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的公民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日本作为隔海相望的东亚邻国,有许多相通之处。日本之所已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与他成功的公民道德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日本的公民道德教育特色,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原则,希望对提高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邻国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已经如此深刻,日本却像是在刻意加剧邻国的疑虑。先是自民党党首小泽一郎放言“日本可以在一夜之间生产上千枚核弹以遏制中国军事实力”(4月6日),后有小泉突然再次参拜靖国神社(4月21日),中间又有通过“有事法制”三法案事件(4月16日)。而且该法案的通过被认为是小泉上台以来最大的“政绩”。  相似文献   

3.
标签新闻     
“日本媒体大多集中在日本的受害上,而关于日本对邻国的加害却几乎不做报道,这是很不应该的。”“我读过中国的教科书,虽然里面有对事件背景的介绍,但并没有对日军残暴行为的详细描写。中国人是从爷爷奶奶的口中获得对战争最真切的了解的。如果说中国的教科书是反日,那么介绍广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中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无论从外延还是内涵上都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睦邻、安邻、富邻”政策主张的提出,使我们与邻国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这个政策主张也符合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总战略。  相似文献   

5.
思想史上存在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一个新概念形成之时,往往具有强大的刺激作用,从而使人们对问题的观察和研究出现一个跃进。“中国和平崛起”无疑属于这样的概念。概念说明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前提,说明了事物的灵魂和命脉。讨论任何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概念。“中国和平崛起”这个概念的核心是“崛起”,之所以加上“和平”二字,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威胁论”的一种回应。近年来,国外有人不时地放言高论,说中国一旦崛起,将会和以前的德国、日本和苏联等国一样,对国际秩序构成严峻挑战,乃至引发战争。观察事物必须具有空间感和时间感,…  相似文献   

6.
自去年10月底上任以来,在历史认识、台湾地位、“中国威胁论”等问题上公然蔑视中国等邻国人民的感情,挑战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和战略底线,在短期内以多项“壮举”打破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历届日本外相不曾或不敢的“大不韪”记录。  相似文献   

7.
<正>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外交关系,今年是45周年纪念。中日建立外交关系被称之为"两国邦交正常化",标志两国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这里的用语很特别——中日邦交。邦即邻,邦交便是邻国间的关系,但中国有很多邻国,为何唯独中日称之为邦交?我问了一些人,包括日本人,答案都不一样,不过大多认为,可能是由于中日有着特殊交往历史的缘故。在历史长河中,日本与中国有着割不断的思想文化情结,本应是友邦,但近代却成了恶邻,日本崛起后侵略中  相似文献   

8.
20多年前,日本足球在亚洲不是中国的对手,在世界上也名不见经传.现如今,日本足球已经获得“跨越式”发展,将中国足球远远甩在身后.通过对日本国家足球文化的解析,探讨日本足球崛起的原因,为中国足球走出困境,构建中国特色的足球文化,实现中国足球梦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世界知识》2013,(22):8-8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1月5日下午在参院外交防卫委员会上就安倍政府的历史认识表示.对1995年时任首相村山富市谈话中谈及日本“侵略”的部分加以继承。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安倍政府为了改善目前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在历史问题上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孙中山是引领中国顺应世界潮流的伟大先行者之一,他鼓吹共和、缔造民国、护法北伐,历尽艰辛而不悔。而这一切,与他对世界潮流的洞察与坚信有很大的关系。世界先进文明之子孙中山生于1866年,这正是中国遭受劫难的时代,内忧外患使许多仁人志士奋发而起,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邻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的崛起,给那个时代先进的中国人以极大的刺激和启示。孙中山青少年时期先后在檀香山和香港就读,对国际局势和西方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甲午战败后,他在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时曾提到自己的求学背景:“幼尝游学外洋,于泰西…  相似文献   

11.
李响 《科技信息》2011,(25):105-10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两国间的交流已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期间唐代迎来了中日友好往来与交流的空前繁荣时期。从630年开始,日本先后派遣了19回遣唐使,这些遣唐使成为维持中日交流的主要力量。在这段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同日本展开了频繁的交流,特别是在文化方面,进行了高层次的交流,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描写当时日本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些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日本政治最大的看点,是9月自民党总裁、现任首相小泉离任和新任自民党总裁接掌首相职务。届时,小泉这位在日本政坛上翻云覆雨长达五年零五个月之久的“怪人”、在历史问题上对邻国频频说“不”的死硬派将为自己的首相生涯画上句号。人们不免发出这样的诘问:这个所谓的时代“宠儿”来自哪里?是什么样的社会政治风土和成长环境成就了这样的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13.
资料显示,每创造100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国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倍,是美国的4.2倍,是邻国日本的7倍.中国在能源使用效率方面远不及欧美国家,甚至与巴西,印尼等国相比,也略逊一筹.  相似文献   

14.
资讯     
《科技智囊》2005,(4):94-94
“崛起的中国女性管理者”论坛在北大召开,东软稳坐中国软件外包服务第一宝座,叶莺讲述柯达中国故事,SUBARU参加日本车展,格兰仕关爱家电“遗孤”,“苹果”更快更便宜,IBM推出OpenPower 710 服务器。  相似文献   

15.
在外交上,中国“和平崛起”的新话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也就是说,由于这个理论还处于其建构阶段,它提出的问题、产生的问题、暴露出的问题远比它已经和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多。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人们对和平崛起提法的不同反应和评论,有助于这个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里,“和平崛起”理论应该和必须解决以下六个问题,笔者把它们叫做“五个W与一个H”。WHAT对我们来说,首要的是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和平崛起”的问题。一些学术会议和评论,许多中国学者仍然谈的是中国“崛起”而非“和平崛起”。这说明,第一个W的问题就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6.
日本热炒岛屿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05年以来,日本频频在周边海域制造事端,几乎同时与俄、韩、中三个邻国在领土问题上“较劲”,有意炒热领土争端。  相似文献   

17.
中日关系:进入非传统因素主导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有必要从地球环境变化的高度认识到互相合作以面对共同问题的意义。当前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主权和东海资源的争端,表面上看是传统类型的中日冲突,但实质上,它们却有着大而深的背景,即中国经济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和疑虑。中国的高速发展,在环境和生态上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产生了影响。在这个背景下,中日关系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关系,具有不同于历史上“农业国的中国和工业国的日本之关系”(冯昭奎语)的特征,进入了一个非传统因素主导的历史新时期。从积极方面讲,中日双方已互为彼此最大的经济伙伴。中国的发展受益于与日本的贸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崛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所谓“崛起”本身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它既包括一国自身历史与现实的纵向比较,也包括同时期与他国的横向比较,一国崛起有程度和性质之分,中国和平崛起不会走向霸权,崛起的性质是渐进的、和平的。和平崛起的内涵就是在和平的前提下通过竞争实现崛起,中国和平崛起在外交方面应有以“和”为中心理念;以竞争多赢、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大国关系、睦邻友好、经济外交和合作宽容、着眼长远为战略要义等内涵。  相似文献   

19.
1995年是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撰写了《跨世纪的日本》,旨在回顾总结战后50年的日本,研究探讨面向21世纪的日本。这不仅因为日本是个经济大国,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也不仅由于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等亚洲邻国,而且鉴于日本这个永远也搬不走的邻居在21世纪对中国来说仍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广岛、长崎遭到的核轰炸以及东京所遭的空袭并没有失忆,每年都要进行隆重的追忆和纪念,但对南京大屠杀和重庆空袭却只字不提。就在此类单向、片面的纪念活动中,日本人的“被害”意识不断被强化,而对邻国的“加害”记忆则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