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丹 《科技潮》1999,(11):124-125
本世纪最后的日全食尽管20世纪将结束于2000年,但是2000年日全食和日环食均不会发生,故今年8月11日的日全食是真正的本世纪最后的日全食。另外。2001年和2002年均会发生一次日全食,但观测条件较好的陆地都在非洲的中南部,交通和治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因此从今后几年的日全食情况看,这次日全食也是非常重要的。欧洲-西亚日全食全食带从大西洋西部开始,经过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在印度洋北部结束。由于适于观测的地区是在欧洲和西亚,故这次日全食被称为欧洲-西亚日全食。欧洲和西亚交通方便,治安较令人放心,旅游资源丰富,因而倍受科学旅游者的青睐。目前正值太阳活动期的开始,因此,能看到较大的日冕和大型日珥。  相似文献   

2.
1997年(农历丁丑年)将出现日、月全食天象,人们将有幸遇上一生中罕见的世纪奇观。 1.日全食与慧星“幽会” 本世纪我国境内能见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发生在3月9日(农历二月初一)。上午8时44分,日全食从俄罗斯比斯克以南和我国新疆阿勒泰以北地区开始,经蒙古、我国东北、俄罗斯东部和东西伯利亚海,最后至10时04分在北冰洋结束。全食带宽约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年二月十六日,我国云南省和贵州省发生了一次日全食,全食带从滇西的瑞丽、潞西经昆明直到贵州省东部剑河结束。这是本世纪内在我国领土上能够组织大规范联合观测的最后一次日全食(下一次将发生在二○○八年八月一日,经黄河流域郑州等地)。日全食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它为科学工作者研究太阳物理、日地空间物理、引力  相似文献   

4.
诠释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中国长江流域等地区观测到了日全食天象.此次日食的食分为1.079 9,全食最长持续时间为398.8秒.是1814-2309年间中国境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活动.日食从印度拉开帷暮,经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进入中国.椋过太平洋后从日本南侧列岛上空落幕.在地球上可见的全过程长这3小时25分,掩食带全长15 150千米,平均宽度230千米,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的0.71%,成为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  相似文献   

5.
2009日全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O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可见长达5分钟的日全食,这将是地球上所能见到的最壮丽的天文现象。这次日全食在地球上堪称百年一遇,今年的日全食和90年前的一次日全食是“亲兄弟”!这你能想象得到吗?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的日全食是21世纪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跨越了中国北纬约30°的广大地区,为研究太阳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上海位于此次日全食带中心线附近.为此,上海佘山站、乌鲁木齐南山站和日本鹿岛站开展了VLBI联合观测实验.与此同时,TEC测量还配合使用了GPS观测站.本文介绍了此次日全食观测实验的背景、测量方案、观测实验详情和数据处理流程.根据相关处理结果,利用二维条纹搜索方法在上海一乌鲁木齐基线获得了优质干涉条纹,预示着VLBI测量取得成功.对单站GPS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日全食食甚时刻TEC值存在快速下降.此次观测实验预期将首次获得电离层TEC变化的VLBI实测结果.并开展VLBI与GPS测量结果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于2009年7月22日上演;全食带穿过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印度和中国,同时覆盖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全食持续时间长达6分38.9秒,因此这次直接观看日全食的人数可能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下一次的日全食将在300年以后的2309年6月9日.  相似文献   

8.
《华东科技》2009,(8):75-76
本世纪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于2009年7月22日上演;全食带穿过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印度和中国,同时覆盖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全食持续时间长达6分38.9秒,因此这次直接观看日全食的人数可能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下一次的日全食将在300年以后的2309年6月9日。  相似文献   

9.
科技事件     
我国迎来本世纪首次日全食8月1日,我国迎来了本世纪第一次日全食。我国西部部分地区能够观赏到此次日全食的全过程,其他绝大部分地区由于处于偏食带,可观赏到带食日落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正> 1 引言日全食的地磁效应,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过长期的观测,但出于磁地的日食效应较小以及观测条件限制,结果不尽一致,争议颇大。而日环食对地磁场的影响,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迄今没有见到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我国学者在1980年云南日全食期间曾对地磁场进行了多方面的观测分析,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日全食发生在磁暴期间,加上全食时太阳地平高度甚低,观测分析较为困难;结果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次日环食主食带横贯我国中纬度地区,日食时太阳地平高度较大,而且没有出现磁暴,为我们分析研究日食的地磁效应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科技馆》2009,(3):31-32
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发生罕见的日全食景观。为普及天文知识,提高观众观测日食水平,河北省科技馆特邀北京天文助理研究员詹想,在宇宙剧场做有关日食的天文科普讲座,题目为《漫画日全食》。  相似文献   

