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秘的地下城 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东南大约300km的阿纳多利亚中部,有一片极为荒凉的岩石地带,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一奇景的卡帕多基亚高原。这里每年除了初夏的几天有雨外,一直都处在酷热或严寒中。烈日下地表的草木枯萎,岩石也似乎快要熔化了,一切都仿佛到了天之尽头。格尔里默谷地到处林立着石笋一样的白色锥形石堡,高10m~20m,它们是由火山熔岩冷却后最终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神秘的地下城 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东南大约300 km的阿纳多利亚中部,有一片极为荒凉的岩石地带,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一奇景的卡帕多基亚高原.这里每年除了初夏的几天有雨外,一直都处在酷热或严寒中.烈日下地表的草木枯萎,岩石也似乎快要熔化了,一切都仿佛到了天之尽头.格尔里默谷地到处林立着石笋一样的白色锥形石堡,高10 m~20 m,它们是由火山熔岩冷却后最终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正>神秘的地下城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东南大约300km的阿纳多利亚中部,有一片极为荒凉的岩石地带,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一奇景的卡帕多基亚高原。这里每年除了初夏的几天有雨外,一直都处在酷热或严寒中。烈日下地表的草木枯萎,岩石也似乎快要熔化了,一切都仿佛到了天之尽头。格尔里默谷地到处林立着石笋一样的白色锥形石堡,高10m~20m,它们是由火山熔岩冷却后最终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黄婉康 《科学通报》1987,32(6):479-479
铌铁锐钛矿是锐钛矿的变种矿物,产于白云鄂博矿床钠交代岩石中。岩石具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是霓石、霓辉石、高铁钠闪石-亚铁钠闪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少量矿物是萤石、钛铁矿、独居石和易解石等。铌铁锐钛矿和易解石的集合体呈0.1—0.3mm或1—3mm的斑点浸染于岩石中。  相似文献   

5.
李士 《科学通报》1988,33(4):262-262
一、引言 自从1957年由联邦德国科学家R.L.Mssbauer发现低能γ射线无反冲共振和吸收现象——穆斯堡尔效应以来,Sprenkel-Segtl等人在1964年首次将这种方法用于石陨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莲子深埋地下千年不腐,还能发芽生长,开出美丽的花朵,小小的莲子如何完成这样的生命奇迹?其间蕴藏着什么样的奥秘?堅守古蓮子千年不腐莲子未完全成熟时青翠娇嫩,老熟后变成了黑色,坚硬如石,因此也被叫作"石莲子"。事实上,莲子不但有岩石一般的身躯,还有岩石一样坚韧不拔的品格呢!1952年,我国科学家在大连市普兰店东郊1~2米深的泥炭土洼地里挖掘出了古莲子。经中国科学院考古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柴北缘地区发现榴辉岩   总被引:99,自引:7,他引:92  
柴达木盆地北缘 榴辉岩呈透镜体产在中-上元古代的片麻岩中。岩石主要由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和金红石等矿物组成,石榴石包含44%-62%的铁铝榴石、15%-33%的钙铝榴石和12%-30%镁铝榴石分子,  相似文献   

8.
李哲 《科学通报》1987,32(3):204-204
热激活电子非局域化和次近邻效应是矿物化学中最令人感兴趣和最活跃的领域。具有电子非局域化的矿物经常表现出反常的光学和其它物理性质。它们的穆斯堡尔谱常常显示出一些在Fe~(2+)或Fe~(3+)独立存在时所不能发现的新的特征。已经在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黑柱石、迪尔石和Fe-Ti石榴石的穆斯堡尔谱中观测到这种现象。矿物中次近邻效应是  相似文献   

9.
李哲 《科学通报》1989,34(2):127-127
穆斯堡尔效应已经在矿物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主要用来测定矿物中铁的价态、配位以及Fe-Mg有序-无序;此外,对复合物相陨石和岩石的研究也能给出许多有用的信息。近年来,矿物物理化学研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若干种类的超精细相互作用,主要包括次近邻效  相似文献   

10.
印度塔尔沙漠西部有个古老的小镇,小镇的东端矗立着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之堡"。这座曾结束了数百人畜生命的死亡之堡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四壁用宽大的砖石砌成,堡顶用粗大的圆木拼封,地面铺着整齐的长条状石块,东西两壁各开  相似文献   

11.
《科学之友》2006,(4):46-46
山西运城解州的关帝庙,人尽皆知,因为那里是关公的故乡。但是,为什么在张壁古堡也建有此庙?又为什么要建于堡外?与堡门、山门、庙门相对?张壁古堡内一块大清康熙50年的碑文记载了关公显灵的一个故事:在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流氓地痞干着打家劫舍的勾当。一到黄昏,堡门落锁,路无行  相似文献   

12.
南非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具极为古老的骨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古老的现代人类祖先的完整骨架。研究人员认为,它是由猿进化成人类期间很多过渡性动物之一。这具骨架是由约翰尼斯堡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的。检验说明这一骨架大约有350万年,埋在约翰尼斯堡附近洞穴的岩石中。领导这一科研小组的兰·克拉克认为,这具骨架属于南方古猿属的一种猿人,这种动物正好存在于早期人类之前、最近发现的这具骨架看来能像人一样用双脚行走,但很明显也能像猿那样挥动双臂在树木之间穿行,据克拉克说,在确认这具骨架届哪个种类还需大约1年时间一在此…  相似文献   

