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脂肪肝(FLD)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其病因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密切联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肝病,而且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运动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运动疗法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进行综述,为运动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s/ARBs)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从新旧RAS系统、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脂肪细胞因子等方面研究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ACEIs/ARBs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ACELs/ARBs可通过调节脂肪细胞因子、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肝星状细胞的激活等途径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脂质沉积、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结论:通过对NAFLD的发病机制及ACEI或ARB可能的作用途径的研究,给NAFLD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燕  马占华  马良  何进全 《甘肃科技》2022,(19):103-106
肌少症性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孪生姐妹一样伴随出现,不得不引人深思这两者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故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对肌少症性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行明确的定义,找出对应的诊断标准及发病机制,通过对肌少症性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进行归纳与分析,最终得出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文献总结,希望有助于提示全体公民,未来有必要通过加强锻炼,合理搭配饮食等措施来减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同时探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也给未来临床中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在Life Sciences Connect栏目推出了一个新系列——疾病观察(Diseases to Watch),旨在对当前生命科学行业中一些热门疾病或治疗领域进行评述。这里首次介绍的是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我们对其进行了概述,并利用科睿唯安的新工具——靶点成药性(Target Druggability)进一步探讨了新型有效的靶点识别。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更为严重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两种日益流行的疾病,其特征是脂肪或者甘油三酯在肝脏内逐渐积累。这种积累发生在无过量饮酒的情况下。疾病会导致炎症、氧化性损伤和疤痕组织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渐进性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正在成为全球主要的慢性肝病,可引起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NAFLD是多系统代谢疾病,与肝外器官疾病联系密切,其发病机制复杂,与脂肪生成、代谢紊乱、炎症及纤维化等相关,尽管研究不断深入,但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用于治疗NAFLD。NAFLD市场前景巨大,因此针对NAFLD的新药开发迫在眉睫。总结NAFLD治疗靶点及相关在研药物,并重点综述近期临床数据积极的NAFLD新药研发进展,以期为本领域研究提供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腹腔注射α-GalCer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影响,为以iNKT细胞为靶点的NAFLD免疫学防治奠定基础.利用高脂饲料或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分别喂养C57BL/6J小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模型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小鼠外周血中TCH、TG、HDL、LDL、ALT及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iNKT、iNKT1、iNKT2细胞频率.与对照组相比,NAFL小鼠体质量升高,血清TCH、HDL、LDL及ALT水平升高,肝脏脂肪沉积增加;而NASH小鼠体质量降低,血清TCH、TG及LDL水平降低,肝脏脂肪沉积增加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腹腔注射α-GalCer后,NAFL小鼠血清TCH、HDL及LDL水平降低,肝脏脂肪沉积减少,肝脏iNKT2亚群比例增加;NASH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肝脏脂肪沉积减少,炎细胞浸润增加,肝脏iNKT1、iNKT2亚群比例增加,其中以iNKT1亚群增加为主.腹腔注射α-GalCer可以改善NAFL和NASH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小鼠NAFLD发病不同阶段(NAFL或NASH)肝脏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可能影响α-GalCer对肝脏iNKT细胞不同亚群的激活,为进一步研究NAFLD的发病机制及免疫学治疗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体质测量和体成分分析仪检测356名50~70岁南阳市的汉族女性的体质指标和体成分指标,对肝脏进行B超检查.从人体组成学的角度探讨绝经前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体成分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绝经前(PEW)、绝经5年(AM5)和绝经10年(AM10)的肥胖率分别为24.5%、31.4%和28.4%.肥胖女性的身体脂肪、内脏脂肪和脂肪比均高于同期健康女性人群(P0.01);PEW、AM5和AM10的肥胖群体NAFLD患病率分别为26.9%、51.4%和34.2%,高于健康群体患病率(P0.01),肥胖是绝经期女性NAFLD患病率的危险因素;与PEW相比,AM5和AM10的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WHR)升高,NAFLD患病率与腰围(Waist,WC)和WHR的相关性最高,绝经女性NAFLD患病率高于未绝经女性,WC和WHR可以作为预测NAFLD患病率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在非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国中青年群人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动脉硬度的关系。创新要点:在非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青年人群中,阐明NAFLD和动脉硬度的关系,对预防和诊断早期动脉硬度有重要临床意义。研究方法:在非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青年体检人群中进行一项大型横断面研究。用B超诊断脂肪肝,用臂踝脉搏波指数(baPWV)测量动脉硬度,根据是否有NAFLD和baPWV水平分组。重要结论:NAFLD组患者的baPW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21±158)cm/s vs.(1244±154)cm/s;P〈0.001),NAFLD患病率在baPWV升高组明显高于baPWV正常组(29.3%vs.16.9%;P〈0.001),且NAFLD患病率随baPWV水平和动脉硬度程度的升高而升高(两者趋势P值〈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NAFLD发生与baPWV独立相关。因此,在非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国中青年群人中,NAFLD发生与动脉硬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马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为后期研究 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文献检索马兰的化学成分,用 Swiss target prediction 进行靶点预测;利用 OMIM、Gene Card、Drug bank获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疾病靶点,再利用Cytoscape 3.9.1构建药 物-成分-靶点网络图;用 String 11.5 进行 PPI 分析,用 R 语言进行 GO 分析、KEGG 分析。筛选出 26个活性化合物,得到交集靶点55个,槲皮素、山柰酚和木犀草素可能是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点 涉及 ESR1、EGFR、AKT1 等;GO 分析和 KEGG 分析涉及多种生物途径以及 PPAR、PI3K 等信号通 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和木犀草素与ESR1、EGFR、AKT1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能 力。马兰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辣椒素(Capsaicin)对高脂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C57/B6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食物组(Chow)、高脂组(HF)和高脂诱导干预组(HF+Cap);8周后处死小鼠,计算小鼠体质量增长、腹围、肝脏和附睾旁脂肪质量,计算小鼠肝脏指数和脂肪指数;观察Cap对小鼠血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影响;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不同组小鼠肝脏做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HF组小鼠体质量、腹围、肝脏和附睾旁脂肪质量远远高于Chow组(P0.000 1);HF+Cap可以减缓高脂诱导的小鼠体质量的增加(P0.01).与高脂组比较,HF+Cap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下降明显(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增加.ALT,AST,GST活性与高脂组比较HF+Cap组得到改善(P0.05);肝脏脂肪变性、炎症与坏死得到改善.