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丛枝菌根真菌的生态分布研究进展情况,并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个方面对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滑桃木的丛枝菌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10株盆栽滑桃木的根样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0个根样中均有丛枝菌根真菌侵染,且侵染比率较高,平均侵染率75%以上,达到深度侵染.用湿筛-沉淀法对盆栽植物根际土壤分别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平均每100g土中有孢子270个,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属,其中,刺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pinosa)、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和单孢球囊霉(Glomus monosporum)是常见种.  相似文献   

3.
丛枝菌根对神东煤矿区塌陷地的修复作用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进行土地复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在神东煤矿区塌陷地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5个月后,系统地研究菌根对向日葵植株的生长发育、对土壤性状的改良以及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根3个月后,向日葵的开花期较对照可提早2周。接种菌根5个月后其侵染率提高,菌丝密度明显增加。接种区植物生长较对照区明显提高,地上部叶片数和干重较对照明显增加。菌根植物的根系发育状况良好,植株干重提高,籽粒产量增加。菌根植物根际土壤磷和钾含量的有效性增加,微生物数量明显提高,取得较好的菌根生态效应。在采煤塌陷地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改善复垦土壤的性状,有利于生态的恢复与稳定,为微生物复垦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重金属污染矿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优势植被白茅为研究对象,探究重金属铅和镉胁迫下,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白茅生长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模拟矿区镉和铅的含量,对重金属胁迫下接种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的白茅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AMF对白茅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AMF种类和重金属胁迫显著影响AMF菌根侵染率、孢子密度、净光合速率以及蒸腾速率。在铅胁迫下,接种根内球囊霉会显著增加白茅地上总氮含量,降低地上碳氮比。AMF种类、重金属胁迫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白茅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重金属胁迫降低了白茅植株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此外,镉胁迫下,接种AMF显著提高了白茅的蒸腾速率,且接种根内球囊霉对白茅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铅胁迫下,接种摩西管柄囊霉显著提高了白茅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重金属胁迫下接种AMF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接种...  相似文献   

5.
丛枝菌根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一种菌根,它是由专性营养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和大部分陆生植物所形成的互惠共生体,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功能.通过对丛枝菌根与植物的营养吸收、抗逆抗病以及丛枝菌根与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关系进行综述,从而说明AMF在植被群落的建立和演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技术对采煤沉陷区进行土地微生物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神东采煤沉陷区种植的紫穗槐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为研究对象,经16、25和28个月监测和对接种菌丝密度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接种对植物生长和根际土壤理化性状产生的一定影响.回归分析方法表明,接种菌菌丝密度与有效磷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而对照逐渐呈现正相关性;不同的监测时间相关性不同,如9月的菌丝密度与有效磷含量的相关性优于6月的,这与菌根发育时间密切相关.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地紫穗槐试验结果证明,接种菌根真菌能够在宏观上有效地促进紫穗槐生长和发育,在微观上改良植物生长的基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葫芦巴碱和类黄酮在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形成共生的过程中充当信号分子的作用,并且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野外采集的植物根际土壤和野生葱属植物根段作为接种体接种三叶草(TrifoliumrepensL.).观察三叶草菌根侵染率,统计其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种类、并与原始接种土壤比较.结果表明:用不同植物群落的土样作为接种物,三叶草菌根侵染率和根际AMF种类和密度有很大差异,但菌根真菌种类数目较多;用不同种葱属植物根段接种,三叶草菌根的侵染率差别明显,根际土壤孢子的种类数目较少但菌根真菌有很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在石漠化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西南喀斯特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石漠化问题的研究十分活跃,在很多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但在岩溶区实际的生态恢复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障碍.菌根真菌生态适应性强,对恶劣环境中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丛枝菌根的生理结构和生态功能与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亟待克服的障碍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利用菌根手段来解决岩溶石漠化地区的这些问题是一条崭新而有效的途径,并且其在提高石漠化地区植物抗岩溶干旱、耐土壤贫瘠能力和增强新引入植物对石生、富钙环境适应力等方面将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摩西球囊霉(G.m)对桉树幼苗吸收Cu和Zn的作用,及其对Cu/Zn交互作用的影响。桉树苗栽培在含Cu(0、10、25、50mg.kg-1)或/和Zn(0、50、100、200、300、500mg.kg-1)的模拟污染土壤中,接种G.m,8周后收获,分别测定桉树苗的生物量、菌根侵染率及Cu和Zn含量。结果表明:①根部G.m的侵染率为20%~35%,外加Cu和Zn对侵染率无显著影响。②接种G.m可使桉树苗生物量增加1~3倍;显著性降低桉树苗中Cu和Zn的含量(P<0.05),分别减少5%~40%和50%~80%。③未接种G.m时,土壤中外加的Zn使桉树苗中Cu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而Cu对桉树苗中Zn的含量无显著影响。接种G.m后,土壤中外加的Zn亦使桉树苗中Cu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而Cu也能显著降低桉树苗中Zn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1.
