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熔裁》、《章句》、《附会》三篇,是讨论结构谋篇的主要篇章。(《神思》篇论构思,也属谋篇)黄侃《札记》言《附会》云:“循玩斯文,与《熔裁》、《章句》二篇所说相备。”范注亦云:“《附会》篇即补成彼篇之义”(指《熔裁》)。并指出《章句》亦有与《附会》同义之处。这三篇专论,分别从宅情位言、熔意裁辞和结构统篇等角度对结构谋篇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此外,还有一些有关的论述,散见于《总术》、《神思》、《通变》、《诠赋》、《定势》、《史传》、《论说》、《封禅》、《奏启》等篇,这样便形成了刘勰的较系统的结构谋篇理论,它是《文心雕龙》这座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大厦中的一层。  相似文献   

2.
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中的普遍规律。在古代浩如烟海的文艺论著中,就有不少著作接触到这个问题,对它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文艺论著《文心雕龙》,就是在这个方面卓有成就的著作。它在《物色》、《神思》等篇对形象思维的一些特点作了论述。特别是《神思》篇,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关于形象思维论述得比较好的一篇。《文心雕龙·神思》是探讨创作构思问题的。刘勰总结了前人创作经验,意识到文艺创作构思时思维形式的特殊性,因此,他对艺术思维形式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当然,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刘勰,不可能用“形象思维”这一科学的术语来表述。但从他的具体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实际上接触了形象思维的一些基本特征。这是刘勰在我国文艺理论史上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东娜 《科技资讯》2006,(35):166-166
作为《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一篇的《神思》,从艺术构思和艺术想象力两方面对文学创作进行了具体阐释。着重探讨了关于《文心雕龙》中提出的虚静,即调节自身的最佳状态来进行艺术创作,以及其中所概括的艺术思维中,主客体的往复交流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神思》是创作论的第一篇,专门论述创作思维与艺术思维活动的名篇。“神思”是指写作中以语言活动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即所谓“言为枢机”的语言心理观念。文章从《神思》的艺术思维、艺术的层面内涵、创作阶段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越加注重对于我国古代文论民族特征的研究,这种研究又以创作论为一定的“突破口”。《文赋》与《文心雕龙》作为这方面的双壁,前者以创作论为主体,后者的创作论则是其整个理论体系的重心。如果说,《文赋》第一次肯定文学的地位,使之从经、史中分擘而不为之淹没,它比起西方贺拉修斯《论诗艺》的富有开创性的论著来,毫无逊色;那么,《文心雕龙》作为我国公元四世纪就达到高峰的文论专著,它之后的一千多年的古代文论,还没出现过有如它一样的宏篇巨制。因此选择这两种创作论作比较,不但是有益,而且是必要的。下面拟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意象,这一术语,最早可上溯至《易经·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神思》篇中曾明确提到:“窥意象而运斤.”司空图在《诗品》的《缜密》篇中也谈到:“意象欲去,造化已奇。”此后的诗论家便对这一术语普遍使用起来。“意象”成为“表意之象”。然而,现代中国诗歌所广泛运用的“意象”,并不是对古代“意象”这一术语的简单沿袭,实际上已注入现代心理学的内涵.西方心理学中有jmase一词,意为外界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影象。我们一些学者便借用了这一古术语.把它译成“意象”。(也有译成。“心象”的)在心理…  相似文献   

7.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独具匠心地阐述了“神思”极其丰富的内涵。神思首先关乎想象。晋宋间人宗炳《画山水序》曰:“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晚年宗炳因年老无法登临山川,便画成山水图“卧以游之”,他认为这样同样可以领略山川风光,甚至比真景物还要幽渺深远。他说的“神思”显然含有想象的意思,因为他的“卧游”主要是要依靠想象的。与刘勰同时的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也说过:“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不穷。”刘勰《神思》篇说神思的功能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心雕龙》创作论之一的《定势》,因为其“势”的概念的多解性,而颇多争议,后人引用也较少,但从“即体成势”人手,我们会发现该文中的所谈“体裁”对“势”规范性作用不可忽视,更值得注意的是“势”作为一种自然的对读者解读文本不可或缺的力量,对体裁具有自然的超越性,正是这种超越性使得《定势》与《神思》、《体性》、《风骨》、《通变》一起构成刘勰创作论的最精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里有这样一段话:“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思想感情是一篇作品的经线,语言文辞是表达事理的纬线。经线端正,然后纬线才能织成;事理确定,然后文辞才能畅达,这是创作的根本道理。这一段话,根据范文澜注引用清纪昀的话说:“纪评曰;‘此一篇之大旨’”,可见其重要。它不仅在《情采》一篇,而且在《文心》全书,特别是在二十篇创作论中,确是占了很重要的位置。 在探讨这命题之前,我们应先把刘勰这段话里的几个关键辞的辞义,或者说概念,进一步弄清楚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是一部恢弘的古典文学理论名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评诗论文,深从六艺,振叶寻根,观澜索源,内容极其丰富,以今人观点看可以涉及文学的许多部门,如文体论、创作论、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论、美学理论、修辞学理论以及南朝以前的文学史论等。从不同角度,都可探讨它的文学价值.对于这一庞大的理论体系,要深刻探讨和认识清楚,并非易事,近代学者已多有探索和讨论.本文拟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对其中几个问题,试再补充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一、《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纲”《尚书·盘庚》云…  相似文献   

