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骆芳  秦雪娜  彭勃 《科技信息》2011,(9):348-349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地表水由于污染日趋严重已经演变成黑臭水体。本文分析了黑臭河流形成的原因以及危害,概括了国内外现有的治理黑臭河流的技术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并预测了黑臭河流治理在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我国部分城市水体出现黑臭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以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效果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作为评价对象,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步骤为基础,构建两者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确定评价模型——协调度(C_v),最后结合实例,对上述研究方法的科学合理性进行分析,为今后经济建设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黑臭水体是一种极端的水污染现象,威胁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水生态环境健康.利用遥感手段及时、准确地识别黑臭水体的时空分布,对掌握黑臭水体治理进展、推进水污染控制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黑臭水体和正常水体在高分影像上的光谱差异,构建了多个黑臭水体识别模型,并采用了一种自动阈值选取算法进行模型阈值的快速选取,进而进行了城市黑臭水体的遥感识别,探讨了影响识别精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构建的模型识别黑臭水体总体精度最高可达96.8%;从黑臭水体识别的空间分布来看,该模型错分率较小,尤其在细小河涌中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地表水质数据和卫星影像的一致性误差、高分影像融合方法和混合像元的存在等可能是导致模型错误识别黑臭水体的原因.基于高分影像的黑臭水体识别模型和自动阈值选择方法可实现对城市黑臭水体的快速和高效识别,为黑臭水体治理和城市水环境精细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4.
城市黑臭水体空间分布的精准识别对准确和全面治理黑臭水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黑臭水体遥感识别主要的模型算法,包括单波段法、差值法、比值法、黑臭水体模型判别指数法(HCI),结合地面试验测量数据对其进行阈值修订,从修订后的算法中选取精度最高的差值算法对2017年深圳市黑臭水体空间分布进行识别并计算识别精度。结果表明:深圳市建成区内共识别黑臭河段26条,总长度128.409 km。深圳市黑臭水体主要分布在宝安区和龙岗区,且宝安区数量大于龙岗区。其中,宝安区的黑臭水体长度为100.789 km,占该区水体的25.92%;龙岗区的长度为27.620 km,占该区水体的22.04%。黑臭水体遥感识别在城市黑臭水体识别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黑臭水形成的水质和环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黑臭是城乡普遍的水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水体景观和水质安全.揭示高污染水体产生黑臭的具体水质和环境条件阈值,对于水体黑臭预警、预防和治理工作有重要意义.根据黑臭水普遍特征,人工自制典型黑臭水,分析了总有机碳、总氮、Fe2+浓度、温度、溶氧、水深等对黑臭水形成的影响,从水质参数与环境条件两方面分析黑臭水形成的阈值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总有机碳≥150mg/L,总氮≥50mg/L,Fe2+浓度≥0.2mg/L,温度≥25℃,水深≥0.9m及厌氧条件时,高污染水体会发生黑臭.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相继出台了有关黑臭水体治理、城市双休、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环境治理、环境质量提高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因此,地方政府也相应地制定了本区域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实施内容、治理目标,本文以华北某县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技术应用为例,通过对黑臭水体形成原因、环境危害的具体分析,提出了适合本工程特点的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和工程措施,以期达到彻底整治黑臭水体,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黑臭是水质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伴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膨胀,珠三角河网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其中有许多河涌特别是断头涌出现季节性或常年性黑臭现象。实践证明,引清调水对改善水体黑臭效果明显。分析黑臭及其影响改善效果的各个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污染源是影响河涌水体黑臭改善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污染源的数量、排污口的面积与黑臭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61、0.925;涨潮时引水流量是对河涌黑臭改善有利的主要影响因素,其相关系数为-0.542。实施截污和清淤,通过长期引清调水,可以根本解决河涌水体的黑臭问题。  相似文献   

8.
前言     
正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水污染控制、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的主要高校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先后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15年开始,我国分批实施了海绵城市和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计划,要系统解决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水安全、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如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体黑臭和水生态失衡等.应国家环境保护的形势和需要,本课题组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多项  相似文献   

9.
浅水湖泊防控黑臭水体复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复氧技术防控浅水湖泊黑臭水体发生的机理和复氧设备.研究发现,当太湖水在藻浓度1.0×108~5.0×108cells/L,水温约28℃时,静止过程中水中的CODM n、二甲基三硫醚浓度持续升高,6 d后发生明显的类湖泛的水体黑臭现象,表明采用人工复氧维持水中1.0mg/L溶解氧的方法可防控藻源性局部黑臭水体发生.研发出3种升流循环复氧装置,结果显示,Ⅲ型装置充氧及能量利用率性能最佳.中试试验显示,Ⅲ型中试溶解氧升高及扩散趋势与fluent模型相符,80 h时溶解氧平均值为3.65 mg/L,溶解氧平均上升速率为0.045 4 mg/(L·h);升流循环复氧机在模拟黑臭水体应急处置时,48 h时影响半径可达到50 m.初步证明升流循环复氧装置可作为应急充氧设备,用于类似太湖的浅水湖泊黑臭水体的治理领域.  相似文献   

