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以正义为主题,以国家与个人同构的方式论述了国家与个人的正义,并试图通过“哲学王”之理想人格的培养而解决政治与哲学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巨著《理想国》中阐发了自己关于建立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美满社会的哲学理念,其中"正义"这一核心思想贯穿始终。柏拉图探讨了城邦的正义和公民个人灵魂的正义这两方面内容,得出观点:当两者都实现了正义与和谐,一个完美理想的国家便得以建立了。虽然《理想国》倡导的"和谐"有其阶级局限性,它的精髓对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秦彩霞 《科技信息》2012,(35):178-178,249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柏拉图从批判经验的具体正义入手,引出了国家的正义概念。他提出正义就是国家中每一阶层人尽其才、各司其职、互不逾越。本文同时从和谐社会、反腐倡廉和依法治国等角度论述了柏拉图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对法律的看法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从哲学王的统治到把法律作为治国的选择的背后是对现实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种选择基于哲学王的难以出现和人性的弱点,而法律也不是完美的,它是很大的局限的。  相似文献   

5.
在柏拉图构建的理想国中,以保卫城邦为职业的城邦卫士的工作尤其重要。具有良好品质的好卫士,既是护卫理想城邦所必需,也是培养和造就未来的统治者哲学王的基础。柏拉图认为培养一个好卫士的必由之途是教育,他提出了实施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以达到内外双修的教育目的,造就美善兼备的理想卫士。柏拉图注重"立人"的教育理念和人才观,对于我们今天仍存在诸多问题的教育事业,有着深刻的启迪和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在《伊安》、《理想国》等篇章中审视了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现状,从他的道德主义原则出发对诗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把诗歌驱出城邦以正视听;同时他又认可诗歌通灵的能力和诗性语言的魔力,希望诗歌以某种方式介入哲学领域,为城邦建设发挥潜力。柏拉图诗学思想中的矛盾是他的政治理想和他的诗人天性的矛盾,艺术与真理合一的构想和实践又体现了柏拉图作为诗化哲学理想先驱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7.
“各司其职,各守其分”是柏拉图设计的正义的等级社会的理想图景,试将反其道而用之,将它与平等联系起来,在论证“各宜其职”的前提下,构建一个相对平等的“各司其职,各守其分”的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8.
《雪人》讲述的是一个雪人不可救药地爱上火炉的故事。在19世纪,“柏拉图哲学”曾风靡一时,安徒生的爱情观就深深地打上了被伏尔泰称为“形而上学爱情”的柏拉图思想的烙印。这个故事便可清晰地折射出安徒生心目中理想的爱情观,那就是精神至上的“柏拉图式的恋爱”。由于崇尚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安徒生始终无法在精神恋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也正缘于此,他终生未娶。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城灵假说"的"城邦与个人同构"模型,巧妙地论证了国家教育观。柏拉图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教育的"大众化"使个人的灵魂发生转向,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各安其位,培养"幸福人;"而国家应该承担培养"好公民"的责任,并令其履行"化大众"的职责,使每个人在城邦中各司其职,从而达成国家的和谐。柏拉图关于个人、教育、国家之间关系的论述,对构建我国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雪人>讲述的是一个雪人不可救药地爱上火炉的故事.在19世纪,"柏拉图哲学"曾风靡一时,安徒生的爱情观就深深地打上了被伏尔泰称为"形而上学爱情"的柏拉图思想的烙印.这个故事便可清晰地折射出安徒生心目中理想的爱情观,那就是精神至上的"柏拉图式的恋爱".由于崇尚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安徒生始终无法在精神恋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也正缘于此,他终生未娶.  相似文献   

11.
从理想政体的阶级构成以及治国之道等方面考察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模式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论证了这种差异的方法论基础,从阶级实质而言都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而进行的种种设计,因此都未能解救当时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2.
美德的统一性问题是希腊哲学所重点讨论的哲学问题。在柏拉图那里,个人的美德具有一种统一性关系,但公民的美德却体现出一种各阶层具有专属于自身的特定美德的倾向。在美德的统一性问题上,柏拉图在个人美德与公民美德之间体现出某种矛盾性立场,其中缘由在于柏拉图在哲学上的二元论立场所带来的实践上的二元关怀。  相似文献   

13.
在柏拉图看来,人之为人的最高境界,在于“人与神相似”,在于“人向神生成”,在于踏上哲学之途,借此育养非凡的德性,最终成为经世济民的“哲人王”或爱智求真的“完善公民”。这一思路不仅折映出古希腊“人文化成”的理想追求,而且代表了柏拉图的道德哲学思想。当然,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看,这一理想在本质上是难以实现的,但其作为一种希冀的目标,却具有范导人类德行和启发人们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音乐伦理价值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把音乐对心灵的净化与他伦理意义上最高的“善”理念和建立理想国的政治理想紧密结合,认为好的音乐可以塑造人的灵魂,培养人的理智、激情、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从而凸显了音乐的伦理价值,揭示了音乐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这一思想至今仍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政治哲学的范围之内可以发现,定义"正义"概念的一个重要根据是政治理想的确立。研究政治理想具有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中考察这两个维度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审美观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他们都否定现实美,追求一种超越时空的绝对美、永恒美.但是,由于他们对当时现实态度的不同,以及本人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形成了在达到这种永恒美的途径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充分显示了东西方哲学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高尔吉亚篇》展现了两种生活方式和政治技艺的对话。一种是新上任的公职人员卡里克勒所强调的意愿满足和政治实务,一种是苏格拉底所说的一切政治技艺和其他专业活动都应该旨在帮助人的心灵向善。从当今社会治理的现实趋势看,卡里克勒的观点仍具相当的影响力,但苏格拉底所分析的此类治理模式的最大问题,即“奉承”身体、忽视“人品”,也因此切中了当下时弊。苏格拉底的激情倡导也许是老生常谈“一个人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做一个好人,无论是在公共生活还是在私人生活中。”但其“政治的技艺与灵魂相关”的观点精髓也因此是后人对抗社会腐败困题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借助“洞穴比喻”,象征性地说明了两个世界的划分问题,论述了灵魂转向的必要性,并系统地阐述了理念论的丰富内涵。“洞穴比喻”是柏拉图对理念论的深化和总结,它代表了柏拉图的基本思想,是西方哲学的真正开端,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