 丛枝菌根技术是目前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向紫穗槐接种丛枝菌根(AM),研究接种后2~14 个月间菌根对紫穗槐生长和土壤改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相比,接种AM 极显著提高植物成活率7.2%~9.7%,株高极显著增加34%~62%、冠幅极显著增加39%~65%;极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16%~21%,极显著提高菌丝密度50%~70%;菌根侵染率、菌丝密度与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接种AM 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 值,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灵敏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接种AM能够促进采煤沉陷区紫穗槐的生长发育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适合矿业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和植物修复的植物,有效的进行矿业尾矿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本文调查分析广西南丹长坡矿堆存50年之久的尾矿坝上的灯心草、节节草、类芦、莎草和醉鱼草的覆盖度、生物量以及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这5种植物覆盖度超过40%,高度超过40cm,为该尾矿坝的优势植物,且具有较高生物量,特别是类芦、灯心草和莎草,生物量均超过20g/株(干重),说明这些植物适合尾矿坝环境。对重金属有很高耐性。5种植物中,类芦地上部分Zn含量最高为286.45mg/kg,醉鱼草地上部分Ph和Cd含量最高,分别为148.46mg/kg和5.54mg/kg,都未达到超富集植物标准,考虑到高生物量和重金属的耐性,这5种植物在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和植物修复中都有一定应用价值。此外,5种植物对重金属的转运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醉鱼草对3种重金属的转运系数均超过1,其转运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非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网(后简称菌根网)和碳酸钙互作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氮磷养分的影响,模拟构建了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隔室装置,采用尼龙网隔离实现根际与非根际隔室菌根网互联,在根际隔室中种植香樟幼苗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在非根际隔室施加或未施加外源碳酸钙,培养期结束后测定植物生物量和氮、磷含量。结果显示:菌根网对香樟幼苗植株生物量,氮、磷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影响;施加碳酸钙明对幼苗植株氮含量、氮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的影响;在施加碳酸钙后菌根网明显提升了幼苗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及氮、磷摄取量,叶片氮、磷摄取量和根的氮磷比;在菌根网存在时施加碳酸钙可明显提高植株氮含量、根和叶的氮摄取量以及根的氮磷比;菌根网与碳酸钙的交互作用明显影响了幼苗植株氮含量,氮、磷摄取量和氮磷比,但对幼苗植株生物量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提示非根际喀斯特土壤中互联菌根网和碳酸钙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神东矿区采煤塌陷地土壤不断沙化、植物难以定植的特点,通过室内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和腐殖酸联合作用对矿区沙土改良效应。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和腐殖酸联合作用提高了玉米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当施加腐殖酸质量分数为0.05%时,菌根与其联合作用对玉米生长和沙土的改良效果最优,玉米干质量比空白对照组高出73%,根际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0%和49%,玉米根际土壤菌丝密度比空白对照提高了0.8 m/g,且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显著。丛枝菌根真菌和腐殖酸联合作用有利于玉米生长,对退化沙土具有改良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退役铀尾矿库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收集了某退役铀尾矿库连续三年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建立铀尾矿库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2年铀尾矿库的环境质量逐年有所改善,但总体仍处于较差状态,需进一步加强退役治理.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应用于植物修复的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马缨丹对土壤中重金属镉(Cd)的耐性,以及不同施Cd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Glomus intraradices(GI)对马缨丹吸收和转运Cd的影响. 结果显示:当土壤Cd含量为50 mg/kg时,马缨丹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土壤Cd含量为10 mg/kg时,马缨丹地上部具有较高的Cd积累量. GI表现出对Cd较强的耐性,能较好地侵染马缨丹根系. 与对照相比,接种GI能缓解Cd对马缨丹的生物毒性效应,显著提高马缨丹的生物量(P<0.05);接种GI对马缨丹转运Cd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当土壤Cd含量为100 mg/kg时,接种GI会抑制马缨丹对Cd的富集. 结果表明马缨丹对Cd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在低Cd污染土壤中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接种GI显著提高了马缨丹对Cd的耐性和地上部Cd的提取量(P<0.05),表明马缨丹在修复Cd污染土壤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AM)结构存在于多种红树植物根内,但目前对于红树林中AM真菌的研究还未能完全揭示其存在的原因和状况。研究通过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中不同潮位16种红树植物根内AM侵染情况、AM真菌孢子密度以及土壤理化因子开展调查,以了解东寨港红树林中AM真菌的存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种红树植物与AM真菌存在共生关系,其中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许树(Clerodendrum inerme)、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和黄槿(Hibiscus tiliaceus)侵染率较高,均高于55%;16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到AM真菌孢子,每25 g土壤的平均孢子密度为(25.7±2.7)个。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宿主植物根内AM侵染情况差异显著;潮位对AM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高潮位显著高于中、低潮位,而中低潮位间无显著差异。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有效磷含量可能是影响东寨港红树林生境中AM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主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