10.
对天津市建成区21条黑臭河道的透明度、溶解氧及NH_3-N等指标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监测,对黑臭河道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级.分析黑臭水体的污染特征及黑臭原因,提出"排查评估→污染削减→生态恢复→水系循环→信息公开"分步骤进行黑臭水体整治的总体方案,根据河道特点制定"一河一策"水体污染整治措施,为天津市黑臭水体整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强化混凝法原位修复黑臭水体中易形成的二次污染和底泥负荷问题,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新型碳素纤维(carbon fiber,CF)生态草填料协同曝气技术对强化混凝处理后的黑臭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原水采自某流动性差的小型封闭黑臭水体,经高锰酸钾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沉淀处理后的出水作为试验用水,分别研究了空白处理、单独曝气处理、单独CF生态草修复和CF生态草协同曝气处理后水体中的浊度、氨氮、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和UV254(ultraviolet absorptio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F生态草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吸附性和生物亲和性,10 d后即可形成成熟较厚的活性生物膜。CF生态草协同曝气技术修复黑臭水体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处理方式,水体中的浊度、氨氮、COD和UV254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95. 37%、80. 78%、77. 27%和77. 50%。可见CF生态草与强化混凝技术联用修复黑臭水体,可解决混凝沉淀技术易产生的二次污染和底泥负荷问题;强化混凝、曝气和CF草生态修复三种技术相组合的新型黑臭水体修复工艺,在黑臭水体的整治和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污染源排放增加,珠三角感潮河网水体黑臭现象严重,目前尚没有一种适用于珠三角感潮河网水体黑臭的评价方法。在系统分析国内黑臭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海珠区调水试验数据,提出适用于珠三角感潮河网的黑臭评价方法。试验证明,提出的方法简便、可行。利用提出的黑臭评价方法对调水黑臭改善效果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河流水污染问题,城市黑臭河现象影响十分严重,不仅损害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因此,如何解决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的河流水污染等生态问题成为了我们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性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河流污染源等的探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希望能对城市黑臭河的治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微生物菌剂法在治理黑臭水体氨氮时存在着菌剂流失和二次污染等问题,选取典型的有机填料聚丙烯纤维和无机填料沸石作为载体,比较了两种载体负载微生物性能及去除模拟废水氨氮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际黑臭水体开展了氨氮去除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当两者投加量均为12 g/L时,聚丙烯纤维作为微生物载体的氨氮去除效果显著优于粒径为1 mm的沸石;经过60 h处理后,在未添加底泥的实际黑臭湖水中两者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4.7%和88.3%;经过84 h处理后,在添加底泥的黑臭湖水中两者氨氮去除率也分别达89.7%和50.5%;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观察填料表面可知,载菌聚丙烯纤维上固定的生物量显著多于粒径为1 mm的载菌沸石。  相似文献   

15.
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黑臭水体是指在城区之内的水系统呈现出黑色或泛黑色,并散发令人不适的恶臭味道的水体。在对其进行生态修复时,存在着不可逆因素,如高浓度的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发育影响,并对修复效果造成影响。可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投放并进行水体修复,并引导微生物群向良性方向活动,使水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汾河太原城区段水体黑臭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多断面、长时间、高频度现场观测与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应用黑臭单因子污染指数、有机污染指数和黑臭多因子加权指数分别对水体进行黑臭评价,提出了适合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水质黑臭评价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17.
底泥对藻源型局部黑臭水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湖局部黑臭水体易发区域竺山湾采集太湖原水、蓝藻及底泥,通过配置"底泥+湖水+蓝藻,湖水+蓝藻,底泥+湖水"三不同的试验系,监测试验过程中水体物化环境指标、致臭致黑物质及水体常规指标的变化特性,分析底泥对局部黑臭水体发生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藻密度为1.0×108 cells/L的藻水中,底泥会使得黑臭水体提前发生.在致臭物质产生方面,底泥促进了典型致臭物二甲基三硫醚(DMTS)的形成及进一步转化.在致黑物质产生方面,底泥促进了硫化物的形成,增加了上覆水中硫化物及Fe2+的浓度,使得水体提前发黑,且发黑程度加重.水体发黑期间,有底泥的藻水较无底泥的藻水中硫化物与Fe2+浓度分别增加0.63mg/L和0.10mg/L.高密度蓝藻堆积消亡使得水体形成的厌氧强还原环境,诱使底泥中的营养盐等向上覆水体释放,使得水体环境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18.
KtCQ水体净化器,适用于初期雨水、CSO溢流污染、黑臭河道治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和自来水处理等. KtLM高效能污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城市雨、污水泵站的就地扩容净化;黑臭河道快速循环净化;污水处理厂扩容及尾水提标. KtIC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适用于村镇生活污水,城市点源污水,河道污水直排口等.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河道黑臭污染的形成及其治理、富营养化次生灾害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以及预防和控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黑臭河道相应污染治理工程、措施的实施,河道水体污染负荷得到了大大消减、水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黑臭也逐步好转,但营养盐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且可被植物直接利用吸收的营养盐储备充足,同时,黑臭污染的治理使得受损的河道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重建,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极易引起水华暴发、浮萍泛滥、水葫芦"疯"长、水生植物生物量激增等富营养化次生灾害.对于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后富营养化次生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必须以城市黑臭河道污染治理为基础,将其纳入到河道污染整治整体规划中.综合运用上/下行效应理论,应从外源控制、内源治理和修复、整体生态系统恢复等角度进行系统预防和控制.同时也应厘清思路,认识到城市黑臭河道富营养化及其次生灾害的形成是城市黑臭河道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应从当前的"黑臭等重污染治理"向"氮磷营养盐控制"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省南京市桥北地区河道综合整治PPP项目为例,介绍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思路,揭示了各主要整治环节所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反思工程经验教训,提出了城市黑臭水体常态化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