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habiting the sea surface microlayer (SM) and the sub-surface microlayer (SSM) are compared at six sampling stations in Daya Bay, near Shenzhen City of China during 2 cruises in 1999.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on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SM in China. Results show that protozoans and nauplii are the most dominant components, accounting for 80.71% (SM) and 89.15% (SSM) of the total zooplankton in the average abundance, respectively. The densities of copepods (adult + copepodid) are higher in the SSM than in the SM. The siz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indicate that the frequency of micro-zooplankton (<0.2 mm) is higher in the SM (0.8235, n=290) than in the SSM (0.6768, n=306). Enrichment phenomenon of zooplankton is detected in the SM at the sampling stations excluding two stations near nuclear power plants (NPP). The enrichment factor is from 1.516 to 3.364 with the average value of 2.267. The SM 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reveal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in the Bay. Typical sea wate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urbidity,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chlorophyll a (Chl-a) indicate that the water quality is poorer in the SM than in the SSM.  相似文献   

2.
2007年5~12月对大鹏澳鱼类养殖区(St.1)、贝类养殖区(St.2)、自然海区(对照区)(St.3)微表层和次表层的水质及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3个调查区域微表层浮游动物种类数分别为33、25和27种,次表层浮游动物种数分别为70、56和67种.微表层浮游动物丰度在夏季达到最高,分别为580.0 ind./L(St.1)、224.0 ind./L(St.2)、750.0 ind./L(St.3),微表层浮游动物丰度均值高于次表层,对照区最高(314.5 ind./L),鱼类养殖区(262.0 ind./L)次之,贝类养殖区(168.5 ind./L)最低.水化分析结果显示大鹏澳海区微表层对氮、磷、硅营养盐均有富集作用,TN、TP、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富集因子平均值分别为2.02±O.13、2.16±0.18、3.36±1.04和2.12±0.10.大鹏澳不同功能海区不同水层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有很大差异,海水养殖对水质、浮游动物数量和组成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至7月对珠江广州段4个站位的微表层与次表层水中As、Cd、Cr、Cu、Zn和Pb的质量浓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段水体均不同程度地受到6种重金属的污染;除Zn以外,微表层对其余5种重金属均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通过饮水途径所致健康风险中,微表层平均总致癌风险为1.7×10-4.a-1,是次表层平均总致癌风险1.5×10-4.a-1的1.1倍,是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的3.4倍;总致癌风险(As、Cd和Cr)约占总风险的99.8%,远高于总非致癌风险(Cu、Zn和Pb)的0.2%,控制含Cr和As废水的排放是降低该河段重金属污染物健康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于2018年8月在率水设置了19个采样点,进行后生浮游动物标本采集和水质指标测定.共记录浮游动物22种,隶属2门19属,其中轮虫17属20种,桡足类2属2种,枝角类未检出.浮游动物丰度很低,在7~1 675 L~(-1)之间变动,平均丰度仅123 L~(-1).其中,轮虫是对率水浮游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生物量贡献最大的类群.率水浮游动物群落从上游到下游的空间分布不均匀,种类和丰度都表现为中游略高于上下游.基于物种组成对所有样点的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5种不同的群落类型,群落间特征差异较大.基于指示种的组成和丰度进行水质评价表明:率水水质介于寡(o)污染到寡-中(o-β)污染水平之间.冗余分析表明:溶解氧(DO)、溶解性物质及相关指标(总溶解性固体(TDS)、盐度(Sal)、电导率(SpCond))和化学需氧量(COD_(Mn))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秋季日照港岚山港区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状况,并初步探讨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围填海工程的关系,本研究以2019年11月在该海域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2010年、2013年、2016年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情况。2019年11月日照港岚山港区附近海域共发现浮游动物31种,平均生物量(湿重)为66.0mg/m3,平均丰度为35.8ind/m3,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平面分布基本一致,总体上呈近岸高、远岸低,港区内低、港区外高的趋势;调查海域的优势种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薮枝螅水母Obelia spp.和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多样性指数为0.41—3.01,平均为1.61。综合分析2010—2019年4次秋季的调查数据,日照港岚山港区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比例有所波动,节肢动物所占比例先降低后升高,腔肠动物所占比例先升高后降低;种类数和丰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和丰度在波动趋势上与所在海域围填海工程的建设进展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但浮游动物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与调查海域围填海工程持续建设响应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1999年12月至2001年2月期间,对杏林湾水库浮游动物进行了8次调查,经鉴定共有浮游动物150种,大部分是淡水种类,经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测定,主要优势为淡水筒壳虫(Tintinnidium fluviatile)、大弹跳虫(Halteria grandinella)、多刺裸腹蚤(Moina macrocop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oru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ubesi)、绥芬跛足猛水蚤(Mesochra suifunensis)等,经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统计分析,6#站点和1#站点Shannon-Wiener指数较低,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浮游动物死体在广西近海的可能规模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冬季在钦州湾选择6个站位进行垂直拖网,采用中性红染色法区分浮游动物死体,研究冬季钦州湾浮游动物死体的组成、分布及其对丰度、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调查期间,浮游动物死体的平均丰度为2252个/m3,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24.5%。