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衍射积分理论,导出平面波通过轴棱锥后的横向光场的分布特性,数值模拟了无衍射J0光束横向光强的分布。实验采用了氦氖激光器作为光源,利用体视数码显微镜即一个体视显微镜加上一个数码相机来得到输出光斑图,并利用matlab将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实验的验证显示氦氖激光光束通过轴棱锥后产生的光束电场强度的横向分布很集中,中心光斑的能量最强,呈现理想的零阶贝塞尔光,与理论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惠更斯-菲涅尔衍射积分出发推导了无衍射光束的轴上光强和最大准直距离的计算公式,测量了平行光通过轴棱锥后产生的不同传输距离的无衍射光束的光强情况,讨论了不同的棱角的轴棱锥、不同的光阑半径对最大准直距离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当激光光束经过轴棱锥转换后在最大准直距离范围内光强分布近似为贝塞尔分布,符合无衍射光束的特性,由衍射积分理论的数值模拟和几何光学近似得到的无衍射光束的最大准直距离以及棱角与光阑半径对最大准直距离的影响和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柯林斯公式推广,在柱坐标下的广义惠更斯-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推导出用锥形透镜产生的近似无衍射光束的纵向传输分布,且进一步得到轴上光强公式,并用几何光学分析法得到最大准直距离的公式.根据数值模拟的轴上光强,分别讨论轴棱镜底角对轴上光强分布的影响,入射光束半径R、底角φ对最大准直距离Zmax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轴上光强随着底角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准直距离Zmax随入射光束半径R增大而增大并近似与R成正比,最大准直距离Zmax随底角增大而减小且近似与底角反比. 相似文献
4.
利用几何光学方法对轴棱锥产生近似无衍射光进行分析,给出最大无衍射距离的几何表达式.利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对产生近似无衍射光的光路进行追迹,并模拟横向光强分布.通过几何分析、软件模拟及实验验证,讨论光束半径和轴棱锥底角对最大无衍射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大无衍射距离随入射光束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且近似成正比;而最大无衍射距离随轴棱锥底角增大而减小,且近似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无衍射光束参数的透镜变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论述无衍射光束的基本参数的确定,提出用望远系统来改变无衍射光束参数的新方法,给出了各参数的变换公式,利用该方法可灵活方便地获得所需无衍射光的无衍射距离和中心光斑半径。 相似文献
6.
7.
理论分析Bessel光束和Bessel-Gauss光束的相互联系及区别,数值模拟理想Bessel光束和Bessel-Gauss光束在任意平面的径向光强分布,以及光腰半径和谐振腔腔长对输出Bessel-Gauss光束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Bessel光,Bessel-Gauss光衰减较快,实验结果也验证了理论分析.同时,光腰半径越大,光强的径向分布衰减越慢;而腔长越大,其主模式的振幅分布衰减越慢. 相似文献
8.
得到了一个计算最大无衍射距离的经验公式,发现Bessel光束的最大无衍射距离与光乔量横向分量系数kr成反比,而与光阑半径R成正比,并利用数值计算了Bassel光束的无衍射距离与参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无衍射光在直线度误差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无衍射光的中心光斑直径很小,且在传播方向上其尺寸不随传播距离而变化。将其应用于直线度误差测量系统,可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研究了无衍射光束的特性及其人实现方法,给出了测量系统的结构和参数。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这种新型测量系统可满足高精度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透镜聚焦法与障碍物重建法实现无衍射光束的自重建,对无衍射光束自重建的传播特性及其光强分布变化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聚焦透镜与障碍物都可以使无衍射光重建,但重建后的无衍射光束的中心光斑的光强都较重建前弱,且光斑半径较大,亮环也较稀疏.利用聚焦透镜实现重建,只要加另一透镜进行矫正,便可得到光束质量非常好的无衍射光,且无衍射距离较重建前更长.利用Bessel光经障碍物重建,无需借助额外的实验装置,便可方便地对粒子进行捕获,而且重建后的无衍射光经过障碍物可再重建. 相似文献
11.
材料力学里对平面弯曲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进行了假设,利用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公式来求解截面上的切应力值。但是这些假设并没有进行验证,其正确性还有待实践证明。文中利用有限元通用分析软件—Ansys软件,对平面弯曲梁的弯曲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材料力学关于切应力分布规律的假设。 相似文献
12.
13.
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光源特性对双光束干涉强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涉装置中,光源单色性的好坏,几何线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干涉条纹的清晰程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试验测定的不同循环次数下的海水侵蚀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建立毫非线性的渐近回归分析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的优化计算,然后根据模型计算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其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值的平均相对精度在95%以上。因此,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可以用于海水侵蚀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的分析。最后,实现了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分析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5.
船坞虹吸灌水与短廊道灌水和阀门灌水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它对相关参数要求较高,给修、造船船坞虹吸灌水流道的设计增加了难度.为此,通过多个实际工程的水工模型试验,探索虹吸灌水流道的特性,探讨相关参数的关系与规律,总结出了船坞虹吸灌水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并建立了驼峰断面高度的计算公式.工程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减少了水工模型试验中大量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