11.
虚静说是《文心雕龙·神思》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艺术观念,主要指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状态与创作前必要的心理状态准备。本文旨在对虚静说的哲学渊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刘勰的《神思》篇中的虚静说来源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谐隐》篇是《文心雕龙》文体论论有韵之文的最后一篇,刘勰以专篇的形式给予了谐辞、隐语应有的地位。在谐隐之风颇为盛行的魏晋南北朝,刘勰在注意并认同它们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并分析了谐辞与隐语这两种文体。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刘勰对民间文学持有的态度,这关涉到《谐隐》篇的意义问题,从而也从客观上突显出《谐隐》篇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练字》篇,向来不太被人重视。因为这一章涉及文字方面的内容较多,所以文艺理论家们认为它对创作实践意义不大,是全书中价值不大的部份,因而轻视它;而语言文字学家们认为它是文论著作里的一章,于是忽略它。结果,《练字》篇成了《文心雕龙》五十章里最不幸的一章。然而,我们在研究魏晋南北朝语言学史时,发现《练字》篇有许多吸引人注意的地方,有的地方甚至很精彩。今不揣鄙陋,尝试论之。一、认为文字是“言语之体貌,文艺之宅宇。”《文心雕龙·练字》云:夫文象列而结绳移,马迹明而书契作。斯乃言语之作统,而文章之…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神思》中的“神”和“物”有其特定的体“道”内涵:“神”是‘神性“(虚静,以人合天)与“反神性”(人世,以人争天)的张力性的统一体;“物”是“物性”(恒定无为)和“反物性”(变动不居)的张力性的统一体.《文心雕龙·神思》中的“神与物游”观念以这两个概念为核心包含了一套比传统的“物感说”合理的主客体融合机制.传统“物感说”在解释创作主客体融合机制方面的弊病在于没有指出融合的动力何在,而“神与物游”的观念则指出了,创作主客体的融合是一个主客体所葆育的道的内在“生”长力量发挥和外在天道统摄共同作用的过程,而这恰恰就是“游”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刘师培是近代著名学者,他对《文心雕龙》、《文选》都有深入的研究。刘师培在《文心雕龙·诔碑》篇讲解中对《文选》“诔”与“碑文”两类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可以对其作进一步的阐述。学习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历史的经验,是当代《文选》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辨骚》是《文心雕龙》的第五篇,也是《文心雕龙》研究中争议颇多的一篇。争议的问题主要有:1.刘勰“辨骚”的目的用意;2.刘勰是否“扬诗抑骚”?3.本篇的归属——总论还是文体论?等等,笔者最近研读此篇,浅见有异于各家之说,兹分述如下:一、刘勰何以要“辨骚”?  相似文献   

17.
比兴是我国传统诗论的核心,但在《文心雕龙》的体系中,它并不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比兴》篇中的比兴是与章句、对偶、夸饰、用事等并列的文章技巧,刘勰承汉人之余绪,把它解释为比喻。当然,兴又不同于一般的比喻,它体现着古人一种抽象程度较低的思维方式,因而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在《比兴》篇以外,“兴”字的用例则隐含着汉魏以来的一种新兴的文学艺术观念,即认识到了文艺创作与表达中情感的形象性,代表着古代文学理论中近似于“形象思维”的初步思想。《比兴》篇多沿汉人成说,而又有所发明的,主要是关于比。他把《诗经》中的比…  相似文献   

18.
截止目前,关于中国最古老歌谣《诗经》的研究成果可谓“夥颐”,但对《诗经》意象的研究分析似还不多,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意象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就被明确提出来了。《神思篇》说:“是以陶钧文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此后历代文论专著也常使用这一概念,直到当代的许多诗歌评论家,还一直把它作为判断某首诗审美价值高低的标准之一。尽管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  相似文献   

19.
"神思"是中国独特的古典美学范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也被认为是关于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神思是一种动态的运思过程和思维方式,如水一般流动着不可言说也难以概括,它高于想象与构思,也不同于现今所说的灵感,神思一词包含着中国古代特有的以直觉为主的思维,也显示了中国古人思维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性与完整性。对于"神思"的探讨首先要从《说文解字》出发,从历代"神"与"思"的含义变化出发,从刘勰之前对"神思"一词的运用出发,梳理其对刘勰"神思"的形成的影响,其次通过分析《文心雕龙·神思》总结概括"神思"的特点,最后,讨论"神思"在现今创作中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文在概括论述刘勰以前及齐梁时人对诗、骈中声律的认识和运用的基础上 ,全面地分析了《文心雕龙》声律论对诗、骈内声律运用的革新性、拓展性见解 ,并以《文心雕龙·声律》等篇的写作实践为依据 ,深入探讨了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论尤其是“浮切相调、飞沉交错”说对后世格律诗文制式形成的导向、定位作用与深远、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