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民收入与城市经济水平的空间自回归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以城市人均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根据2001年江浙沪25个城市的数据对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数据中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特征,在综合了空间特性的空间自回归模型中,参数估计值与普通回归模型的估计值相比有显著的不同,研究还发现,居民收入水平除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还与周边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如何有效和快速地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成为当下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本文基于两国市场组成的开放经济均衡模型,以货币国际化、汇率风险、货币跨境结算和进出口贸易为视角,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改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路径,推进“双循环”格局良性互动.理论分析发现,货币国际化程度的上升促进货币所有国的进出口贸易水平,而汇率水平、汇率波动率和跨境结算份额是该国货币国际化对其进出口贸易水平产生影响的可能渠道.进一步使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实证发现,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能够显著改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水平,与理论预期一致,并且在控制了若干宏观变量后依然显著.与传统文献结果不同,我们的实证结果发现,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上升引起进出口贸易水平增加,不是通过汇率水平增加或汇率风险下降的渠道产生,而是由于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份额上升形成了人民币结算的“同伴效应”导致.本文研究对如何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提升双循环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构成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目前所处的国际收支发展阶段,还反映出一国的资源稟赋、竞争力所在以及对外经济开放程度等.国际收支结构、阶段演变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首先基于传统"国际收支阶段假说",对国际收支阶段影响因素进行了机理分析;其次,根据国际收支发展阶段,对全球50个国家1998-2014年的国际收支数据进行阶段的实际划分;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引入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国际收支阶段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人均GDP对国际收支阶段演变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符合Crowther的国际收支阶段假说;第二,金融深化程度(M2/GDP)对国际收支阶段演变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对国际收支阶段演变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这两个变量的显著性在已有文献中并未出现,是本文重要的创新和贡献点.  相似文献   

4.
湖州市50年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湖州市及所辖县市区50年统计数据,分析了湖州市耕地资源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并定量分析了湖州市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耕地占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①湖州市耕地面积经历了先增长后递减的变化过程,其中有明显的3次耕地流失高峰,人均耕地面积则呈持续递减趋势;②耕地资源面积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用拟合的指数方程能较好地预测不同人均GDP水平下的耕地面积;③在人均GDP分别为500~1000元、1000~5000元、5000~10000元、10000~20000元、20000~30000元阶段,湖州市GDP每增加100亿元,所占用的耕地面积分别为191.41km^2、81.18km^2、12.24km^2、0.77km^2、0.01km^2,表明耕地面积占用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渐减少,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逐渐转变。图3,表1,参9。  相似文献   

5.
选取西安市万元产值对应的“三废”排放量、人均“三废”排放量和人均GDP为指标,分别代表单位产值污染负荷、人均污染负荷和经济发展水平。运用Lotus统计软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出了所选环境指标与经济指标之间关系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对西安市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既分析了单位产值污染负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又分析了人均污染负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协调环境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依据。图6,参11。  相似文献   

