(12):F0004-F0004
“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90周年纪念会于2005年11月17日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来自国内科技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纪念中国科协的前之一中国科学社创立90周年和《科学》杂志创刊90周年暨复刊20周年.中国科协主席.《科学》杂志主编周光召院士,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5.
我怀着悲伤的心情,阅读了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关于维克托·维斯科普夫(VictorWeisskopf)去世的讣告(Na-ture417,396;(2002)。十二年以前在波多黎各圣胡安,我在  相似文献   

16.
方守狮  樊均幼 《自然杂志》2008,30(3):156-159
自然杂志自1978年5月创刊,至今已30周年。刊物的宗旨不变,即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刊载文章主要采取约稿,有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撰稿,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既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本文编辑整理了《自然杂志》30年来的主要大事以及部分科学家(其中有约200位两院院士)发表文章的题名,以方便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85年9月10日,著名的苏联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科学院院士博尼法季·米海洛维奇·凯德罗夫(Б.М.Кедров)逝世。他是《自然》杂志编委成员之一。 1903年12月10日,凯德罗夫诞生在雅罗斯拉夫尔一个著名的布尔什维克革命者的家庭里,其父和列宁是战友。他很早就走上父亲所走的革命道路;1918年,15岁的凯德罗夫已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成员了;17  相似文献   

18.
<正>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初创于1978年的《世界科学》杂志如今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迎来了创刊40周年的日子。2019年4月25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新时代的科学与科学传播——《世界科学》创刊40周年研讨会"。研讨会以"新时代的科学与科学传播"为主题,邀请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关于科学发展与科学传播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科技政策、科学与社会、技术哲学、探索与假设、科学视玲、科学与技术、技术预见科学上十个最美的实验···……〔l一2〕原子摄影迈向阿秒物理·····一【1一5」宇宙新观念·················……〔1一6〕在睡眠的迷宫中—关于做梦的九个间题……〔1一35)请求死亡与判断死亡: 两个无解的方程······……〔卜37」技术、政治、伦理: 高新技术发展面临的三刃剑…….................··········……〔1一拍〕精神病患者的增多·········……【1一41」技术哲学:当代科技与人文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世界科学》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会场一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