13.
仿古汝瓷天青釉烧制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正耀 《科学通报》1992,37(4):313-313
在古陶器研究中应用穆斯堡尔效应已获得不少有价值的结果。但是,在古瓷器中的应用极少,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一,艺术价值很高,现存文物极少。在各种汝瓷釉色中天青釉尤为珍贵。我们利用穆斯堡尔谱详细研究仿古汝瓷天青釉的穆斯堡尔参数随烧制条件变化的规律,这既有益于仿古汝瓷的研制,又有益于古汝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晶 《科学通报》1995,40(4):336-336
榍石是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常见的副矿物之一.由于与石英,长石和云母等主要造岩矿物相比,榍石的刚性度较大,在岩石的变形过程中,很少发生塑性流变.因而,矿物和构造地质学家们对榍石晶体塑性流变特点了解甚少.早在1970年Borg曾经报道在美国进行Harkat和Piledriver核试验造成的冲击坑中,被强烈破坏的花岗岩中榍石发育了两组机械双晶.在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信息     
“核冬季”的寒风去年隆冬的一天,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西南部的小城布莱克斯堡(Blacksburg),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主持召开了一次专题讨论会,与会者有大气科学家、核物理学家、环境保护专家、外交官员、高级军  相似文献   

16.
R.L.Frost  杨静  Z.Ding 《科学通报》2003,48(12):1320-1327
草酸盐矿物的形成可以用来证明苔藓、真菌等低级生物的存在. 系统研究了一水草酸钙石、二水草酸钙石、草酸铜石、草酸铁石、草酸镁石、草酸钠石和草酸胺石等7种草酸盐矿物的Raman和红外光谱特征. 研究表明, 草酸盐矿物的CO Raman伸缩振动峰与阳离子种类有关, 二水草酸钙石、草酸铜石、草酸镁石、草酸钠石的CO Raman伸缩振动峰依次是1468, 1489, 1471, 1456 cm-1. 除草酸胺石外, 只有Raman和红外光谱特征能够证明这些草酸盐矿物的络合特性. 还对水的OH 伸缩振动的光谱学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用来区分草酸钙石中是否含有结晶水及结晶水的含量. 结果的重要性在于可以用振动光谱技术来鉴定赋存在岩石表层的草酸盐矿物, 从而用于证明其他行星(如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或曾经有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17.
应育浦 《科学通报》1981,26(1):36-36
1976年在我国辽宁省太古代变质铁矿中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铁硅酸盐,被命名为莱河矿。许多作者对它进行过研究。本文作者在河北省变质岩中发现了另一种在化学成分上与莱河矿有差异的高铁铁橄榄石,它产在一种特殊的石英铁榴易溶岩中,后者主要由易溶石和铁铝榴石组成,还含有少量石英、磁铁矿和单斜辉石,局部富含高铁铁橄榄石、石墨和黑云母。这种岩石作为夹层产在太古代迁西群变质岩中,上下围岩分别为蓝晶石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和二辉石麻粒岩。  相似文献   

18.
刘長龄 《科学通报》1959,4(4):132-132
矽卡岩在我国有广泛分布,并形成鉄、銅等許多有价值的金屬矿床,但截至目前为止,其中尚未見有合褐帘石的。最近,我们根据河北地质勘探公司順便检查队自翼西南某矽卡岩鉄矿区采来的标本进行研究,发现透辉石矽卡岩中有不少褐帘石(在标本中含量可达30%以上)。因而岩石定名应改为“褐帘石透辉石矽卡岩”。在野外肉眼鉴定时,誤將褐帘石当作綠帘石或阳起石了。現在將我們初步研究结果报导于下,供有关同志們参考,特别希望在矽卡岩分布地区工作同志注意此种褐帘石的发现。褐帘石的产狀:这种褐帘石透輝石矽卡岩产于接  相似文献   

19.
从放大镜到光学显微镜 1590年,在荷兰的米德尔堡,有位眼镜制造商名叫扎哈里耶斯·詹森。詹森磨制镜片的技术精湛,在米德尔堡是远近闻名的。一天晚上,詹森做了两个圆筒,一个圆筒嵌一块老花镜片,另一个圆筒嵌一个近视镜,他一时兴起,将两个筒对在一起,蓦然发现自己的手指粗大了很多。于是他又去捉了一只小甲虫放在下面观察,小甲虫也一下变大了!  相似文献   

20.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石冰川的温度结构类型与运动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之久 《科学通报》1989,34(2):134-134
乌鲁木齐河源区冰缘地貌现象丰富多采。六十年代以来,季子修、李树德等及邱国庆等曾对本区岩石风化、石环、石河、拔石、冻胀丘等做过初步的解剖分析,积累了宝贵资料。但前人对石冰川几乎未涉及。1985—1987年,作者对本区石冰川进行了较系统的定位观测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