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约瑟难题的逻辑矛盾及科学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引言李约瑟 (J.Needham) 博士曾提出一道著名的难题: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尽管李约瑟博士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尚未杀青,他本人关于这一难题的最终解答也还未面世,但国内外学术界却已是众说纷纭。早在1932年,中国大陆就专门召开了有关李氏难题的学术讨论会,会后结集出版了《科学传统与文化——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的论文集;在历届国际中国科学史的学术会议上,李氏难题也常常是议题之一;中国的《自然杂志》甚至别具一格地以李氏难题征答的活动,作为对李约瑟老博士90华诞的献礼,而李老博士本人也应约寄上了他的一篇“征答”……李氏难题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上的一些观点与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1990-1995年)是一位难能可贵的西方学者。他为学严谨,在可级范围内必追寻中国古代原始资料作为自己建立理论的依据。他能局部地脱离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从一个比较中性的角度来分析中华文化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李约瑟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促进科技史界认识到科技不是单一文化的产品,而是多种文化的综合产品。因此,李约瑟不仅在中华科技研究上享有不朽的地位,在人类科技史研究上也应享有同样不朽的地位。文章分析了李约瑟的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并商榷他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论李约瑟的中国自然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鹰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1):37-39,49
本文认为李约瑟以东西文化和古科学两种比较研究为方法论基础,对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基本属性、思维范式、哲学影响和科学意义作出了独到的研究。他所由此形成的一套中国自然哲学观对于我们正确评价和开发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李约瑟的科学史观叶侨健OnJosephNeedham,sViewofScience¥Abstract:AspecialfeatureofNeedham'sviewofhistoryofscience,thattocombinesciencewit...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蕴涵有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本文的考察指出,李约瑟的观念、方法、哲学思想都是西方的。在这样的观念、思想指导下,用西方特有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难免与实际情况有差距,也很难揭示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以李约瑟的工作对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贡献和意义的讨论作为出发点,进而在一些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在目前国际上对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背景下,对李约瑟的工作中的若干概念、假定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科学编史学的分析,尝试发现一些国际上中国科学史研究在观念与方法上的新的动向,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7.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在引译中国科技古籍时,有些失误。笔者曾写信请他再版时修改,他支提出应公开发表,以有益于学术研究。他的学术风范像他的学主成就一样伟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和霍金的《果壳中的宇宙》为例,指出科技著作名称的翻译同样要考虑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因素,尊重原作者认可的中文译名。此外,历史文化因素等附加信息也需着重关注,以便准确传达典故所蕴含的深意。  相似文献   

10.
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人的“李约瑟情结”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将李约瑟的贡献片面地理解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树碑立传;(2)将其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最终目的理解成回答“中国何以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问题;(3)为中国的历史由外国人书写的事实感到不安。因此,要想对这位当代文艺复兴式的学者有一更清楚的认识,就必须跳出中国的圈子来审视他的思想和工作;而要想看清“世界的李约瑟”,就得对“李约瑟的世界”有所了解。 所谓“李约瑟问题”并非始于李约瑟,早年来华的耶稣会士和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已关注到中国社会与科技的“落后”问题,任鸿隽1915年的文章《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首开中国知识界讨论这一问题的先声,20世纪 40年代李约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讨论互相启发,构成他日后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一个重要动力。 受到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李约瑟成为一个“科学进步论”的坚定信奉者。他与当时在剑桥的一批左翼知识分子一样,对社会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相信科学是一种推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这导致他投身反法西斯运动来到中国领导中英科学合作馆,其后又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的首任主席。但是李约瑟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李约琴难题是一个问题集,任何拆解它的解答都是不合理的。它表述的是一个历史事实,蕴涵着十分重要的关于科学观,科学史观和科学史研究方法论的理论问题。对于它的解答应该从广阔的中西社会文化语境的比较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2.
李约瑟与浙江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研究和宣传中国古代科技史闻名于世的李约瑟博士,曾在1944年两次访问处于抗战艰难困苦条件下的浙江大学,本对这一访问的历史背景、详细经过进行了史料发掘,并就其历史意义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李约瑟难题与社会文化语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李约瑟难题是一个问题集 ,任何拆解它的解答都是不合理的。它表述的是一个历史事实 ,蕴涵着十分重要的关于科学观、科学史观和科学史研究方法论的理论问题。对于它的解答应该从广阔的中西社会文化语境的比较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4.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难题同时叩问了东西方文明,它没有标准答案,却有学术价值.中国现代化史产生了"超李约瑟问题",且蕴涵"未来李约瑟问题".李约瑟难题的价值在于引起探索,引发提问.  相似文献   

15.
A New Survey of the “Needham Ques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张官廉夫妇是生长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动乱社会背景下的一代知识分子,曾经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扎根西北,收留孤儿,和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一起创办兰州培黎工艺学校,为西北的工合运动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3年,李约瑟博士考察兰州,与张官廉夫妇相识相交,从此开启了长达多半个世纪的跨国友谊。晚年,他们间的书信更为频繁,他们彼此回顾着早年的经历,自己的近况,并关心问候着对方。本文在李约瑟博士与张官廉夫妇的信件的基础上,结合翔实的史料,简要回顾了张官廉夫妇的职业生涯以及和李约瑟博士之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  相似文献   

17.
李约瑟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重要特色就是极为推崇道家和道家思想,这就是李约瑟的"道教情结".这种情结的形成与他在1945年10月相遇访问河南大学初识<道藏>有缘.本文叙述了他形成"道教情结"的背景,访问河南大学的过程,看到<道藏>的惊喜,同河南大学的联系,道家思想使他成为有机论哲学家.  相似文献   

18.
尹晓冬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4):31-35,125,126
根据档案馆所藏李约瑟与张宗炳、张宗燧的通信以及李约瑟日记、卡片等文献,梳理了上世纪40年代李约瑟与张东荪及其两个儿子张宗炳、张宗燧的交往活动,反映了战争期间李约瑟与科学文化界的联系与活动,新发现的史料也为张东荪等人的历史研究作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