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老龄产业发展滞后影响着河南社会的和谐,发展老龄产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和重要途径;同时,和谐社会建设又为河南老龄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因此,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必须加快老龄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只有将老龄事业放在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当前河南老龄产业发展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发展,金融业已成为西安的支柱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必须把加快地方金融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本文以西安金融产业为出发点,具体分析了西安金融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校办产业是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是一项关系到校办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校办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近年来河南科技大学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在逐步规范的同时学校产业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迅周  魏艳 《河南科学》2007,25(4):675-679
城区循环经济是城市循环经济的具体承载,是推动城市循环经济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循环经济研究和实践的重点试验平台、重要实践区域,又在相当大程度上代表着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对循环经济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是在城区范围内,对各产业的不同领域构建各种产业生态链,发展循环型三产、二产和城郊农业.城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需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综合分析评价,其主要对策包括研究制定出台发展城区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湖南“两型社会”的建设为邵阳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经济欠发达的邵阳市,如何在“两型社会”建设的伟大战略中,抢抓机遇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科学决策、快速转型,形成自己独特的产业发展战略。文章在深入分析“两型社会”建设对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邵阳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邵阳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殷群 《华东科技》1998,(2):10-12
纵观全球高科技产业建设情况,无论是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还是我国建设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无论是高新区的启动阶段、加速发展阶段,还是完善阶段,均需要科技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支撑。问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社会需求,又为科技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一、科技第三产业的概念及其内涵 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科技第三产业概念的权威表述。笔者认为,科技第三产业的概念可以定义为:以智力劳动  相似文献   

7.
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增长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流。产业集群不仅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活力所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方面依托地方的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又可培育发展地方的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对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仍存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群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今后需进一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司凯  张琪 《科技信息》2012,(36):30-30
党的十八大针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而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思。本文在分析了新能源产业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的基础上,剖析了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苏笑醒  李文全  严超 《科技资讯》2009,(21):158-158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支持县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十多年来,县域高新技术产业已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受县域经济自身条件的限制与制约。本文通过对胶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调研与思考,结合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通过产业化、自主创新、人才集结和政策扶持等手段,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