共鉴定浮游动物31种(类),其中出现死体的有15种(类)。在优势种(类)中,除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crassirostris )外,其它优势种(类)一旦在某站位发现活体,则其死体出现的概率为100%。死体的出现提高了多样性指数,缩小了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差异。【结论】冬季钦州湾约有1/4的浮游动物是死体。死体的存在会误导我们对浮游动物丰度和多样性的理解,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2021年10月(秋季)对廉州湾近岸海域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廉州湾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对该海域海水水质进行等级划分与评价。结果显示:秋季廉州湾海域的溶解态无机氮(DIN)浓度为0.149-1.587 mg/L,均值为0.493 mg/L;溶解态无机磷(DIP)浓度为0.010-0.084 mg/L,均值为0.033 mg/L;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0.89-3.27 mg/L,均值为1.47 mg/L。DIN呈现近岸高、中部低的分布;DIP由湾内至湾外呈递减趋势,梯度分布明显,受河流输入影响显著。调查区域的富营养化指数为0.48-76.25,均值为12.23,大多数站位的水质状况属于轻度至中度富营养水平,严重富营养化主要出现在南流江口附近的站位;有机污染指数为-0.15-7.20,均值为1.80,研究区域50%的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南流江水质污染最严重,属于严重污染水域。总体来看,河流输入的陆源污染和人类对廉州湾海域的开发利用,是廉州湾海域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程度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三沙湾纳潮量及湾内外的水交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三沙湾多年实测潮位资料和2个临时潮位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沙湾潮汐特征,计算了纳潮量、海水的平均交换率和海水半更换期.结果表明:三沙湾潮差较大,有较强的纳潮能力.但由于其水域面积较大,地形也比较复杂,其整个区域海水的平均“更新能力”一般.当潮差累积率为20%(大潮)时,三沙湾的海水半更换期约为36个潮周期;当潮差累积率为50%(中潮)时,海水半更换期约为75个潮周期;当潮差累积率为80%(小潮)时,海水半更换期达到114个潮周期.  相似文献   

10.
中街山列岛海域增养殖区表层营养盐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2010年春、夏、秋季中街山列岛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指标及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盐度、pH、溶解氧、COD、无机氮(DIN)、无机磷(DIP)的月平均值均呈季节性显著差异。COD平均值较低,均低于一类海水标准;就DIN而言大多数站位为劣四类海水,而DIP表现为大多数站位属于二或三类海水。E值表明海水基本处于高富营养状态,且富营养化状态指数中COD占优势,其次为DIN,这两者起到绝对性作用;N:P值表明调查海区的海水基本处于P限制潜在性营养;有机污染指数A值表明所调查海域海水基本处于轻度有机物污染。营养盐与盐度和pH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与磷酸盐的负相关最为显著,且各营养盐之间大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青岛胶州湾女姑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并对该海域进行底栖生态评价,2018年11月与2019年4月于胶州湾女姑口潮下带海域设置12个调查站位,开展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要素调查。秋、春两个航次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82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29种、节肢动物甲壳类29种、软体动物18种,这3个门类种类数占总种类数的92.68%;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密度665.83 ind./m2,平均生物量358.65 g/m2,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7。两个航次均表现出明显优势的种为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寡节甘吻沙蚕(Glycinde gurjanovae)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其次为小型贝类及多毛类,优势物种表现出小型化趋势。基于栖息密度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盐度、水温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AZTI海洋生物指数(AMBI)及多变量AMBI (M-AMBI) 分析显示,胶州湾女姑口海域底栖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台州湾附近海域潮汐、潮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时验潮站横门站的1a潮位观测资料、下大陈站长期验潮资料以及4个垂线测站的大、中、小潮潮流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台州湾附近海域的潮汐、潮流特征,并探讨了海平面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横门站与下大陈站的潮汐类型均属于正规半日潮类型;横门站年平均潮差大于下大陈站4 cm;2站平均涨、落潮历时相当;台州湾除T-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莱州湾西部海域的无机氮和磷酸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莱州湾西部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方法】以2011年8月该海域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该海域水质营养盐分布特征,并对营养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莱州湾西部调查海域营养盐总体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河口附近为营养盐的高浓度区;相关性分析表明,盐度与无机氮、磷酸盐、COD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而COD和无机氮、磷酸盐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莱州湾西部调查海域无机氮污染较严重,调查海域所有调查站位的无机氮含量超《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的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而磷酸盐含量则有37%调查站位超《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的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结论】莱州湾西部调查海域富营养化较严重,相关环保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格控制陆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7--2009年4月和9月7个站位各项生态因子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海棠湾的时空状况,测定的因子包括pH、盐度、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耗氧量(COD)和叶绿素&海棠湾各站位无机氮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14~0.847mg·L^-1,活性磷酸盐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003—0.069mg·L^-1.铁炉港和藤桥河口附近海域水体的无机氮、COD和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高于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的质量浓度则表现为铁炉港高于其他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丰水期的质量浓度均高于当年枯水期的质量浓度.富营养化指数计算结果表明,丰水期大部分站位呈现富营养化水平,人类活动已经导致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海棠湾海域,其主要途径为养殖废水的排放和市政排污.  相似文献   

15.