6.
基于TAL系统的城市化综合水平测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敏  李国平 《系统工程》2004,22(7):50-55
传统的关于城市化综合水平分析的目标主要是为了研究城市发展程度,以人口密度及城市规模作为重要依据。本文则以城市现实实力、城市潜在实力以及城市发展环境等指标作为度量城市化综合指标的依据.即采取TAL(Ternate Analysis Law)系统分析法,并建立模型对我国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分析.其结果是我国的城市化综合水平与人均GDP存在着正向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外部融资是平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参照点理论,利用固定效应门槛模型,分析并检验了企业规模在外部融资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中,企业规模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政府补贴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均具有显著门槛效应.当规模低于门槛阈值时,外部融资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不显著;当企业规模突破门槛阈值后,外部融资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门槛阈值更高,且突破门槛阈值后,外部融资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强.本文能够丰富科技金融领域相关研究,并为制造业企业创新融资和绿色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控制,并可进行编程的机器,它也是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水平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关键要素.以十五个主要的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制造、购买、使用国为研究对象,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国2010-2017年的工业机器人及制造业、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从11个指标中提取了工业机器人发展强度、工业机器人产业需求、工业机器人经济规模效应等三个主成分,建立三维综合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动态变化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效率的动态变化及碳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GDP增长及控制CO2排放的双重目标,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2000~2012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效率及碳减排潜力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效率于"十二五"初期止住下降趋势开始回升。其中,经济最为发达的东部省份都属于高效率地区,而大部分西部省份,以及中部除湖南、江西外的地区都是低效率。在最优效率水平下,全国存在明显的CO2减排空间,低碳发展效率水平相对较低的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的可减排规模及相对减排潜力均较为突出,应是CO2减排的重点区域。研究指出,实施考评体系改革以及破除各类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壁垒,能有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港珠澳大桥通车对香港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测算,首先选取珠三角各个城市对香港的出口额/进口额,珠三角各个城市的GDP、人均GDP,香港的GDP、人均GDP,珠三角各市到香港的距离为指标,利用引力模型,测算出2017年、2020年、2025年和2030年香港与珠三角各市在大桥通车前后距离变化带来的进出口额的变化;接着,在C-D模型基础上,引入进出口贸易因素,并将科研水平加入到技术变化指标中,采用岭回归估计计算出进出口贸易对香港经济的影响.最后得到港珠澳大桥通车对香港经济的影响效应.在测算的基础上,为港珠澳大桥背景下三地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日益凸显.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老龄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理论机制,识别与筛选出关键传导渠道,并基于我国31省市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及门限面板等计量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老龄化对房价存在直接的负向影响,且在预期、人口规模、城镇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促进房价增长的机制中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同时,经济发展及城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对房价的负向影响.老龄化对房价的负向影响是否胜过其他因素对房价的正向影响取决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130个样本国家数据,实证探究国家创新系统、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系。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与不同目标维度下国家创新系统及其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创新系统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其构成要素不仅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呈现出异质性影响,而且对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的影响也表现出差异性,既有正向影响也有负向影响。此外,国家创新系统中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驱动。其构成维度不仅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发挥了不同作用,而且在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也体现出作用的差异性,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这也意味着国家创新系统、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我国1985年至2000年的人口产业结构、环境污染、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揭示了我国人口产业结构及其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变迁模式;其次,通过对西方发达五国人均GDP在5000-10000美元时期的人口产业结构及其与环境污染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提炼出21世纪初期(2001-2020)中国人口产业结构、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仿真关联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FDI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1998-2006年的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首先基于基尼系数测度了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出口额、FDI和技术市场成交额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阶段实证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不同的指标进行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也不一样;虽然在"入世"前后有所变化,但FDI的区域分布差异是造成东部、中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平台经济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新兴经济模式.平台经济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消费模式,那么这种改变是否会传导到产业中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变革呢?本文即从平台经济的视角出发,运用综合指数构建方法从三个维度构建衡量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3-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平台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本文探讨了平台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发现平台经济带来了消费模式的升级换代,从需求端拉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文的研究为推进平台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如何准确地认知和评价城市群建设对我国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的影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五大城市群建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建设降低了城市群城市AQI、PM10和PM2.5浓度;产业集聚改善了空气质量,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均恶化了空气质量;季节和气象因素也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冬春季节的城市空气污染高于夏秋季节;各城市群建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继续推进城市群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群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城市群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建立城市群空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促进城市群的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自由度、金融机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国家间金融市场也在逐步增进融合.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关系对保障地区金融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TENET方法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股票市场极端风险网络,探究极端尾部风险情形下带路沿线国家股票市场间的风险特征,风险传导路径以及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具有时变特征,且在经济承压时期呈现上升趋势.从分区域来看,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欧洲地区风险较高,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亚洲地区风险较高.从具体国家来看,受欧债危机影响较大的希腊,塞浦路斯等国股市风险溢出水平较高.中国在"一带一路"金融风险网络中主要接收外界的金融风险,风险主要来源于以色列、希腊和新加坡等国.本研究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宏观政策制定者、跨国金融投资机构进行金融风险监测和防范境外输入性风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应用阈值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 经济增长、工业结构、全要素电力使用效率和电力价格对电力消费的 差异性影响, 并基于此揭示1980--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增长的非对称变化特征. 研究表明: 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各变量对电力消费的 作用存在差异, 人均GDP增长率高于9.25%时, 工业结构的重型化显著推动电力消费的增长, 而电力使用效率并未得到有效提高, 对电力消费 增长的抑制作用有限; 反之, 人均GDP增长率低于9.25%时, 经济增长是促进电力消费的主要力量, 电力使用效率的提高则有效地抑制了电力 消费的过快增长. 分析结果也表明, 电价扭曲削弱了价格机制配置电力资源以提高电力使用效率的作用, 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价格改革势在 必行.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如何合理分配碳排放额以促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环境合作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共赢为目标,应用伽玛函数构建了绿色效用函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理论进行国际合作效用函数模型的构建。研究表明,在给定二氧化碳排放量目标下,利用本文的国际合作效用函数模型进行预测,可以得出五国最优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219千克,比现有预测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1.44%.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同会导致所计算的纳什均衡结果不同,所以各国应在充分考虑本国国情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国际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20.
选取1955~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和人均GDP数据,建立了基于三次方关系的中国能源消费与人均GDP的EKC模型,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线性回归系数和二次回归系数均不显著,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GDP之间存在"N"型EKC曲线,且不存在拐点;能源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N"型EKC曲线,但存在拐点。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和熵权评价法表明:人均GDP增加是能源消费增加的驱动力,能源强度的降低能抑制能源消费的增加;能源强度的扩展模型和最佳子集回归表明:对能源强度影响最大的是工业能源强度,其次是工业结构,然后是第三产业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