12.
1980年2月16日,我国云南省发生了一次日全食。我系研制的2厘米波长射电望远镜参加了云南天文台组织的射电多波段联合观测。这是2厘米波长在我国首次投入日全食观测,观测取得了预期的结果。 2厘米波长总强度观测,是为了利用日食提供的高分辨率观测,来确定日食期间日面  相似文献   

13.
《少儿科技》2012,(1):9-9
10年来我国观测条件最好的月全食于2011年12月10日上演。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挂夜空的迷人景象。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1—2010年开封地区五个地面观测站观测资料,对强对流天气包括短历时强降雨、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出现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短历时强降雨、雷雨大风、冰雹、龙卷.开封短历时强降雨自西南到东北逐渐增加,一年中主要出现在4—9月,7、8月为短历时强降雨多发期,极值出现在1996年7月26日开封站,雨量为170.7 mm/h.雷雨大风西部多,东部少,一般出现在每年的春季到夏季,6—7月为雷雨大风高发期.冰雹北部多,南部少,除了冬季外,其他季节均会出现,4—7月为冰雹的多发期.开封龙卷的发生为小概率事件,有记录的龙卷风只有2次,分别出现在春季和夏季.  相似文献   

15.
共赏日食     
7月22日,百年罕见的日全食将在我国长江流域隆重上演,长达5分钟之久的日全食必将成为21世纪最华丽、最壮观的一幕!  相似文献   

16.
李鉴 《前沿科学》2014,8(3):42-46
给出了根据概率论估算各类中心食发生比例的方法,将地球和月球轨道偏心率、半长径取为各自的平均值,将发生中心食时的地月距离、日地距离作为独立随机变量,根据它们的概率密度函数计算出日环食、全环食、日全食在中心食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8.1%、10.5%、31.4%。其中的全环食比例取的是月球本影影锥落在离地心0~R(地球半径)之内的概率,所得数值为真实值的上限。与公元1001年到公元2000年间实际发生的1548次中心食(日环食49.5%,全环食为10.7%,日全食为39.8%)相比较可知,本方法能有效给出日环食、全环食、日全食的相对多少,但只能粗略给出各自的比例,误差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8,(6)
国际编号6741号小行星命名获得者的自述为我国天文科普事业奋斗的足迹.李元鉴赏太空美术作品载早期的科普活动16岁那年,1以1年9月22日的日全食是横穿我国境内的一次壮丽天象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朝鲜1981-2010 年95 个地面观测站的冰雹观测记录, 分析朝鲜冰雹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 朝鲜的冰雹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中部山区和西部平原地区, 年平均冰雹日数在上述地区分别达到4, 1.5 和1 以上。年平均冰雹日数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春季主要集中在中部山区和北部山区, 年平均冰雹日数达到0.4; 夏季主要出现在北部山区, 年平均冰雹日数达到0.8; 秋季南移至西部平原和东部沿海地区, 年平均冰雹日数达到0.4。朝鲜的冰雹发生时刻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平壤站冰雹最大值出现在13:00LT (当地时)。在研究的时间段内, 朝鲜全国72 个台站的年平均冰雹日数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 6 个台站的年平均冰雹日数明显上升, 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两江道。另外, 对平壤观测站的零度层高度(FLH)、归一化对流有效位能(NCAPE)和垂直风切变(VWS)进行分析, 探讨平壤地区冰雹频数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应苏联莫斯科大学及莫斯科人民友好大学的邀请,由我校引力实验中心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日全食观测团,于7月14日至8月12日在苏联开展了科学实验。学术交流等活动。这次大规模的国际日全食观测实验是由苏联莫斯科大学及莫斯科人民友好大学联合发起的,共有11个国家的170多位科学家参加。其中,进行地球重力场观测实验的只有中国、苏联和意大利3个国家,其它8个代表团进行了天文观测实验。我校是国内应邀参加这次国际实验活动的唯一单位。  相似文献   

20.
行人说,在中国天文学这个殿堂里,四处矗立的尽是男性科学家的丰碑,骄傲的女性和女性的骄傲在这里寥若晨星。然而有一天,一个纤弱的女性硬是闯进了这片男性傲居的领地,响当当地刻下了自己的名字。1997年3月9日由中科院、中国天文学会、黑龙江省科协主办以她为组委会主任的’97中国黑龙江日全食和慧星观测团”,460多名中外天文专家和天文爱好者在她的率领下在黑龙江的漠河与8万漠河居民亲眼目睹、观测了日全食与慧星这一千载难逢的罕见天象并获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