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厦门是一个淡水资源十分匮乏的海滨城市。20世纪末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要缺水城市。厦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90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40%,福建省人均水资源量的25%.且城区供水系统80%的原水依靠外来水源调配。近年来,为解决工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厦门市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工业节水与重复利用.并将之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05年与2000年相比.厦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70.1%。工业供水总量仅增长了89.5%.工业重复用水率达到90.85%。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和促进了厦门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忻州市市区供水现状、可供水水源、水资源量、分布及开发利用的情况,提出了以开采忻州市市区供水水源和自备井开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最低为目标,建立了城市供水水源优化调度经济管理模型,运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了城市供水水源优化调配方案,为城市发展规划用水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厦门市现状自来水水源有3个:九龙江北溪、坂头-石兜水库和汀溪水库群,可以粗略分为厦门和同安两个子系统:西部厦门子系统由九龙江北溪引水、坂头-石兜水库组成,向岛内、海沧、集美供水;东部同安子系统由汀溪水库群组成,向同安和  相似文献   

4.
郭剑峰 《科技潮》2010,(4):26-27
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的1/25,我国人均的1/6,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密云水库作为首都的重要地面供水水源,直接关系到首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5.
引言厦门市委市政府在2004年将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重要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年的努力,除部分海拔较高的偏远村庄外,厦门市近90%的农村都用上了自来水。目前,厦门市农村供水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有221自然村、78644户纳入厦门水务的城市供水体系统一管理。为实现抄表到户,厦门水务集团招收了34名农村供水抄表员,农村供水抄表员月基本工资1100元,绩效工资500元,年终双薪。实践证明由于所招抄表员的绩效工资(500元)总额不高,供水企业对其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6.
厦门是一座淡水资源十分匮乏的海岛城市,人均年占用水资源量为970m3,只有全国人均的41%,全省人均的25%.淡水资源主要是从40公里外的九龙江北溪引水.自1998年创建经济特区以来,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供水事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城市供水能力,由20世纪80年代初11万吨/日发展至今已达到95万吨/日,增幅近9倍.尤其随着工业开发区的拓展,工业用水量随之剧增,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缺水将成为城市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水资源形势的严重性,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措施,加强工业节水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长期无统筹管理,目前城市供水普遍存在水源紧缺、供水不足、污染严重的问题。开源节流是我国供水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而实行以低水低用、中水回用为原则的分质供水,能有效地节约水源、节省制水费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供水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加速城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浙江城市供水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上世纪90年代出台的《关于加快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决定》,极大地推进了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各地都把城市供水工程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大资金投入,使全省供水面貌焕然一新,如全省城镇供水能力从1990年的292.79万吨/日增加到2001年的979.87万吨/日,比1990年增长了2.3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厦门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这些年发展迅猛,从“小厦门”到“大厦门”。并把加快岛外的农村城镇化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城市水务随之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增大发展的压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厦门城市水务发展所要面临的不单是要化解积极发展与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而且还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城市水务主业发展内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厦门市能源、水和土地等资源十分稀缺。99%以上的能源从外地调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861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量的40%.城区供水系统80%的原水靠外来水源调配;人均耕地面积0.02公顷.远低于全国人均0.10公顷的水平;只有20余种矿产资源,以非金属建筑材料和水、热矿产为主,且规模达到大、中型的不多。固有的资源状况,使厦门较早地意识到资源与发展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较深地体会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在注重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厦门市以较低的资源消耗支持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四化建设的前进,城市在迅速发展。城市人口集中,工厂企业部门多,结构复杂,对水量和水质都有具体要求。因而,对城市供水条件必须进行正确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以及供水水源的合理分配与保护等等。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中介的定义及对厦门市发展的作用 科技中介作为科技成果和现实生产力之间的桥梁,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快发展厦门市的科技中介.对于推动厦门“科技之城”的建设、提高厦门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厦门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城市,80%的原水供应来自漳州九龙江北溪引水,岛内基本没有取水水源。地处集美围绕着杏林湾矗立着4座泵站及2个水池.构成了原水中转的枢纽中心。九龙江、坂头水库乃至将来的长泰枋洋水库的原水都汇集在此.再由3个泵站输送到水厂及用户。就2011年供水状况来看:从集美北引泵站及集美水源站进岛水量为10862.80万吨.占全岛供水量的57.52%;  相似文献   

14.
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地球表面虽然大面积为水,但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而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0.26%。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同时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世界上许多城市正面临水资源危机。厦门虽地处东南沿海,却是水资源匮乏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863m^3/人,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二分之一.属严重缺水地区。一方面。厦门市的淡水资源比较缺乏,另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经处理的污水不加利用排至大海。因此,对污水再生利用进行研究.探讨再生水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的必要性、可行性.推动再生水利用事业的发展.对解决厦门市水资源短缺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佳木斯市城市供水水源保护工程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佳木斯市城市供水水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水水源保护工程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下称条例)已于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供水水质和水质投诉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了落实《条例》,及时、有效地处理用户水质投诉。正确处理用户和供水企业的矛盾,确保安全、优质供水,促进供水企业的良性发展,迫切需要对用户的水质投诉问题进行分析和有效处理,以维护《条例》的尊严和维护用户、  相似文献   

17.
张海贝 《科技资讯》2012,(31):222-222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短缺及净水工艺不够完善等问题随之出现,城市供水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供水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供水系统的重视程度、构建应急供水体系、建立健全多水源体系和完善净水工艺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城市供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保证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水资源贫乏和环境污染制约城镇供水规模的今天,供水管道漏水是对优质水源的浪费,在供水不足的城市更加剧供求矛盾,它不仅增加了净水成本,而且还额外地增大了供水设施的投资费用,同时、也导致一些水淹,道路损坏等次生灾害。降低管道漏损率更是反映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厦门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标体系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厦门市为研究区域,结合厦门的区域环境与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通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方法对厦门城市现状水平年(2005年)、规划水平年(2010,2015,2020,2025,2030,2050年)的水环境承载力作出初步分析.通过对6个与水资源和水环境密切相关的综合性指标的模拟计算并归一化处理,结果表明,厦门市水环境承载力是一个波动的趋势,主要是由于供需比的变化,以及工业废水达标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和人均供水量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厦门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极其重视饮用水源地的保护。而厦门又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厦门市。特别是厦门岛内的供水主要依赖40km以外的九龙江引水,约占岛内供水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