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莉 《当代地方科技》2010,(21):106-107
债务重组在化解企业债务风险、调整产权结构、优化资本结构、重新整合经济资源、推动企业在法制化的轨道上持续不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国有企业债务重组财务问题可以推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也对证券市场监管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瑞 《创新科技》2003,(7):14-17
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十五大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的基础上,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确定了到20l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长,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重温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关于国有经济改革历程,从长远看,只有国有资产动起来了,国有经济才会曙光在前。  相似文献   

3.
对国有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国际上跨国大公司近年来实施收缩性的、强化核心业务的“归核化“战略转换进行了论述,提出为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国有大型企业实施“归核化“战略势在必行,并对国有大型企业实行“归核化“战略所应采取的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支持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进行的项目组织结构变革实践,该文对这类变革的机理进行探索.利用问卷调研了50个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结果显示,影响企业高层变革决策的5个促进因素是"项目数目"、"项目分布范围"、"市场竞争压力"、"专家建议"、"现有模式的缺陷";2个阻碍因素是变革引起的"人力资源调整"和"新管理机制的建立";项目数目与项目组织结构类型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项目数目的变化是项目组织结构变革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试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科技信息》2007,(21):282-282,294
1997年以来,随着大量重组事件的涌现,资产重组作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方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现状进行分解的基础上,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对上市公司重组前后的变化进行说明,力证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现在虽然还有不足,但其确实是我国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是一新生事物,它对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有着积极作用.论文分析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2002,(1):6-8
<正>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搞好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并通过根本性的企业制度创新,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企业活力,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一大批国有企业在改革中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国有经济总体实力大大增强。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和我国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并购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之间的并购和重组成为了国家经济转型和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然后在企业的并购与重组中企业债权人合法权益得实现成为了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债权人的概念、债权人的权益、以及现行公司法对债权人的保护等方面来分析企业并购中如何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寻求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途径及解决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问题三个方面说明了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与紧迫性,提出了弥补“市场缺陷”、“市场残缺”和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建立国有经济的依据,以及从战略上调整有经济布局的具体原则。最后,文章指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在方式上要从行政调整转向市场调整,要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造与加强科学管理和相结合,并在深化社会保障制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有企业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将对企业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在这种结构大调整、产生大整合、市场大变化的复杂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1.
面对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日渐深入,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是大势所趋、必然之势。为切实维护重组改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组改制企业必须很好地履行职能,要做到这一点,重组改制企业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政治思想工作思路,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型企业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相似文献   

12.
赵玉静 《天津科技》2009,36(4):87-88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产业成为传统经济新的增长点,并由此带来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不仅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经济交易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而且极大地变革着企业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因此,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加快我国新经济发展,对我国实现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量重组事件的涌现,资产重组作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方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大量文献就资产重组理论,重组动因,重组绩效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但重组动及重组绩效之间的关系却是资产重组研究方面的一个空白。选取1999年深市A股市场中发生过资产重组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重组动因进行分类,并选取重组前后的部分财务数据从偿债能力,资产周转能力,主营业务鲜明状况和主营业务赢利能力等方面对重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然后结合重组动因进行分析以找出重组动因与重组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在给我国企业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严竣的挑战。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变革,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分配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对企业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行业,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当前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更应不断地发挥工会工作的优势,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充分发挥出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促进电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文中对我国电力企业工会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强化电力企业工会工作的对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沈国放 《世界知识》2008,(18):56-58
当前适值国际形势深刻演变、亚洲格局深入调整的重要时期,国际体系中的权力结构、治理方式和规则制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东南亚各国文化多元、制度各异、人口众多、优势互补。已基本走出金融危机阴霾,恢复发展势头,不仅跃升为亚洲地区一股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全球经济稳定的增长点和世界各大国投入的重点对象之一,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变革、结构重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的十九大对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判断。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创新,是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依托"河南省民营企业转型与创新问卷调查",本研究对来自河南的267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家意识到企业转型的关键是实行创新升级;同时,企业自身的变革自信和变革能力在促进企业积极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有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质量控制力,必须对国有经济进行"调整"和"改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素质、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大幅度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增强其经济质量控制力。  相似文献   

18.
沈树城 《科技资讯》2009,(11):149-149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新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产生,产权关系发生了变化,权力进行了重组,利益格局有了调整,企业的机制更加灵活,在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变革,企业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过渡,员工的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思想和情绪也随之发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必然面对着新课题、新任务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谈庆  易晓明 《科技资讯》2007,(31):165-166
我国在企业改革创新方面,实行了企业整合和重组,使部分国有中、小型企业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集团企业,并使企业的功能、产品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大的变化.笔者认为理论创新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创新,因此我们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对"6M法则"有更深刻的哲理理解,才能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前进.  相似文献   

20.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企业的组织、战略、经营方式及文化理念带来深刻而重大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对企业变革的要求。信息技术已被众多的企业所采用和接受,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从信息技术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企业信息化给企业环境带来的冲击,然后重点介绍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