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在我市挂牌,我们继续来关注参加省实验室建设的研发"梦之队"。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院将组建4个教授团队,助力省实验室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院已为国家化学工程与技术、精细化学品技术、应用化学、基础化学、能源高效利用、系统集成及装备等领域输送大批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学院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  相似文献   

2.
冯海波 《广东科技》2014,(11):18-19
正我国每年由各类骨疾病、交通伤等意外伤害引起骨组织缺损或坏死的病人有数百万之多,骨修复材料有着巨大的临床需求。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迎军及其团队以仿生思想为指导,制备出磷酸钙类生物活性陶瓷骨修复体,并实现临床应用。其成果"磷酸钙类生物活性陶瓷和骨修复体模板法仿生制备新技术及临床应用",也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正"2018阿斯图相聚广州"活动于2018年11月22~25日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本次活动是由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联合承办。本次活动的大会主席为华南理工大学程正迪教授,中方学术委员会主席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周玉教授,俄方学术委员会主席为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Aleksandrov Anatoly教授。此次活动内容包括中俄先进材料与材  相似文献   

4.
广州幻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幻境科技"或"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致力于提供自然交互整体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在手势识别、动作捕捉、人工智能(AI)方面深耕不辍,产品已在虚拟现实、智能穿戴、辅助驾驶、文化娱乐、智能医疗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广泛应用。公司核心团队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和企业,团队成员在MEMS传感器、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算法等基础研发方面拥有超过15年的经验,在穿戴式动作捕捉、手势识别与交互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今年3月,幻境科技联合广东工业大学等完成的"高沉浸式虚拟现实交互感知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带领团队创新"高强度全回收增产地膜先进制造与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出一种服役期间不破碎、使农作物增产、可全回收的高性能环保地膜。该项目获得2020年度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江焕峰带领的有机合成化学学术团队于2004年3月成立于华南理工大学,他们以绿色化学基本原理作为团队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建立和强化新反应方法学研究、新型功能物质研究与应用、天然资源高值化和环保化利用作为团队的研究方向。经过五年多的努力,该团队已脱胎换骨成长为一个紧密型的科研团队,创下学科前沿的多个“首次”。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农用地膜"白色污染"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瞿金平教授带领科研团队,联合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正新包装制品有限公司,采用自主创新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体积拉伸流变塑化输送技术和动态分配复合吹塑成型技术,成功研制了可全回收的高性能增产地膜(商标为"高保膜",以下简称"高保膜")。自2017年春播开始,他们连续3年在新疆北疆石河子和南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进行了田间覆膜试验,地膜回收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地膜全回收及高值化利用,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2019年1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出资300万元,由广东佛山南海区援藏援疆办、新疆农垦科学院、伽师县农业局联合就"全回收高性能增产地膜推广使用及高值化再利用"项目展开合作,有效解决地膜使用造成的生态环境难题,保障喀什县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6月15日,科技部发布了《关于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东阁教授牵头的有机高分子显示和照明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军教授牵头的机器智能创新团队双双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入选数排全国第2位、广东省第1位。学校连续两年获批国家高层次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团队总数达3个,排全国第3位。"有机高分子显示和照明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依托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有机  相似文献   

9.
潘慧 《广东科技》2022,(3):33-34
《广东科技》:请简要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 广州知行:广州知行以中山大学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团队为背景,建有广西科学院遥感院广州研发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合作教学基地、广东海洋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应材料科学领域著名综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的邀请,我系余学斌教授、孙大林教授团队与华南理工大学朱敏教授团队合作撰写并发表了题为"Recent advances and remaining challenges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for hydrogen storage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系统阐述了关于纳米轻质储氢材料/体系的重要结果和最新进展。内容主要包括高比表面纳米材料的物理吸附储氢、固态储氢材料的纳米化、以及基于纳米模板对储氢材料的空间限域,并指出了未来的工作方向。与此同时,论  相似文献   

11.
正在0.5 x 0.5毫米、连肉眼都很难看清的空间里,还封进了至少4个光源接口……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汤勇教授带领的团队,联合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半导体发光器件跨尺度光功能结构光色矢量设计、可控制造等共性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创造了世界上可量产LED显示器件的最小纪录,助力广东LED向高附加值  相似文献   

12.
由华南理工大学与中国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中国建筑师学会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联合举办、华南理工大学主持召开的“中国传统民居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HINESE TRADITIONAL HOUSES(1993) ,简称(ICCTH'93) ]于今年8月11日至14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会议由本次会议主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陆元鼎教授主持,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贾信真到会祝贺。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及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15名,来自我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53名。  相似文献   

13.
<正>3月初,由华南理工大学"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学生李俊桦、谢寅龙作为署名作者、华南理工大学作为第七完成单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要承担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高校新闻网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重点分析高校新闻网的功能设置和建设策略,从组织结构、开发团队建设、内容建设等方面探讨高校新闻网的建设模式.结合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开发、部署和运行的实际环境,重点从技术架构、系统功能服务器部署、系统安全、运行模式等方面分析研究华南理工大学高校新闻网站的建设,目前该系统已在华南理工大...  相似文献   

15.
2013年3月21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联合下发《关于表彰2013年度广东专利奖的决定》,表彰奖励广东专利奖获奖项目(金奖15项,优秀奖55项)。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喜获金奖1项,优秀奖2项,获奖数量位居全省高校首位。华南理工大学此次获奖的3项专利分别为"中央空调末端环境温度与冷源负荷远程调控方法及系统"(金奖)、"一种电磁场加速白兰地酒橡木陈酿的方法"(优秀奖)和"一种低噪声窄线宽高功率的单纵模光纤激光器"(优秀奖)。获奖专利"中央空调末端环境温度与冷源负荷远程调控方法及系统"利用大型智能化信息系统对  相似文献   

16.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学院黄石生教授课题组与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广州市同诚焊接设备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完成的"船用T排大功率四电弧高效高速逆变式焊接系统技术"于2011年10月13日通过了由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和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以高科技成果推动珠海现代产业发展,华南理工大学和珠海市政府在三年前联合建立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下称华工珠海创新院)。作为我省首个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该院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取得哪些社会和经济效益?未来将如何贯彻落实国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部署?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珠海富山工业园,对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兼华工创新院常务副院长房俊东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57年。五十年来,伴随着华南理工大学的发展和成长壮大,《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走过了跨越式的发展历程,在两年内先后实现由季刊向双月刊、由双月刊向月刊的转变;已发展成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华南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王迎军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成果"磷酸钙类生物活性陶瓷和骨修复体模板法仿生制备新技术及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科技》2013,(21):35
依托院线提升计划,华南理工大学以张振刚教授为首的战略研究中心团队对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对广东省内外众多先锋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立足中国企业实践、具有建设性和操作性的企业研究开发院建设和创新路线图制定理论,并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