结论辣椒素对高脂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赣南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内分泌科200例T2DM住院病人,并应用B型超声检查筛选NAFLD病人105例,单纯T2DM患者95例,比较两组之间患者的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等相关指标,分析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0例T2DM患者中NAFLD合并率为52.5%,其中男性(62例)比女性(43例),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T2DM伴NAFLD组患者WHR、TG、HOMA-IR、FINS、ALT、AsT均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Pl〈0.05),而HDL.C显著低于单纯T2DM组(P〈0.05);胰岛素抵抗、TG与中心性肥胖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赣南地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病中男性高于女性,脂代谢紊乱明显,其独立危险因素是胰岛素抵抗、TG和中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单味中药(活性成分)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药理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总结出黄酮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对NAFL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磁共振扫描(MRI)中采用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成像技术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及病变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6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结果分为非OSAS组和OSAS组,均进行IDEAL-IQ成像技术检查.将两组患者间一般临床资料、肝脏脂肪含量、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程度分级进行比较,同时行肝脏脂肪含量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非OSAS患者47例,OSAS组患者59例.非OSAS组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为(13. 51±10. 47)%、OSAS组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为(18. 49±7. 90)%,有统计学差异(P 0. 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清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OSAS组体质指数(BMI)、血清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非OSAS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非OSAS组中36例患者(76. 60%)诊断为NAFLD,OSAS组中57例患者(96. 61%)诊断为NAFLD,NAFLD严重程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LT与肝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 316,P=0. 000),AST与肝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 314,P=0. 000).结论:OSAS患者相对于非OSAS患者,NAFLD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显著增高,肝脏损伤程度加重. IDEA-IQ技术对诊断OSAS患者肝脏脂肪变性及病变程度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复杂的获得性代谢应激肝损伤疾病,NAFLD的发生发展受遗传、老龄化、生活方式、饮食、中心性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以及肠道菌群等相关联的并行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肠道菌群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肠道菌群通过多个生理过程对体内肝功能有显著影响,包括能量代谢、肥胖、糖尿病和NAFLD。动物实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肥胖症和NAFLD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实验动物在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尚无获批药物用于NAFLD的治疗,研究NAFLD的发病机制及研发有效的治疗药物迫在眉睫.小鼠具有繁殖迅速,饲养廉价,易于造模等特点,是NAFLD药物药效评价过程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此外,NAFLD小鼠模型与...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在2型糖尿病(T2DM)中具有高患病率的特点。通过饮食及锻炼达到的体重减轻对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是有效的。同样,减肥外科手术对此类患者也是有逆转作用的。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降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及他汀类药物在预防或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过程中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性的特征.方法 研究对象根据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超声的结果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糖耐量正常者, NAFLD组:60例糖耐量正常NAFLD者.采用HOMA-IR和Matsuda指数(MI)评估胰岛素抵抗性,采用HOMA-β、早相及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NAFLD组的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NAFLD组的MI均低于对照组(P < 0.05);NAFLD组的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低于对照组(P < 0.05),NAFLD组的HOMA-β及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耐量正常NAFLD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胰岛β细胞早相胰岛素分泌已受损.  相似文献   

18.
木犀草素是一种大量存在于蔬菜、水果以及天然药草中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免疫调节等作用。肥胖常伴随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生,因此研究木犀草素改善NAFLD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用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喂养C57BL/6小鼠20周来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同时设立低脂饮食(low fat diet,LFD)作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添加0.01%木犀草素(HFD+Lut)作为实验组。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油红染色检测肝脏中脂质积累,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脂质合成基因及其转录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木犀草素能够减少小鼠肝脏中脂质积累,并且能抑制小鼠肝脏内脂质合成的基因以及转录因子的表达,探明了木犀草素能改善HFD导致的NAFLD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林洁  梁忠平  张运莲  林华 《广西科学》2023,30(4):821-828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降低该病发病概率,改善其预后采取的相关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广西南宁某体检中心常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健康体检相关指标[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液生化指标[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生活方式指标。以超声判断是否发生NAFLD,比较NAFLD患者和非NAFLD群体各指标,并通过逻辑回归分析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在577例研究对象中有184例被诊断为NAFLD,患病率为31.89%。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TG高危水平以及以细粮为主的饮食方式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超重、肥胖、TG高危水平以及以细粮为主的饮食方式是男性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于60岁、经常摄入豆类是男性NAFLD发病的保护性因素。超重、肥胖、TG水平边缘升高与TG高危水平是女性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综上,控制好BMI与TG水平有助于预防NAFLD发病,并且改变细粮为主的主食结构与增加豆类的摄入有助于预防男性NAFLD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瘦素在酒精性肝病(ALD)及不同阶段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2例酒精性脂肪肝(AFD)、11例酒精性肝炎(AH)、13例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生化检测46例患者的肝功能,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0.63±4.06 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98±2.89 μg/L),P<0.05,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功能受损呈明显相关性.结论 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可用于评估酒精性肝病的病情,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