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3C化学位移与定位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一元取代苯为基本模型,根据取代基对苯环间位仅有诱导效应的实验事实,并假定取代基对苯环间位和对位的诱导效应可视为相等,通过单取代苯13C化学位移计算了常见基团的诱导效应(RI)、共轭效应(RC)及电子效应(RE),进而根据电子效应强度(RE)值定量地表征了定位效应和苯环的活化与钝化  相似文献   

2.
以结构为基础 ,以电子效应为主线 ,讨论了碳碳重键自由基加成反应的特点 ,特别着重研究了自由基加成反应的定位规律以及定位效应指数的应用 .  相似文献   

3.
浅谈烷基的电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NMR谱理论对烷基的电子效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烷基具有吸电性的诱导效应和供电性的超共轭效应的双重性质,解释了当两种效应同时存在时的电子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烷基的电子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讨论。认为烷基静态的诱导效应为微弱的吸电子效应,而大多情况下烷基表现出的供电子的诱导效应是由分子环境或外界环境造成的。其共扼效应主要表现为δ-π、δ-P超共轭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取代苯苯环碳原子化学位移为依据,用曾经设定并初步证实的甲基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参数,讨论了甲基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及定位效应.化学位移值表示的诱导效应参数表明甲基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经校正后的化学位移值表示的共轭效应参数表明甲基具有微弱的给电子共轭效应,甚至其共轭效应有可能正处于给电子和吸电子的临界状态,总之相对于氢原子,甲基具有吸电子效应.甲基有较强的对位定位效应和较弱的邻位定位效应,在适宜条件下间位也有可能发生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6.
酚类生物降解性的从头算和分子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运用ab initio HF方法对甲酚等18种酚类化合物进行几何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它们的电子效应、取代基空间位阻效应和最高占有轨道能量(EHOMO)进行了系统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主要由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决定,同时前线轨道能量也反映出其降解难易的大致顺序,结果与实验事实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电子效应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效应是揭示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电子效应可概括为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本文从有机化学中总结了它在深入研究有机化学反应规律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诱导效应、σ超共轭效应和极化效应等方面入手。全面地分析了烷基的电子效应,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以结构为基础,以电子效应为主线,讨论了碳碳不饱和键自由基加成反应的特点。特别着重讨论了自由基加成反应的定位规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对烷基电子效应要辩证理解。烷基既可以作为给电子基,又可以作为吸电子基,要视其所处的体系而定。烷基电子效应的方向,给电和吸电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1.
电子效应理论在基础有机化学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有机物性质可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基础有机化学中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差别,对电子效应理论在烷烃卤代反应、不饱和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羰基的亲核加成中的应用做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体粉末方法,测试了苯系偶氮、嘧啶、吡啶酮、四氢喹啉甲川型染料,以及中间体共62个有机分子的SHG效应,发现其中14个品种具有SHG活性。考察了影响SHG效应的有关因素,发现电子效应基本一致的硝基和氰基取代染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SHG性质。说明电子效应并不是影响有机分子SHG活性的唯一因素,PPP-MO理论计算结果也证实了这点。  相似文献   

13.
烷基的负诱导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实验事实,阐述了烷基的负诱导效应。并对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应用烷基供电子效应的一些不妥当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有时空间效应对有机物的性质影响是较大的,可决定有机物的某些性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魔蓝”与各种硅烷的选择攫氢/自旋截捕反应的EPR研究,阐明了硅烷中各部位氢原子的相对活性,指出了可能的攫氢部位,获取了攫氢后的自由基步骤及自由基中间体结构的有关信息,揭示了烷氧基的取代基效应表现为拉电子效应,同时表明用“魔蓝”研究硅化合物的攫氢反应是自由基反应机理研究的一种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在有机化学中的作用,讨论了两大效应对反应方向及产物结构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掌握有机化合物性质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必须了解分子中各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是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电子效应主要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前两种效应是讨论分子中原子间通过σ键或π键的传递而产生的影响,后者是讨论非键合原子间通过空间传递所产生的影  相似文献   

18.
^13C化学位移与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单取代苯13C核磁化学位移所计算的电子效应值,结合可极化率观点,解释并定量判断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定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电子效应、空间效应、杂化轨道理论,阐明了醚的结构、性质.着重介绍各类开链醚在强酸催化下断键反应的活性及取向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二十年代物理学中的电子理论被引入有机化学的研究之后,对具有不同取代基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在反应活性上的差别的原因得到了理论上的解释,并在三十年代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即所谓极性效应(电子效应)。这个理论把分子中的取代基对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的影响归因于静电性和非静电性的两种电子效应,前者称为诱导效应,后者称为共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