以2005-2019年秋季在日照岚山港附近海域6次浮游动物的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该海域同期悬浮物监测结果,分析其浮游动物种类结构组成、种类数量、丰度、生物量以及香浓-威纳指数的变化,并初步探讨日照岚山港围填海工程对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9年日照岚山港附近海域秋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比例和其他各项指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其中,种类数和丰度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类群比例、种类数量和丰度与围填海工程进展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生物量和香浓-威纳指数与围填海工程进展关系不明显。日照岚山港围填海工程会造成附近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类群改变,种类数量和丰度减少,围填海停止后优势类群、种类数量和丰度均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6.
分水江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10-12月期间,对浙江分水江水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分析.共鉴定浮游动物23种,其中轮虫11种(占48%),枝角类6种(占26%),桡足类6种(占26%),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priodont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特异中剑水蚤(Mesocyclops dissimilis).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变化范围为78.0~297.3 ind./L,平均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044~8.924 mg/L.依据同步测定的理化指标,运用化学评价指数(Pb/n)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PI)对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对分水江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分水江水库的水质属中度污染型,建议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必要的巩固治理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6年6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结合环境参数,对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多元分析,研究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比较丰富,浮游动物种类数为322个(含27种浮游幼虫),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数量占到总种数的1/2以上,桡足类是其主要类群,中华哲水蚤是整个调查水域最重要的优势种.据各站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丰度,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该水域的浮游动物分为5个群落.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  相似文献   

18.
淮河蚌埠段水域浮游甲壳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春季分两次对淮河蚌埠段水域浮游甲壳动物进行研究.两次调查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8种,其中枝角类2属3种,桡足类5属5种.3月份的优势种类为近邻剑水蚤和蚤状氵蚤,3个采样点(蚌埠朝阳大桥、五河分洪闸、浍河节制闸)的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分别为17.1ind.L-1、7.0ind.L-1、1.8ind.L-1,3个采样点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8、0.62、0.47.5月份蚌埠朝阳大桥的优势种为近邻剑水蚤、蚤状氵蚤和透明氵蚤,浮游甲壳动物密度为67.5ind.L-1,生物多样性指数为0.76.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电气火灾物证鉴定关于一次短路熔痕和二次短路熔痕的量化分析,研究外热条件对短路熔痕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分析短路熔痕的微观结构和成份信息。实验结果显示:在特定的热处理时间变化趋势下,一次短路熔痕晶粒大小的发展趋势与热处理时间趋势一致,二次短路熔痕晶粒大小的发展方向与热处理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反,而且,一次短路熔痕织构系数的平均值随外热温度的上升,先增大后减小,二次短路熔痕织构系数的平均值只在较小数值范围内波动。进一步分析短路熔痕不同区域的化学成份发现,一次短路熔痕和二次短路熔痕主要含有C、O和Cu三种元素,在熔痕的沉积层,一次短路熔痕的氧含量约为6%,二次短路熔痕的氧含量约为3%,但在熔痕基体区,一次短路熔痕和二次短路熔痕的氧含量基本无变化,均在3%左右,不随外热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变化。从研究结果可知,在600℃内的电气火灾中,短路熔痕随外热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变化的相关数据可以成为短路熔痕量化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分别于2011年4-5月(春季)和9-10月(秋季)对浙江舟山海域(29.513 3-30.909 8 N,121.717 0-123.160 0 E)23个采样站位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监测到浮游动物16大类131种。春季优势种组成为:中华哲水蚤和五角水母;秋季优势种组成为:中华哲水蚤、肥胖箭虫、百陶箭虫、背针胸刺水蚤、精致真刺水蚤、真刺唇角水蚤、双生水母、中华假磷虾和拟细浅室水母。两季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236.1个/m3,生物量均值为221.8 mg/m3。中华哲水蚤密度均值为164.2个/m3。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为1.84,秋季为3.49,均值为2.66,表明调查海域春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低,种类单一,群落结构不稳定;秋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高,物种丰富,群落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